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未來設計——清白篇「下」
閱讀這篇文章,您將花費大概 31-37 分鐘的時間(怎麼計算的?請看文章末尾),這期間如果您坐著閱讀,將消耗 37-44 卡路里熱量。如果您站著閱讀,將會花費 47-56 卡路里。
所謂清白的設計,指清晰且直白的設計方式。上篇文章中,我們講了精神形象、語言形象、共同語境、命題的相似性、精神痙攣,感覺和知覺還有最重要的意象圖式的理解。這次,我們來講講為什麼需要「清白的設計」。
? C?.1 隱喻
聞道梅花坼曉風,雪堆遍滿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
(陸遊《梅花絕句·之一》)
這首陸遊的詩,其根源為一個「表現梅花之美」的概念隱喻。不過,如果真要是變為「啊!這梅花開得真是美啊」或是「嘖嘖,這梅花挺美」,那不如保持沉默。
我們感知世界時,通過大腦的視覺系統去確定二維和三維的各種視覺感知。這其中又有非常多的認知「域」,如這首《梅花絕句》在詩句中表現的「梅花之美」的概念。可能包含了嗅覺、動覺(Kinesthetic Sensations)、色彩域、情感域甚至是痛感域……這些感知域之間互相配合,緊密地互動,就形成了我們所能感知到的「意境」[1]。
這些感知域背後承載的,是一種中轉和映射的作用。是的,感知域中所有的因素,都僅僅是為我們的認知系統做最前期的準備,取材、映射隨之進行轉譯、構圖、對應。這一系列的流程所產生的結果,恰好可能就是我們腦袋中那些具有「畫面感」的意境了。
我們的大腦,就像一台持續工作的翻譯機,我們所有的感官,都會一一對應到我們大腦的各種意象圖式上。比如「我等得心急如焚」,急迫到心都快被焚燒了。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感受,正是我們大腦從各種在現實事物中獲取到的素材,聯想到了曾經我們自己被火傷到的經歷,我們大腦建立了這種「被火燒一定非常痛」的感受,在遇到某些情境的時候,這個情境又發生某種事件使身體生理和心理上的感受超過了閾值,致使我們感受到「痛」時,我們便會在大腦中尋找某種意象圖式去進行對照,當找到滿足這種「痛」的意象圖式時,便會進行意識的映射(Mind Mapping)[2]。所以本質上,詩的誕生也與此息息相關。我們把這樣的一套概念稱作「隱喻」。
? C?.2 尺度
詩意的濫用—— 一場以「珍惜當下」、「現在一周的享樂,勝過死後八百年的榮光」為主題的美學在十八世紀誕生了,這就是「洛可可藝術」,期間誕生了非常奢靡和華麗的文學和藝術作品,其詩意的濫用主要在於渲染醉生夢死的生活理念[3]。這當然跟那時的歷史形態是密不可分的。同時這種美學也被解讀為「權利美學」或是「貴族美學」,當然它非常體貼地照顧到了上層社會的生活方式和審美意願。
(Pendule Aux Amours Vendangeurs en Bronze Doré De Style Rocaille 1870)
「藝術來源於生活」,這句簡單到粗陋的「俗話」,其涵蓋的道理不假,洛可可藝術所帶來的美學是建構在一種「盲喻」中的。
(Grand Piano, Armchairs and Hermitage museum)浮誇的裝飾及工藝,反映了當時深刻的藝術思想被表面的感官刺激所更新。追求視覺愉悅和舒適的裝飾性效果成為洛可可藝術的主要傾向。[4]
(The Marquise de Pompadour. 1756 Fran?ois Boucher)
像是布歇或是華托的作品,所描繪的並不是所有人都感受得到的虛華。它變為了一小部分人才有資格玩的「隱喻遊戲」,這種脫離現實生活,沒有人能夠理解、或是消費這種「來源於貴族的封閉藝術」。當然就不會持續和長久了。[5]
