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篇--神經官能症的六種癥狀!看看你自己、周圍的人,特別是你的親人!
06-23
恐懼症恐懼症是指患者對外界某些處境、物體、或與人交往時,產生異乎尋常的恐懼與緊張不安,並常伴有明顯的自主神經癥狀,如臉紅、氣促、出汗、心悸、血壓變化、噁心、無力甚至昏厥等。患者明知這種恐懼反應是過分的或不合理的,但仍反覆出現,難以控制,以致極力避免導致恐懼的客觀事物或情境,或是帶著畏懼去忍受,因而影響其正常活動。臨床表現為:(1)廣場恐懼症 又稱場所恐懼症、曠野恐懼症、幽室恐懼症等。是恐懼症中最常見的一種,約佔60%。多起病於25歲左右,35歲左右是另一發病高峰,女性多於男性。主要表現為對某些特定環境的恐懼,如廣場、密閉的環境和擁擠的公共場所等。患者害怕離家或獨處,害怕進入商店、劇場、車站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因為患者擔心在這些場所出現恐懼感,得不到幫助,無法逃避,因而迴避這些環境,甚至根本不敢出門,焦慮和迴避行為的程度可有很大差異。恐懼發作時還常伴有抑鬱、強迫、社交焦慮、人格解體等癥狀,若不有效治療,癥狀雖可波動,但一般會轉入慢性。(2)社交恐懼症 又稱社交焦慮障礙,多在17-30歲期間發病,男女發病率幾乎相同;常無明顯誘因突然起病,中心癥狀圍繞著害怕在小團體中被人審視,一旦發現別人注意自己就不自然,不敢抬頭、不敢與人對視,甚至覺得無地自容,不敢在公共場合演講,集會不敢坐在前面,迴避社交,在極端情形下可導致社會隔離。常見的恐懼對象為異性、嚴厲的上司和未婚夫(妻)的父母等,或是熟人。可伴有自我評價低和害怕批評,可有臉紅、手抖、噁心或尿急等癥狀,癥狀可發展到驚恐發作的程度。臨床表現可孤立限於如公共場合進食、公開講話、或遇到異性,也可泛化到涉及家庭以外的所有情境。部分患者常可能伴有突出的廣場恐懼和抑鬱障礙;一部分患者可能通過物質濫用來緩解焦慮而最終導致物質依賴,特別是酒依賴。(3)特定恐懼 患者的恐懼局限於特定的情境,如害怕接近特定的動物,害怕高處、雷鳴、黑暗、飛行、封閉空間、在廁所大小便、進食某些東西、牙科治療、目睹流血或創傷,害怕接觸特定的疾病,促發驚恐的具體情境。特定恐懼一般在童年或成年早期就出現,如果不加以治療,可以持續數十年。對恐懼情境的害怕一般不波動,導致功能殘缺的程度取決於患者迴避恐懼情境的難易程度。性傳播疾病特別是艾滋病是疾病恐懼的常見對象。其中的血液—創傷恐懼與其他恐懼不同,它導致心跳緩慢,有時出現暈厥,而不是心跳過速。焦慮症焦慮症指以廣泛和持續性焦慮或反覆發作的驚恐不安為主要臨床特徵的神經症。常伴有自主神經功能紊亂、肌肉緊張和運動性不安,起病並非由實際威脅或危險所引起,其緊張或驚恐的程度與現實處境並不相稱。臨床上分為廣泛性焦慮和驚恐發作。(1)廣泛性焦慮 又稱慢性焦慮症,是焦慮症最常見的表現形式。常沒有明顯誘因,緩慢起病。患者主要表現為精神性焦慮和軀體性焦慮兩組癥狀.①精神性焦慮 持續存在不明原因的恐懼、煩惱、緊張不安,表現為做事時心煩意亂,缺乏耐心;與人交往或談話時急切緊張、不沉穩;遇到突發事件時,更感到六神無主,驚慌失措;即使休息時,也感到煩躁不安,坐卧不寧,過分警覺,甚至出現驚跳反應;注意力難以集中,有時腦子裡呈現一片空白;入睡困難,多夢,易驚醒。②軀體性焦慮 常與精神性焦慮並存,多表現為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的癥狀,如心悸、心慌、出汗、胸悶、氣促、口乾、便秘、噁心、尿急、尿頻、頭暈、皮膚潮紅或蒼白等。有的還可以出現陽痿、早泄、月經紊亂等癥狀。自覺肌肉緊張,無法放鬆,可伴有肌肉緊張性疼痛,疲乏無力,眼瞼、面部肌肉抽動,雙手指細微震顫等。(2)急性焦慮發作 又稱驚恐發作。這是一種突如其來的驚恐體驗,伴瀕死感、失控感及嚴重的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在正常的日常生活環境中,並沒有恐懼性情境時,患者突然出現極端恐懼的緊張心理,好像死亡將至,為此奔走、驚叫,四處呼救。其自主神經系統癥狀,如胸悶、心慌、呼吸困難、出汗、全身發抖等,一般持續幾分鐘到數小時。發作突然開始,迅速達到高峰,發作時意識清楚,高度警覺,一般歷時5-20分鐘,很少超過一個小時,即可自行緩解,但不久又可突然再發,發作後仍心有餘悸,產生預期性焦慮。不過焦慮的體驗不再突出,而代之以虛弱無力,需經若干天才能恢復。強迫症強迫症是以強迫癥狀為主要臨床相的一類神經症。