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一心向佛,一生殺戮的錯位傳奇

一、

翻開《華嚴經》,開經偈語是一首詩: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公元699年,武則天為《華嚴經》題開經偈時作此詩,並為經書作長序一篇。

詩的大思是說,大乘佛教高深莫測,人身難得,佛法難聞,芸芸眾生,當虔心修鍊,以理解如來佛主要傳達的真實的佛義。

在以詩聞名的大唐朝,這首詩實在難登大雅之堂;但唐王朝從皇帝到百姓都信奉佛教,所以這首詩影響卻不小。

大乘佛教有三部經書影響最為深遠,分別是《華嚴經》、《法華經》和《楞嚴經》。其中最被推崇備至的,正是《華嚴經》,被稱為「經中之王」。

武則天誠心修佛,與佛也頗有淵源。在她主政期間,對《華嚴經》的已譯部分內容十分不滿,於是又兩次下令重新翻譯了《華嚴經》,此前的《華嚴經》只有前33卷的部分內容,經過重新翻譯後,增至80卷。

二、

1987年農曆四月初八,佛誕日,凌晨一時,陝西省扶鳳縣法門寺地宮裡,經過考古人員1個余月的緊張工作,舉世無雙的佛指舍利再次重現天日,他已經在地宮被埋了1113年,佛界轟動,傳為盛事。

一起被發現的還有一塊碑石,上面記錄了有唐一朝,皇宮迎奉佛指舍利的詳細經過。武則天迎奉佛骨的時間最長,前後共4年。

說起來武則天與佛還真是有緣。

公元649年,唐太宗李世民駕崩。公元638年武則天14歲,被選進宮,太宗立為「才人」,成為太宗的眾多嬪妃中的一員;深宮12年,到唐太宗駕崩時,武則天並無子嗣。

按唐朝後宮典制,武則天的後半輩子,要麼為太宗守陵,要麼到尼姑庵堂出家,總之,怕是要一生青燈相伴了。

兩個選擇都很殘酷。所幸,武則天抽到了後者,此後2年3個月的時間裡,武則天就在感業寺出家為尼。

武則天「不好女紅,喜詩書」,雖為文藝女青年,但武則天在感業寺是一心向佛的。可奈何,當初進宮離家時一句「見天子,庸知非福」時時在耳邊迴響。性格倔強的武則天自然不甘心在感業寺終老一生。

於是,她寫了一首情詩《如意娘》:

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不信比來常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

「思紛紛」?一個感業寺的尼姑,會思念誰呢?又敢思念誰呢?

沒有人知道女尼武則天長夜無眠所思念的對象就是至尊無上的當朝天子。

果然李治同學也不負武則天所思,公元651年8 月,武則天第二次進入深深皇宮,被唐高宗李治封為「昭儀」。

三、

相傳,武則天與佛主釋迦牟尼也有一緣。

那是2500多年以前的一天,釋迦牟尼佛帶眾弟子出去傳揚佛法,路遇一群小孩在路上玩耍。其中一位嬌滴滴的小女孩,從地上捧起一捧沙土走到佛陀面前,不由分說就放到飯砵裡面。搞得釋迦牟尼很沒脾氣。

事後大弟子實在想不開,就問佛主:「師尊,剛才那女孩子,把沙土放您飯砵里,怎麼能讓她這麼胡鬧?」

釋迦佛微笑:「你們有所不知,此女千百年後,因緣成熟,要在東震旦國為王。我如不接受她的沙,她將會去破壞佛法。我接受了沙子,這樣讓她結下此善因緣,她將來做王時將會弘揚佛法。」

東震旦國就是東土大唐了,這小女孩就是武則天!

但弔詭的是,武則天一生虔心修佛,卻又殺戮一生!

