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針灸調治痛經

痛經,又稱經行腹痛,是指婦女在行經前後或經期出現小腹或腰骶部明顯疼痛,甚至發生疼痛性昏厥,並隨月經周期而發作的一種病症。本病以月經初潮後幾年的青年為多見。西醫將痛經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

前者是經過婦科臨床檢查後未發現盆腔生殖器官有明顯異常改變者,故稱功能性痛經,多見於青春期、未婚及已婚未育者;繼發性痛經則指生殖器官有明顯病變者,如子宮內膜異位症、急慢性盆腔炎、子宮過前傾或後傾、子宮內膜增厚、子宮頸狹窄和阻塞、腫瘤及卵巢囊腫壓迫等。

月經是女性青春期至更年期長期相伴的「老朋友」,正常生理功能的女性一生平均會出現400次左右的月經,如果以每次經期持續5天來估算,差不多有6年左右的時間是處在生理期了。據統計,70%以上的女性會有不同程度的痛經發生,其中有23%左右的人需要用藥物來緩解疼痛,12%的人因為重症痛經不能正常生活和工作。雖說痛經不能致命,可它所帶來的痛苦,所造成的生活質量下降,相信痛經女性都是深有體會的。問題是,現實生活中有不少痛經患者由於各種原因,不願去醫院治療,而自己又沒有行之有效的調治方法,無奈之下選擇口服或肌注止痛藥來對付,止痛藥多有不良反應又易產生耐藥性,長期應用效果也不好,所以,很多痛經女性每個月都在受痛經的折磨。

通常按痛經的疼痛程度分為以下三種,輕度:小腹疼痛,腰腹酸痛,無全身癥狀,在下腹用熱水袋熱敷或進行簡單的運動,來移除盆腔的充血即可緩解;中度:小腹疼痛難忍,腰部重墜酸痛,噁心嘔吐,四肢不溫,必須用藥物治療方可緩解;重度:小腹劇痛難忍,呈持續性疼痛陣發性加重,疼痛性質為牽拉性絞痛,伴腰部酸痛,面色蒼白,冷汗淋漓,四肢厥冷,嘔吐腹瀉,肛門會陰墜脹,坐卧不安,嚴重影響正常工作和生活,必須到醫院治療數天才能緩解癥狀。

中醫認為痛經的發生與機體的寒、熱、虛、實致病因素有關。虛則因氣血虛弱,肝腎虧損,精虧血少,沖任不足,血海空虛,胞脈失養而作痛;實則因內傷七情,氣機不暢,氣血失和,或跌仆損傷,瘀血內阻,以致氣滯血瘀,不通則痛;寒則多因飲食生冷,體質虛寒,腎陽不足,居處或工作環境濕冷,經期涉水著涼,平時對小腹保暖不夠,以致寒濕凝滯胞宮,經血凝滯不通而作痛;熱則多因素體陽盛,恣食辛熱燥烈之物,或肝火旺盛,熱傷血脈,或濕熱之邪侵入下焦,聚於胞宮,阻遏經血暢行而出現下腹灼痛感。根據痛經的臨床表現以寒邪凝聚、氣滯血瘀、氣血虛弱和肝腎虧損型多見,下焦濕熱型則少見。

運用針灸療法調治痛經療效肯定,一般在月經來潮前5天開始治療。選取穴位:內關、列缺、關元、血海、三陰交。寒濕凝滯的加腎俞、命門、八髎,配合拔火罐和艾灸;氣滯血瘀的加合谷、太沖、陽陵泉、期門;氣血虛弱的加足三里、氣海、陰陵泉;肝腎虧損的加肝俞、腎俞、太溪、太沖;下焦濕熱的加陰陵泉、豐隆、公孫。冬季天氣寒冷,室內溫度高,室外天寒地凍,女性從陰陽的角度來看,陽氣相對不足,稍不留意就會感寒,所以冬季虛寒性痛經的病人更多見。這類患者通常會直接告訴醫生,有典型的受寒涼病史,其表現以小腹冷痛或絞痛為主,得熱則減,經血量少、行而不爽、色暗夾雜血塊或黑如豆汁,臉色發青或蒼白,怕冷,手足冰涼。居家治療用艾灸重灸上述穴位比用暖水袋之類效果要好,如條件允許,用火針點刺之,有立竿見影之效。

