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論語---《君 子 之 道》

博客朋友們大家好,繼續跟著我開始今天第五節的學習內容:

七:《君子之道》

《做一個善良的人。》這是君子的第一個標準。

君子的力量始自於人格和內心。內心的完滿、富足,先修繕了自我修養,而後表現出來一種從容不迫的風度。

一個人內心沒有了「憂」、「惑」、「懼」,自然就減少了對外界的抱怨和指責,也就增強了把握幸福的能力。

做好自己的事,當一個善良的人。

《一個人有一番定力,有一個宏闊的境界,即使沒有達到「無恆產而有恆心」那麼高的境界,起碼離君子已經不是很遠了。》 這是君子的第二個標準。

我們現在的這個社會有了多元的選擇,我們在興奮、激情的驅使下,在眾多選擇中搖來擺去,難以決定。這是缺乏「恆心」的表現。

每一個人走上社會的時候,都會懷抱一種理想和憧憬,希望能夠有所作為。但是為什麼這些理想在現實社會一一破滅?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的「恆心」不夠。

《矜而不爭,群而不黨。》這是君子的第三個標準。

就是說:君子是合群的,雖然他內心裡莊嚴、莊重不可侵犯,但他在一群人裡頭卻從來不爭。同時,他也決不拉幫結派。謀取私利。

這就是孔子所說的「君子和而不同」

就在當下,從自我修養做起,做一個真君子。

一個真君子是會認真傾聽的,他能夠理解和尊重每一個人的觀點的合理性,同時又能夠堅持自己的觀點。這樣就既保證了整體的和諧,又保留了不同的聲音。

我們今天說要構建和諧社會,就是要把每一個人的不同聲音和諧地融入到大的集體的聲音中。

欣賞博友的一篇博文:《天使為什麼能夠飛翔》寫的很好,文章簡單卻蘊含一個很大的哲理,感受深刻。詮釋的就是一個真君子的所為。捨得既是一種處世的哲學,也是一種做人做事的藝術,每個人若能真正把握了舍與得的機理和尺度,便等於把握了人生的鑰匙和成功的機遇。要知道,百年的人生,也不過就是一舍一得的重複……)

中國一直以和諧為美,而真正的和諧是什麼?

就是堅持不同的聲音、不同的觀點的前提下,對於他人的一種寬容,一種融入,其實這就是君子之道。

君子的力量永遠的行動的力量,而不是語言的力量。

在孔子看來,君子承擔的社會責任是比職業注意更高一層的理想主義。

十五世紀宗教改革家寫的一本書,其中講了自己青年時代的一個小故事,而這個故事改變了他的一生:有一天他路過一個烈日炎炎的巨大的工地,所有人都在汗流浹背地搬磚。

他問第一個人說,你在幹什麼?

那人沒好氣的說,你看不見啊!我這不是服苦役——搬磚嗎?

他問第二個人說,你在幹什麼?

這人的態度比第一個要平和的多,他先把手裡的磚碼齊,看了看說,我在砌牆啊!

他問第三個人說,你在幹什麼?

那人臉上一直有一種祥和的光彩,他把手裡的磚放下,抬頭擦了一下汗,很驕傲地說,你是在問我嗎?我在蓋一坐教堂啊!

故事告訴我們,三個人做的事情一模一樣,但是他們給出來的解讀卻是三個層次:

第一種人的態度:悲觀主義的態度

他把所做的每一件事情看作是生活強加給的一份苦役。

第二種人的態度:職業主義的態度

他知道自己在砌一堵牆,一個崗位、一份薪酬,所以他的態度不低於職業化的底線,他沒有更高的追求。

第三種人的態度:理想主義的態度

他看到眼前的每一塊磚,每一滴汗,他都知道這是在通往一座聖殿和教堂。他知道,他的每一步路都是有價值的,他的付出一定會得到最終的成全。此時,他所做的事情絕不僅僅作為一個器皿,而是關係到我們的生命,我們的夢想,關係到我們最終能不能建築起一座教堂。而同時,因為有了這個教堂夢想的籠罩也就成了這樣一個超出平凡的個體。

《君子》是《論語》中出現最多的字眼,他的道理永遠都是樸素的,溫暖的,是和諧的,是每一個人可以從當下做的;而不是夢想,那個目標,既是高遠的,又不是遙不可及的,它其實就存在於當下,也存在於我們每一個人的內心。

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一個真君子。

當下的我們需要這樣的孔子!

當下的我們也歡迎這樣的孔子!

未完待續


推薦閱讀:

細講《論語》菁華錄
論語5.4
【論語新解·衛靈公篇第十五】錢穆
《論語》原文及其全文翻譯(二十四)
論語鑿度:1-1、子曰:學而時習之

TAG:論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