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七十天皇帝即被廢殺,他卻一直保持著兩項歷史記錄
在中國歷代皇帝中,劉劭一直保持著兩項歷史紀錄。出生時父母為正牌皇帝皇后,而後又被立為太子者,劉劭是第一人;殺死親父搶班奪權,而後又自立為皇帝者,劉劭也是第一人。因出身高貴,劉劭曾光彩奪目,萬人景仰,名噪一時;因殺父弒君,劉劭又被嗤之以鼻,千夫所指,遺臭萬年。
劉劭(424年—453年),字休遠,南北朝時宋文帝劉義隆長子,生母為皇后袁齊媯。關於劉劭出生時間,《宋書·太祖紀》稱「元嘉……三年……閏(正)月丙戌,皇子劭生」,其實不然。劉劭應出生於元嘉元年(424年),也就是《宋書·二凶傳》所載的「帝即位後生劭」。因為當時宋文帝「猶在諒闇」,為父守喪期間行床笫之歡而生子,一則傳出去極不光彩,二則懼於權臣逼問,「故秘之」。直到元嘉三年(426年)閏正月,宋文帝掌實權後,才宣布了劉劭誕生。
據《宋書·二凶傳》載,劉劭出生時「體元居正,上甚喜說」,故取名曰卲(召刀),寓意高尚和美好。因卲字偏旁形似刀,不祥,故其母袁皇后將卲改為劭,寓意勉勵。元嘉六年(429年),劉劭被冊封為皇太子。長大後,劉劭「好讀史傳,尤愛弓馬,……美鬚眉,大眼方口,長七尺四寸」,成為一個能文能武的美男子。宋文帝對劉劭非常珍愛,年紀輕輕就讓他「親覽宮事,延接賓客」,培養其各方面的能力,而且「意之所欲,上必從之」,很尊重他的意見和主張。元嘉十六年(439年)十二月,宋文帝又提前為劉劭加冠,並大赦天下。
為了歷練劉劭,使其日後能成大器,光耀劉宋,宋文帝可謂煞費苦心,盡其所能。宋文帝之所以如此看重劉劭,除了劉劭生為長子,模樣標緻,文武全才,且「自前代以來,未有人君即位後皇后生太子」(《宋書·二凶傳》)的先例,而自劉劭開此先河,還因為他的生母袁皇后。還是宜都王的時候,宋文帝就納袁氏糟糠之妻,二人恩恩愛愛,如膠似漆;宋文帝即位後,隨即冊封袁氏為皇后。宋文帝「待後恩禮甚篤」(《宋書·后妃傳》),愛屋及烏,故對劉劭另眼相看。
然而,隨著袁皇后年老色衰,宋文帝開始移情別戀,特別是年輕貌美的潘淑妃入宮得寵後,袁皇后在後宮的地位搖搖欲墜。《宋書·后妃傳》講了一個故事,說袁皇后老家很窮,經常讓宋文帝拿錢救濟,宋文帝生性節儉,每次頂多給個三五萬。後來,袁皇后聽說潘淑妃神通廣大,只要向宋文帝張口,要多少給多少,於是假意托潘淑妃替她要三十萬,結果一試就爽,僅過了兩晚,三十萬就巴巴地送了過來。袁皇后對這件事反應強烈,從「恚恨甚深」到「憤恚成疾」到「疾篤」,到元嘉十七年(440年)時,就一命嗚呼了,年僅三十六歲。
袁皇后之死,特別是她自從「稱疾」後,再也沒有主動跟丈夫宋文帝見面,甚至到了生命最後一刻,宋文帝前來探望時,也一言不發,並做出了「引被覆面」的動作,表明她至死不肯原諒宋文帝。結髮之妻如此悲憤地離世,宋文帝既納悶,又悲痛,特追謚其為元皇后,並在文辭華麗的《哀策》中加上了「撫存悼亡,感今懷昔」八個字,表達「甚相悼痛」(《宋書·后妃傳》)之意。這一年,劉劭十七歲。生母袁皇后如此憋屈地死亡,為劉劭日後弒親父、殺潘妃埋下了伏筆。
