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華苗,學生與家長營養,肥胖、消瘦,營養配餐軟體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

發布時間:2006-5-12

一、食物多樣、穀類為主

  人類的食物是多種多樣的。各種食物所含的營養成分不完全相同。除母乳外,任何一種天然食物都不能提供人體所需的全部營養素。平衡膳食必須由多種食物組成,才能滿足人體各種營養需要,達到合理營養、促進健康的目的,因而要提倡人們廣泛食用多種食物。

  多種食物應包括以下五大類:

  第一類為穀類及薯類:穀類包括米、面、雜糧、薯類包括馬鈴薯、甘薯、木薯等,主要提供碳水化物、蛋白質、膳食纖維及B族維生素。

  第二類為動物性食物:包括肉、禽、魚、奶、蛋等,主要提供蛋白質、脂肪、礦物質、維生素A和B族維生素。

  第三類為豆類及其製品:包括大豆及其他干豆類,主要提供蛋白質、脂肪、膳食纖維、礦物質和B族維生素。

  第四類為蔬菜水果類:包括鮮豆、根莖、葉菜、茄果等,主要提供膳食纖維、礦物質、維生素C和胡蘿蔔素。

  第五類為純熱能食物:包括動植物油、澱粉、食用糖和酒類,主要提供能量。植物油還可提供維生素E和必需脂肪酸。

  穀類食物是中國傳統膳食的主體。隨著經濟發展,生活改善,人們傾向於食用更多的動物性食物。根據1992年全國營養調查的結果,在一些比較富裕的家庭中動物性食物的消費量已超過了穀類的消費量。這種「西方化」或「富裕型」的膳食提供的能量和脂肪過高,而膳食纖維過低,對一些慢性病的預防不利。提出穀類為主是為了提醒人們保持我國膳食的良好傳統,防止發達國家膳食的弊端。

  另外要注意粗細搭配,經常吃一些粗細、雜糧等。稻米、小麥不要碾磨太精,否則穀粒表層所含的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素和膳食纖維大部分流失到糠麩之中。

二、多吃蔬菜、水果和薯類

  蔬菜與水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蔬菜的種類繁多,包括植物的葉、莖、花苔、茄果、鮮豆、食用藻等,不同品種所含營養成分不盡相同,甚至懸殊很大。紅、黃、綠等深色蔬菜中維生素含量超過淺色蔬菜和一般水果,它們是胡蘿蔔素、維生素B2、維生素C和葉酸、礦物質(鈣、磷、鉀、鎂、鐵)、膳食纖維和天然抗氧化物的主要或重要來源。我國今年來開發的野果如獼猴桃、刺梨、沙棘、黑加侖等也是維生素C、胡蘿蔔素的豐富來源。

  有些水果維生素及一些微量元素的含量不如新鮮蔬菜,但水果含有的葡萄糖、果酸、檸檬酸、蘋果酸、果膠等物質又比蔬菜豐富。紅黃色水果如鮮棗、柑橘、柿子和杏等是維生素C和胡蘿蔔素的豐富來源。

  薯類含有豐富的澱粉、膳食纖維,以及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我國居民10年來吃薯類較少,應當鼓勵多吃些薯類。

  含豐富蔬菜、水果和薯類的膳食,對保持心血管健康、增強抗病能力、減少兒童發生乾眼病的危險及預防某些癌症等方面,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常吃奶類、豆類或其製品

  奶類除含豐富的優質蛋白質和維生素外,含鈣量較高,且利用率也很高,是天然鈣質的極好來源。我國居民膳食提供的鈣質普遍偏低,平均只達到推薦供給量的一半左右。我國嬰幼兒佝僂病的患者也較多,這和膳食鈣不足可能有一定的聯繫。大量的研究工作表明,給兒童、青少年補鈣可以提高其骨密度,從而延緩其發生骨質丟失的速度。因此,應大力發展奶類的生產和消費。豆類是我國的傳統食品,含大量的優質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鈣及維生素B1、維生素B2、煙酸等。為提高農村人口的蛋白質攝入量及防止城市中過多消費肉類帶來的不利影響,應大力提倡豆類,特別是大豆及其製品的生產和消費。