四、

深宮之內,步步驚心。

武則天能從感業寺重新回到唐高宗李治的懷抱,王皇后功不可沒。

當時的後宮形式是這樣的,王皇后出身豪門,是當時上流權貴「五姓七望」里最為出色的王姓家族,還記得「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這句詩嗎?裡面的「王」就是王皇后這一家。但雖以王家之勢貴為皇后,可她並未能給李治生下一子半女,這在母以子貴的皇宮裡,是相當兇險的事。

這是前所未有的諷刺,也是前所未有的危機!

並且,危險的信號已經發出:蕭淑妃已經接連為李治生下兩個皇子,得到李治無盡的寵愛。

看到李治和武則天在感業寺里眉目傳情,王皇后心生一計,建議李治將武則天納入後宮。而李治呢,正為此事犯愁,見皇后如此深明大義,就將計就計,將武則天召回後宮並封為「昭儀」。

武則天回到後宮之中,自然得到李治的恩寵。蕭淑妃日漸被冷落,王皇后心裡樂開了花。這邊呢,武則天也在想盡辦法報答王皇后。

報答的方式很殘酷,就是設計殺了王皇后。

不止王皇后,連同蕭淑妃一起殺了。

五、

任何站在她對立面的人,她都毫不手軟,通通殺掉。

如果說殺王皇后和蕭淑妃,是為了爭寵;後來殺皇室親貴、朝中大臣,武則天大概是已經開啟了她的野心。

下面這份長名單,有部分人的死,沒有確鑿證據表明是武后所為,但毫無疑問的是,她的嫌疑最大。另有一部分官員,因反對於她而被貶,或死於途中,或死於邊遠,這類官員之死,也該記到她的帳上。

1、宰相褚遂良:褚遂良與長孫無忌、李勣同為太宗的託孤重臣,因堅決反立武則天為皇后,貶謫到潭州,再貶桂州,再貶愛州,最後憂鬱成疾而逝。武則天聽說褚遂良的死訊,淡淡的說:「早點殺他才好!」

2、王皇后、蕭淑妃:這二位,擋在武則天前進的正前方,零容忍。武則天買通皇后的下人,將一個寫著高宗名字的木偶插滿了釘子,悄悄藏在皇后床下,然後向高宗舉報。高宗追查此事,果然搜出木偶,憤怒至極的唐高宗下詔廢了王皇后,改立武昭儀為皇后。武后上位,立即將蕭淑妃也打入冷宮。有一天高宗路過順便去看望打入冷宮的廢后和蕭淑妃,武后由此生恨,下詔先將兩人各打一百仗,再將手、腳全部砍掉,身子投到酒缸里。

王皇后死時,只平靜地說了句「昭儀承恩,死自吾分」。這時的王皇后,怕是連腸子都悔青了。但她死的從容,死得平靜,就像一個地下黨員的死一樣,堅定而驕傲;而蕭淑妃死時,對天詛咒武后說:「我死以後,要變成貓,回來吃了武則天,方泄心頭之恨」。

武后得知後,嚴禁宮中養貓。

3、太子李弘:一日高宗和武后留李弘吃飯。李弘回宮後覺得不太舒服,幾天服了很多葯,全然沒效果。再幾日,竟虛弱而死。此案雖無鐵證是武后所為,但案前三月,太子曾因反對武后干政而遭到高宗責罵,武后仍是最大嫌疑。

4、一品宰相長孫無忌、韋季方、韓瑗、柳奭、褚彥甫、褚彥沖:這幾位都代表當初堅決反對立武后的勢力。有人舉報太子近臣韋季方結黨營私,高宗在武后的授意下,詔令許敬宗審理,許敬宗偽造證據,定韋季方、長孫無忌、韓瑗、柳奭等謀反之罪。除長孫無忌被逼上吊自盡外,其他人全部問斬,褚遂良已死,罪名由兒子褚彥甫、褚彥沖執行,二人被流放至愛州,途中遭到殺害。

