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助攻特朗普勝選總統:沉默的大多數如何「忽悠」民調?

當希拉里試圖攜民調一路高歌時,卻受到開票結果的無情打擊。選民用選票狠狠地教訓了建制派和主流媒體的傲慢。11月8日美國第58屆總統選舉吸引了全世界的注意力,而且最終結果也震驚了整個世界,開始一再不被看好的共和党參選人唐納德·特朗普居然從開票的開始就一路領先,儘管在一些關鍵的搖擺州出現長時間的膠著狀態,但最終還是憑藉超高的人氣先後拿下俄亥俄、北卡羅來納、佛羅里達、賓夕法尼亞等多數搖擺州,顛覆選前絕大多數主流民調預測,挫敗了希拉里·柯林頓邁向「美國首位女性總統」的進取之路。特朗普最終拿下306張選舉人票,當選新一屆美國總統。但問題是,為什麼之前認為希拉里將獲得大勝的民調與最終結果卻相差這麼多呢?筆者認為有如下幾個原因。沉默的大多數為何隱瞞投票意向?首先,直接原因是沉默的大多數最終投票支持特朗普。事實上,本次選舉剛開始時就對民主黨不利。遲至去年底,也只有很少人認為民主黨會贏得大選,因為歷史上民主黨只有兩次連續贏得三屆總統大選。在2014年的國會中期選舉中,共和黨大勝,同時拿下參眾兩院的多數席位,也給民主黨角逐2016年的總統大選投下了巨大的陰影。這也是相比民主黨,共和黨有多位參選人出來競選的原因。但是,特朗普的橫空出世,徹底打亂了共和黨的陣腳,也大大增加了希拉里獲勝的幾率。特朗普個性張揚,高調炫富,不斷挑戰「政治正確」底線的出格言論招致整個建制派的厭惡,無論是民主黨還是共和黨。此前媒體就曾爆出,共和黨的一批元老級人物拒絕為其背書,例如老布希就曾說將投票給希拉里。但是美國選舉政治的弔詭之處就在於,真實的民意未必如同政治家所期待或想像的那樣去發展。在選前很長一段時間內,公開宣稱支持特朗普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成為一種「政治不正確」的行為,會被貼上「種族主義」「極右分子」「歧視女性」等標籤。所以當主流媒體在做民意調查時,無論是出於恐懼還是厭惡,相當多的人隱瞞了自己真實的政治傾向,因為他們知道做民意調查的那些人知道他們的住址、電話甚至其它信息。這是導致民調不靠譜的直接原因。在選前一天,知名的政治預測網站FiveThirtyEight的調查顯示,希拉里勝選的幾率為81.5%,特朗普僅為18.4%。在開票當天,紐約時報最初的預測依然給予希拉里90%以上的高估值。但是當希拉里試圖攜民調一路高歌時,卻受到開票結果的無情打擊。選民用選票狠狠地教訓了建制派和主流媒體的傲慢。渴望改變:美國經濟真的復甦了嗎?第二,沉默的大多數支持特朗普的原因在美國社會的兩極分化愈發嚴重,造就一大批對現狀不滿、希望帶來真正變革的群體。希拉里作為典型的標準建制派代言人,如果當選只可能儘力維護既得利益集團,顯然不是尋求變革的民眾心中的人選。相反,儘管特朗普口無遮攔,說出很多過激的言論,但也說出了諸多民眾的不滿。這種不滿的根源就在於美國社會結構在過去十年的巨大變化。由於資本回報率總是傾向於高於經濟增長率,所以貧富分化是資本主義無法避免的致命缺陷。2007年,美國遭遇次貸危機,經歷了嚴重的經濟衰退。從數據上來看,經過奧巴馬政府長達八年的努力,美國經濟已經實現復甦,選前最新數據顯示失業率創歷史新低,降至4.9%。2009年該數字曾一度高達10%。但無可否認的一個事實是,在這一輪所謂的「復甦」中,不同社會群體的受益情況是完全不一樣的。無論是蓋洛普還是皮尤研究中心,研究報告都認為美國經濟不但沒有真正復甦,反而存在嚴重問題。自認是中產階層或中上階層的人口數量佔總人口數量的比例,從歷史上長期的60%以上劇降至50%以下。所以,儘管數以百萬計的美國人可能仍在就業,但距離失業、未充分就業或工資被削減,僅一步之遙。美國勞工統計局數據也顯示,自2010年以來,擁有全職工作的人在美國成年人口中的比重一直維持在48%左右,這是1983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因此,我們看到特朗普在大選期間一改傳統上向中間選民靠攏的競選策略,將極端言論和極富挑釁的政策主張堅持到底。