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的斷層與傳承
文/南山空同
中國傳統文化從秦漢起,便被人為斷層
1.水納百川與獨尊儒術
秦漢之前的中國文化,向水學習,追求「水納百川,有容大」,而漢宋的統治者卻強行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用政權的力量斷層中國文化,而他們所尊的儒術,也是冒牌的。
2.敬德保民與三綱五常
西周姬旦創立的儒家思想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敬德保民的意思是要人認識和尊重一切自然和人性規律,不以皇權為上,只要是「民心所欲」,則「天必從之」。意為,只要是民心所向,連上天都會順從的,用今天的話來說,即尊重科學規律,倡導民主思想。
然而秦漢時的儒家搖身一變,名字依舊,內容卻變成了三綱五常,目的是維繫專制統治。
3.天人合一與存天理、滅人慾
從伏羲女媧起,中國人便重視天人合一,認為人與自然相互感應,萬物諧以長成,人們要尊重生長收藏之理。
而後世的偽儒家卻將「天地人」對立了起來,從漢朝起便進行了曲解,到了宋朝,有了「存天理,滅人慾」的理學。從而讓更多的人覺得,天理是高高在上,需要遵從的,而人慾是低下的,需要拋棄的。
須知,道德二字中,道指一切自然和人性規律,德指尊重這些規律。人性,人之常情,也是規律的一部分,忽略人性而談天理大道,只是以道德之名實行愚民統治之實的工具,一個忽略人性的社會,必將製造更多滅絕人性的悲劇。
4.從陰陽互生到天尊地卑
最早的易,講的是陰陽變化之理,其中重要的思想便是,陰陽同體,體二相,互生化合,交易生化。而經過偽儒家的改注後,變成了天尊地卑、君尊臣卑、男尊女卑。
中國此前的文化思想中,從來沒有這樣的思想內容,也是違背易經本旨的思想。大家現在看到的圖書版的《易經》,是被植入廣告版的《易》,有很多的後天誤導。
中國文化的頑強傳承
不管封建統治者如何有意破壞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國的傳統文
化還是以頑強的生命力存在了下來,這些思想包括:
1.陰陽互生,一體一相,天人合一,易理文化;
五行生剋,金木水火土,理解世間萬物此消彼長中的能量和命運變化
2.四方四節,生長收藏,掌握萬物興衰之規律
八風之理,八卦之節,六十四象,推測吉凶之變
水的擇低而居,承載包容,土的寬厚沉穩、承載接納。
因此,真正的中國傳統文化,要到秦漢之前去找,它們是周易、是風水、是天人合一、是陰陽八卦、是天干地支、是《黃帝內經》、是敬德保民、是四時五行、是《道德經》、是《莊子》、是《墨子》。因為它們和我們的先祖思想一脈相承。
中國傳統文化絕對不是《孝子規》、不是《孝經》、不是宋明理學、不是三綱五常、不是奴性文化、不是《戰國策》。
因為它們與此前幾千年的中國文化傳承截然割裂。
雖然近兩千年來,中國真正的傳統文化不斷被以各種名義和途徑進行扭曲和肢解,但只要有華人的地方就會有五行八卦,會有陰陽易理,就會有老莊哲學。
文化是人們生活和行為方式以及價值標準,這一特性決定了,凡是無法適應或違背自然和人性的文化,都將逐步弱化和消亡,並且這一過程不會然的。
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如果有些傳統文化與人性及自然相違背,消亡是必中國的裹小腳也曾是二種文化,但我們可以明確地知道,它是無法在全世界推行的,不管你有了200年還是3000年的傳統,只要它與自然和人性相違背,必然消亡。
在更多的人希望人人平等、權利平等的時候,你卻跑到國外去講「男尊女卑,君尊臣卑,門第出身」,並且還希望得到他人的認同,這行得通嗎?
中國的偽儒家思想已經被封建統治者宣揚了近兩干年,不但沒有得到全世界的認同,並且國內認同的人也在減少。並非人心不古,而是我們拿紙衣來年,拿腐爛的食物來供奉,還想讓別人聞到臭味後喊聲好,那當然是很荒謬的。
不是中國的傳統文化沒有生命力,而是偽中國傳統文化沒有生命力,因為它們與自然及人性規律相違背。而一切與自然人性相違背的文化,除了用來給人洗腦,餘下的,便是被扔掉。
你更喜歡哪種方式?
