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指南之外的抗血小板藥物應用|20NCN

導讀

近日,中華醫學會第二十次全國神經病學學術會議在蘇州隆重舉行。在「腦血管病專場14:腦血管病防治(二)」分會場上,來自解放軍總醫院神經內科的田成林教授帶來題為「指南之外的抗血小板藥物應用」的精彩報告。

抗血小板治療的適應證

1. 指南推薦的關鍵適應證及藥物

首先看一下AHA/ASA指南中的關鍵適應證及藥物:

在二級預防中,對於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及TIA患者,阿司匹林單葯(I,A)或阿司匹林+緩釋雙嘧達莫(I,B)可用於預防卒中複發的初始用藥;氯吡格雷取代阿司匹林或阿司匹林/緩釋雙嘧達莫是卒中二級預防合理的選擇(IIa,B)。

在早期應用方面,卒中發生後24~48h內可給予口服阿司匹林(I,A);早期應用氯吡格雷的證據不充分(IIb,C)。

此外,頸動脈或椎動脈顱外段夾層,應用3~6個月的抗血小板藥物是合理的(IIa,B)。

2. 應抗凝而未抗凝

本來應該抗凝,但由於更重要的原因沒有接受抗凝治療,這類患者大部分也都是抗血小板治療的適應人群。

?PFO合併缺血性卒中、TIA,未接受抗凝治療(I,B)

?缺血性卒中、TIA合併高凝狀態,未接受抗凝治療(I,A)

?缺血性卒中、TIA合併AF,未接受抗凝治療,推薦阿司匹林單葯(I,A),或阿司匹林聯合氯吡格雷(IIb,B)

?缺血性卒中、TIA患者,達到抗磷脂抗體綜合征的診斷標準,未給予抗凝治療(I,A)

3. 相對低危CE危險因素或高凝狀態

?缺血性卒中、TIA合併二尖瓣環鈣化、脫垂,無AF及其他抗凝指征,推薦抗血小板(I,C)

?缺血性卒中、TIA合併主動脈瓣或非風濕性二尖瓣病變,無AF及其他抗凝指征,推薦抗血小板(I,C)

?缺血性卒中、TIA患者,主動脈瓣或二尖瓣生物瓣膜置換抗凝3~6m後,長期阿司匹林(I,C)

?缺血性卒中、TIA患者,抗磷脂抗體陽性,未達到抗磷脂抗體綜合征的診斷標準,推薦抗血小板治療(I,B)

4. 雙聯抗血小板治療

?高危TIA、小卒中發病24h內給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聯合抗血小板治療,持續21d(IIb,B)

?缺血性卒中、TIA合併房顫,未行抗凝治療,阿司匹林聯合氯吡格雷或許是合理的(IIb,B)

?顱內大動脈狹窄導致的TIA、缺血性卒中,發病30天內,阿司匹林聯合氯吡格雷治療3個月(IIb,B)

5. 抗凝基礎上加用抗血小板

?缺血性卒中、TIA、房顫合併急性冠脈綜合征或支架置入時,可以考慮在抗凝基礎上加用抗血小板藥物(IIb,C)

?主動脈瓣或二尖瓣機械瓣置換,置換術前有缺血性卒中或TIA,出血風險較低的患者,推薦在抗凝基礎上給予阿司匹林(I,B)

?風濕性二尖瓣疾病合併缺血性卒中、TIA患者VKA抗凝治療中再次發生缺血性卒中、TIA,可以考慮加用抗血小板藥物(IIb,C)

不推薦使用抗血小板藥物的情況

?不推薦長期阿司匹林聯合氯吡格雷(III,A)

?rtPA溶栓後24h內不推薦加用抗血小板藥物(III,C)

?缺血性卒中、TIA合併AF患者不推薦抗凝聯合抗血小板治療(III,C)

?風濕性二尖瓣疾病發生缺血性卒中、TIA後給予抗凝治療,不推薦常規加用抗血小板藥物(III,C)

?不推薦在臨床試驗之外應用靜脈替羅非班、依替巴肽(IIb,C)


推薦閱讀:

血小板減少症是否有治癒的可能?
卒中二級預防抗血小板藥物誰主沉浮?
關於血小板減少,飲食方面需要注意些什麼?
血小板減少 中醫分析與辯證
ACS患者抗血小板定製治療的機制與時機

TAG:藥物 | 血小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