5、琅琊王李沖及越王李貞窩案:李沖、李貞反對武后,起兵,先後被殺。但此案激怒了武后,命周興羅織罪名,將與李沖、李貞有關聯的李氏人員挨個處理。韓王李元嘉及其子李撰、魯王李靈夔、常樂公主,統統送至東都,逼令自殺。江都王李緒、東莞公李融斬首示眾。一年之內,斬殺皇室成員23人,相關官員12人。

6、前太子李忠、王伏勝、上官儀:王皇后慘死,宦官王伏勝、侍郎上官儀密謀上書廢黜武后,事敗露,武后授命許敬宗誣告:上官儀和王伏勝串通前太子李忠意圖謀反。一道旨意就將李忠賜死,王伏勝、上官儀及其子上官庭芝論斬。

7、武元慶、武元爽、武惟良、武懷運、賀蘭敏之:

這幾位都是武家人,可見,武后一狠起來,不光李氏皇族要殺、朝中大臣要殺,連自家武氏兄妹也不放過!

高宗李治曾經非常寵幸武后親姐姐的親女兒,武則天害怕失寵,就使計將其毒死,並嫁禍於武惟良、武懷運,說食物是他們送的。高宗很生氣,將武惟良、武懷運貶到苦寒之地,不久就都死了。武元慶、武元爽是武則天同父異母的哥哥,因對繼母楊氏也就是武則天的母親,不孝順,愛說風涼話,後來也被流放至偏遠山區,死的死亡的亡。

還有很多,不再一一羅列。

據非官方不完全統計,武則天一生共謀殺了近百人。其中她自己的親人二十三人,李唐宗室三十四人,朝廷大臣三十六人,這還不包括因案而被牽連的親屬。

冰冷的數字裡面,肯定有被誇大的或冤枉的成份,但無論如何,武則天的確是愛殺人並且也殺了不少人,這是事實。

讓人困惑的是,武則天二次進宮當昭儀時,並無實權,也無根基,她如何能殺得了這些個個大權在握的皇親國戚朝中大臣呢?

六、

這事還得從唐高宗李治說起:

還記得褚遂良嗎?對,就是初唐著名的書法家,官至宰相。當初極力反對立武則天為後。

所以武則天進宮後慫恿高宗貶除的第一位大臣就是褚遂良。

據《資治通鑒》199卷記載,因立武后一事,褚遂良在朝堂上舌戰群儒,說「武氏經事先帝,眾所共知…」,關鍵時刻還以死想逼,把自己撞得頭破血流,搞得高宗李治也下不來台。

正在此時,只聽後堂一聲怒吼:「何不撲殺此獠」。眾臣一驚,連高宗也嚇了一跳。這一聲猴吼功,正是武則天。

《資治通鑒》並沒記載高宗對此事的態度,而這一點很重要。

這是典型的後宮干政呀,皇帝與群臣正在開會,武則天大吼一聲:「把這傢伙給我亂棍打死」!這太不像話了。

第一,誰是皇帝呀?我李治才是,你武則天,怎敢自作主張就殺我大臣呢?

第二、後宮不得干政,況且此時武則天只是昭儀身份,比妃子還低一等,更比不得後宮之主皇后。就算皇后,也不得如此膽大妄為。

第三、皇帝上班是在前殿,武則天本該在後宮裡呆著,怎麼就跑到大殿里胡鬧起來了呢?並且李治對此事的態度還很曖昧,至少沒有說武則天做得不對。

如《資治通鑒》記載無誤,那就只有一種可能:李治和武則天在頭天晚上就已經串通好了,如此這般!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既是高宗的意思,那褚遂良也只好認栽了。

那麼問題來了,唐高宗李治,怎麼能夠容忍武則天干政呢?誰會把高高在上的皇權看作無所謂呢?

