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家庭與心理健康 --宣講家網
核心提示:家庭是最基本的社會單元,和睦的家庭是人生幸福的基石。每個人都渴望擁有幸福的家庭,那麼,應該如何構建和諧幸福的家庭?有哪些因素會造成夫妻間的不和諧?如何有效應對婚姻中的壓力?女人應該掌握哪些溝通智慧?如何讓婚姻保持新鮮感?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王宏偉老師將為您精彩解讀,敬請收看!
王宏偉 北京工會幹部學院研究員、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未經許可,不得複製、印刷、出版,違者負知識產權法律責任)
今天我跟大家分享的題目是「婚姻家庭與心理健康」。我首先講一講戀愛和婚姻,然後再講一下應該怎麼樣去培養孩子。
其實這三個層面,從戀愛到婚姻,再到我們有孩子以後,已經構成了一個完整的家庭生活的情景。我們最終追求的是自己能夠成功,每個人都希望成功,都希望我跟朋友,跟親人或者我們大家在一起的時候分享我成功的喜悅,那麼成功是什麼?哪些層面影響我們的成功?
一、戀愛與婚姻
這裡給大家畫了一個圓,這個圓代表一個輪子,而這個輪子其實就是我們成功的輪子。在這個輪子當中,我們給它劃分七個層面,也就是說我們用七個半徑代表七個部分。這七個層面,你有沒有一個寧靜的心靈?就是我內心坐在這兒,我特別地矛盾,我坐在這兒想聽課,但是我那邊又有一大堆的事要做,你會發現你心裡靜還是不靜?是不是不靜。我能夠踏踏實實享受這個聽課的過程,這就是很寧靜的一個過程。
我們今天說要享受慢節奏的生活,就是我能享受此時此刻,意味著我們在某一刻,內心的矛盾和衝突越少越好。其實人人都希望自己內心沒有矛盾,但是恰恰是有各種衝突,讓我們感受到壓力。如果在座的各位說我沒有這些衝突,那我們看這個輪子,如果這個輪子半徑10等分的話,大家可以看到在這個10等分的半徑上,如果你認為我可以做得非常好,我內心非常得寧靜,我們就給自己打10分,這個點就在最外。如果認為我有衝突,還有很多糾結,我可能就要減分,糾結越多,減的分就越多,這個點越往裡,半徑就越短。每一個層面,第二個層面,健康與活力,第三個愛的關係,也就是和諧關係,我跟同事關係不好,家裡面也總是吵架,跟孩子也不和,那麼你這個愛的關係得分高還是低?是不是也低。
如果這七個層面我們都為自己做一個判斷的話,如果都很好,都10分的話,把這10個點連起來,就一定是最外的這個大圓。那麼你發展的速度,一定是輪子越大的時候你向前發展的速度就越快。如果我都很小,都不能得滿分,那這個輪子就很小。還有一些人可能在某一個層面很好,但是有一個層面可能得了個0分,這就不能構成一個圓,因此你發展的速度也不好。
要想成功,我們就要在這七個層面有一個充分的認識,就是說我們要讓內心減少衝動,讓自己的健康充滿活力,而我們的關係又是一個非常融洽的和諧的,我們有這種財富自由支配的能力,對自身有充分的認識,而且有願望,有一個要實現的目標。這些都非常非常重要。我想我們在婚姻家庭生活當中,在工作當中,這幾個方面也影響著我們。
(一)男性與女性面對壓力表現不同
在座的女性朋友更多一點,實際上隨著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我們今天明顯感受到,我們承受的壓力也在變大。男性和女性在面對壓力的時候,他們的承受力有沒有差別?有。男性更耐壓還是女性更耐壓?女性,女性的耐壓能力比男性強。為什麼我們說女性她更能夠承受壓力?是因為面對壓力的時候,男性和女性的表現形式不一樣。
不同的宣洩渠道
我們想一想,女性在壓力比較大的時候,通常採取的行為方式有哪些?很多人會去購物、找人傾訴,甚至大哭一場。女性的宣洩途徑比男性多。我們常說,男兒有淚不輕彈。男性在面對壓力時的表達方式和女性不一樣,女性如果承受較大壓力,往往要說出來,我要吵,我要鬧,而這個過程就是壓力宣洩的過程。但是男性呢?男性的特點是什麼?壓力越大越不發聲,生悶氣,抽悶煙。很多男性在壓力很大的時候,一句話都不想說,自己承擔著所有的壓力。所以,並不是說男性「不耐壓」,而是男性的宣洩渠道比女性要少。
我們看到,不少女性喜歡流眼淚。研究表明,高興的眼淚與悲傷的眼淚里所含的成分是不一樣的,人在痛苦時流的眼淚中含有毒素,所以哭的過程也是一個排毒的過程,所以我建議大家有壓力的時候要去宣洩,把不好的情緒發泄出來,對自己是有利的,不要壓抑自己,因為堵不如疏,人的承受力有限,壓力卻有很多,如果不及時疏導,很容易傷害身體。有一個研究觀點說,相比較單身女性而言,已婚女性更容易從職場的疲勞中解脫出來,同時,婚姻的幸福指數越高,她在職場中也越有活力。
(二)如何建立幸福婚姻
幸福婚姻來自於夫妻雙方的親密關係和相互支持。我們發現,如果一個人的婚姻出了問題,那麼這對他(她)的打擊是非常大的。很多女性在進入婚姻的時候覺得挺不錯的,但是幾年之後就可能會出現婚姻危機,這是為什麼呢?
1.幸福婚姻需要建立共同的溝通對話平台
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夫妻之間沒有一個溝通對話的平台,兩個人不在一個平面上。所以,我在和女職工溝通的時候經常說,進入婚姻以後,女性一定要不斷地去學習,去提升自己的價值。為什麼這麼講?我們談戀愛的時候,大體上會找一個跟自己各方面相當的人。但是結婚幾年,如果對方不斷地發展,而另一方如果不注意去學習,不注意發展的話,那麼就會漸漸地不在一個平台上了。所以我覺得廣大女性要不斷地去學習,為婚姻增加一種活力。
幸福與不幸福的婚姻相比,實際上大家能感受到。在幸福的婚姻中,彼此能夠分擔、分享很多東西,這也更有利於增加職場上的活力。如果婚姻出現問題,對於女性以及孩子的傷害都是非常大的。《時代周刊》曾經刊登過一句話,「沒有任何一種力量比婚姻家庭的解體造成的悲苦更嚴重,它使孩子受到傷害,單親母親也會陷入困境」。我們從法院的案例當中會發現,在很多問題孩子的背後,往往都有一個問題家庭。女性特別關注什麼?喜歡什麼?我們每年都有一個《城市女性發展藍皮書》,裡面就提到了,城市女性最看重的就是家人的健康、家庭的和睦、孩子的進步,這完全是跟家庭相關的。她們最擔憂的事情往往與經濟有關,就是物價上漲、買不起房子,還有一些家庭糾紛。從這些調查可以看到,女性很看重家庭生活的質量。
有一個案例,2009年,大興發生了一起滅門案。一個29歲的小夥子,很殘忍地殺害了自己的妻子、父母、妹妹,以及兩個年幼的孩子。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件?有人說虎毒不食子,那他為什麼那麼狠,把自己不到兩歲的孩子殺死了,為什麼會這樣?我們看他的成長路線,他在八歲之前跟著爺爺奶奶一起長大,在這個過程中跟父母的情感並不是很密切。當他回到父母身邊的時候,他需要的是被接納的情感,但是他真正感受到的並不是這樣。為什麼這樣說?因為他回到父母身邊的時候,父母對他的各種行為習慣都看不慣,父母覺得要好好地教育他,而教育的方式又很粗暴。
從孩子的內心來講,他希望跟父母有親密的關係,但是他沒有得到。在父母這兒得不到溫暖,他就要去尋求一個可以接納他的群體,於是他找了一些同伴,而這些同伴在他的父母眼裡又都是不入流的。漸漸地,他跟父母之間的情感關係越來越遠,成年之後,他希望得到父母的認可,也做了很多他認為好的事情,但父母都認為那是不入流的。所以他最需要的,就是父母對他的接納和尊重,但他始終沒有得到。
有了自己的家庭以後,妻子非常強勢,他渴望得到尊重的需求還是沒有得到。最終,在跟妻子發生爭執以後,他覺得生活沒有意思,於是就採取了非常殘忍的手段,把自己的家人殺了。
