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揭洋垃圾背後灰色利益鏈:利潤高達數倍

人民日報揭洋垃圾背後灰色利益鏈:利潤高達數倍

2013年09月27日09:10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手機看新聞

列印網摘糾錯商城分享推薦 字型大小

原標題:人民日報揭洋垃圾背後灰色利益鏈:利潤高達數倍

  張芳曼製圖

  749噸「洋垃圾」如何潛入國門(熱點解讀)

  核心閱讀

  從國外的垃圾場、廢品處理廠搜集來的舊服裝,被走私入境,經小作坊翻新,直接流入市場……9月26日,海關總署宣布,成功偵破一起團伙走私舊服裝大案,查繳舊服裝749噸。

  「洋垃圾」走私為何屢禁不止?舊服裝走私背後有怎樣的利益鏈條?

  9月26日,海關總署宣布,8月27日至28日,海關廣東分署協調廣州、南寧、汕頭海關緝私局會同地方執法部門,成功偵破一起團伙走私舊服裝大案,打掉一個專業舊服裝走私犯罪團伙,抓獲犯罪嫌疑人24名,查繳舊服裝749噸。

  從韓國進口舊服裝,經越南轉運到廣東,分揀後流入市場

  據海關廣東分署副主任、緝私局局長陳建文介紹,經群眾舉報,今年4月,廣州海關在佛山大瀝某貨場連續查獲兩批無合法來源的舊服裝,共230噸。

  這一發現引起海關人員的警惕。偵查人員順藤摸瓜,一個以廣東汕尾人黃某為首,從越南經非設關地偷運入境、經廣東佛山南海轉運到汕尾碣石分銷的「一條龍」走私舊服裝犯罪團伙浮出了水面。

  經查,黃某等人先通過廣州市某進出口貿易公司向韓國訂購舊衣服,然後通過越南某外貿公司運輸到越南芒街,並由廖某等人組成的偷運團伙伺機將舊衣服從中越邊境非設關地走私偷運進入廣西境內,再由楊某等人組織大貨車經陸路運輸到廣東。

  這些舊服裝被運到碣石鎮後,經過家庭式小作坊分揀、洗燙、包裝,一些相對整潔的舊衣服經不法商販之手直接流入國內市場;殘破的衣服被分揀出棉布賣給一些不法廠家,紐扣和拉鏈等輔料則賣給廢品回收企業。

  舊服裝偽裝成布料,運輸手段隱蔽,逃避海關打擊

  舊服裝是國家明令禁止進口的物品,屬於《禁止進口固體廢物目錄》中規定的第七類「廢紡織原料及製品」。

  據了解,走私舊服裝來源複雜,主要是從國外的垃圾場、廢品處理廠等地搜集而來。許多舊服裝殘存明顯污漬,存在大量細菌,可能成為諸多疾病的傳染源。長期接觸這些衣服,可能使人感染皮膚疾病或其他疾病,有些病菌還可能引發大面積疫情。

  由於為害甚廣,舊服裝等「洋垃圾」一直是海關部門重點打擊對象。辦案人員告訴記者,不法分子為了謀取非法利益,以低廉的價格從國外收購當垃圾處理的舊服裝,通過偷運等方式走私入境,經分揀、翻新後以幾元、幾十元,甚至上百元不等的價格單件出售。

  廣州海關南海緝私分局偵查科副科長劉夕暉介紹說,此次破獲的團伙走私舊服裝大案,走私鏈條經歷「越南—廣西—廣東」等地,涉案人員、作案地點多且分散,給辦案帶來了很大難度。

  在進口洋垃圾服裝的主要集散地廣東汕尾碣石鎮,一位執法人員透露,目前走私舊服裝的運輸手段越來越隱蔽。海運查得很嚴格,不法分子就鑽陸路運輸的空子。碣石鎮小作坊加工的舊服裝,大部分是用大貨車從廣西運過來的。貨物通常偽裝成布料等,還帶有完備的手續。