七、

李治和武則天的性格。

李治是唐太宗與長孫皇后的第三個兒子,起初時,太子是嫡長子李承乾。那時太宗曾說,李治性格軟弱,不適合打硬仗。後來太子和老二爭權,雙雙被廢,皇后嫡出的兒子就只剩下李治了。

這好運就像一塊大餡餅,砸中了李治。本來是毫無希望爭儲的,但這個16歲的少年很快就被太宗立為太子了。

儘管如此,太宗還是對李治不放心呀,明裡暗裡多次跟李治講,要當皇帝,必須得有手腕才行呀。也苦口婆心地給李治講「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

但從效果上來講,太宗給李治講的這麼多,李治沒聽進去,反而是太宗的「才人」武則天全學會了,要不就是武則天天生有這方面的天賦。

說有一天,西域進貢來一匹好馬,叫獅子驄。此馬甚烈,無人敢騎。武則天主動請纓說「臣妾能制服陛下的這匹烈馬,但需三件器物:一是鐵鞭,二是鐵檛,三是匕首。我先用鐵鞭抽它,如果不服,再用鐵檛擊它的頭,再不服,就用匕首割斷它的喉嚨。」

武才人是想表現下自己的剛毅和與眾不同,而太宗聽得不寒而慄,這大概也是武則天在太宗朝始終不受寵的原因吧,性格過於剛毅,而唐太宗,也是剛毅的代表。兩剛相剋!

再有這首詩:

明朝游上苑,火急報春知。

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

這首詩是很久以後武則天建立周朝後寫的。「花須連夜發」,另說是人了,就連花也得聽她的,必須連夜而開……

可見武則天的性格剛烈,而高宗柔弱。這一剛一柔,不正是最好的搭配么。所謂婦唱夫隨。武則天的剛毅堅忍表現的淋漓盡致,而李治的柔弱性格,一輩子也沒改變過。

八、

所以,我不相信武則天進宮之時,就立志要廢唐立周,只是她一步步走來,水到渠成罷了。

這樣一來,在李治與群臣開會的時候,武則天大吼一聲「何不撲殺此獠」也就不奇怪了。

事實上,從公元660年開始,高宗與武后,已合稱「二聖」。公元667到公元683年間,高宗久病,武后垂簾聽政,軍政事均由武后裁定,帝王大權逐漸旁落。

高宗後來到有泰山封禪,捎帶上武后,也理所當然了。要知道祭拜泰山,可是件大事,古今都是有雄才大略的皇帝才去做的事。而泰山封禪時,高宗也跟走過場一樣,反而是武后,又宣詔,又題記,搞得就像她是皇帝本人一樣,以皇后身份封禪泰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唐高宗駕崩,遺詔上書「軍國大事有不決者,取天后處分」。天后,就是武則天了。

在種情況下,武則天還不會覬覦這皇帝大位嗎?

所以,終歸到底,高宗這一生呢,是性格決定命運呀。

不光是決定他自己的命運,甚至決定了他死以後,他的李唐子孫們的命運,也決定了大唐王朝的命運!

不知高宗,是否對此有所察覺,是否料到武則天會在他死後以周代唐。如果曾在某一時刻感覺到這種危險,他會後悔嗎?

好在武后在臨死之時還政於李氏,要不高宗李治,可就真成了亡國之君了。

自從武則天當上高宗的昭儀,就開始殺人和謀劃殺人,但到了晚年,武后殺人的頻率開始降低。她又重新捧起佛經,誦讀經文。

只不知,這是對佛主的懺悔,還是她權力已到登峰造極,已無須再興殺戮來獲取權力;又或者,人到晚年,自知熬不過天,世事頓悟,放下屠刀。

也不知,到了晚年,在深宮之中,一遍遍地訟完佛經之後,武則天會想起誰呢?

她會想起唐太宗嗎?會想起唐高宗李治嗎?還是王皇后、長孫無忌呢?又或是佛主呢?


推薦閱讀:

武則天墓乾陵風水【圖文】
武則天為何最後將皇位歸還李氏?跟一個人和一個夢有關!
狄仁傑與武則天
為什麼武則天立侄子做繼承人行不通

TAG:武則天 | 一生 | 傳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