而對於自己的孩子,他解釋說,「我作為一個父親,希望我的孩子健康快樂」。這個大家都可以理解,但是,他又說了另外一句話,「可是我覺得社會生活是不快樂的」。這句話是什麼意思?他內心感受到的生活是不快樂的,他把這種不快樂投射給孩子,就成為了錯誤的根源,所以他說,「與其讓孩子在社會上不快樂得生活,不如結束他」,這就是他的邏輯。我們反過來就看到,他的內心感受是痛苦的,雖然他的物質條件很好,但是他感受不到快樂,他沒有這種情感上的滿足。
2.情感的和諧是幸福的核心要素
這個案件對我們有什麼啟示?家庭是夫妻雙方自由交流、放鬆的一個場所,是培養情感的港灣,也應該是外部壓力的避風港,物質的滿足不等於家庭的幸福,情感的和諧才是幸福的核心要素。
大家都知道,在婚姻生活中做家務、做菜,如果你是發自內心的,會不會有怨言?不會有怨言。因為你會覺得這個過程是一個享受的過程,如果沒有情感,就會把做家務看作是履行義務,往往會有怨言。在婚姻中,親密的情感是需要培育、維繫的。兩個人在一起,哪怕只是喝一碗粥、吃一個窩頭,都覺得很快樂,這就是積極的情感聯繫。
而我們今天的婚姻跟上一代的婚姻有很大區別,為什麼這麼說?因為我們上一代的婚姻,更多應該說是一種經濟共同體,是多子女的家庭,因此會有更多的紐帶聯繫,而當今的婚姻不一樣,我們今天的婚姻更多的是情感的聯繫。因此人們也發現,幸福還是不幸福,更多的不是取決於有沒有孩子做紐帶。今天我們有很多家庭沒有孩子了,所以維繫我們婚姻的,更多的是共同的價值觀,是看問題的觀點、相互溝通協調,以及如何處理這些矛盾和衝突的一種能力。
有些人看似總是吵架,說你看他們總是吵架,是不是一定會離婚?不一定,因為這就是他們處理問題的一個方式。美國有一個很著名的心理學家,他設計了一個實驗室,他給所有婚姻出現問題的夫妻做預測,目的是要看夫妻雙方能不能很好地把婚姻維持下去,還是有可能中途就分手了。他是怎麼做的呢?他讓這些夫妻進到這個實驗室中來,然後讓夫妻二人在這兒生活一天,這一天我可能要去觀察,當然私密的不會記錄,比如說你們的一些交流方式,他都要去做一些記錄。在這個記錄當中,他明顯能夠根據你的記錄去預測你婚姻能夠繼續經營走下去,是一個甜美的婚姻,還是有可能會分手,他這個預測的成功率高達90%。
為什麼會有這麼高的預測率?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其實我們在婚姻當中看似不起眼的小矛盾,背後反映出的其實是大的價值觀念的不同。
3.價值觀不同對婚姻的影響
為什麼這麼說?比如說過節了,昨天元宵節,一方說要在家吃飯,一方說要出去吃飯。為在家和在外面吃有沒有可能發生衝突?有可能。一個人堅持外面吃,一個人堅持在家裡吃。如果夫妻雙方有比較好的交流的話,我們為什麼要去外面吃?他可能會深入地了解對方的想法,可能我們過節都希望在外面吃一頓飯,這是一個儀式,吃什麼不重要,但是我們一定要坐在一起。這個更多體現的是內在的心理需求,其實問題並不在於這桌飯到底點哪個菜,而在於大家坐在一起,這是一種心理需求,如果能夠理解這個層面,可能兩個人就達成一致了;如果各自堅持己見,很可能最後就會發生口角,不歡而散,這個節可能過得就沒有團圓美好的氛圍了。
所以大家可以看到,今天維繫婚姻的已經不像以前了,更多的是一種價值觀念、彼此的溝通,以及我們解決矛盾衝突的能力。在這個研究當中人們也發現,當我們在看待一個事情的時候,如果能想到事情好的一面,是有利於婚姻的維繫的。
如果讓我們每個人說我們曾經的婚禮,我們曾經婚姻當中經歷的那些事,你腦子裡反映出來的是好事還是壞事?我每個人都會像一幅畫一樣把我們曾經經歷的那些畫面都給它切換出來。人們就發現,如果你切換出來的都是你們之間那些負性的事件,這個對婚姻的維繫好還是不好?不好。一定是積極的事情有利於婚姻關係的調整,所以這就是我們看問題的一個視角。當你比較積極的時候,你可能更多地感受到世界中積極的、好的一面,否則就可能是不好的一面,這些其實都是我們今天婚姻當中會面臨的問題。
任何一段婚姻其實都是從戀愛開始的。有句老話叫「門當戶對」,是不是一定要「門當戶對」?怎麼理解「門當戶對」?
其實我們在講門當戶對時,更多的是指文化上的門當戶對。為什麼這麼說?一方如果希望我的生活是有品質的,他在選用生活用品的時候可能就會比較講究,如果另一方說只要能用就行,你會發現他們倆到一起生活的矛盾是多還是少?是不是比較多。因為一方說我要用一個什麼品牌,我要有一個生活品質,另一方說我只要能用就行,你會發現他們之間在很多問題的看法上是不一致的。
還有一些,比如說有些人關係很密切,跟家人也好,跟親戚朋友走動很深,就是他的社會網路聯繫很密切,這是他生活形成的一個習慣。如果另一方相對來講生活關係比較疏遠,換句話說,大家更多的只是打一個電話,不會說過年過節走到一起。這樣的人,他們組成家庭以後,過年過節時會不會容易出現問題?也容易。因為一方說我已經習慣了,所有的親戚都要走一走,串一串,另一方習慣不習慣?不習慣。所以這也會成為日常生活中的矛盾。
我們常說戀愛的時候其實更多的是看到彼此之間對問題的看法,其實這就是一種價值觀對我們的影響。我們剛才也講了,我們今天的婚姻跟以往的婚姻有了很大的差異,以往的婚姻,我們的父輩更多聯繫他們的不是情感,不是價值觀,更多的是一個經濟合作式的家庭,是不是這樣?你會發現那時候錢掙得都少,孩子又多,再加上那時候的觀念是「離婚沒好人,好人不離婚」,所以那個時候相對來講,婚姻的穩定性是比較高的。但是今天你會發現,我們經濟獨立,然後孩子血緣的關係也不那麼緊密了,多了一個孩子,還有一些丁克,都沒有孩子。所有這些,包括政治對婚姻的影響也是很少的,所以就使得大家在面對婚姻的時候,它的維繫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已經不像以前了。那麼這個時候就更要求我們有這種技巧或者說我們要有一點這種能力,我覺得實際上維繫彼此的親密關係是一種能力。
這個親密關係,從戀愛到婚姻,其實它是一個親密關係建立的一個過程。什麼是親密關係?親密關係就是人們從內心感受到我願意跟你在一起,我就跟你在一起的願望。其實並不是說我們的角色關係一定決定我們是親密關係,按理應該是,比如說像父子、母女,可能都應該是一個親密關係。但是生活當中,有時他們之間是有矛盾的。親密關係,如果在婚姻家庭當中更多的是男女雙方相互依存的這樣一個關係,在這個關係當中,它既是一個情感的滿足,還有一個生理需求的滿足。所以現代的婚姻,有很多研究來支持我們怎樣去維繫一個親密關係。
(三)如何維繫婚姻中的親密關係
1.愛情三角形理論
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理論,我們稱之為「愛情三角形理論」。什麼意思?大家會發現,婚姻中涵蓋的關係應該既有親密的需求,也應該有激情,有責任感,是一種承諾。
換句話說,完美的愛情既有親密又有激情,還有一些責任。從這點來看,我們每個人在維繫關係的時候,是不是這三個層面都有?如果沒有喜愛,只有激情和承諾,那可能就是一種責任,只有承諾就變成一個保姆了。在所有的關係當中,親密感是最重要的一個基礎,換句話說,沒有親密也難以產生激情,所以任何一個婚姻,從戀愛開始就應該具備這三個層面,我們也希望大家在維繫自己婚姻的時候都具備這些。這種親密感實際上是最重要的,就是我們要跟對方建立這種親密的聯繫,或者說具有愛的能力。
關於愛的能力,人們也做了很多深層次的研究,我們發現,一個人要找一個什麼樣的人,那麼這個人的這種能力在他的成長過程當中,也已經基本上定型了。換句話說,我們每個人從出生就開始跟我們的父母,跟我們的照看者之間建立一種關係,這種關係的建立對我們未來婚姻的質量有一定的影響,只是我們之前會忽略這些。人們常說小孩從小應該怎麼養,這對他未來的婚姻會產生什麼影響嗎?有影響。那這個影響來自於什麼?
