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練太極拳之開合呼吸後

常人呼吸,每分鐘約十幾次,相當於醫家所謂的「一息五、六至」。習練太極拳之開合呼吸後,一般約每分鐘七、八次呼吸,大約放慢一倍時間。由平常人的呼吸每分鐘十四次降到七次,便是太極功夫呼吸所致,得自於內外合一,得之於自然天成。章乃器的氣功呼吸,是單獨練習靜功而得之,不能以太極拳陰陽虛實之變換相合、相求者也。

太極拳呼吸的較高層次與水平,已經不再是每一拳式伸展一吸,每一收縮一呼,亦不可能於每一發力時,呼氣或大聲呼喊。此時之太極拳習練,外動如長江大河滔滔不絕,內外呼吸則守中抱一,輕呼微吸,以似有似無之呼吸之動,孕含深不可測之內靜。此即謂「動中之靜」。

外呼吸是人(及其它生物)機體與外界空氣之氣體以及微量的水濕、灰塵、細菌等的交換過程。內呼吸則主要是人體內經絡的能量、細胞液、體液以及氣體的交換過程,特別是生物電、生物磁、生物微波等的綜合流轉、交換、代謝、積蓄的過程,是在唯物哲學基礎上的西方生理科學所未曾研究過、未曾論述到的生物、生命理論領域中的重要存在,是人體生命能量場的理論與現實,是中國傳統文化理論中的「內功」、「氣化」、「經絡」等內容的傳承。經絡以通達為補益;能量的積蓄與存儲,既有非意識控制的自然運作過程,也可以有意識的引導激活與強化、深化、系統化的主動作用進程,可以大幅度地激發人體中隨意機體、半隨意機體和不隨意機體的能量場之生、化、和、蓄、深、藏、動、發。中國幾千年承傳至今的意守丹田之腹式呼吸,即是丹田呼吸的準備與基礎。丹田呼吸,則是腹式呼吸的優化和深化。

內外呼吸合一,互相融合、轉化,是人的機體與外界環境最優、最深的關係構成。修練自身的內外呼吸合一的關係構成,人體的肢體、心神,可靜、可動,流轉自如,天、地、人、內、外、虛、實可以完全合一,是人生的另一層次、另一境界。

為人有意求此,則必須以全身內外鬆柔、呼吸綿長為基礎。其人如果長年累月繃緊肌肉,或心情緊張,以物理規律作用,則必然是血管收縮、心跳加快、能量消耗大於儲存,難能持久,而必然需求自然性地加快、加強外呼吸,以增吸氧氣來滿足能量消耗的需求以及達到人體生命動態能量場交換過程的相對平衡。其內呼吸將相對削弱並受控於外呼吸,甚至於弱化、消退而致常年阻滯、經絡堵塞,而損害自身的健康與生命。

習太極拳求內外呼吸合一,必須經過學練和積累。兒童時期以後的人,已經不可能再有健康胎兒的純天然的內呼吸,以及通過內呼吸構建人體的極其複雜的生物系統、感覺系統、信息系統、情感系統、思維繫統和能量系統之全過程。但是,得其法,能堅持,卻是可以學會內外呼吸均衡合一的。其要點之一是:後天呼吸之習練,由短暫而細長,由外呼吸而內呼吸,由粗略而柔潤,由鼻口呼吸為主而以丹田呼吸為主,而達內外合一。

腹式呼吸,是內外呼吸之過渡、聯結、合一的階段。沒有長期的、自然的腹式呼吸練習和習慣,任何人都是學不會丹田呼吸的。

習練太極拳初始,大抵以虛實動作配合呼吸;但時日既久,肢體動作、招式拳架,則須逐步與內外呼吸有所分離。拳式快速、變速,加速時,呼吸仍須調勻;加速、發力時,當然仍可呼氣、出聲,但在快速盤架子的全過程中,練拳者則須調勻呼吸,丹田始終存意,在以意領氣、發力時,尤宜注意留一、二分心意在丹田。

