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渡烏江80周年大揭秘】----紅軍不突破烏江將臨覆滅之災嗎?
2015年1月6日是紅軍烏江戰鬥勝利80周年。日前,我來到紅軍當年突破烏江時的渡口,已難覓當年激流蹤影。只有夕陽下絕壁上的毛澤東「烏江渡」字體,顯得格外雄偉挺拔。
它透出一種悲壯的色彩,它似乎見證了那場偉大的戰鬥,見證了那段決定紅軍生死存亡、波瀾悲壯的歷史,也見證了烏江渡的發展和變遷。紅軍當年不強渡烏江是否會面臨覆滅之災?讓我們揭開它神秘的歷史面紗!
1934年12月1日紅軍渡過湘江、突破敵第四道封鎖線後,國民黨軍隊繼續尾追而來。此時蔣介石指揮國民黨吳奇偉縱隊4個師、周混元縱隊4個師,以及薛岳兵團5個師已步步緊逼;黔敵王家烈2個師的各一部已扼守烏江北岸各渡口。前有敵軍堵截,後有重兵追擊, 對中央紅軍構成嚴重威脅。
面對嚴峻敵情,毛澤東在12月12日湘黔邊境的通道會議上,就力主放棄原定進入湘西與第二、六軍團回合的計劃,主張向西進軍,進入貴州內地。雖多數將領同意,但遭到博古、李德的堅決反對,李德繼續命令部隊經黎平等地北上,堅持計劃不變。
12月18日,中央召開黎平會議批評了博古、李德的錯誤軍事主張,決定接受毛澤東意見,轉向敵人兵力相對薄弱的貴州,建立川黔邊新蘇區根據地,這是中央紅軍長征路上戰略轉變的開始,李德為此大怒。
1935年1月1日中央召開猴場會議,停止了李德的指揮權,按照黎平會議決議的部署,紅軍迅速強渡烏江。
烏江是黔最大河流,是通往遵義的主要渡口,兵家必爭之地。江面寬200多米左右,水深流急,兩岸懸崖絕壁,陡峰千仞。古曰:「遍行天下路,難過烏江渡」,素有「烏江天險」之稱。這一切對紅軍行動造成極大障礙。
面對天險阻擋,軍委命令紅一軍團擔負為全軍開路的任務。一軍團一師由軍團長林彪、政委聶榮臻率領,負責在袁家渡強渡。一軍團第二師由紅軍野戰司令部直接指揮,負責在江界河強渡。紅三軍團由軍團長彭德懷率領,在茶山關強渡。至此,烏江之戰正式打響。
一、江界河渡口。1935年1月1日晨,二師師長陳先帶領四團團長耿飈、政委楊成武率部抵該渡口後,立即派三連長毛振華等試渡。但因擬架橋的粗繩索被敵炮火打斷,未能拉過江去,計劃失敗。當晚,又派毛連長帶領18勇士乘三個竹筏偷渡,不顧一切犧牲,冒著敵人火力奮勇前行。但最終只有毛振華小組一筏過江,其他兩個均因敵火威脅,渡到中游竹筏子即被礁石撞爛或激流捲走,偷渡失利!
危急之中,2日佛曉,紅軍總參謀長劉伯承和副參謀長兼作戰局局長張雲逸率工兵營,軍委幹部團團長陳賡、特科營營長韋國清率工兵連火速到江界河渡口。劉伯承緊急命令:敵薛岳縱隊已逼近渡口,必須不惜一切代價迅速渡江。否則,全軍將遇背水一戰、滅頂之災的險境,湘江之戰的慘劇將再次上演!
