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哥窟是個什麼窟?
來自專欄旅際生活
按照中文「窟→洞穴」的字面解釋,吳哥窟跟窟沒有半毛錢關係,就像柬埔寨跟寨也沒有半毛錢關係。
只是個音譯的名字。
Angkor Wat,首都的寺廟。
吳哥窟,是超大寺廟群組成的王城。
從公元1世紀建國至今共2000多年,柬埔寨經歷扶南、真臘、吳哥、金邊王朝, 吳哥時期是柬埔寨歷史的巔峰。而吳哥窟是先祖留給柬埔寨的遺產,至今為止,在外界看來,柬埔寨都還沒有一樣東西比這份遺產更耀眼。
柬埔寨舊稱高棉,在吳哥王朝鼎盛時期的版圖包括今天柬埔寨全境以及泰國、寮國、越南部分地區,曾是東南亞大哥,落寞之後也經歷了和我們類似的一段血淚史,不同的是,他們至今還背負著內外戰爭的後遺症。
從流通貨幣就能看出一些局面,有幾個國家是把別國貨幣作為主流結算貨幣的呢(嗯,用美元),主要最初還並不是因為通貨膨脹和其他經濟原因,而是當年那個加強版柬埔寨「文革」對文明的毀滅,紅色高棉政權暴力重構「烏托邦社會」。
去吳哥窟的時候是感受到這個國家曾經如此輝煌,心生崇拜與感嘆,而去首都金邊了解近代歷史的時候,簡直心如刀割,真的無法想像經歷了千年的奮鬥發展後,1975年那一夜突然回到「石器時代"的感覺。
逛吳哥窟時一直有個疑問,整個吳哥古迹是一片由600多座廟宇、寶塔和宮殿組成的古建築群,是工業革命前全球最大的城市,擁有精密的灌溉系統成為農業大國,這麼龐大的一個王朝,繁盛了幾個世紀,遷都金邊後為何就此消失400年,國內甚至沒有隻言片語記載,直到1861年才被法國人跑去發現了。
就這麼一個問題,都需要去撥開層層歷史與宗教,才能找到答案。而關於吳哥的記載,當初真的少之又少。
她的神秘,也正是因為曾經站在文明的璀璨巔峰,然後又突然消失,回歸大眾時,華麗的外衣剝落,故事已被埋葬,與盤根錯節的大樹共生。
我們今天去吳哥所看到的全部都是歷經千年風吹日晒雨淋而依然健在的石雕,灰暗的素顏。沒有當年的照片,無法重現那繁盛的時光,只是有一些微小記錄比如我國元代周達觀的《真臘風土記》等,加上後來的考古發現,逐漸在人們心中還原了依稀的面貌。
舊時柬埔寨在吳哥王朝以前信奉印度教,後來信奉小乘佛教,文字最早只是用來記載宗教經文、王室統治的法制戒律,鮮有對民間生活的記載。包括吳哥寺廟中的石雕記錄,也絕大部分是和宗教相關。沒有文字的流傳,文明就容易覆滅,歷史也容易被人遺忘。
吳哥王朝的落寞,看了一些資料總結出大致幾個原因。
一是王室內鬥導致宮廷政變, 影響了政治體系,也包括水利工程的良好延續,從而影響了農業經濟,人口減少 ;
二是新政權對宗教的變更,改印度教為小乘佛教。印度教信奉多神,尊崇嚴格的不平等種姓制度。把人分為高貴到低賤幾個等級,出生在什麼等級,那家族世世代代就只能在這個等級,不能跨越。生活很苦,要解脫,那隻能更嚴格遵守戒律,潛心修行,等待死後輪迴的時候超脫到一個更高級的種姓。
從某方面來說,這種嚴格的階級劃分有利於整個社會的穩固。而佛教沒有神,崇尚「眾生平等」,反對種姓制度,否定對個人崇拜, 這樣使得原本基層民眾對「神王」的尊崇遭到破壞,王權對人民的束縛逐漸鬆散。
(印度教基本教義是「法」和「業力輪迴」,相信因果報應,法是對自己生活行為規範,業力輪迴是說人在世是否能按照給自己的「法」去生活,一生中產生的業,決定了死後靈魂究竟是轉生為更高級的種姓,還是變成一頭獸,或甚至一隻昆蟲,現世的不平等是前生註定的。而佛教宣揚在靈魂上「眾生平等」,小乘佛教以自我完善與解脫為宗旨,著重「渡己」。)
三是暹羅人(泰國)的侵犯,經濟衰退和人口下降導致國力軍事衰落,內憂外患最終敗給暹羅,不得不棄城遷都。而城裡剩下的人被暹羅趕緊殺絕,屍體腐爛瘟疫出現,整個城就成了無人區,成為人人避而遠之的「鬼魅瘴氣」之地,久而久之,被世人遺忘。
不得不說文字記錄對文明的發展有多多多重要,柬埔寨那段燦爛的歷史竟然沒有保存下來,實在是遺憾。有次看到網上有人說在我們已在用紙用絹寫文章的時候,柬埔寨人用的是香蕉葉在寫,香蕉葉會腐爛,會被蟲吃,所以沒有書。真是要飆淚了。
皇室官方其實是有的,但基本是經文,像現在還能看到的刻在吳哥窟的石壁上,除了經文,還有少許流傳的文字,不過那也只是一些法律法規,讓大家遵紀守法而用。文字只屬於皇室宗教,統治的工具。永恆也是屬於皇室。
像金字塔萬里長城一樣,在這個科技發展如此高級的現在,都認為這些建築是不可思議,而在那各種工具都不曾有的年代,是怎麼創造出那麼震撼的建築的?
不管設計如何精湛,其實都少不了人肉堆疊。
吳哥寺(小吳哥)是吳哥古迹群中保存最完好的建築,在12世紀,當時吳哥王朝國王蘇耶跋摩二世希望修建一座寺廟作為吳哥王朝的國都和國寺,舉全國之力大約花了35年,才有了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寺廟出現。她原來的名字是叫Vrah Vishnulok,意為三大神之一「毗濕奴的神殿」,嗯,最初是為神而建的。
吳哥寺(小吳哥城)
其餘各寺廟分布周邊,也是為神或者是為皇親國戚而建。
為了方便遊覽,大家總結出了一個三條遊覽線路,按路程遠近和範圍分成小圈、大圈、外圈。
以下是自製的遊覽圖,主要的一些寺廟。
大小圈內建築比較密集,每個寺廟都有它的意義和名字。把這些分散的寺廟串聯起來,才驚覺這個王朝的龐大。建築時間在吳哥時期的近600年,由石雕到磚雕,由印度教到小乘佛教,那些巧妙又虔誠的設計,看到心潮澎湃。
推薦閱讀:
※《岡仁波齊》:No Fear In My Heart
※普吉島最大購物中心要開業了,買買買約起嗎?
※Cafe de LAmbre
※「只有瘋子才會試圖去描述這世界上不存在的東西」
※海南黃花梨究竟好在哪裡?深度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