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讀書手札.2

調整陰陽論治,而不問炎症與否。排除對症藥物,釆用調整陰陽平衡的整體療法,這正是中醫理論的精華和獨特的地方,也是治病的上法。人身不同,各如其面。治病如同參禪。殘篇錯簡,當有異見。治病不主方而主法,依法求方,依法制方。辨證論治是唯一的原則,思想上要放開,不要受病名的約束。治病不能抱定一個方子,要臨診分析以定治法,即使同一病症,在不同的病例上,同一方劑也要加減配伍,變化萬千。盲目迷信獨步單方,那是不成的。經驗是死的,有了理論才能指導事物向前發展。大凡一種疾病,久治不愈,多數是夾雜症,比較複雜,造成辨證上種種困難,這是一個非常細緻的認識問題,萬萬不可忽視。醫學這門學問很高深,不能自負過高,縱使窮畢生之精力,也很難覌窺其全貌。盡你的能力吧,人世間也不是百病皆可治的。治療之要,貴在調正,即調整陰陽的平衡。人之才智,三分本自天生,七分源於勤奮。世界歷史上五大古老的醫學,即中國傳統醫學。古埃及醫學。古希臘羅馬醫學。古巴比倫醫學和古印度醫學,傳至今代,主要的只有兩個,一是在古希臘羅馬基礎上產生的西醫學,另一個就是中醫學。中國醫學流派有七個,即醫經學派。經方學派。河間學派。易水學派。傷寒學派。溫熱學派和匯通學派。本世紀中葉以來,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信息潮流的衝擊,生活節奏的加塊,人際關係的複雜化,人們的心理負擔加重,心理疾患和身心疾病的增多,急性傳染病已不是人類死亡的主要威脅,而代之以心臟病,腦血管病和癌症。今日,心臟病巳蹬人類十大死亡原因的首位,且還無特效的藥物治療方法。祖國醫學上窮天文,下極地理,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可謂無所不包,它不僅涉及多門學科,而且實際上也是在汲取了多門學科的成果,才逐漸完善起來的一門科學。人生有限,學海無涯,中醫書籍,浩為煙海,哪能一 一問津。應廣博學習,擴大知識面,不局限就中醫學中醫,甚而就方學方,因葯論葯。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對治學應以思與活二字為法。勤學與苦思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一人之見有限,天下義理無窮,天下有學問的人甚多,貴在善於學習眾師之長,精益求精,才能有所作為。凡欲為醫者,如無才不足以成學,必為庸醫。。但有才而無德,學了技術,則會驕矝無忌,亦難成正果。葉天士文。。平素體質,不可不辨。既注意書本知識,又善於學習民間經驗。以靜候動,以靜覌其象,以動察其體。平素形體胖盛,喜食肥甘厚味酒肉者,多易成濕熱之質,患病則易成痰濕鬱熱之證。醫生善治其常,尤當善治其變。從多發常見的臟器病的治療中,悟出了內陷的道理,提出托陷這一法則。應當研究佛學。道學及相法,摒棄相術中封建迷信的成份,將相法中能夠與人身生理病理相關聯的成份同中醫望診結合,為診斷治療服務。如果拋棄中醫的病因。病理。診斷。治療等完全同西醫一套來代替,不但達不到發揚祖國醫學的目的,反而會對祖國醫學遺產造成莫大的損害。在現在中西醫並立之時,西醫斷定的病名,中醫不應以同一病名看待,不應以一病視之,更不應以一方治之。良相治國,良醫救人,國之安危依於一相,人之安危繫於一醫。醫乃仁術,志在救人。人命至重,有貴千金。善覌者,窺訣竅。。不善者,得皮毛。不辨其人,不辨其證,妄投藥物,致成痼疾,堪發一嘆。治病必求其因,治病必求其本,是至理名言。一方多治,異方同治。應摒棄某葯治某病,一方治一證,對號入座的機械覌點。治病不察脾胃之虛實,不足以為醫。人以胃氣為本。脾胃受傷,健運失常,疾病蜂起。病從口入。經言。。婦人之乳,男子之腎,皆性命之根也。女乳頭屬厥陰肝,乳房屬足陽明胃。乳中結核猶男子之睪丸,潰破即囊癰之屬。瘤軟疽硬。凡屬陰疽,外皮活,內膜生,故開刀傷膜,膜爛則死。但見腫瘤,參之脈症虛弱,便與滋補,氣血無虧,可保終吉。經雲。。風雨寒熱,不得虛,不能獨傷人。外因是發病的外部條件,內因則是疾病發生演化的根本因素。凡人病重而元氣不損者可治,元氣既傷,雖病輕亦難愈。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易經為群經之首。肺為聲音之門,腎為聲音之根。中風之證,首由臟氣先傷,風火痰氣為標,正虛為本,本虛標實,實而虛致。濕家自汗,濕家多汗,諸痛皆屬於肝,條達肝氣,通可行滯,通則不痛。藥用得當可通神。甲亢患者往往交錯出現肝鬱痰結與陰虛火旺兩型。老外醫學的神經性疾病應著重於肝經。神經失調,在中醫則包括不寐。眩暈。憂鬱等七情內傷疾病範疇。臨床上多表現為。肝心之病。高血壓,是目前社會中老人的時髦症,西醫只能治標,很少治本。高血脂,血液粘稠得如漿糊一樣,極易引發冠心病。中風。偏癱。乙肝是由病毒引起的,目前尚無特效藥。此病在肝膽濕熱範圍,用清熱解毒之葯治之。如有黃疸出現者,則用以黃治黃之法治之。百病皆由痰作崇。頑病多涉及於痰。痰有寒熱虛實之分。欲榮其上,先灌其艱。腎為生殖之本。不孕先重點治療痼疾,後重治孕。先解決病原病因,不專重於腎,病因解決,自然受孕。陰虛火動則陽浮,虛火即內火,內火即子火,子宜養不宜害,方中當少用苦味之葯,免苦從火化,而劫奪肝陰。處理病者,不可固囿成法,應靈活運用,才能獲得滿意療效。善於解表,可成名醫。慢性疾患,不忘解表。對慢性疾病的治療,在辨證施治的基礎上,要注意照顧脾胃,往往先輔以芳香醒脾,淡滲利濕。清熱燥濕等法。在後期,則著重輔以健脾化濕。溫腎補脾。抑肝扶脾等方法,將這個方法用於再生障礙性貧血,白血病,冠心病。紅斑狼瘡的治療,獲得很好的療效。治以甘溫除熱,調動體內免疫機制,效如桴瑟。有形之血不能速生,無形之氣所當急固。所謂痹者,各以其時重感於風寒濕三氣也。邪之感人,非虛不痹。痹非三氣,患在痰瘀。醫食同源。安身之本,必資於食。善治葯者,不如善知食。即葯補不加食補之意也。腳燙法,是一種取汗法。拔罐法,使體內深處的瘀血移至皮膚附近,通過尿或汗排泄出體外,而凈化血液的療法。神奇往往寓於平淡之中。不必槍法太亂。汗而勿損,凉而勿凝,溫而勿燥,補而勿滯,淸而勿伐,是前人用藥的經驗。中土多濕,常選藿香等芳香醒脾之品進行調治。
推薦閱讀:

關於讀書的名人名言-名人名言
要麼旅行,要麼讀書,身體和靈魂,必須有一個在路上。
倒著寫史,反著讀書
當「唯有讀書高」在中國走向末路

TAG: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