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2 同樣 500 大卡,吃米飯 VS 吃肥肉,哪個更易胖?

VOL.2 同樣 500 大卡,吃米飯 VS 吃肥肉,哪個更易胖?

來自專欄野獸生活

大家好,今日視頻。聊聊我們都關心的減肥。

流量壕 & Wi-Fi黨 請猛戳

https://www.zhihu.com/video/986736380763979776

沒流量? 趕時間?

跟我一起看文字版

首先,一起做道選擇題吧:

VOL.2 | 同樣是 500 大卡的熱量,吃米飯 VS 吃肥肉,哪個更易胖?

A. 米飯 B.肥肉 ( )

這個問題的答案,我猜可能會分為兩派。第一派會說:

雖然熱量一樣,但畢竟肥肉油花花的,看上去就會長肉,所以答案應該是「肥肉」吧。

依靠食物的外觀來思考代謝,這種做法很容易讓我們想起那句:「You are what you eat」,中文意思是「你的身體是由你吃的東西構成的」,吃什麼就長什麼

可這 呀。

我們都知道,吃進去的食物,在體內代謝的時候,都是糖、蛋白質、脂肪這三大營養元素。這跟食物本身的外表,沒有一點關係

如果吃肥肉身上就會多塊肉的話,那些常吃奧利奧餅乾的同學,是不是都變得特別黑?

至於你說,那多吃核桃確實能補腦啊。事實上,這是因為其中的健康脂肪酸,對大腦發育有一定好處,而不是因為它長得像腦子。

這是第一派,很簡單就能推翻。第二派,就比較有意思了,他們會說:

這道題目本身就有問題誒,因為熱量都一樣了,發胖程度肯定也一樣啊,題目出錯,應該有個 C 選項才對吧?

這種觀點呢,就是「熱量守恆」為根據的。在這種思想下,減肥就是少吃多動唄,以低脂,低卡路里的食物為主,配合長時間的有氧鍛煉,節食製造熱量差

熱量守恆都搬出來了,看上去很有道理,但這麼說真的對嗎?

2014年,阿姆斯特丹紀錄片電影節上,放映了一部片子,叫做「That Sugar Film」,翻譯過來,就是「一部關於糖的電影」。

這部電影的演員兼導演,是一個澳大利亞人,Damon Gameau,多年來他一直堅持的飲食,就是以蔬菜和肉類為主的,低糖低碳水飲食,這幫他保持了非常好的外型狀態和健康水平。

但一次機緣巧合,他決定,做個勇敢的實驗:連續 60 天:

① 在不改變總熱量的情況下

② 把每天的食物用糖或碳水化合物替代

看看身體會發生什麼變化。

Damon 去超市逐個查看營養成分表,專挑糖或者碳水化合物特別高的那些食物,帶回家吃。

注意,這裡很有意思。除了甜甜圈,糖,可樂這種我們早就知道糖很高的食物,Damon 還發現,像是:酸奶鮮榨果汁早餐麥片全麥麵包豆類罐頭... 其實都是名副其實的高糖食品,但在產品定位和包裝上,仍然是大字加粗,標稱「健康」。很多並不了解營養成分的朋友,身體健康就這樣默默受到損害

為了有更清晰的數據,他還找了專業的醫學實驗室和科研人員,對各項身體指標進行了跟蹤檢測。

結果實驗剛進行到第 12 天的時候,Damon 的體重就先發生了明顯的變化:他胖了 6 斤多(3.2kg)

以前的 Damon,是個精力非常充沛的人,但在開始吃糖後不久,他就感覺沒精打采,難以集中注意力,還變得情緒化,動不動就生氣,隨後又感到沮喪,只能靠吃更多的甜食來刺激情緒

他的皮膚也變差了,曾經光滑的臉上,長出了又紅又腫的粉刺。更讓人驚訝的是,實驗開始後僅僅第 18 天,原本身體健康的他還出現了一些「輕度脂肪肝」的癥狀:

谷丙轉氨酶(ALT)指標異常,肝臟正在被破壞,部分細胞開始死亡。

看到了么?在總熱量不變的情況下,僅僅是把肉和蔬菜,替換成糖和碳水化合物,只用 60 天 的時間,體重、皮膚、健康狀況都變得更糟糕了。

現在你還覺得僅僅關注熱量差,無視營養成分,就能減肥成功,獲得健康嗎?那麼,如果熱量不是最關鍵的,到底什麼才是影響減肥的最大因素呢?

2010 年,新聞界的諾貝爾獎——「普利策獎」的獲得者,美國記者 Gary Taubes 出版了一本書,震驚了美國醫學界和營養學界,書名就叫《我們為什麼會發胖》。

為了找出肥胖的根源,他對 100 多年來的肥胖案例,做了整整 10 年的調查和研究,最後得出的結論是:

發胖是一種代謝問題,是一件有關激素分泌和營養成分的事情,熱量只是其中的一環。而很多人之所以屢次減肥失敗,正是因為主流營養學界,錯誤地建議人們只關注熱量,不必關注營養,就能減肥成功。

傳統「營養學專家」們的錯誤建議,恰恰是無數人減肥失敗的終極原因。

你會說了,誒?熱量守恆難道不是通用的定律嗎,怎麼可能不是決定因素呢?