四、經常吃適量魚、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葷油

  魚、禽、蛋、瘦肉等動物性食物是優質蛋白質、脂溶解性維生素和礦物質的良好來源。動物性蛋白質的氨基酸組成更適合人體需要,且賴氨酸含量較高,有利於補充植物性蛋白質中賴氨酸的不足。肉類中鐵的利用較好,魚類特別是海產魚所含不飽和脂肪酸有降低血酯和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動物肝臟含維生素A極為豐富,還富含維生素B12、葉酸等。但有些臟器如腦、腎等所含膽固醇相當高,對預防心血管系統疾病不利。我國相當一部分城市和絕大多數農村居民平均吃動物性食物的量還不夠,應適當增加攝入量。但部分大城市居民食用動物性食物過多,吃穀類和蔬菜不足,這對健康不利。

  肥肉和葷油為高能量和高脂肪食物,攝入過多往往會引起肥胖,並是某些慢性病的危險因素,應當少吃。目前豬肉仍是我國人民的主要肉食,豬肉脂肪含量高,應發展瘦肉型豬。雞、魚、兔、牛肉等動物性食物含蛋白質較高,脂肪較低,產生的能量遠低於豬肉。應大力提倡吃這些食物,適當減少豬肉的消費比例。

五、食量與體力活動要平衡,保持適宜體重

  進食量與體力活動是控制體重的兩個主要因素。食物提供人體能量,體力活動消耗能量。如果進食過大而活動量不足,多餘的能量就會在體內以脂肪的形式積存即增加體重,久之發胖;相反若食量不足,勞動或運動量過大,可由於能量不足引起消瘦,造成勞動能力下降。所以人們需要保持食量與能量消耗之間的平衡。腦力勞動者和活動量較少的應加強鍛煉,開展適宜的運動,如快走、慢跑、游泳等。而消瘦的兒童則應增加食量和油脂的攝入,以維持正常生長發育和適宜體重。體重過高或過低都是不健康的表現,可造成抵抗力下降,易患某些疾病,如老年人的慢性病或兒童的傳染病等。經常運動會增強心血管和呼吸系統的功能,保持良好的生理狀態、提高工作效率、調節食慾、強壯骨骼、預防骨質疏鬆。

  三餐分配要合理。一般早、中、晚餐的能量分別佔總能量的30%、40%、30%為宜。

六.吃清淡少鹽的膳食

  吃清淡少鹽的膳食有利於健康,即不要太油膩,不要太咸,不要過多的動物性食物和油炸、煙熏食物。目前,城市居民油脂的攝入量越來越高,這樣不利於健康。我過居民食鹽攝入量過多,平均值是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值的兩倍以上。流行病學調查表明,鈉的攝入量與高血壓發病呈正相關,因而食鹽不宜過多。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人每日食鹽用量不超過6克為宜。膳食鈉的來源除食鹽外還包括醬油、鹹菜、味精等高鈉食品,及含鈉的加工食品等。應從幼年就養成吃少鹽膳食的習慣。

七.如飲酒應限量

  在節假日、喜慶和交際的場合人們往往飲酒。高度酒含能量高,不含其它營養素。無節制地飲酒,會使食慾下降,食物攝入減少,以致發生多種營養素缺乏,嚴重時還會造成酒精性肝硬化。過量飲酒會增加患高血壓、中風等危險,並可導致事故及暴力的增加,對個人健康和社會安定都是有害的。應嚴禁酗酒,若飲酒可少量飲用低度酒,青少年不應飲酒。

八.吃清潔衛生、不變質的食物

  在選購食物時應當選擇外觀好,沒有泥污、雜質,沒有變色、變味並符合衛生標準的食物,嚴把病從口入關。進餐要注意衛生條件,包括進餐環境、餐具和供餐者的健康衛生狀況。集體用餐要提倡分餐制,減少疾病傳染的機會。

