越來越多人選擇獨居:每個人都需要個人空間

2013-03-03 119

1962年,海倫·葛爾萊·布朗在她自己所著的暢銷書《單身女孩和性》中斷言:「你需要有一個獨居公寓,哪怕它是建在一個車庫裡。」 這位作家後來還成為了雜誌《大都會》的編輯,她認為獨居生活給人帶來的好處不計其數:獨居讓你有了自我發展的空間,豐富你的心靈,還可以讓你工作到很晚,甚至是享受性愛。她還建議,年輕女子在她們最好的年華內享受單身生活,而不是結婚,因為這不僅是一個牢固的婚姻的基礎,而且,萬一如果婚姻破裂,單身生活的經歷還能成為她們堅實的後盾。

當時的人們都覺得布朗小姐的建議很聳人聽聞,但是在現在看來,這卻是一個合理明智的建議。較之以前,越來越多的現代人,更晚結婚,也更容易離婚,獨居人群的數量也越來越多,因此不論男性或是女性,都能接受這一建議。在美國,超過半數的成年人是單身,而大約有七分之一的人獨自一人生活。根據歐瑞信息諮詢公司的一項調查顯示,在世界範圍內,獨居人群的數量在1996年有1.53億人,而到了2006年,這一數量已上升至2.02億——十年內增長了33%。紐約大學的社會學家埃里克·克萊恩伯格對此撰文寫道,獨居人數的劇增對於社會產生了何種廣泛的影響還不得而知。他的新書《獨居》以一個全面的視角來看待獨居生活的誘惑與由此產生的危機。

有的人認為獨居人數的上升在目前來看是公民社會倒退的一種徵兆,但是克萊恩伯格卻不同意這種看法。他寫道,現在婚姻已不再是成人世界的入場券,獨自生活的願望是合情合理的。年輕人將其視為一種儀式,認為獨居是他們能夠真正安定下來之前經歷的一段個人成長期。獨居生活幫助婦女們從糟糕的婚姻與備受壓迫的家庭中解脫出來,給予她們足夠的空間以重返公民社會,這在文化上是可以被接受的。再加上現在的人比以前的人們要長壽,現代的婦女更希望能過上儘可能久的單身生活。克萊恩伯格說,幾乎每個獨居的人都享受獨居多過享受同居生活,越來越多的人也想加入到獨居的行列中。獨居並不意味著與世隔絕(「沒有人真正想要一個人單幹」克萊恩伯格如是嘲諷道。)。作者還舉例證明,過獨居生活的人與過著同居生活的同齡人相比,在社交上更活躍。「信息與通信技術革命」讓更多的人能在家裡就體驗到社交生活的愉悅。而且,獨居人群數量龐大的城市,它們的酒吧、咖啡廳與餐館的生意也更紅火。城市的官員們希望吸引那些不論對工作還是玩樂都非常用心的單身專業人士——期望他們能推動當地的文化與經濟的發展。

單身生活對於年輕有為的人來說是很簡單的一件事,但是對於上了年紀、身體孱弱並且生活貧苦的人而言,這是比較吃力的。就這個話題,克萊恩伯格還寫了一本書,是關於1995年芝加哥的致命酷暑,當時有很多人,不和朋友鄰居來往,孤獨地在家中死去。獨居的傾向很容易演變成與世隔絕,對於男人而言更甚,本來在維繫社會關係方面男人就沒有女人精明強幹。其他導致如此棘手難題的原因還包括孤獨、性別歧視(在工作的地場所,稅收代碼等就能體現這一點)和對工作的痴迷。年長的獨居者群體正在不斷擴大,他們抱怨他們很難承擔得起優雅地老去這種生活方式。

克萊恩伯格將希望的目光投向斯堪的納維亞諸國,那裡慷慨的社會福利和城市公共設施的設計讓更多的選擇獨居生活的人民聚集在一起。他將建設更多的廉價住房及輔助生活設施稱為「大膽的政府舉措」。他還說:「因為我們中有那麼多人都是一個人生活著,我們將會需要這一切。」

推薦閱讀:

性取向不是一種選擇的10個原因
兩萬預算,帝舵又給了一個運動休閑的好選擇!
客廳旺財吉祥物 擺放方位選擇有講究
《選擇求真》之更舊作灶
冬季如何選擇大衣款式和大衣搭配技巧

TAG:選擇 | 獨居 | 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