因此,優秀的文化,必將是更符合入內心需求、更符合自然發展規律的。雖然人為的干擾可以影響文化的進程,但不會是永遠。因此,如果中國的傳統文化是優秀的,不用弘揚,它也會迅速佔領全球,前提是沒有受到壓制。
如果中國的傳統文化並非符合人性的優秀文化,即便重金懸賞、大力推廣,到頭來也會兵敗如山倒,在更優秀的文化面前消失的無影無蹤。
1.文化的力量
判定一種文化是否優秀,要看它是否違背自然發展規律或人性需求。一種優秀文化,會有強烈的自我複製性和侵佔性,它會通過自我複製來實現占就相當於,我們去韓國講課,我跟韓國人講,如何艱苦奮鬥,如何周末加班,如何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韓國人被我的精神所感動。但就在這時,過來另一個人,講他們二年中工作半年,另留三個月環遊世界,一個月抗議工資太低,還有兩個月四處釣魚享受美食。
2.文化的影響
影響一個人命運的有三樣東西,一是食物,二是自由,三是文化。
因此,公平社會的底線是保證每個人的食物供給和安全保護每個人思想控制與信仰壟斷壟斷與控制文化解釋權。
而在一個極權社會中,統治者一心所要追求的是壟斷或控制食物供給;思想控制與信仰壟斷;壟斷控制文化解釋權。
3.優秀文化的產生
在公平正義的社會,任何政治勢力都無法大規模地對現有文化施加影響,因此,人們的社會生活和行為方式以及價值標準,都將與自然和人性相融合。
這時候,就自然會產生優秀的文化,如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民國時期,基至包括我們當今社會。
在中國,人們將優秀的文化稱為道,稱為天,總結後的哲學表現辭彙,便是道理、天道、大道、人性。順應它的,便會昌盛起來,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優秀文化因此,所有優秀文化,都將是符合兩個要點: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遵從人性。
4.文化的衰弱
優秀文化的衰弱有兩個原因:
一是由氣候山川等自然環境變化引起的,舊的文化已經無法適應新的自然環境;
二是強權政治對原有文化施加影響,強權者為了政治統治的需要,對原有文化進行改造,改造的新文化與自然或人性相違背,即統治者倡導的文化不被眾人認可,眾人認可的文化無法得到強權者的認同,從而形成文化的斷層與衰弱。
5.文化的復興
在西方13世紀,基督教教會建立了一套嚴格的等級制度,把上帝當做絕對的權威。文學、藝術、哲學······一切都得遵照基督教的經典——聖經多的教義,誰都不可違背。
在教會的管制下,中世紀的文學藝術死氣沉沉。到14世紀末,東羅馬的許多學者,驚嘆於古羅馬的藝術、文學等,就開始極力傳播。這種要求就像春風,慢慢吹遍了整個西歐。文藝復興運動由此興起。
文藝復興,人文主義精神的核心肯定是人的價值和尊嚴。主張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現實生活中的幸福,倡導個性解放,反對愚昧迷信的神學思想,認為人是現實生活的創造者和主人。
人文主義者以「人性」反對「神性」,用「人權」反對"「神權」。他們提出「我是人,人的一切特性我是無所不有」的口號。他們非常不滿教會對個人精神世界的控制,他們要求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他們歌頌人的智慧和力量,讚美人性的完美與崇高,反對宗的專橫統治和封建等級制度,主張個性解放和平等自由,倡導發揚人的個性,要求現世幸福和人間歡樂,提倡科學文化知識。所以,人文主義的理念,其重點是「人」,是「人」本能的發揮,是「人」追求真、善、美的動力。
6.文化的轉變
文化對於每個人的影響各有不同,但從社會整體上來講,文化思潮是伴隨著人的生命權、財產權和榮譽權而改變的,特別是生命權,起到根本性作用。就像我們的傳統文化告訴我們,不應當去搶劫他人財物,但當一個人快餓死時,他會暫時放棄這一價值標準,進行搶劫。當愈來愈多的人愈長時間從事這一行為時,在這一群體中,搶劫行為便得到更多的認可。
因此,文化的產生,伴隨著食物獲取、生命權的保護而來。
中國的傳統文化是否會復興
中國的傳統文化是否會復興,取決於中國人是否能夠發現自己真正的優秀傳統文化。而不是在全世界談公平的時候,我們談禮制在全世界談平等法治的時候,我們談仁義在全世界談正義與公平的時候,我們談君子與小人。
真正的中國傳統文化,是對人與萬物和諧共存的探尋,是對萬物間生生滅滅的洞察,是對天人感應的獨特感知,是對生長收藏的自然規律的尊重,是醫學上的氣靈中和,是人性上的包容一笑,是神秘的人神同居,是屋頂上那恰然對稱的風水,是廚房中巧奪天工的調和五味。
水玲,13歲拜入正一派門下。乙酉年拜訪嶗山、終南山,師從名師學易8年,深入研究八字與風水之術,形成了自己對周易的獨到見解。辛卯年考入山東大學攻讀《中國古代哲學》碩士學位,在多家知名論壇擔任版主。擅長八字、六爻、陽宅風水。
推薦閱讀:
※第三十七章:無
※走進交中IB研學,知行合一 | 將書本知識與實踐結合,將傳統文化和科技發展結合!
※家庭篇(八)母與子:徘徊在恐懼與愧疚之間
※不踐古人,自出新意 蘇東坡行書法帖
※這些考試技巧你用過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