時光荏苒,到元嘉二十七年(450年)時,劉劭當太子已二十餘年,可一直病怏怏的宋文帝活得依然硬朗,絲毫沒有翹辮子的跡象,劉劭內心著急,蠢蠢欲動。當時,宋文帝因幾次北伐均告失敗,未免意氣消沉,於是一改初衷,「務在本業,勸課耕桑,使宮內皆蠶」,一個名叫嚴道育的女巫「自言通靈,能役使鬼物」,借「托雲善蠶」混進宮內,並得到劉劭及其妹妹東陽公主的信任,被稱作「天師」。之前,劉劭在苦等接班期間做了不少出格的事,又怕父皇知道,於是請嚴道育幫忙,「遂為巫蠱,以玉人為上形像,埋於含章殿前」(《宋書·二凶傳》)。
且不論劉劭此舉有何異圖,單從其身為太子,暗結女巫,行此陰事,就犯了宮中大忌。此外,劉劭還與潘淑妃的兒子劉濬走得很近,密謀不可告人之事,來往書信中的「彼人若為不已,正可促其餘命,或是大慶之漸」,著實讓人驚心動魄。「彼人」,即劉劭哥倆對宋文帝的另稱;「促其餘命」,即加速宋文帝的死亡;「大慶之漸」,即劉劭登基的日子不遠了。巫蠱以及劉劭兄弟謀逆等事,最終傳到了宋文帝耳朵里,「上驚惋」,既震驚,又嘆惋,但念及父子之情,出於舐犢之愛,只是「詰責劭、濬」,而劉劭兄弟卻不思悔改,陽奉陰違地設法保護嚴道育,「道育變服為尼,逃匿東宮,濬往京口,又載以自隨」(《宋書·二凶傳》)。
抗旨私藏女巫一事,在元嘉三十年因劉濬「自京口入朝,當鎮江陵,復載道育還東宮」(《南史·宋宗室及諸王》)而被人發現並揭發出來。宋文帝一開始不相信,但從嚴道育的兩個奴婢口中得到了證實,頓時「惆悵惋駭」,於是暗下決心「廢劭,賜濬死」(《宋書·二凶傳》)。廢太子、殺皇子非同一般,是重大政治事件,再者貿然殺子也容易惹人詬病,於是宋文帝「先與侍中王僧綽謀之;使僧綽尋漢魏以來廢太子、諸王典故,送尚書僕射徐湛之及吏部尚書江湛」(《資治通鑒·宋紀》),秘密徵求朝中要臣的建議。
廢掉劉劭後,立誰為新太子,這是個讓宋文帝感到非常糾結的問題。宋文帝生有十九個兒子,劉劭居長,劉濬為次,而三子劉駿又「素無寵」,宋文帝打算從四子劉鑠和七子劉宏中選立,但江湛和徐湛之卻各懷鬼胎,他們一個是劉鑠的大舅子,一個是劉誕(宋文帝六子)的丈母爺,「湛勸帝立鑠,湛之意欲立誕」,君臣三人達不成一致意見,久拖不決,故「廢太子劭,賜始興王濬死」之事也一拖再拖。此後,宋文帝「每夜與湛之屏人語,或連日累夕」,也沒商量出個結果來,不料此事卻被潘淑妃探聽到,為救兒子,「淑妃以告濬,濬馳報劭。劭乃密與腹心隊主陳叔兒、齋帥張超之等謀為逆」(《資治通鑒·宋紀》)。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宋文帝在大事面前優柔寡斷,最終釀成了大禍。劉劭「性黠而剛猛」,聞此雷霆訊息,立即著手造反,「及將作亂,每夜饗將士,或親自行酒」(《資治通鑒·宋紀》),藉以鼓舞士氣。元嘉三十年(453年)二月二十一日夜,劉劭矯詔,命張超之集結兩千多名士兵入宮,因城門把守嚴密,故又假傳聖旨賺開城門。此時,天未放明,「上其夜與尚書僕射徐湛之屏人語,至旦燭猶未滅,直衛兵尚寢」(《宋書·二凶傳》),張超之率眾趁機徑奔至合殿中閣,殺掉宋文帝和徐湛之。劉劭又派人殺死潘淑妃和宋文帝親信左右數十人。