常在青少年期發病,多數緩慢起病,無明顯誘因,其基本癥狀為強迫觀念或強迫意向,常伴有強迫動作或行為,可以一種為主,也可以集中癥狀兼而有之。(1)強迫觀念 為基本癥狀,也最常見。其特點是有意識的自我強迫與反強迫同時存在,二者的尖銳衝突使患者焦慮和痛苦,患者體驗到衝動或觀念系來自於自我,但違反他的意願,遂極力抵抗和排斥,但無法控制。患者意識到強迫癥狀是異常的,但無法擺脫。常見的有強迫懷疑、強迫性窮思竭慮、強迫回憶、強迫性對立思維等。(2)強迫動作和行為 強迫動作和行為往往是患者為減輕強迫觀念引起的焦慮,而不得不採取的順應性反應行為。常見的有強迫檢查、強迫詢問、強迫清洗等,也有的患者表現為重複某一在別人看來不合理、甚至可笑的動作,稱為強迫性動作。有的患者做某件事情時必須按照一定的程序進行,絲毫不能違背,如穿衣服時必須先穿左側或系扣從上到下,一旦有錯,必須重新開始,稱為強迫性儀式動作,此時精神痛苦可相對減輕,但此時社會功能明顯受損。(3)強迫意向 患者體驗到想要做某種違背意願的動作或行為的強烈內心衝動。患者明知道不應該,自己努力控制,但卻無法擺脫這種內心衝動。如患者總有拿刀殺自己的家人的衝動等,儘管這時內心衝動十分強烈,但卻從未付諸行動。軀體化障礙又稱Briquet綜合征。臨床表現為多種、反覆出現、經常變化的軀體不適和疼痛;常起病於30歲之前,病程持續至少2年;各種醫學檢查均不能證實存在可以解釋其軀體癥狀的器質性病變,患者長期反覆就醫,有顯著的社會功能障礙。常見以下癥狀:①疼痛 其特點是程度較輕、部位不固定,性質不相同。常涉及頭部、頸部、腹部、背部、關節、四肢、胸部、直腸等,也可發生於月經期、性交或排尿時。②胃腸道癥狀 包括噯氣、反酸、噁心、嘔吐、腹瀉或某些事物引起特別不適。胃腸道檢查可見淺表性胃炎或腸道激惹綜合征,難以解釋患者經常存在的嚴重癥狀。③假性神經系統癥狀 癥狀類似神經系統疾病,但檢查不能發現神經系統器質性損害證據。常見的有:共濟失調、肢體癱瘓或無力、吞咽困難或咽部梗阻感、失音、尿瀦留、觸覺或痛覺缺失、復視、失明、失聰、抽搐等轉換癥狀。④性功能障礙 包括性冷淡、勃起和射精障礙、經期紊亂、經血過多等。疑病症患者擔心或認為自己患有一種或多種嚴重軀體疾病的持久的超價觀念。多數為緩慢起病,常無明顯誘因。臨床表現以疑病癥狀為主,伴焦慮、抑鬱情緒,還常伴有各種疼痛。患者對自身的健康狀況特別關心,對身體各部的感覺十分關注,進而懷疑自己有病,要求醫生或親人同情,雖經各種檢查均為陰性發現,仍擔心、懷疑檢查結果是否有誤。因此,患者四處求醫,反覆檢查,常尋覓所謂的驗方、偏方,同時,又懷疑其療效。大多數患者疑病癥狀單一固定,也有個別患者的癥狀多種多樣。病程冗長,常導致社區功能受損,治療效果較差。神經衰弱神經衰弱的特徵是精神易興奮和腦力易疲乏,常伴有情緒煩惱、易激惹、睡眠障礙、頭痛及多種軀體不適等癥狀,這些癥狀不能歸因於軀體疾病、腦器質性病變或某種特定的精神障礙。病程遷延,癥狀時輕時重,病情波動常與心理社會因素有關。多數病例發病於16-40歲之間,發病率無明顯性別差異,從事腦力勞動者占多數。(1)腦功能失調癥狀 腦力活動的易興奮和易疲乏是神經衰弱的核心癥狀。表現為不由自主地聯想和回憶增多,特別是入睡前,非指向性思想異常活躍、不能控制,由於大腦無法得到充分的鬆弛和休息,致使腦力容易疲勞。患者經常訴精力不足,腦子遲鈍,注意力不能集中或不能持久,記憶減退,工作效率下降,即使長時間休息也不足以消除其疲勞感。(2)情緒癥狀 主要表現為容易煩惱和易激惹。煩惱的內容指向現實生活中的各種瑣事,患者感到困難重重,難以解決。由於患者自制力減弱,稍微受到刺激便易發怒,但事後又感到後悔。部分患者可伴有焦慮和抑鬱情緒。(3)心理生理癥狀 指心理因素引起的某些生理癥狀,主要包括緊張性疼痛、睡眠障礙及其他心理障礙。緊張性疼痛常由情緒緊張引起,主要表現為頭重、頭脹、頭痛、頭部緊箍感,或頸部、腰背部及四肢肌肉酸痛和不適。睡眠障礙表現為入睡困難、睡眠不深、多夢、易醒,睡後不能消除體力和精力疲勞,有的表現為睡眠節律倒錯,缺乏睡眠感。其他心理生理癥狀還有頭昏、眼花、耳鳴、心慌、胸悶、氣短、消化不良、尿頻、陽痿或月經紊亂等。[1-3]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對父母最大的孝順,就是愛惜自己
※女人,要自己愛自己
※你的臉型最適合哪種髮型?換個最適合自己的髮型吧!
※把微笑送給自己
※撫養五年的女兒並非自己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