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最後的才女:十分冷淡存知己,一曲微茫度此生

合肥九如巷有四姐妹名動天下,她們是張元和、張允和、張兆和以及張充和。葉聖陶曾說過:「九如巷張家的四個才女,誰娶了她們都會幸福一輩子。」隨著四小姐張充和的仙逝,這四位才女已經回歸了歷史,只在我們的記憶和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了獨特的印記。

家族

張家四姐妹屬於傳統仕女。論知名度,她們與宋氏三姐妹相比也不遑多讓;論相貌,個個美麗出挑;論才華,「琴棋書畫,樣樣精通」這句話在現實中有了對照。她們的愛好、才藝乃至心性都很「舊派」,即使時代再跌宕起伏,生活再顛沛流離,她們仍固執地保持著她們閨秀式的生活方式。而她們的歸宿,也是才子佳人的伉儷傳奇。

大小姐元和嫁給了崑曲名家顧傳玠,琴瑟和鳴;

二小姐允和是個急性子,身為女子而有陽剛之氣,也工於崑曲、詩詞,夫婿是語言學家周有光;

三小姐兆和是小說家、文物學家沈從文的妻子,她也是小說《邊城》、《三三》、《長河》里女主角的原型。「我這一輩子走過許多地方的路,行過許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次數的雲,喝過許多種類的酒,卻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這句堪稱現代文學史上最美的情話,便是沈從文向張兆和的表白;

四小姐充和最有才華。當年她被北大破格錄取時國文滿分、數學零分;張大千曾畫過她表演崑曲時的身段,寥寥兩筆,飄逸非凡;她師從著名書法家沈尹默,國畫、詩詞也都造詣非凡;詩人卞之琳曾苦戀她,最終她嫁給了德裔美籍漢學家傅漢思,隨夫赴美,在哈佛等名校執教書法和崑曲。

時至今日,四小姐張充和,這位居於大洋彼岸的老人回到了屬於她的時光中。斯人已逝,時移世易,她的時代是屬於她自己的傳奇。到她為止,這四姐妹已經被封印在時光長河裡,成了遙遠民國最後消散的記憶。

風姿

最初的鐘靈毓秀,是源自身為李鴻章侄女的叔祖母。充和在她膝下承歡一十六載,從一個嬰兒成長為端莊秀雅的大家閨秀,並在吳昌碩先生的弟子朱謨欽的教育下奠定了國學的基礎。回到蘇州,她又在這裡打下了崑曲大家的底子。後來在北京,在重慶,在昆明,她的崑曲功夫已驚艷天下,可惜那個時候沒有錄像,我們很難想像,年輕時候的充和唱起崑曲來,是怎樣的嬌慵醉媚,幸好張大千以那張仕女圖留住了她的風姿。

年少的時候,她在蘇州拙政園的蘭舟上唱崑曲,暮年,她也曾在耶魯的寓所和人拍曲。她的箱子里,珍藏著乾隆時期的石鼓文古墨,她的閣樓上,擺放著結婚時古琴名家贈予她的名琴「霜鍾」,她親自侍弄的小園裡,種著來自故鄉的香椿、翠竹,芍藥花開得生機勃勃,張大千曾對著這叢芍藥,繪出一幅幅名畫。張大千甚至還給充和畫過一幅仕女圖,畫於抗戰年代。畫中的充和只有一個纖細的背影,身著表演崑曲的戲裝,雲髻廣袖。也許回顧中國藝術史,充和留下的也就是這樣一個淡淡的背影,端莊秀麗。

情感

談到充和,總繞不過一個情字。充和最初為大眾所知,就是源於一段情事。情事的男主角是當時有名的詩人卞之琳。相傳那首知名的「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就是詩人為充和所作。可是這樣鍾靈毓秀的女子,唯有性格開朗單純,漢學水平不次於她的傅漢思才堪為佳偶。畢竟有著完全不同的教育背景和審美追求,深沉內斂的卞之琳註定無法與張充和成為相攜一生的伴侶。而他們之間的的一段故事,只能是歷史角落裡一個粉紅色的傳奇。

追求

英國詩人濟慈的墓志銘上寫著一句話:這裡躺著一個人,他的名字寫在水上。充和,也是這樣一個「把名字寫在水上」的人。寫的過程就是消失的過程,像飛鳥掠過,天空卻並沒有任何痕迹。充和自撰的詩中有一句意思和此相仿,足以概括平生:十分冷淡存知己,一曲微茫度此生。而他真正的知音應該是三姐夫沈從文,從文去世時,遠在海外的充和發來悼文:「不折不從,亦慈亦讓;星斗其文,赤子其人。」寥寥十六個字,卻寫盡了沈從文一生,也透露出了她一生的追求。充和一生醉心藝術,卻無意於以著作傳世。她做什麼都是隨興而至,始終保持著老派文人游於藝的態度,書法、詩詞都是寫了就寫了,隨寫隨丟,沒想過要結集出版,更沒想過要去搶佔藝術史上的一席之地。如今留下的這些集子,都是無意中留下的吉光片羽。她的作品,已經跟她的人一起,被封存在了只屬於他自己的時光河流里。

推薦閱讀:

悲催:親臨美妻分娩現場,事後我冷淡了
女生套路之一 對你突然冷淡
開了一家披薩屋,剛開始生意還行,明碼標價後生意冷淡了,這種情況下該把重點放在哪?
你的男人對你越來越冷淡, 究竟為什麼?
感情冷淡有哪些表現?

TAG:知己 | 冷淡 | 才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