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悔過愆尤斷惡修善」詮釋了《三官經》的核心精神

天師府丙申年內地初授籙護戒大師郭漢文講經稿

非常榮幸能夠和大家共同領悟《三官經》的妙理深意,希望各位同修道友都能聞經聽法,獲福無量。

今天主要談三點:

一、《三官經》由來

二、《三官經》產生的背景

三、 淺悟「悔過愆尤,斷惡修善」

一、《三官經》由來

《三官經》存有十餘種版本,今天發到道友們手中的版本是以《道藏》版為底本,參閱《中華道藏》等點校而成。在點校過程中,發現似有個別地方文義不是很清晰,但因時間等問題未查閱更多資料,同時基於尊重《道藏》原文的考慮,此次未予調整。另外,道藏本有個別地方文字模糊不易辨認,在考慮上下文之關聯並參閱相關資料的基礎上予以明確。

《太上三元賜福赦罪解厄消災延生保命妙經》,是我們通常對於《三官經》這部經的簡稱,也作《三官真經》或《三官感應妙經》,大致稱讚的是「三官大帝」的福德及神通,從其經名得知:「賜福、赦罪、解厄、消災、延生、保命妙經」,一千六百七十五字的經典就有這麼大的神力,主要是信奉「天地水三官」的歷史悠久,《儀禮》《覲禮》就有:「祭天燔柴,祭山川陵升,祭川沉,祭地瘞。」這是我國先民服王道而尊道理神的表現,天地是養育生靈的父親,而河水是滋潤萬物的母親,所以我們應虔誠敬奉三官大帝。

《三官經》為道門功課之一;也是救苦大仙,悲憫眾生,故而啟奏三元天尊,宣說妙經,為救眾生,脫離苦難。

天官賜福:天官名為上元一品賜福天官,紫微大帝,隸屬玉清境。天官由青黃白三氣結成,總主諸天帝王。每逢正月十五日,即下人間,校定人之罪福。故稱天官賜福。

地官赦罪:地官名為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虛大帝,隸屬上清境。地官由元洞混靈之氣和極黃之精結成,總主五帝五嶽諸地神仙。每逢七月十五日,即來人間,校戒罪福,為人赦罪。

水官解厄:水官名為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陰大帝,隸屬玉清境。水官由風澤之氣和晨浩之精結成,總主水中諸大神仙。每逢十月十五日,即來人間,校戒罪福,為人消災。

《三官經》通天徹地,驚鬼駭神。得之者,骨可換,壽可永,病可卻,體可健。失之者,如朝開暮落之花,晨生夕死之草。是以古之明哲,孜孜以行善,殷殷以求道。富貴視若浮雲,功名看成夢幻。道成德備,雖貧猶樂。生於天地之間,必也行同天地。處乎風塵之間,必也超出風塵。

二、《三官經》產生的背景

我們敬奉三官大帝,了解《三官經》產生的歷史背景,必須知道道教發展的三大形態。有關道教的形成與發展歷史,海內外至今眾說紛紜。我們經過長時間的研究與調研,將之概括為三大形態:

(一)原初道教

所謂「原初」就是本初的意思,「原初道教」即道教誕生的始初形態。正如各種事物的形成都有過程一樣,「原初道教」也不是突發出現的,而是經過了漫長的準備,最終才誕生的。

關於道教起源問題,《雲笈七籤》早有陳述。該書卷二根據《太始經》《太真科》《上清三天正法經》等文獻資料,講述了「混元」、「空洞」、「混沌」、「混洞」、「劫運」的演變,而後又引述《天上老君開天靜》,敘說了「虛無」、「洪元」、「混元」、「太初」、「太始」、「太素」、「元皇」等不同演化階段。《雲笈七籤》摘引的資料有兩個鮮明特點:一是從宇宙發生的廣闊視野來闡述道教形成的背景,二是以信仰的筆調闡述道教形成的歷史。

因此,我們有理由把黃帝時期的「尊天法祖、修鍊成仙」活動看作是「原初道教」的肇端,而「黃帝」作為那個時期的符號象徵,也就成為道教發生的基本標誌。

(二)古典道教

黃帝之後,原初道教經由許由、夏禹、皋陶、彭祖、商湯、姜尚、管仲、孫叔敖等後繼者播衍,緩慢發展。這些人士或為隱士,或為將相,或為帝王,但都屬於「聞其風而悅之」的一派人物,即原初道教的傳承者。由此可以看出,道教在這段時間內已經形成了一支不小的隊伍,尤其是許由、彭祖、姜子牙乃具有很大的影響力。

春秋之際,老子(太上老君降世)汲取先前的文化滋養,將原初道教發揚光大。《史記》記載,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人,生活於春秋時期。老子曾經擔任周朝史官,相傳儒家聖人孔子至周曾經向老子請教過「古禮」,後來,孔子十分感嘆地對弟子們說:「今日見老子,其猶龍也!」孔子把老子看作神龍,充分表達了敬慕之情。制度道教以老子為道主,老子具有了崇高地位。

按有關史料記載,老子晚年因目睹周王朝之衰敗,擬「去周隱居」。不久之後,他準備西去流沙,以化異俗。到了函谷關時,因關令尹喜之請,老子寫下了千載傳頌的五千言,後人稱為《老子》,又稱《道德經》,尊奉為《道德真經》的問世,標誌著「古典道教」的正式確立。

明確地說,所謂「古典道教」就是把通常大部分學者認定的「道家」看作道教理論的奠基者。這樣說並非否定學者們關於道家的論述,而只是從一個不同角度來重新審視先秦道家理論內涵與社會作用。

