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選擇的「秘訣」是什麼?

職業選擇的「秘訣」是什麼?

來自專欄菲凡說職場

職場迷茫其實是很正常的,我也是從迷茫里走過來的。

別說剛剛畢業,很多人工作八年十年一樣迷茫啊,所以迷茫並不可怕,迷茫說明暫時缺乏沒階段性目標,是不知所措的職場綜合症。

那麼初入職場,如何走出迷茫,找到自己的職業方向呢?

01 選擇一個城市

每個人的家庭背景和價值觀都不一樣。無論你選擇一線城市還是留在老家,都沒有對與錯。

我從小生活在林區,長在長白山腳下,看慣了自然風光,所以我特別嚮往城市生活,尤其是大都市。讀書期間,我了解了導師的工作和生活狀態,彷彿看到了我自己五六十歲的樣子,我討厭穩定,不喜歡一成不變的生活。

所以,沒畢業就直接就選擇來上海發展,沒有什麼糾結和猶豫。大城市有我想要的繁華,有更多機會,有更多不確定。

我在知乎經常收到讀者關於城市選擇的問題,自己想去大城市拼一把,但父母能在老家安排一份穩定的工作,就迷茫了。

一個聲音說,你要做自己,一個聲音說,穩定多好,留下吧。

如果你還年輕,家裡的機會一時半會兒不會消失,而我們又是趨利避害想兩全其美的人類,我通常的建議是,想出來就出來吧,給自己三年時間,制定一個小目標。

如果你行,達到了目標,實現了經濟獨立,甚至說混的還不錯,那當然有足夠的理由拒絕家裡的安排。如果你沒混出來,那也有個方案B,大不了回家。

最怕的就是你家裡其實沒什麼資源和背景,父母的認知水平和見識幾十幾年都局限在眼前的一撮人和事,他們沒什麼拿的出手的成績,還偏偏要安排你的生活,而你明明具有良好的教育,有更高的認知,卻偏偏喜歡聽他們的安排。

不是說父母的安排不好,或者說父母能力差就不聽他們的,而是父母的判斷和安排的依據是什麼?是否有道理?適合你嗎?自己都沒有把自己混明白,給你的人生做安排,成功的概率有多大。

無論你選擇什麼城市,都不要把這個決定交給別人,不開心就說是聽了別人的安排。

02 選擇什麼行業

在行業,企業和職業三個要素中,行業是最重要的。這是我通過不斷學習和體會職場,思考沉澱的分享。

現在互聯網已經是傳統行業,也不算新鮮趨勢。

我們的需求從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會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不斷向高層次需求過渡。

註:1954年,馬斯洛在《激勵與個性》一書中探討了他早期著作中提及的另外兩種需要:求知需要和審美需要。這兩種需要未被列入到他的需求層次排列中,他認為這二者應居於尊敬需要與自我實現需要之間.(劉燁.《馬斯洛的人本哲學》:內蒙古文化出版社,2008年)

目前底層需求已經基本被部分互聯網公司滿足。行業機會都圍繞中層和高層的自我實現需求,好的商業機會,都在更高層次需求中。

第一層:生理需求:衣、食、行

人和物的端到端:淘寶

人和食物端到端:新美大

人和車的端到端:滴滴

第二層安全需求:健康和安全

春雨醫生和好大夫......

第三層社會需求:友情和愛情

騰訊微信,新浪微博,世紀佳緣……

第四層尊重的需求,第五層求知需要和審美,第六層自我實現的需求這三個緯度依然又很多機會在迸發。

泛娛樂

你和周圍的人平時的時間和錢都花在哪裡,就去關注這個領域。

2000年初我們都是QQ的忠實用戶,我還是俄羅斯方塊的重度愛好者,不過當年並沒意識到趨勢其實就在眼前。如果看到騰訊佔用我們的時間有多長,早早就加入騰訊,或者把錢放在騰訊股票,咱們睡覺都是在飛啊。

歷史總是不斷重演,2012年微信訂閱號出現的時候,有意識的人會開通微信訂閱號,那個年代,隨便寫隨便轉載都能獲得一大批關注。

所以,要關注我們的時間和錢都花在哪裡?

消費升級使得我們逐漸向文化娛樂進行傾斜,比如我們在電影和付費娛樂上的開銷越來越大,更意願支付會員費在線看電視劇和電影。文化娛樂產業輻射廣泛,影視演藝、體育運動、動漫遊戲等等新興文化形態層出不窮。視頻,直播,粉絲經濟等等都值得關注。

換句話說,所有收割眼球的注意力經濟都是趨勢。

教育和知識服務

得到APP的火爆,也是求知需要的推升的結果,還有樊登讀書會,吳曉波頻道等都在這個領域獨樹一幟。其實都是教育領域的升級。求知是我們目前更高的需求層次,你每年把錢花在學習上有多少?無論線下的各種課程和分享,還是線上的各種訓練營,你花錢的地方就是趨勢的熱點。

當然投入這些行業並不是說,你就要做老師,做課程研發,每個行業都有各種平台和職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向,加入其中。

醫療和保險

人類永遠會關注的就是醫療,即便是金融危機,醫療行業依然堅挺。人類會一直探索如何出現永生,所以醫療相關的行業未來會一直不錯。

企業會給員工在國家醫保的基礎上購買商業保險,收入還不錯的職場人士更希望能更好的照顧自己和家人,還會購買海外商業保險或者各種保險理財產品,從尊重的需求出發,都希望不給家人造成負擔,這樣是有尊嚴的人生。

