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曉南:新零售不能隨意,要講套路!

棉曉南:新零售不能隨意,要講套路!

在電商時代,電商發展迅速,不到十年間,其速度遠超西方發達國家。

顧客需要排隊,找尋商品更方便,可隨時隨地購物下單,只要等待快遞送貨就行。

電商確實方便了顧客,但是隨著電商業態的快速發展,入住的商家越來越多,流量就變成了稀有資源,因為屏幕的面積只能載入有限的商品,消費者也只會看前三頁的搜索頁面展示,於是很多商家就開始研究電商平台的規則,想辦法讓產品得到更多的展示,有刷單的,有花錢的等等,更多的商家靠美化圖片,扭曲文案來獲得消費者的了解和認可,也就出現了很多貨不如圖,真假難辨的產品。

所以,電商的優勢很明顯,缺點也很突出,核心的缺點就是沒有體驗

而實體門店,最核心的優勢就是體驗,如果實體店加上電商的優勢,是不是就是新零售了呢?

不一定!

新零售核心還是效率

新零售是基於新的效率模式對實體店的一種業態升級,新零售會重構實體店的運營模式和運營邏輯。

就像冷兵器時代的軍隊,講究個人體質和軍隊規模,主要在貼身近戰中取勝;而熱兵器時代的軍隊,講究武器的先進和使用,在身體不接觸,甚至看不到對方就已經結束戰鬥!新零售就是對新武器和新戰法的應用和研究。

首先看看新武器,也就是互聯網工具,比如微信,微商城,小程序,APP等,都是互聯網工具的不同形式,應用的場景和對象都不一樣;

比如:小區里買水果的,顧客用微信和店主直接聯繫,購買水果,送貨上門就很方便。如果用微商城,讓店主拍圖,P圖做美工,就幹不了;

比如:品牌代理的服裝店,用微商城就比較適合,因為服裝供應商會提供圖片,直接上傳到商城裡,讓顧客瀏覽選擇,最後試衣購買下單即可。如果再加上會員管理,記錄顧客的穿衣喜好和尺碼,以後有新品就可以針對性的推薦給顧客,就讓實體店的選品和營銷做的更精準。如果買衣服讓顧客下載APP,就不適合了,顧客的APP打開頻率很低,就覺得麻煩;

比如:服務類的平台,使用頻率高,使用多樣性,則顧客使用APP就比較方便。

所以棉曉南認為,對於不同行業不同類型的實體店,根據自己的可操作性和顧客方便性來選擇合適的互聯網工具,才是最好的。千萬不能被一些打著新零售幌子的軟體銷售商介紹的軟體功能所吸引,忘記了選擇適合自己,並自己能落地使用的工具。

最後,我們來探討一下新零售的新戰法。對於實體門店來說,決定門店經營失敗最核心的兩個問題是庫存周轉率和顧客復購率。

庫存管理不當,賺的錢都在貨里,最後貨甩賣,導致損失虧錢。會員復購率低,意味著老顧客消費越來越少,完全依靠新顧客的消費,導致營銷成本增加,拉客效果不好,銷售下滑,門店虧損。

如何提升庫存周轉率和顧客復購率呢?

這兩個問題很難完全準確的回答,我們先看看庫存周轉率,思考一下庫存周轉的邏輯:

庫存是如何產生的?一是商品品類過多,而是商品滯銷。在過去的20年里,我們都處於貨品緊缺的時代,那時候,有貨就能賺錢。

現在是貨品過剩的時代,有貨不一定能賺錢。在貨品過剩的時代,就需要我們去精選貨品,減少商品的SKU,打造主推品和爆品的營銷邏輯,通過少量多頻次的運營,來提升庫存周轉率,降低庫存的風險,從而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那麼,顧客復購率的邏輯是什麼呢?我們傳統實體店,關注的都是貨,老闆和導購員對每一件貨品很熟悉,問他有多少老顧客不知道,老顧客多長時間沒進店不知道,老顧客喜歡什麼產品不知道,對顧客基本都不熟悉,如何能夠給顧客提供合適滿意的商品和服務。

新零售的根本是關注人,關注顧客的需求變化和消費習慣。當實體店用互聯網工具實現對顧客的了解和預知,那麼顧客的忠誠度和復購率就有了提升的辦法。

新零售需要我們應用新武器和新戰法來重構我們實體店的「人」「貨」「場」

應用互聯網工具,改變坪效,創造屏效,綜合提升店效

通過精選,選擇爆品,主推營銷,提升品效

數字化消費者,了解需求,引導需求,提升人效

每一次新的零售方式的出現都是零售效率的提升,都是讓消費者更方便。從剛才我們回顧來看,每一次新的零售方式的出現都離不開社會的發展,技術的進步,消費方式的升級。

每個行業都可以應用互聯網工具,進行重做!

我們即將迎來百業創新,百花齊放的新零售時代!

棉曉南針對家紡零售行業,研究落地了一套新零售的方法,幫助零售商提升零售效率,重構家紡門店的運營模式,致力於傳統家紡門店的新零售升級和落地!


推薦閱讀:

如何快速提升個人的運營水平?
《肖龍說》:第一期相信耐心的力量
產品經理修鍊之道:結構化輸入和結構化輸出
從初識到熱戀,運營和用戶熱戀一場的操作手冊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雙十一反思-預售 20171026

TAG:商業 | 新零售 | 運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