我們只要揣摩一下老子《道德經》就明白了。該書第四十二章說:「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學者們明白,老子《道德經》是以「道德」二字為根本的,他所謂「教」就是「道德之教」,簡稱之就是「道教」。老子這種道教當然不是憑空產生,而是有所因循的,他所因循的就是黃帝以來的上古聖人遺訓。正是在上古遺訓基礎上,老子闡述了思想教化的義理,所以這種道教就是義理道教。

(三)制度道教

這是在古典道教基礎上形成的具有宗教禮儀和組織系統的道教。東漢時期,沛國豐人張道陵(祖天師)帶弟子王長、趙升至江西龍虎山煉丹傳教,爾後又到四川大邑縣鶴鳴山創立「正一盟威之道」,俗稱「五斗米道」。這個道派的最大特點是尊黃帝為上古仙人,奉老子為教主,解說《道德經》五千文為《老子想爾注》,作為引導信徒的教義範本,他們以「符水咒說」療病,禮拜天、地、水三官,信仰三官大帝,尊奉天地水三元是我們華夏民族自古以來就具有的民族信仰,就把三官手書作為當地信眾祈福赦罪的重要科儀。經過幾代人努力,逐步建立了「二十四治」的政教合一組織系統。《三官經》就是制度道教的背景下產生的。

以祖天師為創始者的「正一盟威之道」因為有了比較系統的宗教禮儀和教派組織,意味著制度道教正式誕生,於此差不多同時的「太平道」也具有類似情況,因此可以看作制度道教形成的另一個標誌,只是因為後來太平道失傳,而「正一盟威之道」雖然幾度變更名稱,但卻世代相襲,成為制度道教的典型代表。從這個情況來看,自東漢末以來,所謂道教也就是制度道教。它以黃帝時期的原初道教為肇端,以先秦老莊為代表的古典道教為思想基礎,融合多種因數而成,為中國道德文化的保存與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三、淺悟 「悔過愆尤,斷惡修善」

《三官經》的開篇就是講:救苦真人哀愍世間眾生多災多難,乃上告三元道君垂示解脫之道,於是道君曰,有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因為這三位天尊具有廣大慧力,無邊法顯,可以濟民救苦,福應萬靈。因此,學習《三官經》,體會經文的要義,就一定要謹遵太上之教——皈依三元,「悔過愆尤,斷惡修善」,誦念真經,度己化人,真正具有一顆清凈慈悲之心,憐憫世間一切眾生,必然能夠感召三官大帝無限的神通靈應,給我們賜福赦罪解厄。

好的。先談談《三官經》「悔過愆尤,斷惡修善」這句經文的理解。「悔」一般和「懺悔」連用,也可簡稱「悔」。下面逐字解釋這句經文。懺:懺除過去所犯的過錯;悔:後悔,改過自新;懺悔:對自己所犯的錯誤,生起悔過心理,痛改前非;愆尤:錯誤、過失、罪責。因此「悔過愆尤」的大意是:「對自己所犯的錯誤和過失,生起悔過心理,並痛改前非」

如何懺悔?在《三官經》中就有救苦真人講述世人招致種種的惡報,是因為自己所做的種種惡習。世人造惡非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這些受苦眾生還不明白善惡報應的道理。所以懺悔自我首先要認識和了解我們道教的善惡報應觀。

為什麼信仰三官大帝可以為我們賜福赦罪?因為三官大帝是元始天尊在開闢天地之時以三氣所化,管理天地水三界,司掌善惡簿錄,負責三界萬靈的功過考校,以及仙界天宮的仙籍,我們修行人要登上仙界,也必需獲得三官大帝的推舉。為什麼要三官推舉?因為包括人類在內的三界萬物的一切罪福,行善作惡,甚至連起心動念都有過往神明時刻監察並記錄在冊,一切明察秋毫,最後還要傳導給三官大帝進行(當今說法就是)存檔備案。當修行人要登上仙界,就要由三官大帝審核你的人生行為記錄,如果認為你積累的功德達到升入仙界的標準,就會向天帝保舉讓你順利解脫輪迴之苦。因此,三官大帝具有考校三界善惡的職能,才根據每個人的善惡功過賜福赦罪。人常說「舉頭三尺有神明」,我們要常懷敬畏天地之心,常思神明在側,時刻檢點自己的行為,不斷的懺悔自我。

《三官經》提到「世間眾生,招瘟惹災。」可見災難不是去主動找你的,而是由自身引起的。這一切都要歸根於心結,如若心存善念,則會結福果;若是心念不純,則會與禍結緣。罪業的根源來自於心,來自於「本源的慾望」。萬事由心造,無心自解脫。如若要免除災障,就要學會敢於對自己所犯下的錯誤去懺悔,並能改正。心境寬了,天地也就廣了,我們就能得到最大的福祉。

如何斷惡修善?就是通過懺悔自我修行善道,增進自身的福德而後感召三官大帝的神通靈應。所以我們信仰三官大帝,不僅是要仰仗三位天尊的威神之力,更可以效法天地水三元之德來積累自身的福德。

由於時間有限,我們無法展開深入的講述,這是一個遺憾,但是,我們還是有所收穫的,知道了《三官經》中修行持戒的警示,知道了《三官經》中修善積德的感應;知道了為什麼要懺悔,如何懺悔;知道了《三官經》核心精神、人生價值及現代意義。


推薦閱讀:

女友發脾氣怎麼哄她 男生死皮賴臉發揚不倒翁的精神
觀點:中國知識分子的哲學、宗教、法律的三種精神缺陷
物質與精神文明的流變:秦淮風流考
你要打起精神,那個對的人還在等著你
裝修點線面|同事每天頂著熊貓眼上班 勸她換張床後精神多了

TAG: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