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短缺困擾阿拉伯國家
周報
雜誌
人民日報 2014年03月18日 星期二
往期回顧
人民網檢索數字報用戶中心返回目錄人民日報圖文資料庫(1946-2014)開放試用申請,審核通過將獲得資料庫的全部使用許可權自然條件受限 地區動蕩持續糧食短缺困擾阿拉伯國家本報駐埃及記者 劉水明 劉睿 王雲松《 人民日報 》( 2014年03月18日 22 版)核心閱讀埃及內貿和物資供應部部長哈利德·哈納菲日前說,從去年7月至今,埃及政府進口了452.7萬噸小麥。為填補糧食缺口,埃及政府和私營公司年均進口小麥約1000萬噸。不僅是埃及,阿拉伯國家整體面臨糧食短缺的問題。人口增加、自然條件限制,特別是近些年來地區的持續動蕩,使糧食問題日益凸顯。糧食進口也許對外匯充足的阿拉伯產油富國不成問題,但對於像埃及、突尼西亞等外匯短缺的國家來說,是一個沉重負擔。形勢嚴峻,部分國家陷危機「民以食為天」,在糧食大量依賴進口的情況下,埃及確保近億人口不餓肚子,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據悉,僅埃及人每天的主食大餅一項,政府一年的補貼就高達210億埃鎊(約合30億美元)。埃及是阿拉伯國家的一個縮影。上世紀70年代以前,阿拉伯國家糧食基本自給自足,但隨著上世紀70年代中期人口激增和生活水平提高,糧食需求增大,同時農業在經濟結構中比重下降,部分阿拉伯國家出現了糧食短缺的現象。進口量是衡量糧食短缺程度的重要依據。2004年以前,埃及每年購進小麥500萬噸左右,而現在已經翻了一番。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六國85%以上的食品依賴進口,其中沙烏地阿拉伯是全球第六大大米進口國。據阿拉伯貨幣基金組織統計,從2000年到2009年,阿拉伯國家人均糧食進口支出從73美元增加到133美元。據統計,從1990年至2011年,阿拉伯國家進口糧食累計花費了3000多億美元。阿拉伯國家主要分布在西亞北非地區,個別國家位於非洲東部,總面積約1420萬平方千米。由於該地區沙漠佔總面積的68%,適合農耕的土地只有70多萬平方千米,僅約佔總面積的5.1%,加上氣候乾燥和水源匱乏等因素制約,農業普遍不發達。但農業仍然是這些國家的重要產業,農村勞動力超過3000萬人。如在北非地區的蘇丹、埃及、突尼西亞、摩洛哥,西亞地區的伊拉克、敘利亞、黎巴嫩和葉門等,農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比重不輕。農業是蘇丹經濟的主要支柱。蘇丹也是阿拉伯國家中最大的農產品出口國,其中糧食出口創匯每年達20億美元。但蘇丹農業部長稱,目前蘇丹的年糧食產量僅僅是其潛在產量的15%—20%。位於尼羅河下游的埃及也是農業國,農村人口佔全國總人口的55%,全國可耕地面積為860萬費丹(1費丹約合0.042平方千米),約佔國土總面積的3.5%。狹長的尼羅河兩岸、富饒的尼羅河三角洲,以及沙漠中的綠洲都是埃及重要農產品供應地,但隨著人口增長,埃及仍需大量進口糧食。阿拉伯半島上的海灣國家屬於沙漠地帶,不適合農作物生長。不過海灣國家政府十分重視農業發展,向農民免費提供種子、化肥和無息貸款,並對農產品全部實行包購包銷。為發展農業生產,海灣國家大都建造隔熱大棚,主要種植蔬菜。沙烏地阿拉伯在靠近紅海的峽谷建造「綠色長廊」,投入巨資種植農作物,糧食自給率大幅提高,小麥還有出口餘量。據統計,2012年阿拉伯國家糧食總產量為6500多萬噸,按3.5億多人口分攤,人均糧食佔有量低。總體看來,阿拉伯國家糧食供應很不安全,有的國家甚至已處於糧食危機狀態。