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地方領導稱馬克思主義過時 中央花巨資整頓

部分地方領導稱馬克思主義過時 中央花巨資整頓www.hexun.com 【2005.11.04 11:24】瞭望東方周刊/覃愛玲


  《瞭望東方周刊》記者覃愛玲/北京報道  主要要能體現21世紀的中國共產黨人對馬克思主義的認識  10月26日,記者致電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研究所所長李崇富。他正在組建新的馬克思主義研究院,與之一道主持籌建工作的是上海財經大學教授程恩富。   2004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進行第13次集體學習,李程二人曾作為主講老師,一道就繁榮和發展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問題進行講解。  據介紹,如無意外,社科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將在今年12月26日毛澤東誕辰時正式成立。而這一學院的成立,是配合中央正在進行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的重要工作之一。  2004年1月,《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的意見》下發,決定實施「馬克思主義基礎研究和建設工程」。其後,多個部門均有行動。  以「工程」的方式來進行大規模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這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是第一次。  「教材提綱由政治局常委審定通過」  據了解,這一工程在中共中央的直接領導下進行,日常的組織工作由中宣部負責,由一批資深專家組成工程諮詢委員會。中央黨校、教育部、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央編譯局也成立了由主要負責人牽頭的領導小組,統一組織課題的研究工作。  包括中央黨校、社科院和國防大學在內的全國七個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研究基地,中聯部、中央黨史研究室、教育部和中宣部等,都承擔了相應的任務。  中央黨校科學社會主義教研部主任嚴書翰是這一工程的重要專家之一,他告訴《瞭望東方周刊》,一年多前中央在決定實施這一工程時,主要布置了五項任務:一是加強對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這三大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的研究;二是對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重新翻譯闡釋;三是建設有時代特徵的馬克思主義學科體系;四是編寫能充分體現具有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特色的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的三本高校基本理論教材和能反映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的六本高教重點教材,包括政治學、社會學、法學、史學、新聞學和文學(後來又加上了四本高校政治理論課公共課教材,即《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中國現代史綱要》和《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五是加強馬克思主義研究隊伍建設。  中央編譯局副秘書長楊金海是該局實施這一工程的課題協調人,在接受《瞭望東方周刊》採訪時,他將這一工程的任務概括為三個主要的方面:對馬克思基礎理論的研究、高校教材的編寫和重大現實問題的研究。  關於工程目前的進展情況,嚴書翰告訴記者,首先是根據課題研究需要成立了相關的課題組,制定了規劃:一共20多個課題組,每組約15到17人,有的年事已高的專家,要有工作班子協助工作,第一批專家隊伍有200多人,還在不斷擴大,現在大概有300多人。  工程領導小組還組織20多個課題組的專家到國內外考察,了解世情國情,已經組織了11批;開了十幾場研討會。  教材的編寫也取得了進展,前述13本教材中,四本公共課教材的提綱已經政治局常委審定通過,三本基礎理論教材中的《科學社會主義概論》和六本重點教材中的三本的提綱已通過了學術諮詢委員會的審定,正等待政治局常委審定。  據介紹,所有的教材提綱首先要通過工程諮詢委員會的審定,然後報政治局常委審定。  「一本教材要直接由政治局常委審定通過,可見中央對此的重視程度了。」嚴書翰強調。  在隊伍建設方面,提出了「四個一批」,即培養一批年輕的理論家、節目主持人、記者和編輯,第一批共80人已經選拔了出來。  按照計劃,這一歷時10年的工程,三年要出階段性的成果,即13本書要出齊,一些重大的理論問題要有進展。  「馬克思主義不會過時」  按照程恩富的說法,中央實施馬克思工程,一個是完成工程本身的幾項任務,另一個重要的作用是,「通過這一工程,帶動整個馬克思主義的研究。」  「馬克思主義怎麼會過時?你提出的所有問題我都可以用馬克思主義給你解答。」程恩富認為,現在一些人對馬克思主義抱懷疑態度,是因為根本沒有對其進行深入的了解。  正在籌建的中國社科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對工程有重要的意義。據李崇富介紹,新的學院將比原來的馬列所研究範圍更大、人力更強:原來馬列所的編製是75人,現在學院中編辦定的是200人,學科建設更全面,將成立五個研究部,分別研究馬列原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十六大以來重大理論問題;國際共運史;當代世界社會主義研究,像越南、朝鮮、古巴等,各國共產黨的發展,以及世界各種社會主義流派等。  同時,馬克思主義已經從原來政治學下屬的二級學科分離出來,被批准為一級學科。  由經濟科學出版社組織實施的「馬克思主義基礎研究和建設工程叢書」於9月隆重推出,一些部委領導和重要的專家學者出席了首發式。  據嚴書翰介紹,他所在的課題組也會圍繞工程的主要課題進行一些延伸研究。  