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飯炒雞蛋,越吃越混蛋
我都不知道是什麼時候開始在一部電影或電視劇中觀察並記住劇中美食的,發現這個苗頭的是我老婆,每次我給她描述一部看過的影片,總離不開劇情里的各種美食。那部《八旗子弟》是十幾年前看的,看的過程中有陳道明提著鳥籠去飯館等候唱鼓書的壽明,在夥計的招呼下,要了松花蛋、炸豆腐、酥魚等菜肴,喝過一口酒要舉筷時,看見松花蛋上幾乎有什麼東西,陳道明優雅地用筷子夾起,在用兩根手指拈起,然後一吹。我對老婆說,這松花蛋應該是薑汁皮蛋,烏世保肯定將蛋里沒有斬斷的薑絲看成頭髮了。邊說邊咽了一大口口水。
薑汁皮蛋,尤其是蛋黃稀軟蛋清透亮的皮蛋最吸引我,皮蛋特有的石灰般的辛辣與薑汁獨有的清香型的甜辣混在一起,入口一抿即化,既調味又解毒。皮蛋最怕是實心疙瘩,一個渾濁的蛋清包著清灰泛黃的死心蛋黃,吃起來如同嚼蠟,只有嗆至胸口的灼辣,吃了有說不出的彆扭。
前幾天看了許鞍華的《天水圍的日與夜》,樸素平淡,生活不就是那樣普普通通嗎!感慨之外最感興趣的是,貴姐母子平時吃的晚飯。這麼憋悶的文藝電影,竟然反反覆復對貴姐母子的飲食做了很長時間的演繹,具體是反映平常人家的平常事?還是寓意著什麼令人費解的道理,仰或就是許鞍華對美食的情有獨鍾?我特意又看了兩遍仔細數過,母子吃飯除去貴姐買蛋撻的早餐一次和中秋月餅的品鑒一次不算在內,共有五頓正式晚餐。除去第四餐有兩道上頓的剩菜,共計四道菜,第五場中秋團圓飯,幾道菜未知的情況下,平時基本都是兩菜一飯。現將觀測到的菜單列出如下:
第一餐,蒸雞蛋羹、炒青菜、米飯。
第二餐,煎荷包蛋、炒豆芽、米飯。
第三餐,蝦仁炒蛋、燒冬菇、米飯。
第四餐,炒青菜、燒冬菇、乳鴿(冬菇是上一頓剩下的,乳鴿是貴姐母子與貴姐弟弟吃飯打包回來的)米飯和叉燒炒蛋(開始不知道這道菜是什麼,看著像炒蛋,聯想在餐前,貴姐在超市買蛋,與阿婆說,可以炒蛋也可以炒蝦仁、炒叉燒,所以推測這次是叉燒炒蛋。)
第五餐,菱角、冬菇、豆角為做熟前的新鮮食材,只有煎蛋角是一道製作中的菜,沒表現菱角、冬菇、豆角具體的成菜鏡頭。但通過飯後的柚子很甜的歡喜大團圓,美滿大結局也可以推測出那菱角、花菇和豆角也一定非常可口。
一個香港的普通家庭,或許是比較貧寒家庭,平日里的飯菜,可以看出雞蛋的豐富,蒸蛋羹,煎荷包蛋,蝦仁炒蛋,叉燒炒蛋,煎蛋角。這似乎可以讓我在屏幕前嗅到了那熱油與蛋液混合出帶有滋滋響聲的蛋香。
梁實秋寫的各種美食多矣,尤其鐵鍋蛋讓我痴迷,特別是趙太侔先生為了更好吃或更新奇,特意請人買來美國乾酪切碎混合其中,頓時香氣撲鼻。讀到此處我都口舌生津,大吞口水。汪曾祺老先生的美食文章中最有家鄉特色的高郵鹹鴨蛋是雙黃的,那紅透而分出層次的蛋黃流著朱紅的蛋油,想想都讓我吞掉自己的舌頭。
蛋,雞蛋、鴨蛋、鵝蛋、鵪鶉蛋、鴿子蛋,煎、炒、烹、炸、蒸、煮、燉、汆、鹵、腌,無所不及的逐樣招呼,都能做出可口的菜肴。最常見的就是炒蛋,西紅柿炒、小尖椒炒、土豆絲炒、黃瓜片炒、春韭菜炒、秋木耳炒、香椿芽炒、刺老芽炒、哪怕是豆瓣醬炒都好吃。實在什麼菜都沒有,那就大米飯炒雞蛋,有幾句和這個有關的俏皮話:大米飯炒雞蛋越吃越混蛋。大米飯炒雞蛋越吃越能幹。大米飯炒雞蛋越吃越完蛋。也不知,大米飯和炒雞蛋招誰惹誰了,怎麼就成了快要完蛋的能幹的混蛋了呢?
推薦閱讀:
※日本壽喜燒百年老店清單|這一鍋,比男友的懷抱還要治癒!
※如何買到便宜又好喝的葡萄酒?
※糖醋裡脊的做法?
※川菜1/4菜是辣的這種說法是否準確?由何而來?有何論據?
※哪10 道北京菜最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