很多大佬都布局保險行業,最近注意到支付寶自動跳出免費獲得醫保報銷額度的推送。當然不僅僅是阿里,百度和騰訊也都早早布局保險行業。

金融

互聯網金融這扇大門目前還沒有關閉,盤子太大,目前還有機會出現獨角獸,但是什麼時候不確定,畢竟這塊的市場太大,應該是未來的一個風口。

其他與互聯網關聯不是那麼密切,但是也可以關注的高階需求行業:心理健康行業(尊重需要)、養老(尊重需求)、殯葬(尊重,體面)、整形(審美)。

行業巨頭、富人把錢投到哪些行業,都值得我們關注。

國家戰略在哪裡我們就可以把未來投入到哪裡。

為什麼要關注行業發展,因為如果能把握一次行業線上的發展,要比單點的努力更容易成功。這也就是為什麼過去10-20年投入房地產和干建築裝修的有錢了,而過去十年進入互聯網公司的,收入都比較高的原因。

未來十年什麼行業將成為下一個互聯網行業?

我目前只能說也許是區塊鏈行業。6月3日央視財經《對話》欄目播出了區塊鏈相關內容——「把脈區塊鏈」,核心觀點有三個:「區塊鏈是互聯網的第二個時代」、「區塊鏈的價值是互聯網的十倍」、「區塊鏈是製造信任的機器」。

(來源:sohu.com/a/233995174_19

有關行業趨勢的各種諮詢非常多,核心還是看巨頭投哪些行業;富人投哪些行業;國家戰略在哪些行業。我不過是拋磚引玉,需要大家自己去研究和洞察。

03 選擇什麼企業

平台的選擇,僅次於行業選擇。

對於職場新人來說,你們大多數都是白紙,這個階段是培養良好職業素養的最佳階段。

能加入大平台,就不要加入小平台。

因為,最初階段如果你加入了大公司,雖然會受制於更明確的分工、工作內容更窄,但是你會和更加優秀的人在一起,培養基本的職業素養。

如何為人處事?如何做好團隊合作?如何彙報工作?很多時候你只需要去觀察,去模仿,就可以快速提升。

而加入一些小私企企業或者創業公司,對於普通職場人來說,其實是不划算的。

職業生涯初期就那麼幾年,小公司給你的是更寬泛的職責,更大的話語權,但是你很難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優秀,什麼是卓越。

無論到什麼平台,在職業初期你都會不斷感到迷茫,我做的是我喜歡的嗎?我合適做這個工作嗎?這個工作有發展嗎?

有一個方法是我特別建議的,那就是去找其他部門有個5年-8年經驗的同事聊,比如說你做運營,你除了了解運營之外,去找銷售,市場,財務或者法務的同事聊聊。

了解他們的日常工作,最主要的挑戰是什麼,有什麼職業天花板,喜歡這個工作的哪部分?

你不一定去體驗所有的工作,而在一家公司,就可以排除很多並不適合你的工作。這種體驗也是一種方法。去總結哪部分是喜歡的,哪部分是你不喜歡的。

既然加入一家公司,就榨乾它,拿到所有你能拿到的信息,盡量去了解公司的運營流程,如何盈利,行業地位,各個職能部門職責和挑戰,即便在這家公司沒有發展,拿著這些一手的材料,也足夠你面試獲得一份更好的工作。

第一份工作選擇去大公司還有一點理由:如果你在大公司干過,下一步的選擇權在你,但你沒有任何大公司的經歷,那你的選擇面會很窄。

04 選擇什麼職業

在選擇了趨勢上的行業,大平台的基礎上,職業其實排在第三。

按照職能部門來說主要的職能部門如下:

市場:品牌、廣告、公關、商務合作等;

銷售:直銷、分銷、電銷、代理等;

研發:研究、開發、設計等;

生產:生產、製作、寫代碼等;

服務:客服、諮詢服務、知識服務等;

投融資和法務:併購和重組的法律事務;

公共關係:政府關係、公司事務等;

另外就是支持部門,人力資源,財務和行政。

其中財務、研發、生產的專業性要求比較高,需要專業的學歷或者證書。

市場、銷售、服務、人力和行政,更多都是專業知識加上綜合能力的體現,經過一段時間的在職學習,完全可以相對靈活地走動。

選擇職業的核心點:加入核心部門。

我的職業是人力資源,屬於支持性部門,所謂支持性部門就不是業務線部門,非盈利部門。

每個行業的核心部門都不一樣。比如谷歌是研發部門的工程師為核心,所以工程師在谷歌最有話語權;諮詢公司的顧問為業務核心,顧問的工資自然高,而零售行業的採購是業務核心,汽車中心的銷售團隊是核心。

你在公司處在核心部門,彙報給核心人物,就容易走上人生巔峰。

05 選擇加努力

選擇好城市,行業、企業和職業,努力做好工作——已經解決了大部分職場問題。

你以後面臨的職場難題,大多數不過是甜蜜的負擔。

本人坐標上海,長期混跡於外企500強,我個人思維和經驗的局限導致我的分享並不能代表整個中國職場,當然如果對你有些許幫助,你可以手動點贊,不同觀點,開放討論。

作者菲凡:方得諮詢創始人,10年職業規劃,職場技能提升經驗。

P1數字簽名:PRESS.one


推薦閱讀:

新時代的女性如何去讓自己的生活更加精彩
沒有誰的人生能被完全規劃
【職場】你到底要賺多少,才能不那麼焦慮
你是如何利用工作之外的時間提升自己的?
放棄20w年薪,我成為自由職業者

TAG:職業規劃 | 職業發展 | 職業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