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能具備發展的眼光與智慧的大腦?
如果要談發展的眼光和智慧的大腦,站在人這個層次和角度是很低能的,沒有意思。
佛家講「五眼」--【五眼】
一、肉眼,肉眼者,假借父母氣血所成也。即人中能見之眼,見近不見遠,見前不見後,見內不見外,見晝不見夜,見上不見下,因有色質障礙故也。
二、天眼,天眼者,謂諸天因修禪定而得也。此眼遠近前後內外晝夜上下皆悉能見,以無色質障礙故也。此有修得生得之二種,在人中依禪定於肉眼上彼修得凈眼者,謂為修得之天眼,生於色界諸天自得此凈眼者,謂為生得或報得之天眼。
三、慧眼,慧眼者,謂二乘之人,以所得慧眼,不見有眾生相,及滅一切異相,舍離諸著,不受一切法也,能知因果。(二乘者,聲聞乘、緣覺乘也。)
四、法眼,法眼者,菩薩為度眾生,以清凈法眼遍觀一切諸法,能知能行,知因果之因果。謂因行是法,得證是道,亦知一切眾生種種方便門,令修令證也。
五、佛眼,佛眼者,謂具前四眼之用,無不見知。如人見極遠處,佛見則為至近。人見幽暗處,佛見則為顯明。乃至無事不見,無事不知,無事不聞,聞見互用,無所思惟,一切皆見也。
所謂:天眼通非礙,肉眼礙非通,法眼唯觀俗,慧眼了真空,佛眼如千日,照異體還同,圓融法界內,無處不包容。
成佛後的智慧,遠非常人以及天仙、羅漢、菩薩所及。一切佛共有十個名號。其中有如來(踏著真理如意而來)、天人師(人和天神的老師)、正遍知(無所不知)、無上士(超越一切生命之士)。成佛後一切智、無師智,自然現前。
佛家智慧是心靈的證悟,是心靈的學問,是通過修學由悟而得。這樣的智慧,當然是離世間,出世間的了。於此,有什麼情結不能解?有什麼情關不能過?有什麼事情不能做?它與世俗的聰明豈可同日而語哉?
「智慧」這個詞,應用它的人,太多了。在新聞傳媒中,我們經常會看到有所謂 「政治智慧」。「軍事智慧」、「外交智慧」,更不用說,文學、藝術、科學、技術、工程等一切領域,也都會使用「智慧」一詞,那自然有它的特定含義,也可能是指其卓越的建樹,傑出的貢獻,足資楷模的人格風範,我們無須再作語義學上的分辨。至於哲學家、神學家、宗教家、思想大師、文化名人,似乎又都成了「智慧」的化身。或者,他們手中似乎有一把寶鑰,可以打開智慧的大門,直達智慧的宮殿。不錯,蘇格拉底有蘇格拉底的智慧,耶穌有耶穌的智慧,穆罕默德有穆罕默德的智慧,老子、孔子、孟子、莊子也都有他們各自的最為動人的智慧。然而,我在這裡,不可能把智慧放在東西方文化史、思想史中來作普泛性的探討,更不能庸俗化地把「智慧」看作是一把理髮師的椅子,讓任何人坐上去都合適。儘管哲學家雷蒙·潘尼卡有一句話說得很幽默:「當今智慧的概念與它傳統的形式相比,多少被扭曲了。………它已在這個時代的技術統治中被扭曲,並且為科學世界觀的巨大成功所取代。……我們不再熟悉智慧的真面目,智慧的真面目被隱藏在智慧的濃妝艷抹之下。」 不過,我認為,讀者諸君已能對「智慧」一詞的各種使用,做出會心的理解,語法修辭中的「智慧」,同人們日常口語中說到用到的「智慧」,尤其同我在本問答中所介紹的佛陀的 「智慧」,它們既有聯繫,又有各自的內涵,三者決非同一。
「世間法以富貴功名為極致,所以洪範五福。出世法以成道的智慧為成就,所以佛家以出離世間的智慧解脫為依歸,得到究竟的無上智慧。」這是極好的對照和概括。
一切眾生皆可成佛,就看諸君修不修了。
(附註:「五福」這個名詞,原出於《書經》和《洪範》。是古代漢族民間關於幸福觀的五條標準。五福的第一福是「長壽」,第二福是「富貴」,第三福是「康寧」,第四福是「好德」,第五福是「善終」。《尚書》上所記載的五福是: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
推薦閱讀:
※我國旅遊業發展現狀(《世界及我國旅遊業發展趨勢》)
※神經科學推動人工智慧的快速發展
※天生要在外地發展的命
※意拳的起源、發展及其現狀
※【金融創新】直銷銀行及其發展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