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談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 作者: 楊小明 (小學數學 甘肅平涼靈台二期小學數學一班 )
  • 評論數/瀏覽數: 1 / 9716
  • 發表日期: 2010-04-28 17:16:35
  • 曾有一個問題,很簡單,卻也難倒了許多人,這個問題最通俗卻又最發人深省……這就是華東師範大學教授張奠宙在「21世紀創新教育論壇」上所講述的一個問題——「一條船上有75頭牛,32頭羊,問船長几歲?」。據調查,美國小學生有40%說船長是43歲。因為75和32這兩個數,加起來為107,不會是船長的歲數,相乘相除也都不合適,因此只能相減,故得4歲。而在中國的小學和初中測驗,竟有超過90%的學生得出這個答案,甚至在某重點中學的高三,仍然有學生得出43歲的答案。 其實這個問題是沒有答案的。而學生之所以這麼回答,是因為他們已經習慣了所有問題都是有標準答案的。 一位美國教育家因此評論說,這就是學校把學生越教越笨的典型實例。 笑話雖出在學生身上,但根子卻在教育身上。在課程改革熱鬧非凡的今天,在倡導「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獲得不同的發展」的今天,數學教學的有效性顯得尤為重要,但在看似熱鬧與精彩的課改背後,也透射出課改放任與浮躁,折射出一些令人深思的問題: 1、情境創設的低效化 曾有位教師在教學《乘法分配律》時,創設出一個這樣的情境:爸爸和媽媽都愛我,就是爸爸愛我,媽媽也愛我,然後引出a(b+c)=ab+ac。如果不是老師自己講出了教學內容,學生是很難聯想到乘法分配律上去的。課堂上的情境創設是服務於教學的,而這種牽強附會的情境創設,並沒有多大的實際意義。其教學效率可想而知。 2、課堂提問的無效化 如有位老師在教學《乘法的初步認識》時,課伊始便出示了一個十分漂亮的課件的情景圖──「快樂的大森林」。教師讓學生觀察畫面並提問: 師:看了這幅圖,你有什麼發現? 生1:我發現森林好漂亮啊!有美麗的小花、綠綠的小草,還有好吃的果子。 生2:我發現天上的白雲在飄動! 生3:我發現小鳥在表演節目。 …… 7~8分鐘過去了,學生還意猶未盡,而老師也不著急,學生還不斷有新的發現,但卻仍舊是在「看圖說話」,儼然成了語文說 話課 …… 事實上不少教師由於沒有精心準備教案,所提問題有很大的隨意性,以致於提出的問題或空泛籠統、或較難,或所給予的時間不足,造成學生接受困難,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出現上述尷尬的場面,也就不足為怪了。 3、合作探究的形式化 如今,合作學習似乎成了課改的代名詞,幾乎所有的課堂上,我們都可以看到小組討論式的合作學習。教師儘管重視並提供了孩子合作與交流的機會,但對學生如何開展合作與交流缺乏指導,流於形式。如教學《三角形的內角和》一課,學生準備好了直尺、三角板、量角器、剪刀和三角形紙板等學具,在學生猜想三角形內角和可能為180度後,老師讓學生合作去探究驗證猜想的結論。於是,學生興趣濃厚,積極性非常高,只見學生在剪剪、畫畫、拼拼,好像非要弄個明白不可。可不到2分鐘,老師馬上讓學生停下來,目的是看老師用多媒體課件演示教材上的拼剪方法…… 這種「形式至上」的課堂演繹,使合作學習遺失了「價值引領」,造成徒有虛表的熱鬧。反思當前課改中的合作學習,學習場面看似「熱熱鬧鬧」,但結果只是「蜻蜓點水」。表面上過程熱熱鬧鬧,其實質是低效的,甚至是無效。 4、課堂評價的泛濫化 置身於當今的數學課堂,教師說的「你真聰明!」「你的想法真奇特!」「你真棒!」不絕於耳。教師評價學生時表揚聲一浪高過一浪,似乎給予學生的表揚越多,就越能體現新課程的理念。即使學生答對了一道很簡單的計算題,教師也會不失時機地誇獎「你真棒!」…… 但是「糖吃多了也膩人」。雖然每個學生都喜歡錶揚,但表揚絕不是多多益善。相反,過度表揚是有害的,容易導致學生心思浮躁,不利於學生深入細緻地進行數學思考。那麼,怎樣的課堂教學是有效的?如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 《小學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的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怎樣在有限的教學時間裡讓學生得到充分發展呢?這就必須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性」。 一、 情境創設的有效性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一個好的問題情境,能喚起學生的學習經驗,為學習新知拋磚引玉;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生的數學思考。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數學課堂有了新的變化,教師都樂於去創設情境開展教學,這確實給課堂教學帶來了無限激情。