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常見的六種生豬皮膚病的防治

日期:2015-01-12 10:06 作者: 來源:中國農業新聞網點擊:29壞死桿菌病:是由一種壞死桿菌經損傷皮膚和粘膜(口腔)侵染的人畜共患病。壞死性皮炎多見於仔豬和架子豬,其特徵為體表皮膚及皮下發生壞死和潰瘍,多發於體側、四肢和頭部,看上去外部病灶雖不大,但皮下已形成很大的囊狀壞死灶,灶內組織腐爛,積有大量灰棕色惡臭的液體,最後皮膚潰爛。有的病豬發生耳和尾乾性壞死,最後脫落。內臟出現轉移性壞死灶和繼發感染時,病豬全身癥狀明顯,發燒、少食或拒食,常由於高度衰竭而死亡。防治:先將痂皮刮除,用雙氧水或高錳酸鉀水沖洗,再塗上抗生素藥膏。豬痘:由豬痘病毒引起。由豬血虱、蚊、蠅等傳播,多發於4~6周齡仔豬及斷奶仔豬。病豬體溫升高,精神食欲不振,鼻、眼有分泌物。痘病先發於背部、腹部、腹股溝及大腿內側。病變開始為丘疹,繼而發展成水泡,破潰後形成結痂,若繼發感染則形成膿皰。大多數痂皮在感染3周後脫落。防治:加強飼養管理,搞好衛生,消滅虱、蚤、蚊、蠅等。對新購豬,要先隔離飼養1~2周,防止引入傳染病。對病豬隔離治療,用0.1%高錳酸鉀溶液沖洗患部後塗碘甘油。對病豬污染的環境及用具要徹底消毒,墊草要焚燒。 鋅缺乏症:飼料中鈣、磷比例不當,缺鋅,缺乏必需的脂肪酸,均會干擾鋅的吸收,導致皮膚角化不全。多見於7~16周齡仔豬的四肢、臉部、頸項、臀部和尾巴,且常呈兩側對稱分布,很少群發,病死率低。病變部起初為小紅斑,迅速變為丘疹,隨後表皮增厚到5 ~7毫米,形成皺褶、裂隙與鱗屑。本病無癢。防治;調整日糧結構,適當補鋅(硫酸鋅、碳酸鋅、氧化鋅等),一般仔豬補鋅濃度為40~45毫克/公斤,母豬100毫克/公斤。豬虱與蚤:豬虱常寄生在豬的耳根部、頸部、腹下及四肢內側。病豬瘙癢,到處摩擦,引起紅疹、化膿性皮炎、脫毛脫皮等,嚴重感染時造成豬貧血。豬虱還是傳播豬痘的重要媒介。寄生在豬身上的蚤是一種人蚤,常寄生於在污穢環境中飼養的豬身上。防治:(1)1%高錳酸鉀水沖洗,3%來蘇兒噴洒豬體虱、蚤寄生部位,但要謹防感冒。 (2)取敵百蟲經清油煎熬,晾涼後塗擦患部。豬疥癬:是豬皮膚病中最普遍和最嚴重的一種,嚴重的疥癬不但影響豬體增重,還可造成豬的應激反應。患豬劇癢,摩擦,用肢蹄搔弄患部,常致出血、脫毛、結痂,並常在豬眼周、頰部、耳根、背部、體側和股內側皮膚肥厚處,形成皺褶和龜裂。防治:(1)伊維菌素,按0.3毫克/公斤體重肌注。 (2)鹽酸左咪唑片,按8毫克/公斤體重內服。 (3)1%-2%敵百蟲水溶液噴洒,10天後重複一次。豬滲出性皮炎(豬油皮病):常發於1周齡到6周齡的幼豬。由於仔豬間打架咬傷,粗糙地面及牆壁的摩擦,患疥癬抓傷等傷口感染而引起豬滲出性皮炎。病初在肛門和眼睛周圍、耳廓和腹部等無被毛處皮膚上出現紅斑,發生3~4毫米大小的微黃色水泡,迅速破裂,滲出清朗的漿液或粘液,與皮屑、皮脂和污垢混合;皮膚變得濕粘,呈油脂狀,乾燥後形成龜裂硬層,或呈帶棕色鱗片狀結痂,發癢。痂皮脫落後,露出鮮紅色創面。通常在1~2天內蔓延至全身表皮。病仔豬食慾減退,飲欲增加,迅速消瘦。一般經30~40天可康復,但影響發育。嚴重病例可在4~6天死亡。育成豬或母豬也可發生,但病變較輕,無全身癥狀。防治:發病早期以異惡唑類、青黴素類抗生素治療可收到良好效果。感染部分可用氯仿沖洗。
推薦閱讀:

皮膚莫名瘙癢起疙瘩 究竟原因是什麼
自製千白散治皮膚瘙癢
拔罐皮膚顏色說明
皮膚科專家林歡兒:青春不散,戰痘不止!中醫辨證治療需分型!
中醫內治皮膚病

TAG:皮膚 | 皮膚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