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中之影、影外之物(一)【?】——邊境防禦體系的代價與「噬罪者」們

鏡中之影、影外之物(一)【?】——邊境防禦體系的代價與「噬罪者」們

來自專欄她改變了蘇聯

開篇先說點半題外話,我寫文章寫了每次都是看到一群戲精在我的文章下方表演作秀,試圖把我在原文的意思扭曲化,然後故意無視某些東西,用於作為「批判」的目的和案例?

我不排斥無知的人,但是那些不僅無知,還以此覺得自己聰明的人,說實話,很討厭

柏林牆下不知道死了多少人?

最基礎的德語維基也不肯查?我原以為你們蠢,結果到最後事實上是懶。

截止1961年8月13日,16人死於柏林牆,8月13日之後,共239人死在柏林牆下,截止1989年共255人死於柏林牆

另一方面,由於東德封鎖了全部邊境,那麼其他地區是不是也是死傷慘重呢?

德國人自己總結的數據來看:陸地邊境的死亡人數,在1961年8月13日之前,死100人,而8月13日之後,死亡271人,截止1989年,共計死亡371人

通過波羅的海越境的死亡人數更有趣,1961年8月13日之前,15人,8月13日之後,死亡174人,截止1989年的死亡人數共189人

這三欄是最有可能包含平民死亡的人數,換句話說,這就是平民死於柏林全邊防體系(也就是國內傳統意義上的「柏林牆」)的上限人數了,截止1989年,共255+371+189=815人。

為什麼下方的數字不算呢?

翻譯:

通過其他方式逃跑(如劫機、躲在貨物運輸箱里等途徑)死亡人數共7人

東德邊防局人員的死亡:共27人,61年8月13日前11人,之後16人

蘇聯逃兵:61年8月13日前:1人,之後5人,截止89年共6人

飛機在邊境地區開火造成的死亡:61年8月13日前14人,之後3人,截止1989年共計死亡17人

另一方面,其他一些媒體播報的數字與這些有所左右,這些數字又是意味著什麼?

這份短文中聲稱死亡1393人,該死亡標準建立在一個非常寬泛的基礎之上,包括並不限於:

在波羅的海淹死的難民、由於航班事故死亡、逃脫後自殺、死在其他邊境地區(如捷克邊境、南斯拉夫邊境等)的人數

好一個不計其數,最常規最簡單的資料上就已經明確、簡單的陳述了冰冷的數字與事實,單純你願不願意查和看而已

很抱歉我們接下來才進入正文


何謂柏林牆?什麼是東德邊境防禦體系?事實上可能國人中並沒有太多人能夠很好的分清楚(雖然我其實可能也沒完全分清)

柏林牆的建立,按照國內的很多網上的說法,是東德方面在蘇聯人授意下(?)為了避免單方面的人員嚴重流失而進行的一勞永逸的封鎖邊境行為。

首先這一說法有意無意的將東德的邊境防禦體系全部算作「柏林牆」,又含糊其辭的掩蓋了實際上的東德邊境問題,將東德的柏林牆乃至於全東德的邊境防禦體系說成是單純「阻止逃離人口」的措施,可以說是非常春秋筆法的做法了

正如我之前引用的表格中所示

東德的人員死亡是將:柏林牆、陸地邊境、海上邊境分開計算的,換句話說,柏林牆僅僅是指柏林牆

首先就其建立背景來講,德國人自己對柏林牆的看法是什麼?

(此處感謝 @kgb1986 用俄語版本翻譯的內容,也讓我省了直接翻譯德語的麻煩)

值得注意的是,柏林牆的建成和德國的分裂是蘇聯及其西方盟友推翻希特勒法西斯主義的結果。因而德國被佔領和分裂。尤其在柏林,戰勝國於1961年正式接管了分裂的城市。因此,修建柏林牆不過是美蘇兩國的事,而原則上與東德和執政的德國統一社會黨無關。

美國總統肯尼迪最終促使了柏林牆的建造。與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在維也納舉行談判之後,他被告知建造柏林牆不會產生任何後果,事實上卻恰恰相反:他最重要的一位參議員建議用軍隊和保安人員來保護東德的邊界。 肯尼迪對此沒有正式答覆,並首先允許修建柏林牆。隨後他宣布這堵牆表面上看並無吸引力,但仍是避免在德國、歐洲和世界爆發第三次核戰爭的最好解決方案。

OK,看來德國人看來,柏林牆這個問題上,大家誰都不是白蓮花,也沒必要為了洗乾淨自己給對面潑髒水

背景明確了,我們大概再看看東德邊境防禦體系的服務對象是誰

在大多數的藝術類作品裡,東德的一切的內務管理似乎都是由國家安全部(Staatssicheit)負責,而DDR的其他部門,諸如人民警察(Deutsche Volkspolizei)、邊防軍(Grenztruppen)彷彿都只不過是架子單位一般

比如十分出名的MUV-LUV系列作品前傳《Schwarzesmarken》里幾乎無時不刻不在如此暗示著斯塔西掌握並空心化了政府、軍隊、法律體系,作為了獨裁最高機構而存在

海因茨·阿克斯曼中校

玩過的把這個當做日本作品看就好,討論真實和現實反應,建議阿虛處理化

這是現實里的斯塔西(笑)

現實中的邊防體系的直接服務對象是誰呢?