特殊人群膳食指南

嬰兒的膳食指南  1.鼓勵母乳餵養  2.母乳餵養4個月後逐步添加輔助食品  嬰兒是指從出生至一周歲的孩子,這段時期是生長發育最快的一年,一年內體重的增加為出生時的兩倍,因此需要在營養上滿足其快速生長發育的需求。  母乳是嬰兒唯一理想的均衡食物,而且獨具免疫物質,有利於嬰兒的正常生長發育。母乳餵養也有利於母子雙方的親近和身心健康。提倡、保護和支持母乳餵養是全社會的責任。希望80%以上的嬰兒獲得母乳餵養至少在4個月以上,最好維持一年。  對於患先天性疾病,或母親因病不能授乳的情況下,應為嬰兒選擇合適的、各種營養素齊全的、經衛生部門許可出售的配方奶製品或其他同類製品,並根據產品使用說明餵養。  早在孕期就應做好哺乳的準備,做好乳房的保健,注意營養,保證乳房的正常發育。產後應儘早開奶,母嬰同室,堅持喂哺.母乳一般可滿足嬰兒出生後4-6個月的營養需求,但為確保嬰兒發育的需要與預防佝僂病的發生,應在出生一個月後,在哺乳的同時,補充安全量的維生素A及D(或魚肝油),但應避免過多。   在母乳喂哺4-6個月至一歲斷奶之間,是一個長達6-8個月的斷奶過渡期。此時應在堅持母乳喂哺的條件下,有步驟地補充為嬰兒所接受的輔助食品,以滿足其發育需求,保證嬰兒的營養,順利地進入幼兒階段。過早或過遲補充輔助食品都會影響嬰兒發育,但任何輔助食品均應在優先充分喂哺母乳的前提下供給。  補充斷奶過渡食物,應該由少量開始到適量,還應由一種到多種試用,密切注意嬰兒食後的反應,並注意食物與食具的清潔衛生。在通常的情況下,嬰兒有可能對一些食物產生過敏反應或不耐受反應,例如皮疹、腹瀉等。因此每開始供給孩子一種食物,都應從很少量開始,觀察3天以上,然後才增加份量,或試用另一種食物.輔助食物往往從穀類,尤以大米、麵粉的糊或湯開始,以後逐步添加菜泥、果泥、奶及奶製品、蛋黃、肝末及極碎的肉泥等.這些食物應該加入適量的食用油,但不必加入食鹽。

幼兒與學齡前兒童的膳食指南   1.每日飲奶  2.養成不挑食、不偏食的良好飲食習慣   1-2歲的幼兒需要特別呵護。孩子的身體發育迅速,需要吸取許多營養物質,但是他們的胃腸還不夠成熟,消化力也不強,例如胃的容量只有250毫升左右,牙齒也正在長,咀嚼能力有限,故應增加餐次,供給富有營養的食物,食物的加工要細又不佔太多空間。每日供給奶或相應的奶製品不少於350毫升,也注意供給蛋和蛋製品、半肥瘦的禽畜肉、肝類、加工好的豆類以及切細的蔬菜類。有條件的地方,每周給孩子吃一些動物血和海產品類食物。要引導和教育孩子自己進食,每日4--5餐,進餐應該有規律。吃飯時應培養孩子集中精神進食,暫停其他活動。應讓孩子每日有一定的戶外活動。  3-5歲的孩子有的進入幼兒園,他們活動能力也要大一些,除了上面照料幼兒的原則外,食物的份量要增加,並且逐步讓孩子進食一些粗糧類食物,引導孩子有良好而又衛生的飲食習慣。一部分餐次可以零食的方式提供,例如在午睡後,可以食用小量有營養的食物或湯水。  應該定時測量孩子的身高和體重,並做記錄,以了解孩子發育的進度,並注意孩子的血色素是否正常。應該避免在幼年出現過胖,如果有這種傾向,可能是因為偏食含脂肪過多的食物,或是運動過少,應在指導下做適當的調整,著重在改變不合適的飲食行為。 成人食物和兒童食物是有區別的,例如酒類絕不是孩子的食物,成人人為可用的「補品」,也不宜列入孩子的食譜。平衡膳食就是對孩子有益的滋補食物。   在有條件的地方,可以讓孩子和小朋友共同進食,以相互促進食慾。

學齡兒童的膳食指南   1.保證吃好早餐   2.少吃零食,飲用清淡飲料,控制食糖攝入  3.重視戶外活動  學齡兒童指的是6-12歲進入小學階段的階段。他們獨立活動的能力逐步加強,而且可以接受成人的大部分飲食。這一部分孩子,在飲食上,往往被家長誤看作大人,其實他們仍應得到多方面的關心和呵護。   一般情況下,孩子應合理食用各種食物,取得平衡膳食,男孩子的食量不低於父親,女孩子不低於母親。應該讓孩子吃飽和吃好每天的三頓飯,尤應把早餐吃好,食量宜相當於全日量的三分之一。孩子每年的體重約增加2--2.5千克,身高每年可增高4--7.5厘米。身高在這一階段的後期增長快些,故往往直覺地認為他們的身體是瘦長型的。少數孩子飲食量大而運動量少,故應調節飲食和重視戶外活動以避免發胖。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除了不應該飲用酒精飲料外,其餘原則也適用於這些孩子。要引導孩子吃粗細搭配的多種食物,但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如魚、禽、蛋、肉應該豐富些,奶類及豆類應該充足些,並應避免偏食、挑食等不良習慣。  應該引導孩子飲用清淡而充足的飲料,控制含糖飲料和糖果的攝入,養成少吃零食的習慣。吃過多的糖果和甜食易引起齲齒,應注意防止並重視口腔衛生和牙齒的保健。