其實特別簡單。因為人體是一個生物體,並不是一個簡單的機械系統。在機械系統中,你可以用輸入,輸出,來度量系統的能量變化。

但在生物體中,以目前的科學水平,輸入(吃的食物等)和輸出(消耗 & 排泄等)都是沒辦法測量的

假設你吃一顆花生,就算你拿最精確的食物秤,測量了它的每一項成分和熱量,可是當它進到消化道,與消化液混合,參與代謝的時候,身體能吸收多少,排出多少,是跟你的腸道環境菌群組成代謝效率 ... N 重複雜的因素密切相關的。這個過程的能量變化,就好像指紋,每個人都不一樣。

那,通過運動,或者拚命節食製造熱量消耗呢?

2007 年,哈佛醫學院院長 Jeffery Flier 在《科學美國人》上發表了一篇論文,他說:

動物的飲食突然受到限制時,動物就會趨向減少活動,減緩細胞中的能量使用,來降低能量消耗,以此來保持一定的體重。一旦結束限制,TA 吃的食物會比之前沒有限制的時候還要多,直至恢復原來的體重。

雖然你可能認為自己有毅力去對抗這種機制,比如很多人就是一邊節食,一邊瘋狂跑步。但是對人體來說,我們在過去的幾百萬年里,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存活和繁殖。

通過「節食 + 運動」製造消耗的方法,跟我們天生偏好儲存能量的基因完全是背道而馳的,所以,最終,這會耗盡你的意志力,讓你再也不想減肥,不想限制自己,從而引發報復性的暴食,飲食失調 ... 最後回到原來的體重。

說了半天,相信你已經明白只算能量確實很片面了。那到底應該怎麼減肥呢?

別忘了 Taubes 說的:分泌

分泌,聽上去有點像醫學概念。不過這裡的分泌,沒那麼複雜,最需要你了解的就是「胰島素 - 血糖」的變化。

胰島素,是胰腺分泌出來,幫助我們降低血糖的激素。血液里的糖,經過它的處理,就會變成糖原,放在肌肉和肝臟儲存起來。

如果血糖太多,肌肉和肝臟放滿了,多餘的糖就會在胰島素的幫助下,形成脂肪液滴,儲存到脂肪細胞里,人也就長胖了。

特別是,如果血液里的糖總是很高,身體就會受不了,進而產生「胰島素抵抗」。這意味著,有一部分胰島素不能正常發揮作用了,胰腺就要分泌更多胰島素來彌補這部分缺失的功能,這樣就會引起代謝失調,更多的脂肪被合成,更容易發胖,胰腺負擔也越來越重,直至糖尿病。

所以正確的減肥姿勢,就是不讓胰島素升高,也就不能把糖合成為脂肪了。而三大營養元素里,脂肪是最不容易引起胰島素升高的,蛋白質其次,糖的刺激作用最大。

所以,終極答案一目了然:

要減肥,少吃糖。不減肥,為了健康,也要少吃糖。

糖在哪兒呢?也得多說兩句。

像我剛才說的,除了那些甜甜圈,糖果,可樂這種傳統的高糖食品,有很多糖都藏在超市貨架上,那些明確貼著「健康標籤」的食品上酸奶,蜂蜜,麵包,麥片,果汁...都是大量含糖的食物。

要少吃,或乾脆不吃。

用好一點的肉類,蔬菜,健康油脂去代替以往的高糖食品,像 Damon 以前一樣,保持低糖低碳水的飲食,讓胰島素保持平穩,這樣的話,想發胖都很難。

回到一開始的問題,同樣熱量的米飯和肥肉,吃哪個更容易發胖?答案應該很明白了吧。

至於你說:

  • 沒有了糖類,身體有能量嗎?
  • 大腦會變笨嗎?
  • 吃這麼多肉會得病嗎?
  • 脂肪太膩口,吃不習慣怎麼辦?

這些問題說起來都很長,我們留到後面慢慢和大家分享,如果你感興趣的話,就保持關注吧。

對了,視頻里的內容更豐富,看完文字版,別忘了先把文章置頂到「聊天」里,過會兒有 Wi-Fi 了再看視頻,希望能幫到你更多。

下周見!

點擊下面的關鍵字

看看我們之前寫的 科普乾貨

斷食 | 低碳水 | 營養 | 減脂 | 三餐

訓練 | 痘痘 | 糖癮 | 大姨媽 | 健康 | 好處

脂肪肝 | 高血壓 | 糖尿病 | 痛風 | 心臟病

豆類 | 果汁 | 肥肉 | 食用油 | 麵食

關注 野獸生活研究所,回復「吃」看健康的低碳水,應該怎麼吃!


推薦閱讀:

15元就能在家做體測!
腰圍縮小5cm☆腰腹減脂動作
原來甜食是最大的殺手,圖片太驚悚,膽小勿入!
脂老虎:減脂指標知多少
減脂的注意啦!減脂平台期攻略奉上

TAG:飲食 | 減脂 | 減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