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漫談中華飲食文化

漫談中華飲食文化

快,關注這個公眾號,一起漲姿勢~

在中國,說到吃,不僅僅是一日三餐,解渴充饑

中國人對吃包含了許多對事物的理解和認識

一個小孩子生下來,親友要吃紅蛋表示喜慶

「蛋」表示著生命的延續

「吃蛋」寄寓著中國人傳宗接代的厚望

孩子周歲時要「吃」,十八歲時要「吃」,結婚時要「吃」,到了六十大壽,更要吃

這種「吃」,表面上看是一種生理滿足

但實際上「醉翁之意不在酒」

它借吃這種形式表達了一種豐富的心理內涵

吃的文化已經超越了「吃」本身

獲得了更為深刻的社會意義

通過中西交流,我們的飲食文化又出現了新的時代特色

如於色、香、味、型外又講究營養,就是一種時代進步

十大碗八大盤的做法得到了改革

這也是十分可喜的

但是,中華飲食文化在與世界各國文化碰撞中

應該有一個堅固的支點

這樣它才能在博採眾長的過程中得到完善和發展

保持不衰的生命力

我覺得,這個支點就是優秀傳統文化特質

也就是中華飲食文化需要探索的基本內涵

因此,對於中華飲食文化基本內涵的考察

不僅有助於飲食文化理論的深化

而且對於中華飲食文化佔據世界市場也有著深遠的意義

我認為,中華飲食文化就其深層內涵來廛

可以概括成四個字:精、美、情、禮。這四個字

反映了飲食活動過程中飲食品質

審美體驗、情感活動

社會功能等所包含的獨特文化意蘊

也反映了飲食文化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密切聯繫

是對中華飲食文化的內在品質的概括

孔子說過:「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這反映了先民對於飲食的精品意識

當然,這可能僅僅局限於某些貴族階層

但是,這種精品意識作為一種文化精神

卻越來越廣泛、越來越深入地滲透

貫徹到整個飲食活動過程中

選料、烹調、配伍乃至飲食環境,都體現著一個「精」字

體現了飲食文化的審美特徵

中華飲食之所以能夠征服世界

重要原因之一,就在於它美

這種美,是指中國飲食活動形式與內容的完美統一

是指它給人們所帶來的審美愉悅和精神享受

首先是味道美。孫中山先生講「辨味不精

則烹調之術不妙」

將對「味」的審美視作烹調的第一要義

《晏氏春秋》中說

「和如羹焉。水火醯醢鹽梅以烹魚肉

焯之以薪,宰夫和之,齊之以味。」講的也是這個意思

這是對中華飲食文化社會心理功能的概括

吃吃喝喝,不能簡單視之

它實際上是人與人之間情感交流的媒介

是一種別開生面的社交活動

一邊吃飯,一邊聊天,可以做生意、交流信息、採訪

朋友離合,送往迎來

人們都習慣於在飯桌上表達惜別或歡迎的心情

感情上的風波,人們也往往借酒菜平息

這是飲食活動對於社會心理的調節功能

過去的茶館,大家坐下來喝茶

聽書、擺龍門陣或者發泄對朝廷的不滿,實在是一種極好的心理按摩

中華飲食之所以具有「抒情」功能

是因為「飲德食和、萬邦同樂」的哲學思想和由此而出現的具有民族特點的飲食方式

對於飲食活動中的情感文化

有個引導和提升品位的問題

我們要提倡健康優美、奮發向上的文化情調

追求一種高尚的情操

是指飲食活動的禮儀性。中國飲食講究「禮

這與我們的傳統文化有很大關係。生老病死

送往迎來、祭神敬祖都是禮

《禮記·禮運》中說:夫禮之初,始諸飲食

「三禮」中幾科沒有一頁不曾提到祭祀中的酒和食物

禮指一種秩序和規範

坐席的方向、箸匙的排列、上菜的次序…都體現著「禮」

我們談「禮」

不要簡單地將它看作一種禮儀

而應該將它理解成一種精神,一種內在的倫理精神

這種「禮」的精神

貫穿在飲食活動過程中

從而構成中國飲食文明的邏輯起點。

精、美、情、禮,分別從不同的角度概括了中華飲食文化的基本內涵

四個方面有機地構成了中華飲食文化這個整體概念

精與美側重於飲食的形象和品質

而情與禮,則側重於飲食的心態

習俗和社會功能

四者環環相生、完美統一

便形成中華飲食文化的最高境界

我們只有準確是把握「精、美、情、禮」

才能深刻地理解中華飲食文化

因則也才能更好地繼承和弘揚中華飲食文化

weixin.qq.com/r/EEQcBN3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海底撈創始人夫婦「家底」被曝光
只賣湯,也能吸引廣大上班族,還開這麼多家店?
靠譜配方丨百香果軟糖
「小蔥日食記」——爆肚:品味老北京爆肚的魅力!
秋刀魚有哪些營養成分?

TAG:美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