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的作用和生命的意義
導讀:每個父母都愛孩子,孩子也都知道爸爸媽媽很愛他們,但知道愛和感到愛是兩會事。只有感到的愛才會有溫暖,才會有滋養。感情感情,感到了才有情!——海藍
愛與自由難處在於,要與孩子鏈接,父母得能與自己鏈接;要看見孩子,父母得能看見自己。於是這成了一種修行,但能做到時,你會發現自己也得到了療愈。——武志紅
從心理學的角度講,在親子關係中享受到快樂輕鬆幸福的媽媽,自己的心理狀態基本是健康的;反之,和孩子相處之後,感嘆辛苦勞累,感嘆養兒艱辛的媽媽,自己的內在必定充滿了掙扎和焦慮,媽媽自己需要很多的心理營養。孩子的到來,帶給我們無窮的希望,也把我們內在最深處的傷痛帶出來。
母親的第一個作用就是成為一個容器,一個愛的容器。這個容器的容量大小,決定了孩子被接納的程度。在這個容器里,再糟糕再骯髒的東西都可以被包容,這個包容本身就能讓所有的污穢之物受到凈化。有些母親這個愛的容器很小很小,小到只能接納一個乖巧的孩子,當孩子有任何不符合媽媽標準的行為都要受到排斥,當孩子遇到挫折遇到困惑,他們首先需要的不是任何道理,而是被這個容器所包圍,在容器里感覺溫暖和放鬆,讓他們能有新的力量來療傷。
我常常聽到有家長對孩子說「寶寶和巧虎一樣是好孩子,媽媽喜歡,想想好孩子該怎麼做呢?」,長期聽這樣的話會讓孩子分裂自己,在心中產生一個好的自己和一個壞的自己,於是矛盾和糾結開始折磨他,而這個「好壞」的判斷標準是成人給的,以滿足成人的需要為前提的。母親的這個容器總充滿了真正的愛,而不是愛好孩子,不愛壞孩子。真正的愛不是溺愛,不是有選擇的愛,不是虛弱的愛,更不是透過孩子愛自己。真正的愛一直在我們的心中,只是被我們遺忘了,我們要學習的就是如何去發現他。真正的愛如陽光一樣溫暖,一樣充滿力量。
母親的第二個作用就是做鏡子。親子關係從本質上說是一種投射,孩子通過媽媽看到自己的形象,媽媽愛孩子,擁抱孩子,肯定孩子,欣賞孩子,孩子看到的就是一個被接納的自己;媽媽煩孩子,對孩子表示憤怒,那孩子看到的就是一個不被愛的自己。進而,孩子會自己得出這樣的結論:我是好的,或者我是不夠好的,甚至是我是壞孩子。而母親的鏡子作用很多時候不是通過語言,而是通過情緒、通過行為、通過關係來表達的。比如:孩子打人,媽媽反過來打她的手表示教育,那這個時候孩子根本不會聽你說「不可以打人」,孩子從鏡子里看到了自己是什麼樣的,自己可以怎麼做。
母親的第三個作用就是拐杖。孩子的成長之路總不會一帆風順,偶爾會遇到波折和失落,會有壓力和彷徨。媽媽要用自己的力量來做拐杖,但只是拐杖,行走的力量還在孩子身上,行走的責任還是在孩子身上。記得看過一個國外的影片,片中的母親獨自一人撫養男孩長大,男孩有一天面臨一個重要的選擇,離開母親去他鄉發展還是守在年邁的母親身邊。母親告訴孩子:「你走後我會失落會難過,可是,我不能把我的失落和難過壓在你的身上,不能用這些來困住你」,這就是母親的美好和偉大。更為重要的是,母親要看到,孩子的傷總會好,適時的時候就要讓孩子自己行走。
母親的「母」包含什麼樣的生命意義?這是我們生命角色裡面必須解讀的內涵。
第一個字是「虛」。很多媽媽很實在,看孩子的時候一眼能看出來三個問題,而且忍不住很快要指出來,這不是母親的內涵。母親看到自己孩子的優點和缺點的時候不要動,為什麼不要動,因為它的優點需要母親用良好的情緒去孕育和保護,只有母親看到孩子的優點和缺點都不露聲色的時候,才能賦予孩子內心的成長動力。
有的家長很納悶,孩子在別人面前都很好,一回到家,一看到自己的媽媽就變了另一個人似的,變得不可理解。為什麼這樣,就是這個「虛」沒做好,不能夠虛下來的母親,不能夠給孩子的情緒提供一個空間,孩子的情緒就在媽媽的情緒裡面包圍著。
第二個字是「弱」。母親在孩子面前學會示「弱」。強勢媽媽的孩子很難自信,孩子的自信會在你這種狀態裡面一點點的削弱。能夠在孩子面前示弱的母親,孩子的內心必然自信而堅強。你們希望自己的孩子自信嗎?學會在孩子面前示弱,示弱才能實現對孩子的托舉,凡是站在孩子心口上說話的家長,實際上是在壓制孩子的成長和發展。
第三個字是「柔」。一個母親真正的力量,一個母親的教育力量,在於面對孩子成長的過程,如何做到這樣一個「柔和」。越柔和的母親,它在孩子面前的指揮能力越強,凡是扯著嗓門整天對孩子嚷,對孩子叫喊的母親,會慢慢失去在孩子中的這種引導能力。
推薦閱讀:
※右心體系:室間隔及其臨床意義
※積木的遊戲意義?
※連你自己都開始質疑自己工作的意義時
※宗教改革:慧能禪學的深層結構及意義
※學習《十善業道經》有五方面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