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生時代到南北朝時代
大和時代大和時代是日本定都於大和地區的時代(250年-538年)。也稱為古墳時代(Kofun period),或包含飛鳥時代(大概由250-710年)。在大和時代,國王雖屢次遷都,但因遷都範圍仍局限於大和地區(位於現在奈良),所以日本仍被稱為大和。這時期最大特色是聖德太子模擬隋朝提出十七條憲法。
飛鳥時代飛鳥時代(あすかじだい),是日本歷史上從592年到710年的時期,其開始階段可能和前面的古墳時代相重合,其根據遺址所在地,奈良城以南25公里處的明日香村(あすかむら)命名。大和政體在飛鳥時代發生了巨大的變革,從政治事件方面來說,飛鳥時代可以比較狹義的指593年聖德太子攝政,推行改革,至694年持統天皇從飛鳥凈御原宮遷都藤原京為止的102年或710年元明天皇從藤原京遷都平城京(今奈良)為止的116年。飛鳥時代同時也是日本歷史上重要的文化,社會和政治交流發展時期,其起點為古墳時代的末期,在從中國傳入的佛教影響下有長足的發展。佛教的引入是日本社會結構改變的重要標誌。飛鳥時代的另一個重要表現是日本國的稱呼從倭(わ、やまと、ワ、ヰ)變為了日本(にほん)。在藝術史上,飛鳥時代還可以分為兩個時期:飛鳥時代(到大化改新為止,早期佛教文化傳入並受到北魏和百濟的影響)和白鳳時代
奈良時代奈良時代(710年—794年),是日本歷史的一段時期,始於元明天皇遷都至平城京(奈良),終於桓武天皇遷都至平安京(京都)。
平安時代平安時代是日本古代的最後一個歷史時代,它從794年桓武天皇將首都從長岡京(784年至794年)移到平安京(現在的京都)開始,到1192年源賴朝建立鎌倉幕府一攬大權為止。平安時代的稱呼來自其首都的名字。它之前的時代是奈良時代,它之後的時代是鎌倉時代。平安時代是日本天皇政府的頂點,也是日本古代文學發展的頂峰。在平安時代中武士階層得到發展,到這個時代的後期,武士階層從貴族手中奪取了權力,後來建立了幕府。平安時代日本與中國有非常緊密的交往,在日本儒學得到推崇。同時佛教得到發展。894年廢止遣唐使之後,發展了日本獨自的國風文化。
鎌倉時代鎌倉時代(1185年—1333年),是日本歷史中以鎌倉為全國政治中心的武家政權時代。始於1185年(文治元年)鎌倉幕府成立,終於1333年(正慶二年,元弘三年)幕府滅亡,經歷149年。關於鎌倉幕府建立期,有諸說:一是永壽二年說,即指1183年源賴朝取得東海道、東山道行政權; 二是元曆元年說,即1184年賴朝在鎌倉設置公文所(主掌行政)和問注所(主掌司法)和侍所(主掌軍事警察)等行政機關; 三是文治元年說,即1185年賴朝在全國各地設守護、地頭,掌握地方軍、政權; 四是建久三年說,指賴朝於1192年就任征夷大將軍。 一般採用第1說,即1183年。
南北朝時代日本的南北朝發生於1336年-1392年,之前為鎌倉時代,之後為室町時代。在這段時期里,日本同時出現了南、北兩個天皇,並有各自的承傳。後醍醐天皇滅鎌倉幕府後,進行首度王政復古,推行新政,史稱建武新政。由於新政未能滿足武士要求,且僅重用京都公卿貴族,故引起武士不滿。當中倒幕大將足利尊氏更為不滿,其雖被賜予天皇名字中之尊字,但其有意開幕府,而後足利尊氏迫後醍醐天皇退位,並立持明院統之光明天皇。光明策封他為征夷大將軍,建立室町幕府,是為北朝之始[1]。而後醍醐天皇被迫退位後設法逃出,持著天皇象徵的三神器退往大和(今奈良縣)的吉野,是為南朝,至此南北朝終於形成,史書還稱為「一天二帝南北京」。經過多次攻防後,南朝勢力衰退,終於南朝天皇將三神器交給北朝天皇,南北朝時代於焉結束。直至20世紀初期幸德秋水提出當時明治天皇的正統性問題,明治天皇最後作出結論:以南朝天皇為日本的正統,北朝天皇保留名號,但不列入正統。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