2.依戀級關係對安全感的影響
孩子在嬰兒期的時候,不論是跟父母,還是跟照看自己的人之間會形成的一種情感關係。如果孩子對這種情感關係的需求能得到滿足,我們就把它稱為是一個依戀級的關係,我們把這個關係叫做安全行為。
前幾日,英國威廉王子來訪華,他的母親黛安娜王妃很受人們喜歡,但是實際上黛安娜王妃也是一個悲劇性的人物。為什麼這麼說?我們來回顧她的成長過程,其實黛安娜是家裡的第三個孩子,父母生她的時候特別希望是一個男孩,結果生下來又是一個女孩,所以父母就把她交由保姆撫養,保姆撫養也未嘗不可,關鍵是撫養她的保姆經常換。
比如說我要去請個阿姨照看小孩,結果發現這個阿姨不好,我就要換阿姨。我不知道大家在換阿姨的過程中有沒有考慮過孩子的心理感受?孩子對角色有時候不一定能分辨得那麼清楚,他跟誰都不認識,陌生、膽怯,然後去建立一個親密關係,就是有了一定的情感。好不容易熟悉了,這個時候我們就把阿姨換掉,這個行為對孩子的內心來講會是什麼感受?他的感受就是他被拋棄了,這個阿姨不要他了,我們再換一個阿姨,同樣第二個阿姨又沒有看護這個孩子多長時間,又換了一個阿姨,這個孩子覺得我又被拋棄了,所以他就會缺乏安全感。所以黛安娜在成長中,經歷的保姆更換的頻率是比較高的,她缺乏安全感。這種安全感的缺乏,就讓她在日後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如果她想跟一個人建立關係,就要死死抓住他,不要讓他拋棄我。
但是大家都知道,我們常說「一把沙子,你抓得越緊沙子就越容易漏掉」。當你抓別人抓得很緊的時候,對方反而會有一種被控制的感覺。我們每個人都希望是獨立的,不希望被控制。所以在這樣的一個情況下,她把對方控制得很緊,對方反而要掙脫,我們有很多這樣因為想控制對方,最後導致婚姻出現問題。就是我想要控制你,我要看看你每天都幹什麼,你每天都要幾點幾點給我打一個電話,開始還覺得我愛人多關心我,每天都要怎麼怎麼樣。每天都如此,你會是什麼感受?會不會成為一種負擔?所以在這個過程中,黛安娜其實就是由於這樣一個成長過程,包括她內在的心理需求,包括她在跟她的情人在一起的時候,她都想控制對方,最終就出現了別人不希望被她控制,所以她就不斷地出現問題。
反過來我們說,如果一個人從小就跟他的照看者,建立一個很好的情感聯繫,他能夠被接納,他的喜怒哀樂父母都能夠及時回應他,那這樣的孩子成長起來,他的情緒是很積極、很樂觀的,因為他的情感需求都得到滿足了,自尊也得到了父母的尊重,所以他是一個高自尊的人。這樣的人將來進入婚姻以後,婚姻關係的穩定性比較好,所以離婚率是比較高的。
按照社會的整個成長來講,一般認為60%的孩子可以獲得安全型的依戀,也就是說他們對別人有了這份自信,有了這份安全感,他們也相信別人,所以建立彼此的信賴關係就比較容易。
3.內心矛盾型或焦慮型
還有一些叫做矛盾型的。矛盾型的是什麼?在一個家庭當中他的情緒情感得不到這種關注,他的情緒也得不到及時的宣洩,得不到認可,這樣長大的孩子實際上屬於焦慮型,他擔心被拋棄。
我們舉個例子,比如說你帶著孩子到一個很好的場所,有很多遊戲。矛盾型的、焦慮型的孩子特別想玩那個東西,但是他不敢去玩,為什麼不敢去玩?他擔心萬一我離開母親,離開我親人的話,他們就走了,會把我拋棄。所以一方面內心想玩,另外一方面他又不敢去玩,你說是不是很糾結?所以他就處在一個矛盾的糾結當中,這種糾結就使得他們會在未來的親密關係方面,降低對別人的信任度。
我們大家都知道,其實在婚姻家庭中,信任是最基礎的。沒有這份信任的話,你會發現他的情感,其實他自己也很矛盾,所以他們會擔心伴侶是不是真的愛我,我是不是應該把情感全部投入下去,他自己也很矛盾。
4.迴避型
還有一種是迴避型的。迴避型的孩子,他的情感在成長過程中是沒有人關注的。他的喜怒哀樂沒有人回應,高興也沒有人跟我分享,特別悲傷也沒有人來安慰。所以這樣的人他在成長當中,情緒的表達能力和分析判斷別人情緒的能力就比較低。我們經常說過節了,希望另一半能夠給我買一個禮物,能夠有一個很好的儀式,首先一點他要意識到這是一個節日,我有這種需求,他得有這種判別能力。如果一個人缺乏這種能力的話,你很難期望過節的時候他會給你送一束花。
就是因為他沒有這樣的一個意識。迴避型的人往往就是這樣,由於從小別人對他的關注度不夠,他更多的是在自己的情感世界當中,所以這些人愛的能力比較低。
前段時間,有一個女士,她年齡相對比較大了,她的愛人因為生病離世以後,她說我要是再婚的話,我一定要找一個家庭關係簡單的,家庭關係簡單,沒有那麼多很複雜的關係,她說這樣我的生活可以更好一點。後來她就認識了這樣一個男士,這個男士的父母已經去世了,他跟前妻是離異,也沒有孩子。這位女士覺得這個男士社會關係簡單,符合她的標準,相對來講,兩個人應該可以很好地去投入另一段新的感情,但是發現不是這麼回事。
為什麼?後來發現,因為這個男士沒有養過孩子,他跟父母的關係也比較疏遠,所以這個男士本身愛的能力就比較欠缺。他又希望我能夠有一個比較浪漫的充滿激情的生活,最後發現這個人沒有愛的能力,或者說愛的能力是比較低的。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在談戀愛的時候,在婚姻生活中,我們往往會通過一個人的言談舉止去判斷這個人會不會關心人,具不具備這樣一種愛的能力,這個能力非常重要。
此外,也有一些研究表明,我們在成長過程中,每個人在婚姻中處理事情的一些方式方法會受我們父母的影響,這個是潛移默化的影響。
在婚姻關係中,從處於戀愛關係時特別倡導的就是,不僅僅要看長得多好看,有多麼雄厚的經濟實力,更主要的是他的人生觀、價值觀,包括彼此性格的融洽。其實成熟的婚姻關係應該是相識相伴的,而且是有一種激情在裡面的。不管是在戀愛關係,還是將來在婚姻關係當中,都要發生一個互動。那麼這個互動指的是什麼?就是我們要有一個交互作用。比如回家之後,可能要跟對方聊聊,在相互的溝通過程當中,其實大家都會滿足自己內在的心理需求。那麼這個內在的心理需求是什麼?人在交往的時候其實有三種心理需求。哪三種心理需求?
(四)與人交往時的三種心理需求
從夫妻關係來講,按照中國的傳統觀念,人們常說男主外、女主內。我們經常說「好像家裡的一棵大樹」,「大樹」指的是誰?指男性還是女性?「這棵大樹」通常指的是男性。至少要讓男性感受到,注意我說的是「感受到」他是家裡的一家之主,不一定是實際的,也有很多女性說,我的收入比他還要高,但是我們要讓男性感受到他是家裡的一家之主,讓他獲得心理的滿足,這個心理的滿足是什麼?其實就是讓他有父母意識。
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有三種內在的心理需求。在座的都是在職人員,都已經是成年人了,怎麼還能像孩子一樣呢?我們有這種心理需求。兒童意識意味著我們跟對方相互交往的時候,像孩子一樣,所以我們用了英文字母C。什麼是孩子一樣?大家說孩子有哪些特點?