調勻呼吸除維持內外呼吸合一之外,須求呼吸的時間相同。一般情況下,青少年的外呼吸為吸多呼少,老年人則吸少呼多。調勻呼吸,老少即可除此習。

丹田呼吸或其極致「胎息」,是中國功夫習練過程中的最高呼吸境界。得丹田呼吸功效時,人的外呼吸就似有似無、細柔綿長,一呼一吸,通達內外經絡、頭頂足尖,在靜坐或站樁過程中,經常發生自身肢體的非意識的動作,而且大都會左右相同,即左右經絡同等、同變通暢之外在表現。一段時間以後,如以意略加引導,這類無意識、無主動性的外形體動作,就可以形成不同拳式,就可以有不同聯結,更有不同速度。到這個階段以意動而出的拳式,已非太極拳架子的一百多式或八十多式或三、四十式所能限,有時發出其它拳種的拳式亦有可能。這可能是內家功夫的另一種層次。

穴位呼吸者,人可以借身體表面的穴位群,從大氣、日月、天地、山水、林木等吸收能量之謂也。區區在下有這樣一個見解:人的穴位,是能量轉換接髮網點。其最者,在上為百會,在中為丹田,在下為湧泉;習練靜功者,可三取;習練太極拳或其它內家功夫,則只取丹田足矣。

人體的生物能量,包括生物電、生物磁、生物微波等,一般都是相當微弱的,但其存在、運動卻無疑義。現代醫學儀器能夠測出心電圖、腦電圖,即是實例。任何人通過長期的、持續的呼吸、功夫的修練,一日如能有五、六小時從容為之,其生物能量當可大幅提升。在質、量、動、靜等各方面,都能深化、增加。太極拳十三勢的最後一勢,名之為「定」。其主要內容,即在以其呼吸為導引的自身的內外合一,以內為主;動靜合一,以靜為主。此時之動,就能達到「靜中之動為真動」的高境界。

練習太極拳,置呼吸而不顧、不用、不練、大抵只能得其形體架子的動作;只以緩慢的太極拳招式之虛實吞吐,配合肺部的一呼一吸,恐未能盡得太極功夫之真也。

學海無涯,事在人為耳。

註:已發表於《武林》雜誌

大凡習武之人,必懂呼吸,古稱吐納,太極拳也不例外。呼吸之法,各派不同,太極拳初步呼吸,尚鼻不尚口,與平常鼻吸口呼不同。至藝高時,胸腹之中氣,可分上下兩層,俗稱先天氣和後天氣,吸氣時由鼻而入,同時下層氣反由丹田逼上,此境界曰氣通。凡習練太極拳至相當程度者,均能達之。

觀有練習太極拳者,也有些許時日,卻無有氣感,原因與呼吸有相當關係。十三勢行功心解日『能呼吸,然後能靈活』,意思即;呼吸與動作當求其互相配合,應吸則吸,應呼則呼。吸則為虛,呼則為實,否則虛實不分,如何靈活?此乃太極拳真諦!不可不知。

太極拳既講虛實,必講呼吸,大抵在盤架子時,呼吸方法如下;收手為吸,出手為呼;升為吸,降為呼;提為吸,沉為呼;開為吸,合為呼;動步轉身及各式過渡動作為小呼吸。在推手時;棚--擄--化--為吸,按--擠--靠--為呼,被擄為自然小呼吸。如推手時出現吸之不能再吸,呼之不能再呼時,當可循環變更,即吸之不能再吸改為呼,呼之不能再呼,改為吸。練習者可慢慢悟解體會。

太極拳屬內家拳法,講究丹田內氣的運轉,陳式太極拳以螺旋纏繞,胸腰摺疊運行內部之氣,它需要通過一個訓練的過程。至於內部氣的運行方式,分為兩種。1先天往後天;即丹田氣往下達於會陰,由命門沿脊背上行,經玉枕,天庭,祖竅,人中,喉結,檀中,臍輪入丹田。2後天往先天,即丹田由臍輪,檀中,喉結,人中,祖竅,經天庭,玉枕,沿脊背而下,過命門,會陰,回歸丹田。以上運氣,初練時非常渺茫,日久必有感覺。習者不可不知。太極拳經歌日『拿住丹田練內功,哼哈二氣妙無窮。動分靜合屈伸就,緩應急隨理慣通』。注;內氣的養與練是有區別的,練習著務要區分清楚。


推薦閱讀:

新民晚報數字報 打太極拳真的會傷膝關節嗎
南懷瑾先生談習練太極拳的法要
太極拳中「靜」的思考
太極拳貓行步練法淺談--汪新華
太極拳里的弓步練習

TAG:太極拳 | 呼吸 | 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