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總害怕失去,所以你會一直失去。
害怕的作用很強。控制「害怕」的神經位於大腦深層部位的邊緣系統和腦仁部位。它們會影響我們的潛意識。我們接下來要仔細研究這個障礙,因為它是常常,甚至不斷阻止我們前進的原因。
害怕也並非都是壞處,如果只是適度害怕的話,那麼它會保護我們不去做草率的事情:假如我們不會游泳,那也就不會瞎跳水裡面。害怕還會阻止我們去冒沒有把握的風險:比如不會讓你去做沒有安全防護的過山車。總之,適度的害怕可以保障我們的生命安全。在社交中,它們一般會給我如下信號:不要做!別動!別太顯眼!閉嘴!別冒險!在商業會談或者聚會的時候,害怕的神經也會讓你發現,很多人都在剋制自己。
適度的害怕是一個保護層,重度的害怕則會阻礙發展
有時候,害怕會達到不適度的程度,到這個程度的害怕就會打擾,阻止或妨礙我們。害怕的心理會阻止我們做一件對我們重要且有意義的事情,例如演講;在會議上給出意見或進行有爭論性的談話。好,也許你會這麼做,但是內向者和外向者的害怕程度是一樣的嗎?害怕是可以接受的!我的回答是或不是!
為什麼說「是」呢?害怕的感覺確實是人類最基礎的感覺之一,每個人都有這種感覺。但是為什麼又說「不是」呢?因為「害怕」的感覺作用於自我多於外界,而這個作用會給交際帶來很大影響。換句話說,在和別人交流時,內向者的害怕會使他表現得比外向者更加退縮和放不開。我說這個有三個原因。
首先,內向者比外向者需要的外界聯繫及刺激要少一些,因此,他們對交際的需求不足以平衡和補充對外界的緊張感。對於外向者而言則完全不同。外向者更熱衷於向外界訴求幫助,這可以讓他們輕鬆地克服害怕的感覺。
內向者對「害怕」的感覺更加強烈
原因和身體特殊構造有關:由於內向者的內心活動要比外向者頻繁,因此,他們的感覺神經要不停地互相作用。「害怕」的作用也會相應地增強。遇到這種情況的人最初不願意去接手某種活動,或者會直接把這件事壓下去。
內向者的生物構造使他們遇事沉穩,大腦可以快速清晰地意識到危險。這樣便很容易引起「害怕」的情緒。若此情緒足夠強烈,它們就會控制內向者的行為,阻止內向者與外界的交流,也就會過於害羞!
敢於正視「害怕」
我們遇到的最大的障礙就是要改變這種習慣。對於每一個大腦——尤其是對害怕比較敏感的大腦而言,打破一個規律就意味著一次錯亂。當你不能走上那條平日里常走的小路,也不能自動地做出該有的反應後,你就會感到疲憊不堪。你找不到確定的路口,因為你已沒有了往日積累的經驗。你越能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行為,就顯得越為重要。
有一個方法,如果一個人在他害怕的事物面前大聲說話,就會驅走這種情緒。你可以試一試,說:我很害怕做這次演講,因為我最大的敵人就在觀眾中。
從神經生物學的角度來講,我們上面提到的兩個階段是一個非常完美的策略:大腦皮層(也就是控制意識思維的區域)可以舒緩腦部(腦仁)緊張的情緒。當你清楚地知道自己所害怕的事情對自己很重要時,你的大腦就會幫助你另闢奇徑、新的通道剛剛建立之後,緊張的神經就不需要再每一項活動中,都對自己的「鄰居」產生強烈的管理。演講時,你便不會感到特別害怕,只是有些不舒服而已。
PS:覺得有點用的同學,歡迎給個贊支持...
送你一本價值298元的《情感自由》電子書PDF。
添加VX:VStarOne521,回復關鍵字「情感」領取。
推薦閱讀:
※女生到底應不應該主動追男生呢,主動到什麼程度會更好
※我有社交恐懼症
※聽說這是社交恐懼症的日常了……你中了幾條?
※【森田療法】如何優雅地度過人生的低谷
※社交恐懼症心理:喜歡沉浸於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