我們經常說孩子天真。其實孩子的天真跟成人相比,孩子的行為當中是感性的東西多還是理性的東西多?是感性的東西多。所以孩子喜歡什麼就會要,因為喜歡是感性的,理性的層面少。相對於成人來講,孩子的責任意識高還是低?低。孩子的責任意識是很低的。什麼是成人?我們用A代表成人的心理需求,成人跟孩子相比,成人的特點是更理性,做事不能那麼衝動,認為衝動是非理性的,同時成人跟孩子相比,責任意識更強。
這就是說,我們每個人,無論年齡多大,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在內心都有一個層面,像孩子一樣表現出有這個心理需求。也有一個像成人一樣的一面,還有一個層面是父母權威,我要指揮別人,發號施令。
當夫妻雙方要有一個和諧的家庭關係時,其實這三個心理需求是都要獲得滿足的。為什麼這麼說?如果在一個家庭中,不管這個妻子在外面多麼成功,回來後都要把自己的角色轉換成妻子。對於妻子的角色很重要的一點,比如說妻子會表現得像小女人一樣,表現出撒嬌。這個時候其實她把自己劃為一個女孩一樣,這個小女孩的心理需求恰恰滿足了丈夫的什麼心理需求?丈夫是成人那棵大樹,而妻子像小鳥,我可以依偎在你這棵大樹上。這個時候,其中一方像兒童一樣,是C,一方是棵大樹,但是妻子不能總是這樣,她要學會轉換角色,怎麼轉換?
在日常生活當中,明天北京要變天了,可能明天北京要刮大風,她會提醒丈夫明天要加減衣服。在這個過程當中,誰變成兒童了?丈夫。妻子一轉身變成一個母親的角色,對丈夫說的話是不是和為人母是一樣的?那麼也就是說在這個過程當中,其實妻子把自己從一個小女孩又轉換成一個母親的角色。這就是兩個人內心各自的兩種心理需求的滿足,這叫做在關係相處當中,我們要特別協調好滿足各自的三種不同的心理需求。
(五)如何維繫好婚姻關係
1.善於傾聽和眼神交流
同時在溝通的時候,我們經常說要維繫好一個關係,就要去傾聽別人。但是我們很多時候不願意去傾聽。為什麼?因為你說的我都知道了,我沒有必要再聽你的了。其實傾聽更多的不僅僅是豎起耳朵聽,還要用眼睛看著對方,所以我們明顯可以感受到,關係好壞,就看對方跟你有沒有親密的眼神交流,當關係比較好的時候,一定是有眼神交流的。
然後我們還要聽對方的語言背後真正想表達的是什麼,比如說他覺得我特別委屈,比如說我覺得我特別辛苦,我現在需要支持,我很疲憊,其實在語音語調當中都能夠表達出來,這就是傾聽。傾聽很關鍵的一點是,我要去聽他語言背後的東西。為什麼很多婚姻關係、親密關係我們處理不好?就是因為我們缺乏這個能力,我們經常說這個我都知道了,你不用再說了,但是其實恰恰很多時候我們不知道對方真正想表達的意思,所以我們缺乏這種傾聽。如果是傾聽的話,我們就能夠更好地相互接納和相互理解,所以這個也是在婚姻關係當中非常重要的。
當然如果是一個不良的婚姻關係,它會相互防備。這個防備,第一,沒有安全感,每個人都有一個非常強的戒備心理,這肯定是不利於婚姻關係的。然後互相謙讓以及互不理睬,可能會採用一些很過激的行為,這些我們都不希望在婚姻關係當中出現。
在婚戀關係當中,怎麼樣才能把這個關係向進一步的親密關係推進呢?那就是不要算總帳,感情要儘可能公開,不要惡語傷人。其實這裡講的不要惡語傷人,我想我們在家庭婚姻關係當中,有一個我覺得大家要特別注意,我們不要正話反說。什麼叫正話反說?我們經常說你不會怎麼怎麼樣,你不會把這個椅子放好啊?有沒有這樣說的?有。大家聽起來覺得舒服不舒服?不舒服。這就叫正話反說。實際上我們就是想讓他把椅子放好,想讓他把鞋放好,那我們就說請你把這個東西放好等等。這叫正話正說,但恰恰很多時候我們都是正話反說,總是說你不會怎麼怎麼樣,這樣給人的感覺就是你要去控制別人,你是指責別人。而人內心都希望自己不受控制,不受約束,你越說我不會,我就越不做。所以在這個過程當中,大家要盡量減少語言表達過程當中給對方造成的傷害,不要惡語傷人,而且不要試圖打贏戰爭。
2.學會換位思考刪掉非理性思維
在很多家庭生活問題當中,沒有絕對的對和錯,其實它都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學會從對方的立場看問題等等。其實在婚姻關係當中,要想把這個婚姻能夠維繫好,很關鍵的一個就是把我們婚姻中的非理性思維刪除掉。
什麼是非理性思維?非理性思維,我們叫做不合理的信念。什麼叫不合理的信念?就是說特別絕對的。我們有沒有這樣的想法?有人說沒有房子我絕對不結婚,有嗎?有人說我沒有什麼什麼我絕對不怎麼怎麼樣。我們把這些思維方式都叫做絕對化的。這種絕對化的思維方式我們把它稱作是不理性的。為什麼?因為是相對的。就是說我一定要怎麼樣,我必須要怎麼樣,這些都是絕對的。
給大家舉這樣一個例子,當然這個不是婚姻當中的,我們生活當中這種絕對化的思維方式就讓我們感覺其實你的生活樂趣或者說你在看問題的時候過於死板。我的孩子在高考的時候,他們班有個學生成績特別好,當時老師說按照前期統測的成績你可以上到清華或者北大,這個孩子當時說我報清華建築系。等分數下來的時候,發現這個孩子的分數考了660分,這個分在北京已經很高了。
但是他在最終錄取的時候,這660分跟清華建築系還是差了那麼一點,所以這個孩子最終沒有上到清華建築系,但他的想法是「我就上清華建築系,我必須上清華建築系」。很多家長可能會覺得,我的孩子不要考660分,考600分都高興的不得了,但是他考660分,他的想法就是上清華建築系,最終也沒有上成。他的情緒是高還是低?低。最終他的解決方式是什麼?結果他覺得這個分數不要了,第二年重考,因為我就上清華建築系,所以第二年再復讀,再考。第二年再復讀,再報考的時候,還是這樣一個信念,我就上清華建築系,最終這個孩子還是跟清華建築系擦肩而過,所以第三年還復讀。這個時候我們就開始做這個孩子的工作,我們說這就是想法偏激,你看問題太過於絕對了。所以第三年,當這個孩子想說我就要上清華建築系時,我們一再給這個孩子做工作,最後撬動他,讓這個孩子在第三年上了川大。
這就是不合理的信念。就是我必須絕對,我們有的時候說我必須回家,必須要怎麼怎麼樣,沒有那麼多必須。
有一個人特別喜歡爬山,每周都會去香山鍛煉,每周都必須在什麼時間去香山,然後在爬到香山中間的時候一定要去喝一杯綠茶。這感覺就是負擔了,就不是說每周只要有時間去香山放鬆一下。所以這些都是不合理的,絕對化的。我們有沒有這樣的想法?有時候會有,就是我必須要、一定要,所以什麼都要適度,這個是在我們婚姻當中有的時候會出現的,有的時候太較勁了,絕對化。
3.矯正偏執型人格
我們也發現,在婚姻關係當中其實情緒,包括性格,是很重要的一個影響婚姻關係的偏執人格。什麼是偏執人格?就是看問題。說得直白一點,認死理,沒有迴旋餘地。
我在諮詢當中遇到這樣一個事件,當然這是一個學生的事件。這個學生是一個男孩子,上中學的時候喜歡一個女孩,到中學,男孩、女孩有這種好感很正常,然後他就追這個女孩,這個女孩不太喜歡他。我們常說,表白幾次不喜歡就算了,我可以再找另外一個相互喜歡有吸引力的。這個男孩很執著,有點偏激,他一定要去追這個女孩。在追這個女孩的過程中,馬上要升高中了,高中階段要按照分數來劃分學校了,這個女孩的成績很好,所以這個男孩就想,我要是追這個女孩,首先條件得跟她能走得近。怎麼走得近呢?最好能夠在一個學校。可是女孩學習成績好,男孩想我也有辦法,我追,我使勁學,所以這個男孩就開始發奮學習,家長很高興,說我兒子終於知道學習了。其實最終學習的目的是什麼家庭並不清楚。這個男孩就是有這樣的特點,只要他肯學,他成績很容易就上去了。所以最終這個孩子,非常巧,不僅跟那女孩考到一個學校,而且分到一個班,機會來了,繼續追這個女孩。
