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了解蛋白液打發

深度了解蛋白液打發

在烘焙中,小夥伴們說的最多的就是起發性了吧。

那麼,到底什麼是起發性呢?

簡單來說,起發性就是蛋白液在打蛋器攪拌的過程中,充入大量空氣從而形成泡沫。蛋白液中的蛋白質具有親水和疏水的性質,水和空氣相互連接促進了泡沫的形成和穩定,從而形成一個網路結構。通過這個網路結構的大小高低可以來判斷蛋白液的起發性。

那麼影響起發性的外在因素都有哪些呢?下面給大家普及一下~

影響蛋白液起發性的因素:溫度、新鮮度、 pH值、粘度、水、油脂、助劑、打蛋機速度等外在條件都會影響到蛋白液的起發。

1)蛋白液打發溫度對泡沫的形成和穩定會有很大影響。

正大蛋白液打發的最佳溫度在16-22℃之間,此時蛋白液打發速度較快,並且泡沫穩定性也會更好。

正大蛋白液需在0-4℃條件下冷藏儲存。建議使用時,冬季需水浴回溫到室溫;而夏季室溫較高,從冷藏室拿出來不宜回溫太久。

2)經過我們對蛋白液的測試對比,新鮮的蛋白液(在10天以內使用)起泡率會更好。

3)水和油脂都會影響到蛋白液的起發,因為水和油脂起到消泡的作用。專業的操作者都知道這個關鍵環節,所以蛋白液打發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避免打發器具中有水或油的混入。

4)蛋白液打發時,加入白糖會起到泡沫更堅固和更穩定的作用。

過早或過晚加入糖都會對蛋白液的起發產生變化。過早加入糖,會導致蛋白液不易形成泡沫。然而當蛋白液打發起粗泡後再加糖,有助於增加蛋白液的粘度,提高蛋白霜的穩定性,使蛋白霜更加細膩有光澤。

5)打蛋機攪拌速度過快或過慢,也會影響蛋白液的起發性。過慢打發不起來,過快容易打發過度,影響起發程度。所以在蛋白液打發過程中,需觀察蛋白霜的狀態,(此狀態我們肉眼可分辨)從而來決定速度。

除了以上提到的因素之外,雞蛋的形態也會影響蛋白液的打發。比如殼蛋蛋清與正大蛋白液打發到相同狀態,正大蛋白液所用時間更短。

分別取160克殼蛋蛋清和正大蛋白液,加入70克糖打發至相同狀態進行對比。通過多次對比實驗,發現殼蛋蛋清所需時間在1分40秒~2分20秒之間,正大蛋白液所需時間在1分15秒~1分45秒之間。因此,正大蛋白液打發時間比殼蛋蛋清用時短,從此可以看出蛋白液的應用會提高生產效率和降低耗電成本。

蛋白液打發會有哪些狀態呢?

蛋白液打發一般有四種不同狀態:濕性發泡,中性發泡,乾性發泡和打發過度。

1)濕性發泡:打蛋頭上的蛋白霜呈現大彎鉤狀態,盆內蛋白霜也呈現彎鉤狀挺立。濕性發泡一般應用在分蛋海綿蛋糕,天使蛋糕,輕乳酪蛋糕等產品上。

2)中性發泡:中性發泡時打蛋頭上蛋白霜的狀態呈現小彎鉤狀,盆內蛋白霜可挺立,蛋白霜不流動。像平時接觸比較多的的戚風蛋糕就是中性發泡。

3) 乾性發泡:打蛋頭上蛋白霜呈現短而挺立的小直角狀態,盆內蛋白霜硬挺,倒扣盆時蛋白霜不流動。乾性發泡應用在全蛋海綿蛋糕上。

4)打發過度:蛋白霜結塊且無光澤,泡沫不夠細膩。這種狀態為打發過度,無法使用。

由此可得出,不同的打髮狀態,蛋白霜呈現狀態也是不一樣的。而且,蛋白液的起發性是受眾多因素影響的。

大家想了解更多有關蛋液的問題可以關注微信的公眾號cp烘焙,今天就先到這裡吧。


推薦閱讀:

關於蛋白打發的那些事
如何分辨堇青石烘焙石板
法式水果硬歐包,香在嘴裡,甜在心裡 ~
味什麼麵包|新一年,就該把上年的疑惑都解決了!
分蛋海綿蛋糕和戚風的區別是什麼? ?

TAG:烘焙 | 雞蛋 | 食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