青少年的膳食指南  1.多吃穀類,供給充足的能量  2.保證魚、肉、蛋、奶、豆類和蔬菜的攝入  3.參加體力活動,避免盲目節食  12歲是青春期開始,隨之出現第二個生長高峰,身高每年可增加5-7厘米,個別的可達10-12厘米;體重年增長4-5千克,個別可達8-10千克。此時不但生長快,而且第二性徵逐步出現,加之活動量大,學習負擔重,其對能量和營養素的需求都超過成年人。  穀類是我國膳食中主要的能量和蛋白質的來源,青少年能量需要量大,每日約需400--500克,可因活動量的大小有所不同。蛋白質是組成器官增長及調節生長發育和性成熟的各種激素的原料。蛋白質攝入不足會影響青少年的生長發育。青少年每日攝入的蛋白質應有一半為優質蛋白質,為此膳食中應含有充足的動物性和大豆類食物。  鈣是建造骨骼的重要成分,青少年正值生長旺盛時期,骨骼發育迅速,需要攝入充足的鈣。據1992年全國營養調查資料表明,我國中小學生鈣的攝入量普遍不足,還不到推薦供給量的一半,為此青少年應每日攝入一定量奶類和豆類食品,以補充鈣的不足。中小學生中缺鐵性貧血也較普遍,有些青少年的膳食應增加維生素C的攝入以促進鐵的吸收。青春發育期的女孩應時常吃些海產品以增加碘的攝入。  近年來,我國有些城市小學生肥胖發生率逐年增長,已達5%-10%。其主要原因是攝入的能量超過消耗,多餘的能量在體內轉變成脂肪而導致肥胖。青少年尤其是女孩往往為了減肥而盲目節食,引起體內新陳代謝紊亂,抵抗力下降,嚴重者可出現低血鉀、低血糖、易患傳染病,甚至由於厭食導致死亡。正確的減肥方法是合理的控制飲食,少吃高能量的食物如肥肉、糖果和油炸食品等,同時應增加體力活動,使能量的攝入和消耗達到平衡,以保持適宜的體重。

孕婦的膳食指南   1.自妊娠第4個月起,保證充足的能量  2.妊娠後期保持體重的正常增長   3.增加魚、肉、蛋、奶、海產品的攝入   妊娠是一個複雜的生理過程,孕婦在妊娠期間需進行一系列生理調整,以適應胎兒在體內的生長發育和本身的生理變化。  妊娠分為三期,每三個月為一期。懷孕頭三個月為第一期,是胚胎髮育的初期,此時孕婦體重增長較慢,故所需營養與非孕時近似。至第二期即第4個月起體重增長迅速,母體開始貯存脂肪及部分蛋白質,此時胎兒、胎盤、羊水、子宮、乳房、血容量等都迅速增長。第二期增加體重約4-5千克,第三期約增加5千克,總體重增加約12千克。  為此,在懷孕第四個月起必須增加能量和各種營養素,以滿足合成代謝的需要。我國推薦膳食營養素供給量中規定孕中期能量每日增加200千卡,蛋白質4-6個月時增加25克,鈣增加至1500毫克,鐵增加至28毫克,其他營養素如碘、鋅、維生素A、D、E、B1、B2、C等也相應增加。膳食中應增加魚、肉、蛋等富含優質蛋白質的動物性食物,含鈣豐富的奶類食物,含無機鹽和維生素豐富的蔬菜、水果等。蔬菜、水果還富含膳食纖維,可促進腸蠕動,防止孕婦便秘。孕婦應以正常妊娠體重增長的規律合理調整膳食,並要做有益的體力活動。孕期營養低下使孕婦機體組織器官增長緩慢,營養物質貯存不良,胎兒的生長發育延緩,早產兒發生率增高。但孕婦體重增長過度、營養過剩對母親和胎兒也不利,一則易出現巨大兒,增加難產的危險性;二則孕婦體內可能有大量水貯留和易發生糖尿病、慢性高血壓及妊娠高血壓綜合症。

