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鶴琴、陶行知思想之異同
陳鶴琴、陶行知思想之異同
陳鶴琴(1892-1982)是我國近現代幼兒教育家,是中國近代學前兒童教育理論和實踐的開創者,他倡導的「活教育」思想積極探索了基於我國自己國情的適合我國兒童身心健康發展規律的幼兒教育之路.他在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提出的「活教育」理論是他幼兒教育體系中最負盛名也是影響最大的理論,也是我國學者第一次提出的一套系統的教育理論及方法體系,為改革傳統教育開闢了新的道路.在他的這套「活教育」理論中包括了目的論、方法論、課程論.
陶行知(1891-1946)是我國現代偉大的人民教育家,他一生以「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信念致力於祖國和人民的教育事業.他的生活教育思想是建立在對中國近代教育弊端的批判基礎之上並借鑒和吸取了西方杜威的實用主義思想得以形成的具有本國特色的生活教育思想體系.是一種具有創造性並不斷發展,不斷進步的教育思想.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包括了「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與「教學做合一」,他從這幾個方面詮釋了生活教育的內容、目標以及方法.
陳鶴琴的「活教育」思想與陶行知的生活教育就是中國近代生產發展與社會進步的產物.陳鶴琴的「活教育」思想與陶行知的生活教育都受到杜威實用主義教育思想的影響,並且都是建立在對近代中國「傳統教育」和「洋化教育」的弊端的批判之上,批判傳統的教育忽視兒童的主體性,學校和課堂脫離了生活實際,對待「洋化教育」的全盤吸收.在充分考慮到中國的時代背景和國情的基礎上提出了符合中國國情的有改造,有創新的教育思想.在他們二人的思想中,不僅體現出批判吸收西方先進教育理念的理論嘗試,也積極融入了在辦學實踐中所得到的寶貴經驗,同時也體現了中國「身體力行」的古老教學思想,因而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很多觀點對當今教育改革仍有啟發作用.他們二人的理論既有共通之處,相互影響,相互補充,但也有各自不同的側重點.
1 「活教育」與「生活教育」目的論之比較
在目的論的方面陳鶴琴指齣兒童教育的目的就是做人,做中國人,做現代中國人.而作為現代中國人要具備五個基本條件.首先是身體的健康,有了健康的體魄才能夠有幸福的生活和成功的事業的基礎. 其次是要具備創新的精神.教育應誘導兒童本性中潛藏的創造慾望,以培養其探索和創造能力. 現今社會的發展依然要求現代人不斷的創新,開拓進取.
2 「活教育」與「生活教育」方法論之比較
「做中學,做中教,做中求進步.」是陳鶴琴提出的活教育方法論的原則.他吸取了美國教育家杜威的思想,杜威主張「寓學於做」,學的基礎是做,因而「做」是活教育方法論的出發點,也是教學方法的基本原則.他強調所有的學習都要靠做.基於他的「做」的教學原則,他把活教育的思想貫徹到教學過程當中去,並提出相應的步驟.首先是要實驗與觀察,.其次是閱讀與參考,再次是發表於創作,最後是批評與研討.
「教學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方法論,在他的生活教育理論中的地位至關重要.陶行知認為教學做合一的組成部分有三個:「一是怎樣做便怎樣學,怎樣學便怎樣教;二是教法、學法和做法應當合一;三是教學不只教人學,更為重要的是教人做事.」陶行知屢次強調「教學做」是不可分的,並不是三件事,而是一件事.他認為:「教的方法根據學的方法;學的方法根據做的方法.事怎樣做便怎樣學,怎樣學習便怎樣教,教與學都以做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學的是學生.」「教學做合一」的方法論充分體現了陶行知生活教育的思想內涵.它將書本知識與社會實踐相結合,讓學生在社會實踐的過程中完善對書本知識的認識和理解,也使得學生能夠將從書本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當中去.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綜合培養了學生的素質,為改造社會打好了基礎. 「教學做合一」的方法能夠在實踐中不斷檢驗教學成果,因而具有深遠的影響.
3 「活教育」與「生活教育」課程論之比較
陳鶴琴在批判傳統教育方式單純依賴書本的弊端從而提出「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這樣的活教育課程論.陳鶴琴認為,中國傳統的教育課程中教材內容是一成不變的,不論是教師教,還是學生學都只能產生「書獃子」而與實際生活相去甚遠.因而要實施活教育,到自然和社會這個活教材中去學習.到大自然和社會這個活教材中去學習就是讓兒童直接去接觸自然和社會,讓他們從親自接觸中去觀察並獲得經驗和知識. 活教育課程的出發點就是大自然和社會,有親自接觸大自然才能夠真切理解書本知識,而不是讀死書,死讀書.才能把從書本上學到的知識活學活用.能夠具體體現陳鶴琴「活教育」課程論思想的就是他提出的「五指活動」,即「健康活動、社會活動、科學活動、藝術活動和文學活動。
「過什麼生活用什麼書」是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課程論.他說: 「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沒有生活做中心的學校是死學校.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書本是死書本.在死教育、死學校、死書本里鬼混的人是死人」.他主張生活教育就是以生活為中心的教育,過什麼樣的生活就是受什麼樣的教育.他說:「人生需要什麼,我們就教什麼.人生需要麵包,我們就得過麵包生活,受麵包的教育;人生需要戀愛,我們就得過戀愛生活,也受戀愛教育.」陶行知認為我們以生活為中心教學做合一,而不能以教科書為中心,以此為基礎總結出了一套教育方法.要提倡啟發式的教學,摒棄脫離了生活實際和忽視學生需要的注入式的教學;注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強調教學做合一.陳鶴琴的「活教育」理論包括了目的論、方法論、課程論等. 「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是陳鶴琴對「活教育」課程論的概括表述.他反對傳統教育中的死板讀書論,認為大自然、大社會才是活的書、直接的書,應該讓兒童與自然和社會接觸,獲取直接的知識和經驗.當然,他並未絕對強調經驗,只是強調書本知識應該是現實世界的寫照,應該能反映兒童的身心特點和生活特點. 「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是「活教育」的方法論的原則.
「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和「教學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三大基石.陳鶴琴的「活教育」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對當前「課程回歸生活」的教育理念同樣具有重要的意義.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學會生存》一書中寫道:「我們的兒童的被分裂在兩個互不接觸的世界中.在一個世界裡,兒童像一個脫離現實的傀儡一樣,從事學習;而在另一個世界裡,他通過某種違背教育的活動來獲得自我滿足.」反思我們的教育,教學像一個典型的過濾器,使我們的孩子如標準件一般同一化,生產出一批批在知識學習面前喪失信心的孩子.那個富有個性的、活生生的孩子走進去,沉浸在這種時刻伴隨著沮喪和失敗的知識學習中,漸漸地變得呆巴巴、冷冰冰,毫無生活的活力.當前的教育體制中依然存在著陶行知所描寫的教死書,死教書,教書死;讀死書,死讀書,讀書死的狀況.要改變這種狀況,就要認真吸取優秀的教育理論,使得教和學真正達到實現理想的人的目的.
推薦閱讀:
※2019年311教育學統考院校最新匯總
※階層流動與高等教育公平
※教育學專碩和學碩的區別
※認同感受, 打開父母與孩子的連結│煦舟教育學員分享
※教育名家|中國教育界的徐霞客——黃炎培
TAG:教育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