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國外地名的時候有哪些規則?
比如New York和New Zealand,哪時候用新哪時候用紐?還有America和Africa的A為什麼一個是『亞』美利加洲一個是『阿』非力加洲?Alabama是亞拉巴馬還是阿拉巴馬?
謝很久以前的邀。外文地名(主要討論英文)的中文官方譯法,可以在《世界地名翻譯大辭典》等權威工具書上查找。如果說規則的話,還是有一些的,但也有靈活的時候。在無法查閱工具書的時候,或工具書沒有收錄的時候,翻譯外國地名的時候,大致要做以下考慮:
第一,如果有約定俗成的翻譯方法,那就使用約定俗成的譯法。比如你提到的紐約(New York)和紐西蘭(New Zealand),一個紐一個新,這就是約定俗成的。再比如Germany叫德意志(而不是折磨你,其實這個音譯是根據Deutschland來的),France叫法蘭西,America叫美利堅,Italy叫義大利,Portugal叫葡萄牙,Cambridge叫劍橋等等,都是約定俗成的。同樣是state,在美國叫州,在印度叫邦,這也是約定俗成的。日本、朝韓、越南等漢字文化圈的多數地名,是根據傳統來的。
第二,名從主人。比如漢城改叫首爾,這就是遵從了韓國的主張;密執安/密歇根改叫密西根,就是遵從了密西根州的主張。前段時間白俄羅斯要求改中文名,也是這個道理。再有典型的就是界河、界山、界湖,兩邊國家給它們不同的名字,運用的時候要相應變化,比如同一條河,在美國叫格蘭德河,在墨西哥叫北布拉沃河;在中國叫黑龍江,在俄國叫阿穆爾河;同一座山,在中國叫珠穆朗瑪峰,在尼泊爾叫薩加瑪塔峰,西方人叫埃佛勒斯峰。當然,涉及到中俄之間的某些有特定歷史淵源的地名,就是另一說了,根據官方的口徑來就是了。有時候同一個單詞在不同語言里讀音不同,這時候也需要注意客隨主變。比如Valencia,在西班牙語里是巴倫西亞,但是美國有些小地方也叫這名,如果當地人自己讀作瓦倫西亞,那就根據當地的讀音來。(評論區提醒,Valencia西班牙語是巴倫西亞,但當地方言其實是瓦倫西亞,所以有時候西班牙的Valencia也翻譯成了瓦倫西亞)。
第三,音譯&>意譯。在翻譯地名的時候,音譯優先,這是中國自古以來的傳統,比如二十四史里提到的諸多西域和外國地名(天竺、條支、大宛、泥婆羅、龜茲、于闐等等),大部分是音譯的。為什麼呢?有兩個主要原因。第一是意譯更容易產生誤會。有的地名在起名的時候,因為種種原因,地名和當地的環境並不對應。也有的地名,單詞本身有多個含義,有歧義。還有的地名,因為歷史原因,或者地理變化,已經丟失了原本的含義。如果用意譯,有造成誤會的可能。比如美國的弗吉尼亞,如果意譯的話就是「處女之地」,原本起這個名字的時候,是為了紀念英國的童貞女王(the Virgin Queen)伊麗莎白一世,但是如果我們採用意譯的話,你是不是會認為在美國東部某個地方,有很多處女呢?比如美國的Buffalo,翻譯成水牛城不是不行,但最初叫這個名字就是因為歐洲人把北美野牛錯認成了水牛,到後來Buffalo在這裡成了約定俗成的地名了,不再是「水牛城」的意思,因此音譯為布法羅更合適。再比如,著名的華爾街(Wall Street),意譯的話就成了城牆街。那個地方以前確實是荷蘭人殖民時代修建的城牆,但是當年的城牆早已不復存在,如果再用「城牆街」來指代這個金融中心,也容易產生誤會。第二,如果優先採用意譯,就有可能出現兩個完全不同的地名被譯成了同一個意思。比如英國的紐卡斯爾(Newcastle),紐是新的意思,卡斯爾是城堡、小城的意思,如果意譯,那就是「新城堡」或者「新城」。義大利的那不勒斯(Naples,轉寫自義大利語Napoli,那波利),其中Na是新的意思(相當於英語的Neo前綴),Poli來自希臘語polis,是城邦、城市的意思,如果意譯,那也是「新城」(那不勒斯原本叫Palaepolis,palae就是英語里的前綴paleo,很明顯這是老城的意思,是一個希臘殖民地,後來被羅馬佔領後重建,所以改名叫Napoli)。這樣一來,紐卡斯爾和那不勒斯兩個完全不同的地名,就容易搞混了。同樣會因此搞混的還有美國遍地都是的Newton以及德國遍地都是的Neuenburg,它們都是「新城」的意思,這種常見地名本來就易於混淆了,就別再把它們跟紐卡斯爾、那不勒斯等地名混在一起了。