於是,上午9時四團當機立斷緊急動員,綁紮60多個竹筏,冒著對岸江防黔軍的瘋狂阻截,再次組織強渡。此刻黔軍第3旅第5、第6團居高臨下炮火異常猛烈,竹筏群眼看又面臨被打散的危險,二連連長一聲吶喊,帶著一個機槍班、步槍班組成突擊分隊跳入江中直撲江岸,在先前渡江的毛振華小組配合下搶灘,四團一營隨即迅速渡江。
眼看二連長的突擊分隊就要衝上敵阻擊陣地了,黔軍一個營的預備隊發起瘋狂的孤注一擲反衝擊,紅軍被壓制在灘頭陣地和一條狹窄陡峭的山路上,情況萬分危急。
緊急時刻,軍團炮兵連長趙章成連打三發炮彈,命中敵群。率先渡江的毛振華小組乘勢冒死強攻上山,在二連長突擊分隊配合下與敵一個營的兵力殊死拼殺。在火力的掩護下,經過緊張激烈的戰鬥,憑藉頑強的毅力和果敢的智慧,一舉擊潰守軍,強渡成功。
與此同時,紅軍軍委工兵營和幹部團工兵連,冒著敵炮火,用三層竹排疊成門橋一個個放入江中,再拿粗繩連接起來。敵人密集的炮彈,使戰士不斷被擊中掉入江中捲走。最終用了整整36個小時,由一百多個門橋連接的浮橋敷設成功。它如同一條巨大的蜈蚣在翻卷的烏江中擺盪,連對岸的黔軍都被這罕見的浮橋驚呆了。從而確保了軍委縱隊及五軍團渡過烏江。
與此同時,一軍團第一師在軍團長林彪、政委聶榮臻指揮下,一團團長楊得志率部在回龍場渡口渡江。與此同時,一軍團第一師在軍團長林彪、政委聶榮臻指揮下,一團團長楊得志率部在回龍場渡口渡江。與此同時,一軍團第一師在軍團長林彪、政委聶榮臻指揮下,一團團長楊得志率部在回龍場渡口渡江。與此同時,一軍團第一師在軍團長林彪、政委聶榮臻指揮下,一團團長楊得志率部在回龍場渡口二、在回龍場渡口。1月2日晨,一軍團第一師在軍團長林彪、政委聶榮臻指揮下,一團團長楊得志率部在回龍場渡口準備渡江。對岸一個團的守敵立即瘋狂射擊,在組織火力壓制同時,趁天未明派前衛一營長孫繼先組織8名勇士偷渡,因風大浪高沖走竹筏,多人落水,被漩渦吞沒犧牲。隨後孫繼先營長又緊急帶領十幾名勇士再次強渡,抵岸後又派約兩個營搶渡,經激戰,終於佔領敵灘頭陣地。
緊接著於3日18時前,一師戰鬥部隊擊潰了黔軍第8團萬式炯部的攔阻,使紅軍右縱隊一軍團主力和九軍團全部過江。
三、茶山關渡口。彭德懷率領的左縱隊三軍團6日前抵該渡口。這裡防守之敵是黔軍實力最強的第五團和一個機炮營。紅三軍團二師集中了13、14、15團的偵察排在三個點用泅渡的方式同時強攻,並集中了10幾門迫擊炮和輕重機槍壓制敵炮火,掩護渡江突擊隊,在付出巨大犧牲後,強行登岸,並向敵陣地猛撲。至此,黔軍烏江防線全線崩潰。
至1月6日,中央紅軍全部渡過烏江,硬是將國民黨「追剿」大軍甩在了烏江以北,烏江守敵向遵義逃潰。烏江之戰,是長征途中取得的第一次大勝利,為紅軍攻佔遵義創造了有利戰機,使紅軍再次避免了全軍覆亡的危險!
從此,烏江天險更是名揚天下。如今,烏江渡下游建起了大型水電站,使湍急的江水變得柔和平靜,早已感受不到當年浪挾風霆的急流;在絕壁對峙的懸崖之上,已架起了江界河大橋。
昔日喧囂的渡口,已難覓蹤影,岸邊有幾位閑暇的垂釣者,神情悠然。
在烏江江岸,已建起了座座特色餐館,當年的硝煙戰火已化為縷縷炊煙。
殘陽餘暉之下,來往遊人過客盡享著著名「烏江豆腐魚」的細膩如脂、滑潤可口的美味。
正可謂:「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見此情此景,我不禁欣然提筆:
《水調歌頭 臨烏江渡》當年烏江渡,屏蔽擎天險。兩岸懸崖絕壁,橫亘天際間。江心巨石聳立,驚濤咆哮翻湧,潮回噴怒瀾。數萬敵軍堵,盤踞鬼門關。眾勇士,冒彈雨,排萬難。拚死強渡,鐵血英魂敵膽寒。歲月輾轉流逝,碧血依映山河,只是換人間。目送夕陽落,激情未闌珊。(作者:張洋。資料來源:中共黨史出版社《長征簡史》等。)【敬請關注公眾號:華山穹劍】
推薦閱讀:
※Nature:肝癌大突破!科學家找到肝癌「抑癌蛋白」,有望帶來診療新思路
※(7)馮礦偉:突破牛熊分界線
※我是演說家第一季和第二季有哪些突破?
※不斷創新 揚州實現景區營銷新突破
※航海王啟航黃猿突破技能詳解 黃猿突破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