在追這個女孩的時候,這個女孩還是不喜歡這個男孩。為了能夠追到這個女孩,這個男孩最終採用了什麼方式?把自己的小拇指剁下一節,然後寫一封血書,包好以後,寫的血書包著自己剁下來的小拇指,然後就放在這個女孩的鉛筆盒裡。底下有同志說嚇死了。
這個女孩就迅速轉學了。這個男孩是一個什麼樣的男孩?偏執。所以,其實在婚姻關係當中,特別偏執的人,他的人格如果不是健全的,有時候他的婚姻維繫起來,或者說在經營婚姻的時候就相對容易出問題。
所以我們經常說我一定要找一個學歷多高的,有房有車什麼的,其實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他的人格特點,他是不是偏執,人格是不是健全?因為人格一旦是不健全的,儘管我們今天有心理諮詢,有心理治療,但是人格偏執很難矯正,因為他是一個成長過程的問題。
所以我覺得其實從源頭來講,最關鍵的就是找一個性格好的。所以我們經常說一定要找一個對你好的人,這個對你好的人就是一定要性格好。親和力強的人往往也屬於性格比較好,比如說他很寬容,很大度,很隨和。這些性格都體現出來他不是完全按照我的觀點,他有一個非常強的意識,就是我可以站在別人的角度去看問題,他才有這種包容性,否則的話他就沒有這種包容性。
4.切勿苛求完美
另外一個,不要過於追求完美。我想把這個事情做好,做美,但是不是完美。過度地追求完美,往往也是一個病態。特別是今天我們發現很多抑鬱症自殺的人,其實外人看起來他們各方面條件都很好,很多人不理解,說你看他那麼好,怎麼最後選擇自殺呢?恰恰是因為這些人他對自我的要求是很高的,他各方面都要求做到極致。可是有一天他會覺得我怎麼努力都達不到那麼完美的標準的時候,他就會覺得我只有放棄,包括生命的放棄,這是一個最好的解脫。當然這是一個病態,但是也是他心理的一個寫照。他看不到自己身上的長處,全部都是自責,所以他會覺得死亡對我來說是一個最好的解脫。所以做事要有一個度,我只要盡心做到這個標準就可以了,但是這個標準不能過於高。
5.切勿以偏概全、任意推斷
再一個,以偏概全。什麼東西只要有一點不好我就全盤否定,任意推斷。有這樣一個案例,妻子上班的時候發現外面下雨了,然後下班的時候雨還下個不停,他就想今天丈夫在家休息,丈夫一定會來接我。你看外面下著瓢潑大雨,丈夫在家休息,丈夫會來接我。可是她從單位出來,一路也沒看見丈夫的影子,越往家走,她心裡肯定就越不舒服,怎麼期盼的那個身影始終沒有出現。結果回家開開門的時候發現丈夫舒舒服服地在看電視。氣死了。所以她上去劈頭蓋臉地就說丈夫不愛她,下這麼大雨都不接我。丈夫就被說得一頭霧水,外面下雨了嗎?我怎麼不知道啊。你要是想讓我接你,你為什麼不打個電話呢?然後妻子說,我要打了電話怎麼能證明你愛我呢?還是你不愛我,你不關心我。由此就引發了家庭的衝突,最後兩個人鬧得要去打離婚。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其實這個妻子很顯然就藉助任意推斷了,就是因為沒接她後面就開始有很多聯想。這就是我們講的任意推斷。
有一些人認為婚姻不能出問題,如果婚姻出問題完全就解體了,我就不能活下去了。這些都屬於認知上的問題,我們希望大家不要有這些絕對化的、不合理的想法,事情是相對的。當我們有相對的概念以後,大家就可以看到,其實情緒的好壞不在於這個事情本身,這個事情發生了,下雨天,他確實沒有來接我,但是我怎麼解釋?你會發現我的情緒是不是不一樣?他確實不知道,沒接我,我可能很坦然地就接受了這個過程。如果認為他就是故意不來接我,就是不愛我,你會發現你的日子過起來很難。所以人們的情緒好壞不在於接與不接的事件本身,而在於你對他接不接你的解釋。這個事發生以後,你是向好的方面解釋?還是向不好的方面解釋?這個完全在我們自己。
為什麼有人結婚以後婚姻關係能夠越來越穩固,越來越甜蜜,然後越來越和諧,他把所有的解釋都向好的方面想。妻子沒炒好菜,他不會說妻子,你怎麼那麼笨。他會說大概我們買的調料不合適。換句話說,這個責任不是妻子的,去激勵妻子我們下次還有機會把這個菜炒得更好,妻子一看丈夫沒有埋怨我,我下次會更用心地炒菜。如果說我辛辛苦苦做了一桌菜,丈夫說你怎麼那麼笨呢?炒個菜都能把賣鹽的打死。那她下次愛不愛做這個飯?她就不愛做飯了。我們在談一件事的時候,去設置這樣一個事,但是你不同的解釋方式對後面的生活是有影響的。
人們也發現,為什麼很多夫妻幸福呢?就是他們把外事都看成是外因,都不是你自身的原因,你這個事沒有做好,不是你能力差,可能因為客觀原因,激勵你下次能夠更好的去做。如果這件事做好了,這個菜炒得好,你看妻子也好,老公也好,就是能力強,就是有這個手藝,聽起來高興不高興?下次來人我還願意露一手。就是你在對一件事說的時候怎麼來解釋,會影響我們的情緒。
情緒理論,也叫ABC理論,告訴我們,其實我們的情緒不在事情本身,在於對這件事情的解釋,你怎麼解釋,就會產生不同的情緒,就會影響到我們。所以我們要建立培養自己一個合理的情緒調整方法,就是解釋。換句話說,即使這件事我沒有做好,我們也要給自己一個包容性,不能那麼絕對,要全面地看問題,所以我們建立這種相對的概念。
6.培養好的個性品質
同時在婚姻關係當中,因為它畢竟是一個親密關係,在親密關係當中,每個人都希望我們無論是自身還是對方具有一些好的個性品質。這個好的個性品質是什麼?大家會發現,我們都特別喜歡的個性品質是真誠、誠實、熱情、開朗、友善、幽默,其實婚姻生活當中,幽默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包括我們的這種樂觀、快樂、友好以及不自私。相反,不受歡迎的大家看,自私、冷酷、不友善、惡毒,那也就是說我們盡量讓自己有這些好的個性品質,這些好的個性品質它可以讓我們在婚姻生活當中彼此更能增加這種吸引力。
7.增強自我認知與認可別人的能力
另外一點,我們每個人還有很重要的一個層面,增加自我認知能力,把自己的長項和不足充分認識出來。特別是很多女職工不接納自己,覺得我怎麼這樣,其實他內心是不接納自己的。當我們去愛別人的時候,首先要愛自己,就是我自己得接納我自己,接納自己不僅僅是接納我自己的長處,包括接納自己的不足。
這是台灣很著名的一個畫家,其實他是一個先天腦癱患兒,八歲之前一直跟著父母在台灣生活,八歲的時候隨父母移民到美國,後來因為他自己畫畫的技能,25歲以後他隻身回到台灣開始做公益。雖然他的外在形象看起來好像不那麼漂亮,但是他非常地自信,非常清楚的認識到自己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
我覺得這份自我認知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別人就問他,你如何看待你自己?他說,「我很可愛,我的腿很長很美」。這就是看到自己的長處。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希望看到自己的長處,他說我的爸爸媽媽很愛我,其實這些都是資源,我們是不是意識到了?然後他還會說,我會畫畫,我會寫稿子,還有很多生活方式讓我熱愛。這幾條讓他覺得他自己的生活充滿了正能量,這個正能量很重要,所以我們在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當中,這種正能量對自己的充分認識也很重要,都是看到這種長處。