第四,雖然音譯優先,但在確實合適的情況下,可以考慮意譯。比如,當一個地名音節太多、太複雜或者太不符合中文的習慣,音譯出來很詭異,或者如果意譯可以恰到好處地表達當地的特色,那用意譯也是可以的。比如黑山(Montenegro),如果音譯的話大概是「蒙特內格羅」,很長很拗口(特別是從前它和塞爾維亞連在一起的時候),這就不如把它拆開,蒙特是山,內格羅是黑,就叫黑山好了。還有的,在合適的時候,也是可以把地名一半音譯一半意譯,比如維德角(Cape Verde),如果音譯是開普佛得,但Cape這裡是海角、海岬的意思,和維德角群島的地理特徵比較符合,因此就用了維德角這樣一個組合型譯法。
第五,一些特殊辭彙,明顯不帶歧義、作用明確且常用,一般意譯,比如東、西、南、北、前、後、上、下等方向詞(比如西弗吉尼亞 West Virginia),國、省、邦、州、郡、縣、市等區劃詞(比如大西洋城 Atlantic City),數字類的辭彙(比如美國的千橡 Thousand Oaks),以及山、河、湖、森林、沙漠、路、公園、大學、醫院等表達特定地理要素的辭彙(約定俗成的除外,比如布吉納法索),等等。我見過有電子地圖上把美國的大學全都翻譯成了xxx 尤尼伏西提(University)或者xxx 科里奇(College),把森林全都翻譯成了弗雷斯特(Forest),把密西西比河翻譯成密西西比里佛,這就比較搞笑了。
第六,外文名字也有特定的「省略」譯法。這裡的省略大部分是約定俗成的,一般是先去尾,再掐頭,實在不行在中間找輔音音節扔掉。去尾的,比如阿根廷(Argentina),把最後的「納」音節扔了;波斯(Persia),把最後的「亞」音節扔了;馬其頓(Macedonia)把最後的尼亞扔了;阿富汗(Afghanistan),把最後的「尼斯坦」扔了;洛杉磯(Los Angeles),把最後的「勒斯」扔了。掐頭的,比如America在譯為「美利堅」的時候,把頭給掐了。從中間挖的,比如澳大利亞(Australia),把中間的s省略了。當然,自己翻譯新地名的時候,就別省略了(下面說的land的d這種例外)。
當然,對於過於詭異的罕見地名,那就看你自己的創意了,有的地名本身就是嘩眾取寵的搞笑地名,比如美國有地名就叫6,你怎麼翻譯?有地名就叫E,你怎麼翻譯(鄂?),還有帶標點符號的地名,比如美國有個Hamilton!,這個感嘆號是地名的一部分,你怎麼辦?這就要各顯神通了。
然後說些小規則,可以參考一下:
將錯就錯:其實這也是名從主人、約定俗成的一種表現。比如我們學過地理,都知道裏海是湖,不是海,可是人家名字就叫Caspian Sea,你不能給人家強行改成湖。同樣的,比如巴芬灣嚴格來說並不是海灣(北部沒有閉合)而是個海峽,但人家從來就叫巴芬灣,你也只能這麼翻譯;而亞速海(甚至黑海)嚴格說可以當成個海灣的,但我們也管它叫海。反過來也一樣,比如中國的渤海嚴格來說是個海灣,但大部分外國文獻還是根據中國人的傳統,要麼將它處理成海(Bo Sea或者Po Sea),要麼把「渤海」整個作為這個海灣的名字,比如(Bohai/Pohai Bay)等等。
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有時候翻譯地名根據受眾或者目的的不同,可以調整的。比如Iowa,有艾奧瓦、愛荷華、衣阿華三種翻譯,其中艾奧瓦是官方標準翻譯,但愛荷華顯然在普通人中人氣更高。因此,如果你是在寫正規的東西,比如論文、合同、出版物等等,當然得用艾奧瓦。但是如果你是在寫博客,或者在知乎介紹當地的風土人情,或者在微信里聊天,那就可以用愛荷華,別人用愛荷華你也別抬杠了。如果你是軍迷,在討論軍艦之類的,就可以用衣阿華了。
Land:如果land或lands作為後綴出現,正常情況下都叫xx蘭,省略最後的d或ds。比如英格蘭England,波蘭Poland,格林蘭Greenland,荷蘭Holland,馬里蘭Maryland,紐芬蘭Newfoundland,尼德蘭Netherlands等等。如果land作為單獨的詞出現,一般翻譯為xx地,這樣的情況大規模出現在南北極,比如維多利亞地Victoria Land,毛德皇后地Queen Maud Land等等。
