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誼是泡出來的 ← 親情智慧 ← 智慧身心健康網

「工作是干出來的,鈔票是掙出來的,友誼是泡出來的。」據說這是時下最流行的「圈內人語」。   筆者干時尚版已有年矣,但面對日新月異、時時在變的時尚,很多時候也難免目瞪口呆。譬如說泡,除了字典的正解外,筆者最初接觸的,恐怕還是港台影視里的口頭禪:泡妞。現在竟然連友誼都能像茶一樣地泡,這是筆者沒有想到的事。於是,趕緊去實地了解。   所謂泡友誼,首先得有個圈子。譬如:老同學聚在一起,叫同學圈;老戰友互相走動,叫戰友圈;干買賣的混在一起,叫商圈……圈內人儘管目的不一,想法各異,但中心思想都是為了發展友誼走到一起來的。確實,有了意向相對一致的圈子,彼此就有了志趣相投的「朋友」,然後,朋友的朋友又會帶來更多的朋友,彼此那麼一泡,不相識的成了朋友,不相干的成了夥伴。於是,懷舊的找到了知音,尋老鄉的碰到了知遇,覓商機的搭識了知己,友誼就這樣泡出來了醇味或異味。   在筆者看來,泡友誼究其因,還是社會形態急劇變化的結果。譬如交友,以前常常是生活在一地的知己們的事,但現在有些走出了戶籍所在地的單飛族,脫離了原來的生活圈,除了同事以外,「生活在別處」的他或她,身邊既沒有親人,也沒有舊友,連個老鄉都找不到。為了排遣寂寞,單飛族與同事結成「職場圈」,大家泡在一起美容瘦身聽音樂會,久而久之,除了淘汰部分「異己」外,這個圈子就算相對穩定下來。   泡友誼還是信息全球化的結果。有些到處旅遊的傢伙,找夥伴時,先在網上發帖子,有人響應後,彼此約定時間、地點,然後相聚同游,成了圈內人。以後,就經常通過網路來往,泡在了一起。   有趣的是,泡友誼不分性別,不涉感情。由於圈子的性質類同於沙龍,每個圈內人隨時都可以退出,絕對自由的空間,使圈內人可以自在地支配自己的「友誼」。小妖是個23歲吃白領飯的女孩。平時不願坐公交車,打的又怕天長日久承受不起。於是,她在單位里發展了一個「乘車圈」,與另外三個男性一起租車上下班。泡在一起後,彼此感到味道頗濃,就發展到一起去逛街、吃飯、購物、交流、談心。但僅限於此,決不涉及友誼以外的東西。   泡來泡去,泡出來的是友誼,泡掉的,除了時間、煩惱、苦悶與寂寞外,恐怕最實在的,還是金錢。畢竟如今泡友誼的圈子,不可能坐在地上空談,總得找個餐館、卡拉OK、或者茶館咖啡室吃吃喝喝玩玩樂樂,讓友誼有個盛裝的地方。   圈子裡盛裝著各種目的   儘管戴著友誼的光環,泡的心態不一,也就產生了各種目的的圈內人。   第一種:關注利益   進入圈子的人,除了友誼以外,很多是帶有個人目的的。為了達到目的,很多事情,儘管不喜歡;很多人,儘管不想打交道,你也得硬著頭皮應付,因為圈內規則是大家慢慢制訂的,除非你「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或者,你只得承受煎熬。   某藥品代表,經常泡在業務圈內。這個圈子有個遊戲規則,即大家一起泡吧、一起策劃、一起制訂攻守同盟協定。為了鞏固自己的利益,其經常喝得酩酊大醉,深夜回家。他也考慮離開圈子,但一想到離開圈子,自己很可能得不到最新的銷售動態,為利益所趨,他只得硬著頭髮呆在圈內。   第二種:關注快樂   生活在利益圈內太累,有些人不免發展可以讓自己「喘息」的圈子。而這樣的善待自己放鬆心情的圈子,快樂的成分更多。譬如幾個女友一起利用周末美容、唱唱歌跳跳舞搞搞家庭派對。當然,這樣的圈子需要金錢,沒有金錢作後盾,也就快樂不起來。   第三種:關注寂寞   有些人入圈,純粹是因為寂寞,圈子內的溫情給你歸屬感,但有時也會變成套子,圈住了你與圈內人的一些共同的東西,也限制了你的目的和思維。而且,有些圈子形成後,如無熟人打點,新的外來者很難融於其中,造成新的寂寞。   圈子未必是「省油的燈」   朋友圈子未必是盞省油的燈,假如圈內友誼是靠金錢維繫的話。有人作過統計:如果你吝嗇金錢與時間,只要在圈內聚會中連續消失三次,圈內人就會「忘記」你。   因此,圈內泡出來的友誼,似乎是容易失憶的。   某公司白領秦小姐說,她參加了一個同學圈。圈內規定大家按順時針方向輪流坐莊買單。起初,感到還蠻有趣,但時間長了,今天你請,明天他請,不僅花錢水漲船高,而且大家見了面也感到沒什麼可說的,只是為了延續友誼硬挺著。   某機關打字員小劉說,她從外地到滬打工後,進了同鄉圈。儘管平時自己挺節省,但圈內都是年輕人,新近結婚的多。拿到婚禮請柬,簡直就是拿到紅色罰款單。自己不想去,但若不去,圈內人就有閑話。
推薦閱讀:

身心療愈必經的三個階段
佛法大醫王,如何治療身心兩大病痛
請關注絕經後女人的身心健康
美文雅句:若歲月靜好,那就頤養身心;若時光陰暗,那就多些歷練。
為什麼學佛之後反而出了問題?

TAG:健康 | 智慧 | 友誼 | 親情 | 身心健康 | 身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