所以有時候我就想,我們相互之間如果只盯著對方的不足的話,那生活一定有很多的不滿。如果你能看到對方身上的好處,那麼這個關係會越來越融洽。在夫妻矛盾調和的時候,我們就要求對方,比如說你睡前要記住今天三件好事,然後記住對方一個優點,10天下來會發現對方身上有那麼多優點,然後不斷地去培養,你多關注對方的優點,然後這個關係就越來越融洽了,而不是只看到他的不足,所以我們要去培養,要看到一個人的優點。
8.學會從不同的角度看事物
為什麼要強調看到一個人的優點?因為事情是多層面的,每個事情從不同的角度看到的結果完全不一樣。大家看這個圖,你第一眼看到,你覺得它畫的是一個什麼東西?這裡沒有對和錯,學藝術的說它是什麼?您第一眼看到的是什麼?有人說是杯子。還有不同意見嗎?有人說是兩個人。
杯子和兩個人,很顯然答案是不一樣的,但是他們都對,只是他們在看這個事情的時候,如果我第一眼看到的時候就把白色當主體,黑色當背景,這就是一個杯子、桌子、燭台,都可以。如果我第一眼看到的是以黑的當主體,白的當背景,很顯然它就不是杯子,也不是燭台,而是兩個對峙的人頭。這個說明什麼?我們每個人在看一個事情的時候都有偏好,我第一眼看上去的時候,這就是偏好。就像我們吃飯的時候,有人用左手拿筷子,有人是用右手。我們吃飯的時候不用考慮一三五用右手,二四六用左手,你會覺得很累,這是我偏好的東西,讓我很自然的就拿起這個筷子,它是最簡潔,最省力的方式。其實我們看東西也一樣,為什麼我第一眼先看重是黑的當主體,人都有這樣一個特點,每個人都有偏好,而這個偏好,讓我們在看同樣一個事情的時候,得出的結論是不一樣的。
大家看這個圖片,它既可以看成是一個少女,也可以看成是一個老太婆,或者說是一個巫婆。少女的耳朵是老人的眼睛。
然後少女的下巴,我們把它看成是老人的鼻子。少女的項鏈是她的嘴。所以在這個過程當中,一個圖,其實從不同的視角可以有不同的結果。這裡面沒有誰對,誰不對,都對,只是你從你的視角看的是不一樣的。所以如果把它畫出來就是這樣的。耳朵可以看成眼睛,她的下顎可以看成她的鼻子,然後頸部看成她的嘴,這樣我們就把她看成是一個沒有牙的老太婆。其實任何一個東西,你從不同的視角得到的東西是不一樣的。
大家看這個圖,這個圖,既可以看成是一個老人頭,也可以看成是兩個不同的人。這個既可以看成是一個骷髏,也可以看成是兩個人。我們前幾個圖片其實都是為這張圖片服務的。這張圖片叫做客觀事物的主觀印象。什麼意思?我們看到的客觀的就是方塊裡面表現出來的,但是最終反映出來的會經過我們頭腦的想像和加工。這個想像和加工就是我們頭腦當中固有的知識、文化、成長、經歷和教育在裡面。所以在很多問題上能不能達成一致?為什麼說要價值觀一致?我們前面講門當戶對,就是他們經歷一致的時候,他對很多事情的看法是不是就容易一致?如果一方來自於富裕家庭,另一方來自於經濟比較拮据的家庭,我們晚上花500塊錢吃一頓飯,兩個人的感受一樣不一樣?不一樣。家裡經濟條件好,500塊錢算什麼,1000塊錢都不算什麼。可是家裡經濟條件不好的,一頓飯就把500塊錢花了,最後兩個人就會有很多的矛盾或者說可能有不同的意見。為什麼這樣?事實上就是500塊錢吃一頓飯,但是因為他們頭腦當中固有的東西是不一樣的,所以對一件事情的理解是不一樣的。
我們講很多真正進入婚姻生活的時候,如果這個家庭生活,跟他童年生活反差比較大,有的時候互相之間容易出現這樣一個問題。當然在這個過程當中不是絕對的出問題,如果我能夠試圖走入他的生活,我知道他的生活是什麼樣的,我就可以有更多的理解。如果沒有相互的更進一步的了解,只是停在表面上的時候,那往往很多事情就會發生一些矛盾和不同的意見。為什麼發生?就是因為我們頭腦當中都有一些固有的知識,然後會影響到我們對事情的解釋。大家都是這樣的,每個人都是這樣的,只是我們有的時候沒有意識到而已。
我有一次去郊區縣上課,然後郊區縣的一個主席就說王老師您帶點特產。什麼特產呢?是山野菜。我回到家裡以後,覺得山野菜很綠色很健康,自己也沒捨得吃,因為我母親80多歲了,然後我就拿著這個菜,周末的時候給我母親送去了。然後老太太打開這個菜以後,跟我說這個我不吃,你拿走,我趕緊解釋這個菜多麼綠色,多麼營養。老太太給我一句話,老太太說我看到這個就想到當年我吃不上飯的時候,所以我不吃這個,你趕緊拿走。這個就是什麼?這個東西其實觸動了她的情感,把她以前那些負面性的事情勾起來了,所以她不願意看到這個。
我為什麼舉這個案例呢?因為我們經常會發現,好像我沒說什麼話,對方就火了,好像情緒就上來了。我並沒有說覺得要惡意去傷害她,怎麼一下脾氣也好還是什麼也好就被點燃了。實際上我們在說的過程當中,可能我們無意當中碰到了對方最敏感的部位,這個部位可能我們還不知道,所以我們無意當中會碰觸他。反過來我們會告訴大家,當我們認為一個很平常的一件事,但是他會特別在意的時候,我們一定要找時間兩個人坐下來好好的去聊一聊,在這個方面他可能有什麼樣的感受,我們一起來分享,我們可能在後面的生活當中彼此從一些儀式上,或者從一些活動當中來建立親密的關係。
大家都知道,很多事情就一帶而過,因為我們沒有特殊的經歷,我們沒有特殊的情感,而人一旦有特殊的經歷和特殊的情感的時候,他一定很在意這個事情,這個就是我們要特別注意的一個事情。在夫妻關係當中,在家庭情感聯繫上,其實情緒和情感是特別重要的,我們希望我們都能夠建立一個良性的、積極的情感,因為情感是可以傳染的。大家會發現,為什麼我們常說現在得很多疾病,包括一些惡性腫瘤的發病率,認為它跟一些不良情緒是有關係的,所以積極情感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
換句話說,如果一個家庭當中,這個情緒是一個非常友善的,是非常積極樂觀的,大家都是很包容的,很放鬆的,否則的話大家可能就很拘禁。我們誰都不願意受到這種很壓抑的情緒的影響,那人自然下班願不願意回家?就不願意了,我能晚回去就晚回去。因為進到家庭裡面讓你立刻就緊張起來,所以這就是我們去營造一個很溫馨的家庭氣氛,其實就是放鬆。
9.減少情緒化學會換位思考
在我們對於夫妻關係研究中,表達的時候,盡量減少情緒化。剛才我講了,指責性的、正話反說的,其實都是一些情緒化的表達。這個情緒化的表達,其實它就讓人們的情緒佔了一個主導,而理性成分佔的是主導還是次要?大家從這個圖片可以看到,從這個漫畫當中可以看到,其實當人被情緒控制的時候,人的理性思維退到次要的位置,因為情緒佔了主導的力量。當人在一個情緒控制下的時候,人就是非理性的,而這種非理性的,有的時候說話也好,它更容易傷人。所以我們說要儘可能的調整自己的情緒,讓自己的理性佔上風,這一點就是要減少情緒化。
同時學會換位思考。什麼叫換位思考?就是換一種想法。剛才講了ABC理論,事情就是這樣一個事情,你換一個角度看這個事情就不一樣了,你的感受不一樣,你的情緒不一樣。一個圖片,180度一轉以後,我們發現一個是美女,一個是巫婆,所以換一個角度,快樂自然來了。當然我們遇到不如意的事情的時候,我們要學會自我解脫。
這是一個小故事,美國前總統羅斯福家中被盜了,別人就寫信來安慰他,可是他在回信當中怎麼說?他說我現在很平安,感謝生活。為什麼呢?因為第一,賊偷去的是我的東西,而沒有傷害我,這樣一想,我還挺高興的。他說第二,賊只偷去了我的部分東西,而不是全部,也值得我高興。第三,他說最值得慶幸的是賊是他,而不是我。所以這樣一想,他就會覺得我丟了東西這件事沒那麼可怕。這就是我們說的要換一個角度,你在遇到不好的事情的時候,讓自己的情緒儘快恢復過來,因為事情已經發生了,你再抱怨也不解決任何問題。所以現代心理學當中有一個積極心理學,人追求的是幸福生活,幸福生活有幾個指標。一個是我的情緒是以積極為主,我每天都是比較積極樂觀向上的,不是每天垂頭喪氣的,見誰都是說得讓人聽起來沒有什麼好事,這是一個積極的情緒。同時我們在日常工作和生活當中,我做的事情是有意義的,我可以很投入的去做這件事情。就是我投入的去做一件事情,很投入。什麼是投入?我可以把時間忘了。有人說過年的時候我特別愛打麻將,我特別投入得去打麻將,我能三天三夜打麻將,這投入不投入?投入。但是它缺乏另一條,投入還有一個附加的條件,就是這個事不僅投入,還得有意義。打三天麻將,意義大嗎?不大。所以這個事我們不呼籲大家都要去打麻將。