群島:在正常情況下,以下這些都應翻譯成群島:islands(比如索羅門群島Solomon Islands),isles(不列顛群島 British Isles),keys(佛羅里達群島 Florida Keys),archipelago(俾斯麥群島 Bismark Archipelago),group(塔普爾群島 Tapul Group),我以前見過亂來的,特別是把keys和archipelago音譯出來了,就很詭異。有的島嶼名稱後面加複數形式,也是群島的意思,比如小安的列斯群島 Lesser Antilles,菲律賓群島 Philippines。還有部分單數形式的詞,是專有名詞,也是群島,比如太平洋上的三大主要群島(密克羅尼西亞群島 Micronesia,美拉尼西亞群島 Melanesia以及波利尼西亞群島 Polynesia)。
海灣和海峽:Bay和Gulf最常見,其中如果是The Gulf直接出現,大概率指的是波斯灣。其它表示海灣的還有Sound,Arm,Inlet,Bight,Bite,Bayou等,這些詞相對少見,容易被誤解。Fjord是特指冰川地貌峽灣的詞。海峽里常見的是Strait(s),但有時候Channel也可以譯為海峽(不過有時候也譯為水道)。
Na音節:一般當外國地名出現Na這個音節的時候,常見的中文對應有四種:納、娜、拿、那。究竟哪個時候用哪個,其實比較隨意。跟在「安」音節後面的,一般可以加「娜」,比如聖安娜(St. Anna)、安娜波利斯(Annapolis)、安娜布爾納峰(Annapurna)。地名來源跟法國、西班牙和義大利有關係的,有可能用拿或那,比如加拿大(Canada)、蒙大拿(Montana)、勒拿(Lena)、墨西拿(Messina)、拿騷(Nassau)/那不勒斯(Naples)、巴塞羅那(Barcelona)、哈瓦那(Havana)、亞利桑那(Arizona)、蓋亞那(Guyana)等等,具體區分大部分是約定俗成,其中如果na在開頭,a發梅花音[?]的時候,叫「拿」的居多,a發[a]和[ɑ]音的時候,叫「那」的概率大。剩下的Na都是「納」,這是中譯名的標準對應。如果拿不準,就直接用「納」是最靠譜的。
各種堡:Burg(弗萊堡 Freiburg),Bourg (盧森堡 Luxembourg),Burgh(愛丁堡 Edinburgh,匹茲堡 Pittsburgh),另有Berg(海德堡 Heidelberg),Boro(格林斯堡 Greensboro),一般分別翻譯成貝格和博洛,但也有翻譯成堡的。
各種聖:San(聖迭戈 San Diego,聖地亞哥 Santiago),Saint(聖海倫斯火山 Saint Helens)。Santa一般是聖塔,但也有簡稱為聖的(聖塔芭芭拉/聖巴巴拉 Santa Barbara,聖塔莫尼卡/聖莫尼卡 Santa Monica)
專門說下影響力比較大的德語地名詞綴:
burg(堡),意思是城,比如奧格斯堡 Augsburg。
stadt/stedt(施塔特,施泰特),意思也是城,比如達姆施塔特 Darmstadt。
dorf(多夫),意思是小城、村子,比如杜塞爾多夫 Dusseldorf。
feld(菲爾德/費爾德),意思是田,比如阿爾菲爾德 Alfeld。
walde/wald(瓦爾德),意思是樹林,比如盧肯瓦爾德 Lukenwalde。
berg(貝格,堡),意思是山,比如紐倫堡 Nurnberg。
hausen(豪森),意思是房子,莊園,比如米爾豪森 Muhlhausen。
bach(巴赫),意思是河流,比如門興格拉德巴赫 Munchengladbach。
heim(海姆),意思是家園,比如安娜海姆 Annaheim。
結尾z(茨),據說是受拉丁語影響的德語詞綴,表地名,比如美因茨 Mainz。
另外德國(以及法國)地名經常出現xx河畔xx,畔是由an或am(法語的sur或su)翻譯來的,估計相當於英語介詞on或upon,意思是在xx河邊。