首先,進口糧食需要巨額外匯,這對於幾個產油富國來說不成問題,但對於像埃及、突尼西亞等外匯短缺的國家來說,就是一個沉重負擔。眼下,埃及和突尼西亞等國正遭受食品價格飛漲和金融狀況惡化雙重衝擊,如處置失當可能引發新的「大餅革命」。其次,阿拉伯國家主要從美國、法國和澳大利亞等國進口糧食,進口來源的相對集中隱藏著許多不確定性,同時受世界糧食市場價格波動影響較大。人禍天災,糧食生產受打擊這一地區多個國家的持續動蕩,導致政府無心抓農業,農民也只滿足於自種糊口。敘利亞自然環境良好,除東南部荒漠地區外,地中海沿岸平原、山區和高原、內陸平原四季分明,農業發達,自古以來就被稱為「肥沃的新月地帶」。敘利亞是中東地區農業大國,也是阿拉伯世界主要糧食出口國之一。最近3年內戰不止,2000多萬人口近一半流離失所,農業遭到毀滅性打擊。敘利亞以往年產小麥約350萬噸,去年只有100多萬噸,相當於內戰爆發前的1/3。眼下的敘利亞食品奇缺,不時有餓死人的消息傳出。伊拉克農耕區主要集中在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兩河之間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可耕地佔國土總面積的27.6%,農業用地嚴重依賴地表水,主要農作物為小麥、大麥和椰棗等。伊拉克糧食本來就不能自給。上世紀80年代以來,這個國家歷經多次戰爭,農業摧殘嚴重。因「衝突和動蕩」不斷,伊拉克被聯合國糧農組織列為「糧食總產量和供應量嚴重缺口」國家。據聯合國氣象專家說,去冬今春,中東地區遭遇了1970年以來的罕見旱災。雖然去年12月中旬下過一場雪,但降水量仍嚴重不足。旱災將使敘利亞、黎巴嫩、約旦、巴勒斯坦和伊拉克等國2/3以上的耕地今年農作物歉收。長久之計,走聯合保障道路為應對糧食短缺問題,阿拉伯國家也在採取積極措施。如沙特和阿聯酋等海灣國家醞釀在海外投資農業。目前,沙特已有8家企業計劃在印尼投資20億美元種植糧食作物,阿聯酋則在巴基斯坦等地投資30億美元購置農田。這些投資主要集中在其本國無法種植、耗水量大的水稻等農作物生產上。作為糧食戰略的一部分,海外農業將有助於沙特、阿聯酋等國以低廉價格獲取充足的糧食供應。摩洛哥政府把小麥進口關稅削減至歷史最低水平,同時考慮對軟粒小麥的進口實施私有化,並向進口商提供一定補貼。埃及為了控制食品價格上漲、保證市場供應,積極實現小麥進口多元化,同時改變鼓勵糧食出口政策,限制或禁止糧食出口。如從2007年9月起開徵糧食出口稅,並在2008年3月提高了這一稅率。為使糧食補貼惠及低收入百姓,防止投機倒把,本月底,政府將向每戶居民發放「購餅智能卡」。除了各國獨自採取的政策外,阿拉伯國家還共同行動,如致力於實現農業一體化等。阿拉伯國家清醒地認識到,解決糧食安全問題,糧食援助和進口只能作為輔助手段,而因地制宜,在農業可持續發展戰略框架下走聯合保障道路,則不失為長效之計。(本報開羅3月17日電)返回目錄 放大
縮小
全文複製下一篇
我要評報|關於人民日報社隱藏留言須知署名:
1.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2.人民網擁有管理筆名和留言的一切權力。3.您在人民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人民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推薦閱讀:
※晚清儒學新變與「新小說」的國家想像
※溫州骨里香——最絕密配方《國家保密配方》
※詩與國家神化
※七成非洲國家倒向北京
※不少國家提高入境門檻 投資移民去哪裡最划算(第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