然而在教學時,有時情境的創設未能突出數學學習主題,導致課堂學習時間和學生的思維過多地被糾纏於無意義的人為設定。這樣,既浪費時間,又窒息學生本該活躍的思維。所以,教師在創設問題情境時,一定要考慮到情境創設的有效性。 如在《用字母表示數》的教學中,教師設計了這樣一個活動:編兒歌。出示:1隻青蛙1張嘴,2隻眼睛4條腿。2隻青蛙2張嘴,4隻眼睛8條腿。……學生髮現應用字母表示青蛙的只數,通過相互交流,編出:a只青蛙a張嘴,2a隻眼睛4a條腿。教師藉助學生耳熟的兒歌,組織了一個續編兒歌的活動,課堂上學生興趣盎然,因為兒歌這種形式很容易被學生所認同,而續編兒歌又帶有一定的挑戰性,符合兒童的心理發展規律,所以學生個個躍躍欲試,爭著發表自己的意見和想法。 二、 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課堂提問是數學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恰當的提問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讓學生沉浸在思考的漣漪之中;又如柳暗花明又一村,讓學生在探索頓悟中感受思考的樂趣。課堂中一個巧妙的提問,常常能收到「點擊關鍵,一問傳神」的效果。就能充分調動學生思維的每一根神經,就能極大地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 提問啟發,把握時機最重要。提問難度要巧設在學生「跳一跳,摘到桃」的層次上,從而把學生的注意力、想像思維引入最佳狀態。教師恰到好處的提問,不僅能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而且還能促其知識內化。如果「一語道破天機」,定會讓學生感到索然無味,思維能力培養更無從談起。愛因斯坦曾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數學教學在發展學生的想像力方面更具有特別的任務。 三、合作探究的有效性 合作學習是《數學課程標準》所倡導的重要學習方式,它有力地挑戰了教師的「滿堂」專利,同時也給學生一個自主、合作的機會,「眾人拾柴火焰高」 注重培養小學生的合作意識,讓他們在學習、生活中學會合作是非常必要的。但在新課程的課堂教學實施的過程中,合作學習有時往往只重形式,追求表面的熱鬧,不求實際效果,忽略了其本質:如合作操之急、合作時間不充裕、學生合作技能弱、合作次數過多等諸多情況使合作學習浮光掠影,對於提高學習效率起不到任何作用。此外,強調學生自主性的教學實踐中,並不能漠視教師的有效引導,不能忽視教師也是「學生學習數學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當孩子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偏離目標、遊離文本、脫離本質時,教師就得「該出手時就出手」,引導矯正偏差、糾正錯誤、更正策略,引領他們進行更深層次的感悟、體驗和建構。 四、 課堂評價的有效性 有效的評價是開啟學生智慧的鑰匙,是促進學生髮展的一門藝術。需要我們認真研究、不斷實踐,不斷總結經驗,才能真正起到有效地提升學生學習質量的作用。 首先,評價要適時適度:既不能濫用評價,也不能吝嗇評價語言。要針對不同的學生,用不同的評價語言,還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及時地給予評價。 其次,引導生生互動的評價:在傳統的數學課堂中,評價是教師的「專利」,學生很少有自主評價的機會,在新課改中,教師學會「讓權」給學生。課堂上引入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評價機制,是課改理念的體現,這樣的課堂評價,既能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又能使課堂教學十分的有效。 最後,要倡導發展性評價。新課改倡導發展性的評價觀,試圖建立目標多元、方法多樣的評價體系,其目的「是為了促進每一個學生的全面發展」。引導學生在「學會」的過程中向「會學」邁進。作為一線教師,要轉變評價觀念,著眼於學生的進步與發展,為學生今後的學習和發展奠定基礎。 雖然,課改讓課堂變得「熱鬧了」「精彩了」「現代化了」 但我們也清醒地發現到「縹緲的東西多了,有底蘊的東西少了」,究竟實際真正的效果如何,我們都是心知肚明,這只不過是多了幾件美麗的披肩,既不擋風也不遮雨。在滾滾而來的課改浪潮中,我們該堅守:不管外面的風向如何,潮流如何,都要有自己的思想,去粗取精,去虛求實,與時俱進,在成就自己的同時更成就我們的學生。
    推薦閱讀:

    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讀寫能力的提升
    《西遊記》課堂教學實錄與點評
    英語小年齡段(1-3年級),如何設計一堂課
    如何提高語文學科課堂教學效率
    涉江采芙蓉課堂教學實錄

    TAG:教學 | 提高 | 有效 | 課堂 | 課堂教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