法語地名翻譯有個比較淡藤的地方,就是有很多s不發音,特別是單詞尾部的s不發音(但也有少量例外)。比如:伊利諾伊 Illinois,路易維爾 Louisville,亞眠 Amiens,加來 Calais,南特 Nantes,戛納 Cannes等等。巴黎Paris用英語讀,s會發音,但是用法語讀是沒有發音的。同樣的,法語地名里,結尾的t基本上也是不發音的。最典型的是底特律 Detroit,這個詞如果按英語讀,t是要發音的(其實現在在美國,這個詞大多數情況是按照英語來讀的),但如果按最初給它起名的法語來讀,t就不發音了。
除德語外,其它比較常見的地名詞綴的對應:
town/ton(敦,ton也可以對應頓),城鎮,比如揚斯敦 Youngstown,休斯敦 Houston。
ville(維爾),村子,比如納什維爾 Nashville。
wick/wich(維克/維奇,有時候w不發音),來自拉丁語,鄉村、鎮甸的意思,比如諾維奇/諾里奇 Norwich(根據當地自己的讀音來)、格林尼治 Greenwich、艾尼克 Alnwick。
polis(波利斯),城市,比如印第安納波利斯 Indianapolis。
evo(-耶沃,「耶」根據前一個輔音字母變音),城鎮,比如庫切沃 Kucevo(薩拉熱窩 Sarajevo是特殊的習慣譯法)。
gate/gates(蓋特/蓋茨),門,比如科爾蓋特 Colgate。
ford(福德),渡口,比如哈特福德 Hartford。
port(波特),港口,比如威廉斯波特 Williamsport。
haven(黑文),港口,比如洛克黑文 Lockhaven。
cros/cross(克羅斯),十字路口,比如特懷克羅斯 Twycross。
field(菲爾德),田野,比如斯普林菲爾德 Springfield。
mont/mt.(蒙特/芒特),山地,比如芒特普萊森特 Mt. Pleasant。
glen(格倫),山谷,比如格倫羅西斯 Glenrothes。
dale(代爾),山谷,比如卡本代爾 Carbondale。
strath/srath(斯特拉斯/斯拉斯),淺水河谷,比如斯特拉斯佩弗 Strathpeffer。
creek(克里克),小溪,比如巴特爾克里克 Battle Creek。
brook(布魯克),小溪,比如斯文布魯克 Swinbrook。
burn(本),溪水,比如布萊克本 Blackburn。
ain/ayn(艾因),泉水(阿拉伯語),比如艾因圖塔 Ain Touta.
aber(阿伯),河口,比如阿伯丁 Aberdeen。
mouth(茅斯),河口,比如普利茅斯 Plymouth。
inver(因弗),河口,比如因弗尼斯 Inverness。
bridge(布里奇),橋,比如凱特爾布里奇 Kettlebridge。
c?te/coate(科特),海岸,比如象牙海岸 Coate dIvoire(象牙海岸)。
water(沃特),水域,比如斯提爾沃特 Stillwater。
guadi/guada(瓜迪/瓜達),疑似是河流的意思,比如瓜達拉哈拉 Guadalajara。
woods/wood(伍茲/伍德),樹林,比如諾斯伍德 Northwood。
fall/falls(福爾/福爾斯),瀑布,比如愛達荷福爾斯 Idaho Falls。
fort(福特/堡),堡壘,比如沃斯堡 Fort Worth。
hill(希爾),山丘,比如希爾斯堡 Hillsborough。
Llan(利安),教堂,比如利安桑弗萊德 Llansanffraid。
ac/aik/oke/oak(阿克/艾克/俄克/奧克),高地,比如奧克福德 Oakford。
hurst(赫斯特,有時候h不發音),小樹林,比如奧克赫斯特 Oakhurst。
有空繼續……
別再用廣東話翻了吧,士多啤梨之類的
一草一莓,不好嗎
按照各地習慣啊,比如紐西蘭雖然大陸譯作紐西蘭,港台卻譯作紐西蘭。
有一本詞典叫《世界地名譯名手冊》可以作為參考,商務印書館出版,但出版時間較長了些許,1973年出版的好像是
推薦閱讀:
※第十章 詩的語言
※語言的思維
※你是否意識到這八種錯誤的肢體語言 -pph的博客-blog.ju51.com
※90天內學好一門語言
※全球十大最常用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