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科學:常見的存在於皮膚表面的良性病毒或可消滅痤瘡

治癒痤瘡的良方或許就藏在你的鼻子下面,或者說,事實上臉上任何地方都有。科學家發現,常見的存在於皮膚表面的良性病毒可以作為殺滅導致痤瘡的細菌的有力武器。

這些病毒屬於一類被稱為「噬菌體」的病毒,表示他們只以細菌為「食」,而不會像HIV或者脊髓灰質炎病毒那樣侵襲人體細胞。因為特定種類的噬菌體只會追蹤特定的引起痤瘡的細菌、與細菌共同繁衍進化,所以較之現有的外用抗痤瘡藥物,噬菌體對抗痤瘡效果應該更加有效。

來自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和匹茲堡大學(University of Pittsburgh)的科學家對這些已經被人類認識數十年的噬菌體進行了基因分析,對利用這些噬菌體製造新的抗痤瘡藥物提出了疑慮。他們在今天在網路版的《mBio》雜誌上發表了他們的研究結果,該雜誌由美國微生物學會發行。

痤瘡的生長儘管有多種因素可以引發痤瘡(醫學上稱為尋常性痤瘡),其潛在的致病因素是一種叫痤瘡丙酸桿菌的細菌,這種細菌遍佈於皮膚表面。這種細菌的驟增可以激發人體免疫系統返程炎症反應,其結果就是臉上長出了小痘痘。

痤瘡之所以多發於青春期,其原因是青春期性激素分泌激增,皮膚毛囊腺增大,同時分泌更多皮脂(一種滋潤皮膚的油性物質)。而痤瘡丙酸桿菌則主要以皮脂中的脂肪酸為生,所以,更多的皮脂滋生了更多的細菌。

治療痤瘡的方法都是針對痤瘡的發病因素:清除毛孔中的皮脂、除去細菌的養料;抗生素殺滅細菌;消炎藥物消腫;或是特別針對激素水平失衡的成年人的激素療法。但是每種療法都有其局限性,例如抗生素療法最終會由於痤瘡丙酸桿菌進化出天然抗性而失效;許多痤瘡藥物也都有不良反應。

安全的療法使用噬菌體殺滅細菌較之抗生素更加有效,因為噬菌體是細菌天然的捕食者,而不像抗生素是人類合成的。但是,最令人驚奇也最具前景的發現是,痤瘡丙酸桿菌噬菌體具有簡單且幾乎獨一無二的基因組,這可能是它們獨特的、受限的生存環境造成的。來自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大衛格芬醫學院(David Geffen School of Medicine at UCLA)的資深作家Robert Modlin如是說。

「它與我們通常研究的噬菌體系統有著鮮明的不同」,Modlin告訴小編「這意味著這種噬菌體和細菌之間存在特殊的關係」。其他的噬菌體家族,例如殺滅引發肺結核的細菌的噬菌體,都存在著多變的基因組結構。所以,解密出何種基因編碼的蛋白用來殺滅細菌也較為困難。

來自匹茲堡大學(University of Pittsburgh)的共同作者 Graham Hatfull 指出,痤瘡丙酸桿菌噬菌體基因組有限的多樣性,以及知曉它們侵染細菌株的種類,給人類考慮如何利用它用來治療痤瘡提供了重要的基礎信息。

這種噬菌體的精妙之處在於他們只獵殺一種細菌,所以或許它可以直接用作藥物使用。或者為了研究這種「藥物」的治療學價值,研究者可以提取出噬菌體中發揮效用的成分。研究者提出,只有通過實驗才能揭示出病毒療法與免疫系統承受度之間的平衡點。

藥物的研發研究者們已經發現完整的噬菌體可以在實驗室環境下殺滅痤瘡丙酸桿菌。現在,他們計劃從噬菌體中分離出發揮作用的蛋白質,以測試其是否還像完整的噬菌體一樣具有活性。

如果試驗成功,研究者們希望研究活性蛋白質在人體內對抗痤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本研究的第一作者,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博士後學者,Laura Marinelli 說到:「已經多年沒有發展出新的顯著性的抗痤瘡療法了。」Marinelli 還表示,發表《mBio》上這篇文章的14名學者中,有若干名已經從這項研究中受益,他們的子女受痤瘡的困擾或是即將步入青春期。

「人們患痤瘡的時間通常是自尊心較為脆弱、容易被同齡人惡語相向的青少年時期」Marinelli 說,「對我而言,能夠為開發新的痤瘡療法做出貢獻,幫助青少年免受痤瘡之痛,都是非常有意義、有價值的。」除了造成心理上的影響,嚴重的痤瘡還會遺留疤痕或是造成更加嚴重的感染。[via livescience] ?

推薦閱讀:

維A酸類藥物在痤瘡治療中的應用(—)
西醫對痤瘡的認知
純乾貨!痤瘡的分級與用藥

TAG:科學 | 皮膚 | 存在 | 痤瘡 | 病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