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延中:解讀晚年毛澤東的悖論情境5

蕭延中:解讀晚年毛澤東的悖論情境 2009年12月08日 13:50 鳳凰網歷史綜合 【大 中 小】【列印】 共有評論0條

毛澤東時代的最大缺憾就是沒有個人自由、個人利益

網友:今天重點反思的問題是那個時代給現在留下什麼樣的後遺症。

蕭延中:重點反思的就是個人在社會上的地位究竟是什麼?毛澤東時代強調團體的凝聚力,對於個人的利益以及對於個體的尊重在那樣的時代當中是沒有的。所以毛澤東有一句話,「你們經常有一個口號,人人為我,我為人人。說白了哪兒有我為人人,不就是人人為我」。他把這樣的思想看成是資產階級的思想。今天我們用「個人主義」(individualism)的概念,我們中國人特別容易弄混淆,容易把「個人主義」這樣嚴格的政治學概念理解成「自私自利」(self-serving),這完全是兩回事。有沒有個人的地位?有沒有個人的主體自由?這個是衡量一個社會是否現代的重要標誌。

毛澤東時代最大的缺憾就是在那個時代個人自由、個人利益是沒有的。今天反思,我們建立商品經濟,商品經濟的基礎是以個人為基礎。今天我們提出「人本」,這個概念很模糊。人本是指個人還是指群體?個人也是人,群體也是人。人本主義究竟指的是什麼?不能說毛澤東時代沒有人本主義,他也很關心整體民族的發展,但是他沒有把思想的聚焦點放在個人的發展、個人的自由之上。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早就講過,他理想的共產主義是「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自由發展的條件」,這是共產主義。毛澤東也的確說過,要造成一種即有民主又有集中,既有統一意志又有個人心情舒暢的那樣一種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面。但十分遺憾的是,在以後的政治實踐中,他的這種願望並沒有得到貫徹。當時毛澤東時代對於個人強烈的抑制,甚至壓抑,這是今天需要反思的。

由於沒有「個人」這樣一種概念,因此人們就會產生一種簡單認同群體價值的趨向,不允許你有各色。比如,穿的衣服都是一樣的,說的話都是一樣的,拿的工資都是一樣的,髮型都是一樣的。當每個人都是一個大模子刻出來的時候,就會形成個人不自覺地,甚至必須地要向一個統一的價值認同。如果不認同的話就會被另類化,另類化在那個社會背景下是生存不下去的。今天這個社會是多元化的,我們今天穿的衣服就不一樣了,我穿花的,你穿紅的。當時這種情況叫「資產階級作風」。

蕭延中:我再強調一遍,「個人主義」是完全可以談的,「個人主義」這個概念必須是要有的。要反思毛澤東時代,這個信息應該給大家。政治學對於「個人主義」的內涵已經解釋得非常清楚了,但是在普通大眾當中,是不是仍然會把「個人主義」與「自私自利」兩者劃等號?這是一個太大的誤區,這兩者絕對不是一回事。當然,所謂「個人的自由」必須以法律為基本前提,但那個時候沒有。過去流行一句話,叫做「大河有水小河滿,大河沒水小河干」。我們現在要問:大河之所以滿,其源流是從哪兒來的?所以,最原始的涓涓細流才應當成為首先被關注的基礎。當由此形成巨流之後,那些支流才可能受益。但受益的支流也要有所節制,否則就會對主流構成危害,最後一切全毀。顯然,保護源頭和節制支流都很重要。問題在於究竟誰是基礎?誰為首要?源頭和支流之價值的輕重,在根本性質上絕不可平起平坐,同日而語,更不能本末倒置,反客為主。這就是立基於「個人主義」的價值,在此基礎上再強化「群體協調和互助」的簡單道理。

推薦閱讀:

人生修行亦如學習 , 晚年的快樂和幸福,也要靠修行來加持!
助愛犬安享晚年四大法
毛澤東主席晚年會見外賓照
晚年錢糧有餘,生活舒心的生肖人
張學良最恥辱的不是晚年遭囚禁, 而是這件事讓他一輩抬不起頭!

TAG:悖論 | 解讀 | 晚年 | 毛澤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