在此以後,修辭轉義開始逐漸沒落。更加「科學」的「形象」觀念開始取代「喻指」,它開始成為老式裝飾語言的特點。即使在詩歌中出現「你像夜空中的明月一樣純潔」,「你像火紅的玫瑰一樣熱情似火」之類的辭風,都變得累贅和俗套。轉而語言文學風格開始變得越來越「樸素」與「清晰」。人們意識到直接觸及目標物體,比多層面、婉轉地喻指更有效。
當我們提及修辭比喻時,它們會被看做是前科學時代和前理性時代過分精神演繹的象徵。或是被融入語言形象的霸權而被重新確立。隱喻發展為意識確保被「準確描寫」的工具。
而誇張往往只是超越可能性極限的一種描述。[6]
甚至抽象名詞也被當成圖畫的視覺客體,通過人格化的語言形象被投射出來。[7]
不得不否認,在當代的詩歌和浪漫主義文學的領域中,語言修辭仍然有利於對文學的理解,但形象的語言這種論調,模糊了直義和修辭之間的界限,鼓勵人繼續將具象名詞或是反覆出現的字義,置於形象這個命題下,去履行形象理念的升華和神秘化,而且還特別地把精神的、語言的甚至圖象的,同化成「想像」的神秘過程,以達到無處不在的詩意與浪漫的濫用行為[8]。是值得批評的。因為從某種程度上看來,這種濫用的行為與正在高速現代化的社會文明格格不入。
那麼換言之,檢討我們的設計:在「想像」的庇護之下,設計必須和語言一樣,腳踏實地真誠地表現設計語境,而過多的修飾以達到「強化想像」這樣目的所製造的設計玄學。是與設計本質立場相悖的玄幻主義。
? C?.3 清和白
要了解清白的設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直義語言 (Literal Language)。直義語言一般意義上指代不加複雜修飾的、直接的、非生動的表達。剔除了複雜語言形象和修辭比喻的語言形式。
包豪斯運動的本質就在於體現「直義語言」的純粹性。「形式跟隨於功能性」實際上其實與「直義語言」所倡導的「去裝飾化」相符。
但不得不否認,現代主義「意象提純」與「極簡主義」所主張的減少語言「意象圖式」的認知模型複雜度(CMC)[9] 會讓人們感到具備此種語境的設計單調和缺乏生命力。而反對者更是將這樣的理念稱為空洞刻板的「解釋學」。也就是說,直義語言把信息可用性放在了第一位,而修飾往往加大了認知的「映射」成本,從而變為一種沒有情感的語言。但是,情感並不應被理解為解決一切問題的最好辦法。
上圖是人類書寫系統的發展圖例,人類首先感覺到客體存在,然後將這種感覺演化為知覺,於是產生了最基本的文字,隨著共同語境的誕生,出現了表意符號這樣的表象(心象)語言[10]。接著,人們對這種意象理解更範疇化和概念化,於是出現了意象符號。我們把圖象看做 A,象形文字看做是 B,表意符號看做 C,意象符號看做 D。如下圖:
我們看到圖象被包含在象形文字中,而它們兩者又包含在表意符號中,三者接著包含在意象符號,然後被包含在所有與 Man,人概念性相關的範疇中。
意象符號是被轉譯出來的一種擴展性極強的可見代碼,它必定密切關於物質與圖象。只是將這種物質或圖象以各種方式進行濃縮和簡化。構成書面文字。以至於,這種衰減的過程被認為是去除藝術化特殊效果的更接近認識本身的過程。
越往外,所包含的信息量越大。也就是說,意識的歷史與進化進程將物質投射到意象銀幕上。而設計師擁有在將意識投射出來的特權。導致這種特權在當代被徹底地濫用了。
僅在品牌設計領域,就出現了各種複雜的「修飾化」,「寓比化」,「百科化」促生的設計作品。這些品牌設計通常也會考慮諸如「識別性」這種基礎的設計原則,但對於品牌意義的理解也僅僅是停留在賦予其「文藝與內涵氣質」的階段。
小擴展
在品牌設計中,「藝術化」這種古典主義論調似乎越來越與消費經濟和快速的智能化社會理念格格不入。設計的識別性同時也進化成為了「設計的意識性」這種更高級的範疇。舊時代品牌設計的種種語境也即將全面蛻變為更加符合設計發展的新思路。通過對「清晰直白對設計有何影響?」這類命題的思考。尋找新的品牌設計思路。
? C?.4 有意義的設計與設計的經濟性
