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唐朝由盛轉衰始於何時

唐朝由盛轉衰始於何時?


2010/09/18
 現在看來,唐王朝的危機至少從公元736年就開始了,其標誌性的事件就是宰相張九齡的下台。 張九齡下台的直接原因緣於太子的廢立問題。公元735年前後,玄宗寵妃武惠妃所生兒子壽王瑁已長大成人,「寵冠諸子」,太子逐漸邊緣化。善於見風使舵的李林甫覺得這是個提高自己權勢的好機會,便通過宦官告訴武惠妃,表示自己願儘力保護壽王。這樣,便激起了武惠妃要把自己兒子推上太子地位的強烈慾望。而太子瑛以及鄂王瑤、光王琚也都以母親失寵而經常聚到一起發牢騷,武惠妃的女婿把他們的活動情況告訴了武惠妃,武惠妃抓到把柄後,向玄宗哭訴:「太子陰結黨羽,將害妾母子。」玄宗聽後大怒,與宰相商量要廢太子。請讀者注意玄宗此時的表現。一個皇帝,只憑妃子的一次哭訴便要廢立太子,要麼是老糊塗了,要麼是太獨斷了。而宰相的反應也頗耐人尋味。張九齡反對廢掉太子,而另一名宰相李林甫表面上不吭聲,私底下卻對宦官說:「此主上家事,何必問外人。」武惠妃也在宰相間活動,秘密派人對張九齡說:「有廢必有興,公為之援,宰相可長處。」但卻遭到了張九齡的拒絕。其實,相同的情節,甚至相同的話在玄宗的爺爺高宗時就曾發生過。想當初,高宗為了廢掉王皇后立武則天為皇后,曾偕武則天到宰相長孫無忌家求情,卻遭到長孫無忌的拒絕。高宗無奈,只得尋求另外一些宰相的支持。當兼有功臣、武將和一般地主三重身份的宰相李勣進見時,高宗問他,我要立武昭儀為皇后,褚遂良反對,這件事難道就這樣了結嗎?李勣回答說:「此陛下家事,何必更問外人。」(這和李林甫的回答幾乎一字不差)。最終,受長孫無忌支持的褚遂良被貶,王皇后、蕭淑妃同時被廢為庶人,武則天則被立為皇后。張九齡雖然沒象褚遂良那樣被貶,但過了沒多久就下台了。隨著張九齡的下台,宰相制度遭到了徹底破壞。唐王朝危機的另一個表現就是太子的隨意廢立。唐高祖李淵以李建成為太子,是遵循了立嫡以長的原則,但從李世民被立為太子起,這個原則就經常遭到破壞。或以功,或以寵,或以母,無一定之規,玄宗本人就是以誅韋後之功被立為太子的。開元時期政治安定,按理應該先立嫡長的。但玄宗的皇后王氏無子,長子琮因打獵時面部破相而沒被立為太子。被立為太子的李瑛,是玄宗的第二子,開元三年被立為太子。李瑛的生母趙麗妃,本是伎人,善歌舞,是玄宗為潞州別駕(相當於今天山西長治軍分區司令)時所納,頗得玄宗寵幸。李瑛雖是二子,有長不能立而立其次的意思;但主要還是以母寵而得立。公元736年農曆四月,距張九齡下台還不到半年,太子瑛終於被廢,鄂王瑤、光王琚也同時被廢,三人並賜死於長安城東驛。像太子瑛這樣為維護自己的太子地位,而企圖對受寵兄弟採取行動的事,在唐代不是第一次。想當初,唐太宗寵愛魏王泰,太子承乾為保全自己就曾謀殺魏王泰。太宗雖然也把承乾廢為庶人,但他處理的原則,是要把他們保全下來。而玄宗一氣之下,三人同時賜死。一日而殺三子,這在唐朝皇帝中是絕無僅有的。三位皇子死後,本以為勝券在握的壽王瑁因母親武惠妃不久因病去世而失去了被立為太子的可能。更倒霉的事還在後面,武惠妃死後還不到四年,玄宗就把自己的兒媳婦壽王瑁的妃子楊玉環納入宮中,據為己有。可憐武惠妃當初處心積慮想把兒子扶上皇位,結果兒子不但皇位沒撈著,兒媳婦還被玄宗這個當初十分鐘情於自己的男人奪了去。玄宗的無情無義可見一斑。實際上,無情無義的不只是唐玄宗。比較一下漢朝、唐朝、清朝三個曾出現過封建「盛世」的時代,就會發現一個驚人的規律:三個盛世皇帝都長壽,三個人都曾廢太子。漢朝的漢武帝曾以「謀反罪」殺掉太子,清朝的康熙皇帝也以「居心叵測」為由兩度廢掉太子。其緣由不過是皇儲已成年,而老皇帝又不願退位罷了。三人如出一轍。而玄宗比其他二人更可惡的是,他把立儲這樣的國家大事完全看成個人的私事,且完全以母寵為前提。以此推斷,假如楊貴妃有子成年,那麼未來的太子很可能是貴妃的兒子。事實上,貴妃獲寵後,貴妃的母親和幾個姐姐都被玄宗升了官,貴妃的哥哥楊國忠還被玄宗提拔為宰相。想當初,中宗即位後想把老丈人提拔為宰相,遭到宰相裴炎的反對,武則天還以此為由將中宗廢掉。