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亂成這樣,到底發生了什麼?
圖片來自網路
烏克蘭現在亂成了一鍋粥,平民和軍警已經從對峙升級到了武裝衝突,800人傷亡,眼看就要進一步升級到打內戰。
這場亂局從2013年開始,鬧到現在,動用了投石機、燃燒瓶,完全沒有一點兒消停的意思。難不成戰鬥種族真的把鬧革命當成寒假兼職?除了出產長腿美女和舍甫琴科,烏克蘭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國家?今天壹讀君就來百科一下,烏克蘭到底是如何走到這一步的。 歷史上就亂成一鍋粥 在俄羅斯文學作品中常常提到的「哥薩克」,就是烏克蘭人的祖先。哥薩克既是一種身份也是一種職業。戰場上他們騎著戰馬揮舞著軍刀,戰爭結束便帶著戰利品回鄉放牧,直到下一次戰爭的到來。大概烏克蘭的戰鬥種族天性根本就是與生俱來的,所以示威遊行的時候,燃燒瓶、投石機、盾牌頭盔的出現根本就不足為奇。早年,哥薩克貴族接受波蘭立陶宛大公國的冊封和統治,後來,為了獲得更多冊封名額,哥薩克們發動了大起義,選擇了與自己擁有相同血脈也更為強大的沙俄作為靠山。但投靠沙俄之後,日子卻遠不如之前好過,有一部分烏克蘭人懷念起了的波蘭立陶宛公國,特別是在烏克蘭西部地區。而東部和南部因為沙俄長期影響,特別是跟沙俄一起並肩作戰趕走土耳其人,民族有了更多的融合,所以他們的政治傾向,更多的是偏向俄國。
到了一戰,烏克蘭的分化已經非常嚴重。親歐一派和親俄一派分別加入了協約國和同盟國,打得不可開交。即使在後來的蘇聯時期也有哥薩克騎兵進行反抗,在二戰時期,甚至不惜加入德國陣營來打擊對手。
由於地理上連接了俄羅斯和歐洲,所以,在烏克蘭的土地上,幾乎從來就沒有停止過爭端。如今,在靠近俄羅斯的東南部,俄語和烏克蘭語並行,這裡也是親俄的地區。但在西北部地區,也就是靠近波蘭和歐洲的地區,是反對派的大本營,這個地區的居民只講烏克蘭語,假如你用俄語跟當地人問路,他們根本不會搭理你。 悲催的經濟現狀 烏克蘭國土面積在歐洲排名第二,僅次於俄羅斯。在前蘇聯時期,它的經濟實力也在加盟共和國中排名第二。蘇聯解體時,超過30%重工業留在烏克蘭,先天優勢可以說是妥妥地有。不然,中國也不會巴巴地從烏克蘭買瓦良格號廢舊航母、買飛機引擎和燃氣輪機。
但過了不多久,烏克蘭經濟便被加入歐盟的捷克和羅馬尼亞等國「完爆」。現在,普通的烏克蘭人生活也相當艱辛——在二十多年間,烏克蘭麵包的價格從0.5格里一個漲到了3格里一個,烏克蘭的人均GDP甚至還不到中國的一半。
時至今日,許多烏克蘭的工業生產線還停留在蘇聯時期,換句話說,烏克蘭生產的零件,拿到俄羅斯以外的地方基本上就是廢鐵。烏克蘭人當然對現狀不滿,而且不是一天兩天了。 一座分裂的房子 從前蘇聯解體到現在,烏克蘭的政治一直在做鐘擺運動,總統總理輪流坐莊。第一任總統克拉夫丘克親西方,於是烏克蘭在獨聯體國家中最先與北約簽署和平夥伴關係。第二任總統庫奇馬就是個親俄派。他在任時,把能賣的不能賣的高精尖武器統統賣給了能賣的和不能賣的生意夥伴——包括南斯拉夫甚至伊拉克。
2004年冬到2005年春,通過一次與現在情況類似的「街頭鬥爭」,烏克蘭當局讓步重新舉行選舉,親西方派捲土重來,尤先科成為總統,他的搭檔、總理就是金髮美女季莫申科。他們倆戰勝的正是親俄時期的總理亞努科維奇。接著,季莫申科又和尤先科開始內鬥,季莫申科曾宣布將俄羅斯輸送到西歐的天然氣過境費上漲一倍,以挑起「俄烏矛盾」。
但幾年後,亞努科維奇成為總統,季莫申科因腐敗指控而入獄,烏克蘭又回到了親俄的老路。
這種搖擺,讓烏克蘭人內部更加分裂。2013年11月基輔國際社會學學會進行的一份調查顯示,39%的烏克蘭人支持加入歐盟,而37%的人支持加入白俄羅斯、哈薩克和俄羅斯的關稅聯盟。調查也顯示,烏克蘭不同年齡階層的人已經分成了兩派:年輕人更支持歐盟,而50歲及以上的人更傾向於俄羅斯。由於意見衝突愈演愈烈,甚至有超過一半的人覺得必須手裡有槍,準備「槍杆子里出政權」。
這次「街頭鬥爭」的導火索,便是亞努科維奇宣布放棄加入歐盟。這讓親歐的地區、尤其是年輕人大為不滿,於是走上街頭,發揮出戰鬥民族的天性,果斷把示威升級成武裝鬥爭,給可能發生的內戰攢經驗值。
事實上,不論放棄還是不放棄,這次混亂都不可避免——歐盟現在自身難保,哪裡有錢和精力來處理烏克蘭這個爛攤子?
作者:壹讀
推薦閱讀:
※ 烏克蘭:向左走,向右走?
※中國富豪烏克蘭續命,一針60萬能買到長壽?
※美媒:俄果敢動武不懼西方制裁出兵 美無應對之策|克里米|烏克蘭
※大飛機之痛可期而解----與包括烏克蘭在內的所有航空技術強國的合作。
※俄羅斯與烏克蘭 同胞兄弟的千年恩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