每本書投入至少100萬  按照預算,課題組去年設定的啟動資金是2000萬元,這樣,平均到每本書約為100萬元。  嚴書翰表示,一本書花這樣大的成本,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少有的。  根據嚴的測算,現在一般學者出一本書,五萬塊錢的成本足夠了,而他此前出版的供中央黨校使用的科學社會主義教材成本更大一些,不過10萬元也已足夠。  嚴書翰參與的科學社會主義教材編寫組在全國六所高校進行了調研,主要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和老師的需求,據此擬出的大綱已經通過13稿,並且還在修改。  嚴表示,教材大綱談不上標新立異,從理念上來講主要有三點:一是主要要能體現21世紀的中國共產黨人對馬克思主義的認識;二是堅持一脈相承;三是要關注當代大學生關心的熱點難點。  「比較遺憾是一些最前沿的東西沒有能進入教材,因為教材著重穩定,寫進去的是要有共識、沒有爭議的內容。」  編寫《政治經濟學》教材的程恩富告訴記者,新教材體現了新一屆領導人的治國思想,像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建設節約型社會和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等都會寫進去。  楊金海記得,上世紀50年代,中國用的基本上都是前蘇聯的教科書,像他們的《政治經濟學》、《聯共(布)黨史》、《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等。  「1977年時我進大學,用的教材還是中國的學者在此基礎上進行編寫的,沒有脫離那個框架。」他說。  一些過去認為不是馬克思主義的東西被放進去了  楊金海表示,目前的教科書與那時相比,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是各地不統一,而之所以現在編這樣具有權威性的教材,是因為很多問題可以總結了。「改革20多年的實踐,許多問題已經弄清楚。當然也要有一些新觀點,但是不可能等什麼都弄清楚了再搞。」  據了解,以上述首批重點的13本高校教材為主,以後還會擴大到140—150本教材,在全國範圍內推廣。  而程恩富提醒,希望這些新教材的出現不阻礙各地學者的創新,應當同時鼓勵各種版本的教材。  據楊金海介紹,經典著作編譯組主要負責經典著作的重新審理修訂,具體有兩大工作,即2007年前要出版10卷本重新翻譯校訂的《馬克思恩格斯文集》,此次將根據國際上通行《馬克思恩格斯全集》歷史考證版進行;二是2007年前出版五卷本的《列寧專題文集》。  楊金海表示,一些過去認為不是馬克思主義的東西,現在被放進去研究了。例如,關於「人的全面發展」的觀點,過去講馬克思主義時,這個基本不講。還有馬克思關於全球化、世界市場的思想,恩格斯和列寧晚年關於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一些看法,這些從前的教科書中基本都不講,現在也要把它們挖掘出來。  「最大的困難是如何將理論與現實更好地結合」  「我到一個地方考察,當地的領導跟我說:你們現在還搞馬列主義研究,不合時宜啦!」楊金海對此很感擔心,「在怎麼對待馬克思主義上,我們現在一些人思想比較混亂,而改革開放以來出現的重大事件,都與對馬克思主義的不同認識有關。」  他表示,在一些地方,馬克思主義的聲音比較弱,自由主義思想明顯。  「我們搞過一個調查,發現在有的大學裡面,講哲學的不願講馬克思主義哲學,講經濟學的不願講馬克思主義的政治經濟學。大量的西方原版教材引入,沒有導論,也沒有說明,完全照搬西方,造成很大的思想混亂。」  而他認為,蘇聯解體的教訓,最根本的是丟了馬克思主義。  李崇福則表示,作為黨的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一向受到了黨的高度重視,並且在改革開放以來一直有發展,產生了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但是客觀上在一些人那裡存在理想信念淡薄的情況。  「不能將傳統馬列主義與中國馬列主義的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對立起來,基礎不能丟掉。我們應該知道,鄧小平理論的基礎是傳統的馬列主義。」  楊金海表示,現在的情況是,中央是很開放的,不存在思想束縛的問題,關鍵在於我們的理論怎麼適應形勢需要。「最大的困難就是如何將理論與現實更好地結合。理論研究和政策研究要分開,要把道理講清楚。」  以後肯定還會有新理論產生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晏智傑在接受《瞭望東方周刊》採訪時說,結合中國改革和建設的實際來看,完全按照傳統的理論,不可能搞現在的市場經濟,也不可能是現在要建設的和諧社會,生產資料所有制的多元化和按勞分配與多種要素相結合的分配方式也都不可能存在。  楊金海認為,在革命取得勝利後的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中國很長時間堅持的是蘇聯模式的馬克思主義,這一模式對什麼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存在誤解。  晏智傑表示,幾十年前中國共產黨根據中國國情發展馬克思主義,取得了革命的成功,而在此後一段時期的建設中,由於教條地理解馬克思主義,走了彎路,直到鄧小平搞改革開放,重新解釋馬克思主義,產生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踐相結合的第二大理論「鄧小平理論」,堅持用實踐來解決中國的實際問題,中國才取得了現在的巨大成就。  在中共十六大上,「三個代表」作為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踐相結合的第三大理論成果,正式成為黨的指導思想。  晏智傑認為,在中國改革開放的實踐中,已經產生了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和科學發展觀這一系列的理論成果,隨著實踐的發展,以後肯定還會有新的理論產生。

推薦閱讀:

馬克思主義信仰的精神實質
學習和掌握馬克思兩個偉大發現的重要意義
儒釋道並存與馬克思主義紮根中國的必然
吳 江:重新找回馬克思
一個後現代哲學語境中的神話——評「馬克思顛覆了形而上學」

TAG:馬克思主義 | 領導 | 地方 | 主義 | 馬克思 | 中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