範疇即是聚集在一起的屬性所組成的「完形」概念,範疇劃分就本質而言也是一個概念形成的過程。範疇是通過其成員之間的「家族相似性」建立起來的。
設計本身就是一個典型的範疇,我們傳統上將範疇視為一個「意義包」(Packets of Meaning)[11],並賜予其一個統一的符號,通過這個符號作為一個意義開關(Meaning Triggle)。而我們將表述和交待這個範疇相似性和內聯的實例統稱為範疇工具。
設計隱喻——之前我們分析了品牌設計藝術化的弊端。建立設計的隱喻並非由「藝術化」來完成。而通常通過意象圖式和認知模型(CM)的構成來完成,設計的隱喻是設計抽象過程的一個重要部分。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隱喻通常又是基於經驗的而非任意性的。理想認知模型(ICM)通常是以意象圖式為出發點,通過隱喻和轉喻映射出來。
設計聯想——設計的聯想理論還沒有真正從神經動力與認知角度來闡述問題。Collins & Loftus 提出的「擴散式激活」理論是對聯想的一個深化,他們認為,人類心智是一個巨大而強大的神經網路[12],當看到某個圖形時,神經網路的相似機制就開始激活,同時相似的認知域也被激活。激活過程就像池塘中的漣漪,逐步向外擴展。這種擴散的衰減參考值就是意象圖式的認知模型(CM)重合度。另外一個重要參考變數是「注意力」參數。
語言、心智、認知密不可分,一方面語言是心智的窗口同時語言就像是巨大認知冰山露出水面的一個小角。語言通常起到激活認知域的作用,因此,我們進行語言活動時,會無意識的產生大量認知活動。激活各種認知模型(CM)和認知框架(CF)。可見,語言往往傳遞了比它本身要多得多的信息。Fauconnier 稱此為語言經濟性[13]。
說到經濟,我認為有以下含義:語境中的任何語言形式具有激活大量認知構造的潛在能力,包含類推映射(Analogical mapping)、心智空間連接(Mental space connections)、參照點組織(Reference point organization)、融合(Blend)和複雜的場景模擬(Simulation of complex scenes),當我們詳細闡明認知時,極度簡潔的語言形式非常豐富地對應意義構造之間的鮮明懸殊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C?.5 設計的格局和未來
回憶近代中國,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就有了蔡元培的「美育救國」的理念,不過,當時的「美育」重要切入點是裝飾藝術,通過「裝飾」來營造美好的生活方式。康有為與陳獨秀更是強調中國的文化藝術必須向科學的方向轉型。
早期留學歐美的藝術家如龐薰琹(qín),對於那時的包豪斯運動頗有興趣與共鳴。龐薰琹參加了 1925 年在巴黎舉辦的世界博覽會後,對展會呈現的通過藝術改造工業的歐洲裝飾藝術運動成就感非常驚喜,從此也建立了他個人理想,就算是之後的 1929 年他去徳紹參觀了包豪斯學校,也沒有改變他對裝飾藝術運動的偏重。我們在明清時期一直沒有培養人文科學的土壤,當時的社會環境也導致我們對於設計的理解還是停留在「裝飾藝術」的階段。20 世紀 30 年代的中國文學藝術界有兩個口號:一個是「為人生而藝術」,另一個是「為藝術而藝術」,顯然,當時的社會價值主流選擇了後者。到現在,我們對於包豪斯運動仍然存在「誤讀」。[14]
如杭間先生所說:
藝術與手工藝在我們國家始終都沒得到有效的結合,導致手工藝逐漸成為一種傳統的、作為文化符號存在的非物質遺產被獨立保護……設計在中國常常被狹隘和功利地看成是一種文化創意產業,而忽略了設計與整個社會所產生的更廣泛的聯繫和注重社會因素綜合的格局。[15]