殺父弒君後,劉劭倉促即位,下詔稱宋文帝是死於徐湛之、江湛二人之手,他起兵是為父報仇,並大赦天下,改元太初。自立後,劉劭「亟稱疾還永福省,不敢臨喪;以白刃自守,夜則列燈以防左右」(《資治通鑒·宋紀》),做賊心虛竟到了這種程度。為收買人心,劉劭接下來做了三件事,一是「以殷仲素為黃門侍郎,王正見為左軍將軍,張超之、陳叔兒等皆拜官、賞賜有差。……使秀與屯騎校尉龐秀之對掌軍隊」,大肆封賞功臣,堵人口舌;二是「(宋文帝)成服日,劭登殿臨靈,號慟不自持」,結結實實地哭了一場,以示孝道;三是「博訪公卿,詢求政道,遣使分行四方」(《宋書·二凶傳》),勵精圖治,準備干一番事業。
然而,劉劭不顧君臣父子綱常,殺父弒君之事,在朝野引起軒然大波,特別是他為不留後患,誅殺長沙王劉瑾等多名宗室後,促使了三弟劉駿在江州稱帝起兵。由於沈慶之、柳元景、臧質、劉義宣等重要人物的擁護支援,劉駿一路上勢如破竹,州府紛紛降附。劉劭雖有才幹,但其所用非人,作戰不利,又剛愎自用,嗜殺成性,導致眾叛親離,「人情離散,故行計不果」。城破之日,「劭入井,高禽於井中牽出之」。義軍先當著劉劭的面殺掉其四個兒子,讓其體驗骨肉被殘的精神痛苦後,才將其斬殺,臨刑猶嘆「不圖宗室一至於此」(《宋書·二凶傳》)。
殺了劉劭,劉駿還不解恨,又將其「梟首大桁,暴屍於市,經日壞爛,投之水中,男女妃妾一皆從戮」(《魏書·劉裕傳》),手段極其殘忍野蠻。當時,流傳一段民謠,「遙望建康城,小江逆流縈,前見子殺父,後見弟殺兄」,就是劉劭殺父後又被劉駿殺死的真實寫照。劉劭死後,其黨羽皆被誅殺,曾手刃宋文帝的張超之被「割腸刳心,臠剖其肉,諸將生啖之,焚其頭骨」,參與詛咒宋文帝的嚴道育等人被「鞭殺,於石頭四望山下焚其屍,揚灰於江」(《宋書·二凶傳》),劉劭先前住過的太子宮也被摧毀。一場野蠻血腥的奪位之爭就此結束。
劉劭出生時,生母袁皇后見其「形貌異常」,認為其日後「必破國亡家,不可舉。便欲殺之」(《宋書·后妃傳》),結果被匆忙趕到的宋文帝制止。三天後,「帝往視之,簪帽甚堅,無風而墜於劭側,上不悅」(《南史·宋宗室及諸王》),不想日後此事成讖,可憐宋文帝一生舐犢反遭惡報。劉劭冒天下之大不韙,起惡念,行暴舉,天理難容,最終被殺,死有餘辜。從二月即位到五月被殺,劉劭只當了七十天皇帝,死後被廢黜帝號,無謚號,無廟號。因其殺父弒君而自立,又首開先河,《宋書》《南史》等稱其為「元兇」,與其弟劉濬並稱「二凶」。(劉秉光)
推薦閱讀:
※《漢武大帝》里為什麼劉徹要殺掉趙美人?
※敦刻爾克大撤退是在什麼背景下發生的?
※春秋歷史上「厚顏無恥排行榜」,此人排名第一,無人能搶
※中國通史這麼好,是誰寫的?
※歷史上最偉大的雙面間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