  在打擊「洋垃圾」走私的高壓態勢下,舊服裝市場也化整為零、分散經營,並開闢新的走私路線,通過分段實施、專業操作,實施跨境跨關區「迂迴」走私,以逃避海關打擊。

  由於通往碣石鎮的主要路口設有關卡,專門查大貨車偷運走私舊服裝,不法分子就採取「螞蟻搬家」的方式,分散運輸,規避檢查。

  加工處理走私舊服裝的小作坊多是家庭式的,執法人員多次現場搜查,也難以徹底查封。據介紹,這些小加工作坊利潤非常微薄,每個工人每月只能掙兩三千元,大部分利潤是被走私團伙及境外合伙人拿走的。

  暴利驅動「洋垃圾」走私,專家建議切斷利益鏈條

  我國對進口「固體廢物」實施分類管理,在管理目錄上分為禁止、限制和自動許可。其中,國家明令禁止進口的固體廢物,如廢礦渣、廢催化劑、廢輪胎、廢電池、電子垃圾等工業廢物以及舊服裝、建築垃圾、生活垃圾、醫療垃圾和危險廢物等,是通常所說的「洋垃圾」。

  「洋垃圾」往往攜帶有毒有害物質,給我國的環境和公共衛生安全帶來嚴重威脅。而進口「洋垃圾」行為猖獗的原因,在於巨大的利益驅動。

  據介紹,國外供貨商並不賺取垃圾本身的錢,而是賺取當地政府支付的垃圾處置補貼。對於國內走私商而言,出售「洋垃圾」,可以賺取高達數倍的利潤。同時,分揀人力成本低,也是這些人賺取暴利的另一要素。

  為了打擊「洋垃圾」走私,今年2月,海關總署在全國海關開展了加強進口固體廢物監管和打擊「洋垃圾」走私的「綠籬」專項行動。

  在進口洋垃圾服裝的主要集散地廣東汕尾碣石鎮,今年7月份以來,已先後組織開展12次集中清理活動,累計清理門店272間,收繳舊服裝2668噸,並全部銷毀。當地非法加工經營舊服裝活動有所收斂。

  據介紹,儘管我國早已出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固體廢棄物污染防治法》、《清潔生產促進法》等10多部固體廢物污染治理方面的法律法規,但對垃圾流向的規範還較少,也沒有完整的監管配套細則,這無疑為「洋垃圾」入境提供了便利。

  專家建議,切斷利益鏈條是控制「洋垃圾」進口的有效方式,不僅要把緊入口,還要堵住下游,加強對進口廢物加工利用者的監管。

  鏈接

  海關部門提醒

  進口舊服裝均是「洋垃圾」

  海關部門提醒消費者,出現在市面上的進口舊服裝均屬「洋垃圾」,是未經檢驗檢疫、逃避海關監管走私進入我國的,長期穿著具有很多危害,千萬不要購買。

  據介紹,辨識走私舊服裝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查看衣服的成色,舊服裝的紐扣、拉鏈大多沒有光澤、金屬塗層脫落;商標、洗標捲曲,號碼和規格字跡模糊、泛黃;袖口、領口、腋下的面料有磨損或起球;有些服裝有難以消除的污漬。二是辨別服裝的味道,舊服裝大多存在異味。三是看款式,進口舊服裝一般以單件出現,很少有相同的款式和型號。此外,舊服裝無吊牌和合格證,少數舊服裝衣兜內還會發現個人的姓名或其他屬於個人物品的標記。


推薦閱讀:

金拇指防水助力建築行業未來健康轉型
王惜朝:官場「結乾親」象徵灰色利益鏈
如何快速複製暴利產品賺錢?
QQ 引流引發的灰色地帶產業

TAG:垃圾 | 人民日報 | 利益 | 利潤 | 人民 | 高達 | 背後 | 灰色利益鏈 | 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