是東德邊防軍(Grenztruppen),值得一提的是,在1961年邊防軍已經轉屬東德國防部(Ministerium für Nationale Verteidigung)而非內務部的負責長度為1350km的邊境的戒備、防禦等任務

考慮一下東德邊防區域的嚴峻形勢與東德邊防軍事實上一直人員不足的局面(哪怕是鼎盛時期也不過47000人),在邊境緊張的情況下,修建防禦工事體系以備不時之需並不是什麼丟人的事情,反而是一種正常之舉。

誠然,邊境體系的建立與阻止非法移民與人口流失是存在必然關聯的,但是,這兩者之間的關聯恰恰說明了另一層原因

非法越境嚴重、加上複雜的邊境情況與環境背景對抗,正是導致邊防體系建立的原因,而非法移民問題,不過是這個問題的一個「小旗幟」與「小招牌」罷了

只不過是因為後來的宣傳與引導,帶著部分人從結果論上轉向了奇怪的方向。


hhhhhhhh,您說的很有道理,所以死1個都是不可接受的,因為德國人命貴,犯法了也要按命貴放著跑掉處理?

我建議您下次舉例的時候用一個更合適的地名和類比,請問上海地區是集中了一個國家主要權力機構的地區么?還是屬於十分便於間諜活動的國境線周邊地區。

這要是換做國內地區類比的話,差不多可以解讀為,在20世紀30年代時期,東北偽滿洲國政權與蘇聯遠東地區的人員交互情況還要嚴重幾分了呢

嘛,不過考慮到對於您的立場而言,這樣的類比難以理解或者根本不願意理解

那就換個簡單點的,某太平洋大國在最高執政領導人違憲發動內戰的情況下,交戰雙方陣營控制地區的人員互相非法越境行為更合適。

非法越境行為在哪家手裡都是該死的行為,而且一群人連合法離境申請嘗試的行為都沒有,結果就算這樣還有人能夠來偷換概念來給這群人的行為用絕望抗爭來洗地的,呵呵


2018年6月19日02:05:22 開始施工的更新

東德邊防軍們在建立以來面臨的邊防局面是如何的呢?

面前是一條長達1350km的國境線,分隔區別東德與三個不同的國家(波蘭、捷克、聯邦德國),而中間有大約160km長度的柏林分管區由於環境與人文原因,邊境防禦與警備非常困難(60年代之前的這段時期,雙方的移民政策數量極為龐大,同時由於東德的大部分要害部門也是在柏林地區聚集)

同時,對西部邊境的問題並不僅僅是只有柏林一小塊區域是會爆發衝突的地區,長達431km的BRD-DDR邊境上隨時隨地都有可能發生各種形式的衝突、破壞、間諜活動,這些地區都是需要大量的邊防力量、資源去執行戒備警戒任務的存在。

而衝突可能發生的BRD方向,西德方面為了執行防禦任務,在法、英、美三國軍隊執行共管的情況下,1951年仍然建立了一支一萬餘人的邊防力量(即西德邊防警備隊,BGS Bundesgrenzschutzes),並且在1953年準備獅子大開口的一次性擴編到23000人以上,最後出於經濟與外國干涉(主要是法國)而作罷

另一方面,即便是所謂「和平邊界」,也並不是「不設防邊界」,在50年代初,還隸屬於內務部的東德邊防軍總人數不過18000人,人手上的不足進而直接導致了在邊防上的巨大漏洞與國土安全缺失。

同時,由於50年代大背景下的冷戰對立,國際形勢的日益緊張,邊境防衛的壓力不減反增,而受制於管理部門影響,邊防軍無法通過正常的東德人民軍的方法擴編整編增加人手,此時最好的手段也就變成了以修築工事降低邊境對人力的需求與壓力。

而大多數人認為的所謂利用這一邊防體系阻礙移民,是否是真實的呢?

仍然是簡單的數字說話

第一欄:西方數據統計的到西德接收的移民/難民數量

第二欄:得到東德批准永久離境的人數

第三欄:東德方面的永久人員離境記錄

從以上數據就已經可以看出,東德境內修繕的邊防工事體系對於遷出在政局穩定時期是具有限制作用的,甚至可以說是有效阻止了人員的永久性流失,並極大的遏制了人員的非法越境行為。

然而,這種頗有效率的阻止人員流失和阻止人員犯罪的行為卻並不是防禦體系的主要價值和目的。


2018年6月19日05:58:50 進行的第二次更新

在最一開始我們就已經說過了。

1961年的陸上防禦體系是一套用於彌補邊防軍人員數量缺口的措施。

該圖注釋如下:(感謝 @凍土豆罐頭 的翻譯)

1、帶有地標的邊境線;

2、立於邊境線之前的警告/邊境警告標誌

3、東德標記支柱(大約1.8m高,帶有東德標誌的紅黑金配色)

4、最寬可達100m的緩衝帶(無遮擋物)

5、雙排鐵絲網圍欄(中間有地雷)

6、雙排金屬絲護欄(2.4m高,中間有地雷)

7、帶有自動射擊系統的單排金屬絲護欄(3.2m高)

8、反車輛壕溝(用混凝土板加固)

9、6m寬的車道

10、巡邏

11、觀察塔

12、帶指揮的混凝土觀察塔

13、混凝土觀察掩體

14、光柵

15、邊境警告系統

16、這個不知道中文對應的是什麼,不過功能是讓狗在特定的某個範圍巡邏

17、檢查哨卡

18、混凝土牆(大約3.3m高)

19、帶有電網和音響警告系統的防護帶柵欄

而其布局也確確實實是如此了,這種在野外的邊境防禦體系可以相對有效的將廣闊的邊境線管理儘可能的縮小到數個重要通路的監視與管理,節約了大量的人手與精力。

在城市地區,邊境防禦體系的形制類似,但是大幅度的縮減了邊境地區的緩衝隔離帶(柏林地區並沒有那麼廣闊的地區用做隔離區域)


推薦閱讀:

柏林牆倒塌20周年·柏林人今夜不眠/組圖
呂律:美國的新造牆運動?!及德國的拆牆運動和我們的萬里長城

TAG:民主德國東德 | 柏林牆 | 蘇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