但是比如說我沉浸在一個我感興趣的工作當中,一項事情當中,而這個事情是有意義的,比如說我很投入的給家裡做一頓飯,這個有意義,我很投入,所以這個就是很幸福的一件事情。所以幸福心理學,我們要想讓自己有幸福的生活,首先情緒要好,就是以積極情緒為主,然後做一個能夠讓我自己投入,能夠吸引我去做的事情,而這個事情是很有意義的,同時現在強調人要培養自己的復原力。什麼是復原力?就是我遇到挫折以後,我要有一種能力從挫折當中走出來的能力。大家都知道,祥林嫂在阿毛被叼走以後,每天都沉浸在阿毛被狼叼走這樣一個事件當中,她走出來了嗎?沒有走出來。這說明她的復原力很差。
我們現在說人每時每刻都會經歷各種各樣的事件,當我們經歷不幸事件以後,我們要培養自己一種復原力,就是一種恢復的能力,我從這個負面性的事件當中要走出來,同時我還要從負性事件當中吸取教訓,這又是很重要的。所以這就是我們在維繫婚姻關係時都非常重要的一種能力。人們也發現,婚姻的美滿跟健全的人格有密切的關係,如果是一個偏執型的人格,比如說懷疑的人格、不信任的,那麼很難把這個婚姻關係建立好,所以我們一開始在選對象的時候,其實人格一定要作為非常重要的考察指標。
說到這兒,既然我們希望能夠有一個很好的和諧的家庭生活,總的來講,心理健康水平越高的人,他的家庭生活越和諧穩定。我們怎麼樣來評價一個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呢?其實心理健康水平有不同的評價指標。馬斯洛說有10個這樣的指標,這個指標從10個層面來評價我們的心理健康水平。一個是有充分的自我安全感。我們剛才講了,我覺得我是安全的,我喝這杯水的時候,我不會說我不敢喝,萬一有誰給我投了毒,如果我有這個想法,說明我的安全感強不強?不強。所以說要有安全感,要了解自己,要估計自己的能力,有理想,但是這個理想不是空想,是切合實際的。與外界有良好的關係,有完整的人格,有一定的學習和再學習的能力,同時人際關係的和諧和穩定,建立和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
健康的心理或者叫心理健康非常重要的一個指標,我們要學會控制和宣洩情緒。就是我知道什麼時候我可以把我的情緒釋放出去,什麼時候雖然我有情緒,但是我知道這個場合不適合我宣洩,我要壓抑一下,我先控制一下,再找一個適當的時候宣洩出去,這都是人的這種控制能力,也是心理健康的一個標誌,所以這一點我覺得很重要。再一個,我們要有個性,但是個性的發揮又是在一個大的框架下,我們把自己的個性充分展示出來。
我覺得我們在日常的工作當中,或者說生活當中,我們去評價一個人是不是心理有問題,我覺得這三條比較好用,為什麼說它好用?就是它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好操作。這三條是什麼呢?當一個人他老覺得特別沒有意思,幹什麼都沒意思,覺得生活特別痛苦的時候,那我們就要注意這個人是不是心理有問題了。為什麼這麼說?有人說上班我不願意上,但是明天要去旅遊了,我可高興了。明天去購物,我也高興,那這個人就沒有問題。有問題的是什麼?購物也覺得沒有意思,旅遊也覺得沒有意思,看電影也沒有意思,在家睡覺也沒有意思,反正什麼都覺得沒有意思。你讓他說沒有一樣讓他覺得有意思的,那我們就得特別加以注意了,他覺得什麼都特別痛苦。
再一個,我們來考察他現在跟之前的變化。如果這個人原來特別熱情,工作任務特別利索得能夠完成,現在像變了人一樣,那我們就要特別注意了,因為他有很大的異常。
還有一個是社會角色,什麼是社會角色?無論是工作當中,還是回歸家庭的角色,都能夠很好地履行完成,工作任務能夠很好的完成了,沒有問題。現在拖拖拉拉,原來很容易完成的事情他完不成,那我們也要特別加以注意。所以這三個方面是我們看一個人是不是心理出了問題很常用的一個方法。
當然我在這裡還要提,也就是在心理問題上,我們中國有一個傾向叫心理問題軀體化。因為心理發生問題以後,我們更多的感受到的是軀體的變化,比如說我睡不著,我血壓高,我可能腸胃不好,那麼大家可能到醫院去看,其實所有看了以後,你做了一系列的檢查,你發現沒有氣質性的病變,最終的原因在你的心理,那麼這個就叫心理問題軀體化。所以當我們有了這些異常的表現的時候,我們要考慮是不是我們的壓力過大,我們的心理出了問題,這個時候我們可以適當的減壓,我們可以找一些諮詢師,這種外界的支持非常重要。
最嚴重的心理問題就是抑鬱症,我們在這裡給大家簡單普及一下,因為抑鬱症他最可怕的一個結果就是他自己不能控制的自殺傾向。所以大家看當一個人表現出對什麼都沒有興趣,然後有特彆強的疲勞感,有自殺的慾望或者說傾向的時候,我們要高度重視他是不是抑鬱症。現在每年大概有6000萬到7000萬的抑鬱症患者,其中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是抑鬱症患者。所以我們要特別加以注意,剛才講到了,很多出現自殺行為的,然後再去反推他曾經的那些行為的時候,覺得他早就有跡象了,我們只是沒有關注。
這個是四川汶川地震當中的一個人,他的兒子在汶川地震當中不幸遇難。在這一年當中,別人都覺得他好像化悲痛為力量投身到工作當中,其實他把所有的悲痛壓抑下來了,沒有宣洩。所以在地震一周年的時候,他選擇了自殺。我們讓大家看到這個案例,其實是想給大家一個啟示,當你有情緒的時候,當你有壓力的時候,要引導大家把它宣洩出來,而不是壓抑,壓抑等於慢性自殺,所以說不要壓抑,我們要讓它宣洩出來,哭也好,說也好,通過活動也好,這點是非常重要的。
因為考慮到咱們是女士,女職工還有一點,現在發生率比較高的是產後抑鬱症。大部分新媽媽都會自然好轉,而在這個過程當中,其實緩解產後抑鬱症,丈夫給予的支持是最重要,也是最關鍵的。所以說我們鼓勵丈夫在這個期間給予妻子更多的關愛,而不是說有了孩子以後,有什麼保姆了,不是這樣的,其實丈夫在這裡起的作用是更好的。
另外一點,考慮到女職工,我們現在提倡母乳餵養,很多人都說我想母乳餵養,但是發現母乳沒那麼多,媽媽的奶不好,很多職工說吃了各種的補品,其實最好的影響你母乳的量不是你吃什麼,喝什麼,而是你的心情。你越放鬆的時候,你的母乳會越好,放鬆程度是最關鍵的。我去年在國外參加母乳活動的一些培訓,其實最關鍵的並不在於你吃什麼,喝什麼,放鬆,有一個很好的心情,你的母乳自然分泌的量就會多。我們有一個誤區,認為我喝的不夠,吃的不夠,其實不在這個,你每天很緊張,不讓自己放鬆,這個量就很少了,所以這點跟大家做一個分享。
總的來講,當你遇到問題的時候,大家一定不要壓抑,我們一再重申,當你有壓力的時候,壓抑它對關係的維繫也是一個負面的影響,所以要讓它釋放出來。所以壓抑等於慢性自殺。這個是家暴的,我們就不做看了,這都是在婚姻問題當中的。
二、孩子教育問題
