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智全球共解智能製造實踐
大力發展智能製造,是以實際行動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具體體現。11月24日至25日,由工信部賽迪研究院、國研經濟研究院、華制智能、達晨創投主辦的「第三屆工業4.0與中國製造2025全球年會」(IMGAC)在深圳舉辦。
據了解,前兩屆年會深度解析了德國工業4.0的先進理念和最佳實踐,並探討中國製造業由傳統製造向智能製造轉型升級的實施路徑,本屆年會則聚焦智能製造的全球實踐和系統集成。
高質量發展主攻智能製造「實現製造強國要緊緊抓住智能製造的主攻方向和關鍵環節。」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部長、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李毅中認為,中國要借鑒德國工業4.0和美國工業互聯網的長處,從國情出發,兼收並蓄。德國製造業實力雄厚,工業4.0更重視實體經濟的提升以及生產線的智能化。以產品和服務的高質量、名品牌佔領世界製造業的最高端,這是德國的特點。美國有技術、資源、網路的優勢,更重視發展工業互聯網。而中國是發展中大國,有後發優勢,我們要揚長補短。《中國製造2025》,主戰場、主線是兩化深度融合,主攻方向是智能製造,而行動路徑是「互聯網+」。
十九大報告在論述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時指出,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黨組成員、辦公廳主任余斌在大會致辭中表示,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中國需要製造強國、科技強國、質量強國;需要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需要建設若干世界級先進位造業集群,推動產業向中高端升級;還需要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來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等。
中國工程院院士、華東理工大學副校長錢鋒在主旨演講中對中國發展智能製造給出了具體路徑方案。他認為,中國製造轉型路徑可借鑒德國工業4.0戰略計劃和美國智能過程製造(SPM)計劃,將信息、通信技術與生產製造技術深度融合。基於我國現有國情,我國流程工業發展應追求綠色生產、能效優化、敏捷供應鏈、需求驅動和高效運行等智能化目標。
智能製造與智能技術更深融合縱觀全球,德國工業4.0、美國先進位造、《中國製造2025》、英國工業2050……國家級戰略部署正在加快推動全球新一輪產業革命。世界經濟已進入高速發展的「快車道」,軟體與硬體急速融合。
全球智能製造的最佳實踐有哪些可以借鑒?硬體與軟體如何有效系統集成?如何走出具有中國特色的智能製造發展之路、走向2025?本屆年會站在智能製造與產業互聯網的風口,匯聚中、美、德、日等全球智力資源,進行全球聯動深度探索。
「我們不斷在詮釋,真正的工業4.0不僅僅是一種技術,更是一種自我進化的過程。」德國弗朗霍夫協會FutureWorkLab項目負責人、弗朗霍夫協會IAO研究所ProductionAssessment、4.0發明者Bastianpo?korni在演講中表示,德國工業4.0充分描述了製造業方面的數字化轉變,包括在工業環境進行萬物互聯、機械設備和人類的互聯。換言之,在兩個物體之間的對接,通過某個力來體現,可以是人機之間的交互,也可以是企業級之間的交互。
西門子工業軟體全球高級副總裁兼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梁乃明從西門子本身的產品發展出發,分析智能製造的行業趨勢和數字化企業進程。他談道:「工業4.0不外乎是把最新科技貫穿到整個產品的工藝、設計、規劃和製造等環節」。
「每一代的產品進入市場需要的時間越來越長,因為消費者的要求越來越高。」梁乃明說,針對這一點,要從製造業的幾個環節出發,從產品的設計到執行、生產,再到服務,要搭建數字化平台,把整個產業閉環連接起來,再進一步縮短每個環節的時間。
「應用要在產業化中實現,不僅是單一材料的創新,而是一個系統的創新。」SAP中國區首席數字官彭俊松從軟體公司的角度剖析了面對未來工業4.0智能製造的發展、軟體架構的影響,以及如何改變工廠的運行與管理。在他看來,企業對數字化工廠的規劃要把握三大轉變:工業工程的創新、製造方式的創新和管理手段的創新。
關注數字化時代對未來有哪些積極的轉變作用,BastianPokorni認為:「在信息時代,如何收集和利用海量信息對製造業的大環境來說影響很大。德國製造業是基於高精尖和個性化定製的產品,需要足夠的時間和耐心應對挑戰。」
對於如何把握機遇,把信息化和智能化結合起來?大族激光智能裝備集團總經理陳焱認為,工業企業要實現智能化改造,必須進入個性化時代,實現個性化訂單的快速交付、設備運行100%的可靠性和生產效率、運營維護雲服務,最終達到行業全價值鏈的智慧運營。
11月25日,在大會舉辦的四場平行分論壇上,博世、甲骨文、研華、華中數控等國內外知名企業聚焦智能製造解決方案、前沿技術、國家試點和金融資本,探索有中國特色的智能製造全球實踐。
全球智能製造產業聯盟(矽谷)秘書長、華制智能董事長夏妍娜認為,智能製造首先是趨勢,是未來的定數,是必然會發生的;對於企業來說,智能製造還是一個系統,將對製造業企業、生產模式、管理模式、運營方式都帶來變化,帶來企業的組織能力再生、重塑;智能製造還需要不斷地實踐,應用在不同場景;它也是一場長征,是系統且複雜的工程。
推薦閱讀:
※先議病後議葯——從臨床實踐去找藥物一
※2.如何是「歸依在三寶,實踐在三寶,成就在三寶?」
※大道本無邊的文件夾【真氣修鍊實踐】
※學習楊公風水首重實踐
※對《實踐論》《矛盾論》的新解讀
TAG:實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