而現在玄宗的思路和中宗如出一轍,他把國家權力當成私有財產贈給了楊國忠兄妹,唐王朝豈有不敗之理,而貴妃兄妹命斷馬嵬坡也就不是偶然。玄宗晚年的最大的錯誤是誤入歧途,迷信鬼神(這個錯誤在漢武帝晚年也犯過)。 公元738年,玄宗把第三子忠王立為太子,經過七、八年的歲月煎熬,太子終於羽翼豐滿,但此時玄宗又不準備傳位或讓太子參與政事。於是玄宗和太子的關係再度緊張起來。公元747年,唐王朝的兩名重臣韋堅和王忠嗣一個被賜死,一個被貶,這兩人的共同特點是和太子關係親密:韋堅是太子妃兄,王忠嗣是太子的幼時玩伴。這兩人的罪名也差不多一樣:韋堅當時擔任陝郡太守,水陸轉運使;王忠嗣擔任河西、隴右節度使兼朔方河東節度使;二人一個被指控與外臣結謀,「欲共立太子」,一個被懷疑「欲擁兵以尊奉太子」,總之都犯下了「莫須有」的罪名。太子被迫與韋妃離婚,還不到四十,鬢髮就已經斑白了。既然不想讓太子接班,玄宗就必須保證自己身體健康,於是玄宗開始探討使自己永葆青春的秘方。此時玄宗採取了兩項措施:一是頻頻召見各路道士,詢問神仙方葯之事,另一個措施是於公元740年即55歲時將自己的兒媳婦楊玉環納入宮中。為了讓楊玉環和自己有共同的愛好,玄宗還把楊玉環度為女道士,並取名號為太真。公元745年,玄宗終於闖過了六十歲大關。此時的他,不僅在位的時間超過了有唐以來任何一個皇帝,經濟的繁榮和國家的昌盛也超過了有唐以來任何一個時期,且六十歲的壽命也讓玄宗自我陶醉。此前唐高祖李淵活了七十歲,太宗五十二歲,高宗五十六歲,睿宗五十五歲,除高祖外,沒有一個超過六十歲。鑒於此,玄宗躊躇滿志,他不僅希望繁榮昌盛的局面能長期延續,更希望自己的生命能長期延續下去。他派人到嵩山煉藥,又在宮中建壇。正月初六,玄宗親自在黃素上書寫了向上天祈福的文字,放在案桌上。突然黃素被風吹起,望著直上雲霄的黃素,玄宗浮想聯翩,似乎聽到了空中有「聖壽延長」的聲音。這本來是一種幻覺,而玄宗卻作為特大喜訊告訴了宰相。太子、諸王和宰相聽說後,也都上表稱賀。這一方面說明玄宗已深深陷入道教的宗教迷信中,同時也表明唐朝上層統治的集體性「荒誕」,而安祿山正是從這種「荒誕」中漸漸堅定了叛亂的決心。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楊貴妃受寵,他的兩個哥哥、三個姐姐都身居高位,堂兄楊國忠更是被提拔為宰相。一時間,楊家勢傾天下。貴妃出行圖唐玄宗在晚年犯的第四個錯誤舉國皆知,那就是過分的寵幸楊貴妃,並為此荒廢政事。不僅如此,玄宗還違反即位之初對宰相姚崇的允諾——「禁止外戚干政」,大力提攜楊氏家族。楊家一夜之間權傾朝野。楊貴妃的兩個哥哥,一個被封為殿中少監,另一個則娶了武惠妃的女兒太華公主,成為駙馬都尉;3個姐姐,又都以「皆有才色」,被玄宗封為韓國夫人、虢國夫人、秦國夫人,使其「出入宮掖,並承恩澤,勢傾天下。」楊貴妃的堂兄楊國忠更是一步登天,從一個新都尉的小官一直被玄宗提拔成宰相。當時,楊氏兄妹的門口像市場一樣熱鬧,因為有太多的人希望攀上他們的關係。楊家仗著皇帝的寵愛,成了政治上和經濟上的暴發戶,常常橫行於市,老百姓經常敢怒而不敢言。玄宗晚年,不僅色令智昏,而且老眼昏花,用人不當。自從耿直的張九齡下台後,在內,玄宗先後任用奸詐無能的李林甫、楊國忠為相;對外,重用安祿山等胡人。最終導致政局荒廢,危機爆發。這是玄宗晚年犯的第五個錯誤。儲君地位不穩,皇帝迷信教道、宦官參政、外戚專權、土地兼并、上層奢侈、相權缺失、邊將擁兵自重,中國歷史上所有可能招致亡國的因素在玄宗晚年都出現了,唐朝再強大再繁榮也抵禦不住如此多毒素的侵蝕。終於,「安史之亂」爆發了。這一年,唐玄宗70歲,楊貴妃36歲,唐王朝137歲。

推薦閱讀:

一字不差!唐朝曲思明神準的預言!
唐朝第一美人,17歲與仇人私通,想做女皇帝,被弟弟砍下腦袋,掛在木棍上示眾
唐代人上朝不對皇帝「三跪九叩」 表忠心需原地跳舞|唐朝|禮儀
可惡可恨:唐朝中後期的六次內亂
在唐朝為何男人不願意娶公主?

TAG:唐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