冬季是女性滋補腎陰精血的好時節,虛寒性痛經的患者在冬季進行適度的調補,能有效地預防痛經的發生。簡單的方法是用中藥黃芪30克、當歸30克、益母草20克、烏雞半隻(約500克)、大棗10枚,加適量清水,小火慢燉2個小時,先喝湯,最後吃肉,以月經來潮前3天開始服用,至月經過後2天停服,有較好的暖宮、散寒、化瘀之效。因情志不舒,肝氣鬱結所引起的氣滯血瘀型痛經表現為經前或經期小腹脹痛、拒按,按揉小腹疼痛加重,月經量少夾有血塊,經行不暢,血塊排出後則痛減,伴胸脅乳房脹痛,煩躁易怒。中成藥可服用加味逍遙丸和元胡止痛片,痛經劇烈時,以大拇指按揉太沖、血海、三陰交、期門穴,手法要重些,一般按揉10分鐘痛經可緩解。氣血不足和肝腎虧損型痛經多見於產後中年女性,平時正氣不足,精神疲憊,肢體乏力,月經愆期,經期、經後小腹綿綿作痛,喜溫喜按,月經量少、色淡質稀,腰背酸痛,頭暈耳鳴,語聲低微,面色蒼白,治療以補益氣血、滋養肝腎、調經止痛為原則。虛證難補,故虛證痛經,不宜取速效,應緩圖之。

中成藥選用十全大補丸、補中益氣丸、六味地黃丸、烏雞白鳳丸、定坤丸等,根據身體狀況及陰陽偏頗情況進行調治。久虛必瘀,故可在足三里、三陰交、脾俞、腎俞、關元等穴施以刺絡、拔罐、艾灸之不同針具針法的有效組合,集合每種針具的最大治療效應,使之發揮1+1>2的最佳效果。近年來濕熱下注型痛經時有發生,平時白帶較多,顏色黃稠且腥臭,經期提前,小腹墜痛,拒按拒揉,有灼熱感,熱敷艾灸後緩解不明顯,這類痛經選擇針刺治療效果較好。中成藥可配合四妙丸、龍膽瀉肝丸等,這兩種成藥屬清利濕熱的藥物,其性苦寒,易傷脾胃,應中病即止,不可久服。

日常生活中怎樣預防痛經呢?首先,及時進行婦科病的診斷,及早發現和排除各種器質性病變。其次,一定要注意經期和平時的腹部保暖,少穿或不穿暴露肚臍和腰骶部的衣服;時下正值冬季,寒冷刺激能使子宮及盆腔內血管痙攣而誘發痛經或月經驟停;避免冷水洗頭、洗澡、洗腳;不可在室外冰涼的泥地、磚地和水泥地上久坐。第三,注意精神調養,精神緊張或情緒波動都會影響中樞神經系統的調節功能,從而引起月經失調加重經期反應,平時肝火旺盛,脾氣暴躁的女性更應注意控制,因痛經與情志不舒關係密切,預防措施之一是多按揉太沖穴。第四,注意膳食平衡,痛經患者在月經來潮前幾天飲食宜清淡,易消化為主,不要吃生冷寒涼食物。不要暴飲暴食,不要吃得太飽,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第五,生活工作學習要有規律,應勞逸結合,保證充足睡眠,尤其不能長時間坐在電腦前一動不動地熬夜。平時要加強身體鍛煉,但不能做劇烈運動,切不可在冬季大汗淋漓。最後溫馨提示,上述治療方法在您應用後如療效不佳請及時找專業醫生診治,以免耽誤病情。


推薦閱讀:

中醫:為豬油平反
中醫治療近視家庭方法
名老中醫梁劍波養生經驗摘介新中醫1996年11期58~59頁
糖尿病足的治療(二):中醫名家診治經驗介紹
老中醫

TAG:中醫 | 針灸 | 痛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