他賭的就是不滿現狀的人數超過了希望維持現狀的人數。所以,如果我們把本次大選當作一個觀察指標的話,美國的中產階級由於數量萎縮已經大大削弱了穩定社會的功能。特朗普勝選很可能意味著美國歷史上的一個新的分水嶺,未來美國國內的意識形態分歧將更加嚴重,社會不同階層的割裂也將更加難以彌合,不同黨派的政策主張也可能更加傾向於極端化。新媒體:輿論引導的天平向民眾傾斜第三,新媒體的出現大大削弱了政治精英引導輿論的能力。近代以來,大眾傳媒的發展和普及大大推進了世界民主化進程。報紙、電視、廣播等媒體是民眾了解世界和認識世界的主要途徑。這也因此賦予大眾傳媒巨大的權力,既是監督政府的「第四權力」,也擁有教育和引導民眾的啟蒙力量。但這樣一個權力長期以來基本上掌握在知識分子和資本家手中。資本家可以憑藉巨大的財力成為具有世界影響力媒體的幕後操縱者。知識分子則自認為掌握了未來社會發展的真理,時刻不忘教育民眾並替民眾做出關於未來的選擇。這一現象在美國尤為突出。因此,我們會看到美國歷任總統大選中的重頭戲都在媒體上展開,無論是廣告還是辯論。媒體也因此成為選舉費用的主要流向。但是技術的進步,特別是網路的發明和普及,使自媒體成為可能。憑藉Facebook、Blog、Twitter等自媒體工具,人人都成為信息的製造者、編輯者和傳播者。原本由精英通過傳統媒體所壟斷和控制的信息流動,在現實中被迫向掌握新媒體的普通民眾開放。民眾的自我覺醒也越來越明顯,不再輕易接受精英階層替他們做出的選擇。當主流媒體不斷抓住特朗普的不當言辭進行猛烈攻擊時,卻對希拉里的「郵件門」等諸多違規行為選擇輕描淡寫地略過。這種明顯的「偏見」進一步增強了普通民眾對建制派的厭惡。在6月9日兩位參選人的Twitter大戰中,支持特朗普的熱度遠遠超過了希拉里,而且所有站在特朗普一邊的基本都明確地表達支持,而所有偏向希拉里一邊的多表示中立態度和嘲諷特朗普。這種明顯的差別卻被主流媒體所輕易或刻意忽視,所以當出現打著科學名義的民意調查最終與真實結果謬之千里時,也就不難理解了。三權分立的制約格局將被打破?最後,希拉里和民主黨的此次失敗很可能意義深遠,因為目前來看共和黨不僅僅是贏得總統大選,從而成功地掌握了行政機構,而且基本控制了國會參眾兩院的多數席位,更為重要的是獲得了進一步向司法機構擴展權力的可能。目前組成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的9名大法官席位中,可能有4個席位需要被新一任總統重新提名,因為安東寧·斯卡利亞大法官在今年初突然去世,還有兩位大法官年齡超過80歲,一位78歲。根據美國憲法,最高法院法官由總統提名,經過參議院審議和認可後,由總統正式任命,只要行為端正,得終身任職。歷史上,大法官的平均任職為25年。四位大法官的提名和任命將直接影響美國未來長達四分之一世紀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政策與意識形態走向。短時間內不會卸任的另外五名大法官中,有三名政治理念屬於或傾向於保守派,兩名傾向於自由派。目前來看,特朗普已經獲得至少一名,可能多至四名大法官的提名權。無疑這將打破自由派和保守派在最高法院的平衡,使共和黨的理念貫穿未來二十年。如果這一旦成為現實,那麼也就意味著共和黨將全面掌控美國的行政、立法和司法權力,三權分立相互制約與制衡的格局將被打破。(作者系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院副教授、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
推薦閱讀:

歡樂中國行,忽悠黃石人?(下)轉自<餘一夢
哪類女人經不住已婚男人忽悠
王朝更替的忽悠學說: 鄒衍為什麼比孔子孟子活得更好?
現在是不是人民群眾智商知識日益提高後越來越不好忽悠了?
《忽悠的原理與技巧》目錄、腰封與閱讀提示

TAG:媒體 | 忽悠 | 新媒體 | 沉默 | 總統 | 特朗普 | 民調 | 沉默的大多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