包豪斯運動最大啟迪就是把原先大家認為的「藝術不能被教育」全盤顛覆了,這促進了現代設計的發展。同時,其組織方式也給現代工業和企業管理帶來了不少啟發,在現代或是不久的未來,拓寬設計的格局是避免「藝術」與「設計」出現尷尬境遇的最好方法。如何拓寬設計格局,就是要讓設計更容易被理解,併產生應有的價值。[16]
清晰直白的設計,通過其科學性和系統化,從認知的層面,甚至語言的層面去解答設計問題。讓設計真正可以被理解和繼承,甚至隨著這些領域的普及變得更容易與社會融合。
時代在劇變,我們的文化觀念還有造物觀念,甚至是自然觀念,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希望這篇「聊聊未來設計——清白篇」能夠給大家帶來一些靈感。
引用[1] 再說意境 葉朗[2] Metaphors We Live By, George Lakoff & Mark Johnson.(散選)[3] The esthetic Value of Rococo Painting Li Hui & Xiong Fei[4] [3][5] 淺議洛可可藝術風格,張琛[6] John Newberry, The Art of Poetry on a New Plan , London 1762[7] Earl Wasserman, Inherent Values of Eighteenth-Century Personification, 1950[8] The Spectator, No. 416, June 27th 1712 (The Pleasure of The Imagination, VI)[9] George Lakoff, Cognitive models and prototype theory 1999[10] Peirce, The Icon, Index, and Symbol. 2:158. [11] [13] Gilles Fauconnier & Mark Turner, Conceptual Integration Networks [12] A Spreading-Activation Theory of Semantic Processing, Collins, Allan M.; Loftus, Elizabeth F.[13][14] 中國設計與包豪斯——誤讀與自覺誤讀, 杭間[15] 包豪斯的設計哲學——從教育、社團和作品視覺的考察,江牧 & 林鴻
(感謝您的閱讀,等等……還有一點內容:)
關於閱讀時間
大家一定會比較好奇,文章頭部的時間究竟是如何計算的,準確嗎?
當然,我們沒有辦法真正計算準確的閱讀時間,在 Medium 關於閱讀時間的說明中提到了——我們相信一個好的估算,會給閱讀者一個想法:如何投資自己的時間來閱讀 Medium 上的文章。
一個成年人的閱讀速度是:275 WPM (Words per minute)。不過我們的文章是中文,當然不能採用英文的閱讀速度。但中文閱讀速度本身也受到字體字形、字體尺寸、字體對比度等因素的影響,所以我們也只能選擇一個理想平均值,感謝眼視光學領域的研究者,我們採用了《中文字體大小、筆畫數和對比度對閱讀速度的影響》中的研究成果,使用了 13 點字體的中等粗細數據:141.160±12.672(字),測算得這篇文章閱讀時間為(不包含這篇小擴展)31分至37分之間。
關於閱讀時的熱量消耗,我們參考了熱量公值計算,但其中變數較多,我們選用了各種變數的平均公值,使用了 1.2 Cal/min(坐姿),1.5 Cal/min(站姿)來計算熱量消耗。
INVO 現在啟用微信服務號了,知乎不能上傳二維碼照片,請在微信中搜索公眾號:INVO,歡迎大家關注,我們會定期推送深度設計思考相關的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