在婚姻關係當中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那就是孩子教育問題。因為我們今天大部分是獨生子女,很關注孩子的教育問題。家庭是製造人格的工廠,我一開始就講了,其實人格的偏執,如果出了問題很難辦,所以我們從一開始就要關注人格的培養。人格的培養又跟我們父母的人格有很直接的關係,它有很多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從我們父母來講,從夫妻雙方來講,如果都形成比較積極樂觀的看問題的視角,這個孩子往往也是積極樂觀的。如果你是消極的,那麼這個孩子也很難是積極的。
(一)學會愛孩子 培養孩子的健康心理
所以首先要學會愛孩子。這個愛其實就是無條件的接納,我們很多都是有條件的,因為你怎麼怎麼樣,我才會怎麼怎麼樣,其實應該是無條件的愛,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讓孩子切實感受到我們是愛他的。主要是按照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我們不僅給予他生理的、衣食住行的滿足,我們還要給予他自尊的滿足,為他的自我實現搭建平台。
今天我們生活條件好了,條件好了,我們無限地滿足他的物質需求,其實反過來他的控制力是很差的。我們愛孩子無條件的愛,同時我們對他的需求不是無限制的滿足,而是有條件的,要讓他們知道學會控制。如果我們不管條件,只要他提要求就去滿足他,其實對孩子的培養是不好的。
這些都屬於我們在心理學上經常採用的案例,這些孩子他們學業很有成就,但是他們的心理發展不是很健康。這是2002年的時候,天津醫科大學的學生,因為成績差,結果被學校退學以後,又怕家裡知道,最後把奶奶和父親都殺死了,他是從小在單親家庭當中長大的,他沒有一個健康的心理。這個是清華的一個事件,當人們有了負性情緒的時候,人們會選擇一個出口,選擇比自己弱的人把這個負性情緒宣洩出去,所以他就做了這個選擇,這是不好的,我們不倡導這樣的宣洩方式,他其實在處理問題的時候考慮不周。
馬家爵這個事件我想跟大家做一個分享,馬家爵是到現在為止之唯一的在大學生當中一下殺死了四個人,在這個事件中,他看似很無情,但是實際上他自身也是一個受害者。他在成長過程當中,一直沒有人告訴他怎麼更多的建立自信,他在大學生活當中其實特別自卑,因為他在小學的時候,他的那種自信,他成績好,但是大學已經全部淹沒在其他的層面了,比如說大學更多的是你的家庭經濟條件、你的交往能力,他都不是很好。所以他在大學的時候就很自卑,所以別人就經常去欺負他,不尊重他,他最終為什麼採取這樣一個很殘忍的方式,把宿舍的四個同學都殺死,是因為這四個同學,他認為在人格上侮辱了他。是什麼樣的一個事情激發了這樣一個事件呢?馬家爵他看到別人都談戀愛的時候,他也有一個心儀的女孩,可是他又不知道怎麼去跟那個女孩交往,有一天他寫了一封情書給這個女孩,可是給這個女孩的時候,他又選了一個不適當的方式,別人看到了,女孩看到這封情書,看了一眼以後,一看是他給的情書,當著別人的面就把情書撕了。這件事本身對一個男孩來講就是一個挺大的傷害。
而這件事恰恰又被他宿舍的這些同伴經常拿出來奚落他,所以他覺得人格受到了巨大的侮辱,最終就採用了這樣一個方式,把四個同學全殺死。如果我們在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當中告訴他你怎麼樣去表達你的情感,可能這個事件就可以避免。所以我們說發展,或者說一個人的成長應該是全方位的,不僅僅是學習好。這是當時的一個通緝令,他到了監獄以後,他說覺得活得特別失敗,其實他是一個很要強的孩子。這是他的父母。
我們希望在教育當中能夠把開心、快樂這種很積極樂觀的情緒傳遞給孩子。我們看這個圖片的孩子,他是一個日裔的小提琴演奏者,同時他也是一個物理學系的大學生。他在界定自己什麼是成功的時候,他說其實並不是成績,他說無論在什麼情況下,我可以看著鏡中的自己說我很開心,他認為這就是成功,所以這就給我們一個理念的建立。
我覺得在教育過程當中,如果大家沒有看過《阿甘正傳》,我建議大家去看一下,其實《阿甘正傳》是一個非常好的教育片子,就是引導這個孩子積極樂觀向上,能夠接納自己。他很樂觀,做事認真,又很感恩,所以他做什麼都很成功,在家庭教育當中這是一個很好的片子。我們希望大家在教育當中,不僅關注孩子的學業,還要關注孩子心理的成長。
最近很多研究表明,孩子從小做家務比不做家務心理健康水平要高。所以大家看,這是中美孩子的比較,我們都是身在各種培訓當中,他們都是在培養孩子的能力,這種能力的培養有助於提高孩子的心理健康,所以我覺得這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這是日本的孩子,我們在交流的時候,我們到日本,人家在席間問,覺得你們在學校生活怎麼樣?日本孩子們一口同聲說我們特別快樂。但是我們的孩子回答怎麼樣?不快樂。其實這就是我們在教育當中要特別注意的,因為現在理念上,培養快樂的孩子比培養高分數的孩子更重要,所有的遊戲都充滿了樂趣,孩子從小養成很好的習慣。吃完飯以後餐具送回去,孩子從小養成很好的安全習慣,瓶子都平放著端起來,避免像國內孩子端起來走,走起路來顫顫悠悠的,瓶子容易摔了扎著孩子。這些都是一個很好的習慣,也是我們教育當中特別要去訓練的。
吃完飯以後,孩子會力所能及地去做他自己喜歡做的事,沒有人告訴他們你去做什麼,他去做什麼,但是他們很熱愛勞動,這都有助於他們能力的提升、責任感的培養,也有利於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二)注重孩子獨立性的培養建立自信心
另外一點,我們在教育當中應該注重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同時培養孩子懂得感恩。我們今天的父母跟以往的父母其實有很大的不同,我們要注重孩子的這種感受,所以孩子要得到尊重,希望孩子更快樂,更有能力等等。同時讓孩子盡量自己動手做自己的事情,這些都很重要。
我們在評價孩子的時候,要幫助孩子建立這樣一個信心,比如說不要過多的批評,要幫助他建立自信,不要對孩子全面否定,這些對幫助孩子建立自信都有很好的作用。要學會感恩,我們發現有些孩子特別會感恩,有個孩子寫到,感謝自己的家長,感謝父母教會了我穿衣吃飯這種最基本的生活能力,感謝父母告訴我做人的道理,感謝父母教我這些東西,寫了很多感謝。從小培養他具有感恩的能力,這個也非常重要。
總的來講,我覺得其實婚姻家庭和孩子教育是連在一起的,一個很好的婚姻,可以為我們的家庭打下一個很好的基礎。在家庭中,如果夫妻情感非常和諧的話,能為孩子的教育提供一個很好的土壤,所以我們說家庭是心理急救站,夫妻要互為心理醫生,要互相支持。
今天下午我就跟大家分享這麼多,總體來講,夫妻雙方如果想盡量減少爭吵,不要懲罰對方,不要翻舊帳,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更不要把姻親關係拉進來。女性朋友們要不斷地學習,吸收知識讓自己變得更豐富,而給予也可以讓自己變得更有價值。
最終,祝願我們所有的女同胞都能做一個有魅力的女人、快樂媽媽。謝謝大家。
推薦閱讀:
※我是個好丈夫,除了偶爾會出個軌
※父親身份不明的情人想用毀我前程威脅來全家謀求自己上位,鬧得全家雞犬不寧。我已經有點抑鬱了,我該怎麼辦?
※不和睦家庭十個寫照
※兩個家庭叛逃者(17.3.28)
※家庭常用藥箱清單 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