乳母的膳食指南   1.保證供給充足的能量  2.增加魚、肉、蛋、奶、海產品的攝入  乳母每天約分泌600--800毫升的乳汁來餵養孩子,當營養供應不足時,即會破壞本身的組織來滿足嬰兒對乳汁的需要,所以為了保護母親和分泌乳汁的需要,必須供給乳母充足的營養。   乳母在妊娠期所增長的體重中約有4千克為脂肪,這些孕期貯存的脂肪可在哺乳期被消耗以提供能量。以哺乳期為6個月計算,則每日由貯存的脂肪提供的能量為200千卡。我國推薦膳食營養素供給量建議乳母能量每日增加800千卡,故每日還需從膳食中補充600千卡。   800毫升的乳汁約含蛋白質 10克,母體膳食蛋白質轉變為乳汁蛋白質的有效率為70%,因此,我國推薦膳食營養素供給量建議乳母膳食蛋白質每日應增加25克。   人乳的鈣含量比較穩定,乳母每日通過乳汁分泌的鈣近300毫克。當膳食攝入鈣不足時,為了維持乳汁中鈣含量的恆定,就要動員母體骨骼中的鈣,所以乳母應增加鈣的攝入量。我國推薦膳食營養素供給量建議乳母鈣攝入量每日為1500毫克。鈣的最好來源為牛奶,乳母每日若能飲用牛奶500毫升,則可從中得到570毫克鈣。  此外,乳母應多吃些動物性食物和大豆製品以供給優質蛋白質,同時應多吃些水產品。海魚脂肪富含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牡蠣富含鋅,海帶、紫菜富含碘。乳母多吃些海產品對嬰兒的生長發育有益。 

年人的膳食指南  1.食物要粗細搭配,易於消化  2.積极參加適度體力活動,保持能量平衡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各種器官的生理功能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減退,尤其是消化和代謝功能,直接影響人體的營養狀況,如牙齒脫落、消化液分泌減少、胃腸道蠕動緩慢,使機體對營養成分吸收利用下降。故老年人必須從膳食中獲得足夠的各種營養素,尤其是微量營養素。  老年人胃腸功能減退,應該選擇易消化的食物,以利於吸收利用。但食物不宜過精,應強調粗細搭配。一方面主食中應有粗糧細糧搭配,粗糧如燕麥、玉米所含膳食纖維較大米、小麥為多;另一方面食物加工不宜過精,穀類加工過精會使大量膳食纖維丟失,並將穀粒胚乳中含有的維生素和礦物質丟失。

  膳食纖維能增加腸蠕動,起到預防老年性便秘的作用。膳食纖維還能改善腸道菌群,使食物容易被消化吸收。近年的研究還說明膳食纖維尤其是可溶性纖維對血糖、血脂代謝都起著改善作用,這些功能對老年人特別有益。隨著年齡的增長,非傳染性慢性病如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等發病率明顯增加,膳食纖維還有利於這些疾病的預防。

  胚乳中含有的維生素E是抗氧化維生素,在人體抗氧化功能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老年人抗氧化能力下降,使非傳染性慢性病的危險增加,故從膳食中攝入足夠量抗氧化營養素十分必要。另外某些微量元素,如鋅、鉻對維持正常糖代謝有重要作用。

  老年人基礎代謝下降,從老年前期開始就容易發生超重或肥胖。肥胖將會增加非傳染性慢性病的危險,故老年人要積极參加適宜的體力活動或運動,如走路、太極拳等,以改善其各種生理功能。但因老年人血管彈性減低,血流阻力增加,心腦血管功能減退,故活動不宜過量,否則超過心腦血管承受能力,反使功能受損,增加該類疾病的危險。因此老年人應特別重視合理調整進食量和體力活動的平衡關係,把體重維持在適宜範圍內。  

推薦閱讀:

音樂老師如何對學生進行節奏訓練
WhaleNews|留學生失聯死亡事件頻發,我們該怎麼做?
學生時代的爆笑口誤,看這邊,給你笑一個!
那雙溫柔的手,給我觸電般的感覺!
「讓我的學生愛上語文」

TAG:中國 | 軟體 | 營養 | 學生 | 中華 | 肥胖 | 膳食指南 | 營養配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