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帝國的悲情:昔日歐陸平衡手,今日抬頭望亞太

大英帝國的悲情:昔日歐陸平衡手,今日抬頭望亞太

來自專欄 21世紀的全球化思考

每個中國人最難忘的不是遊戲,不是環遊世界,而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英語,從幼兒園英語,小學英語,中學英語,英語高考,托福雅思GRE等等,中國人對於英語狂熱的程度締造了新東方、學而思等國際教育集團。

愛也罷,恨也罷,無論你愛不愛,無論你學不學,英語就擺在你面前,過不去,你就註定進入不了主流圈子。這一切的源頭就在於英語的締造國—英國,這個曾經的日不落帝國還在發光發熱。

(1) 大英帝國的輝煌和遺產

英國全稱為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也就是英倫三島(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加上北愛爾蘭,這就是我們常談論的英國。至於愛爾蘭為何不全部屬於英國,這得問丘吉爾先生了,誰讓英國人將愛爾蘭人視為異族,貶低為劣等民族,進行殖民統治,上百年也沒有同化,反而引發了一輪又一輪的民族起義,20世紀,為了應對歐洲大陸強權的挑戰,不得不採取妥協方式,將愛爾蘭島一分為二。

在無數中國人眼中,英國早已是昨日黃花,自貶人格成了美國的更屁蟲。除了牛津劍橋為代表的高等教育和倫敦金融城兩塊遮羞布,英國已經退出了主流大國舞台,加上英國脫歐公投,蘇格蘭脫歐公投,北愛爾蘭的騷動,英國成了「歐洲病夫」。

英倫三島

殖民地沒有了,偏居一隅,英國除了遮羞布,還有什麼壓箱底的寶嗎?

答案是有的,而且是很大的寶,英國是丟掉了印度,埃及,南非等殖民地,加拿大和澳大利亞也獨立自治了,地圖上看見的大板塊,英國人都退縮了。然而,英國人數百年的基業並沒有徹底丟掉,英國在海外擁有多個重要島嶼以及一些重要的據點,務實的美國人才不會認一個沒有利用價值的小弟。

(2) 今日殘喘的大英帝國

壓箱底的寶貝是有的,但是作為病人,是無福消受的,只能勉強維持現狀。曾經世界第一的海軍,早已陳列在歷史博物館,曾經光榮的皇家空軍,在中東只能作為美國大兵的替補。

殖民主義雖然帶來了巨大的財富,卻也掏空了英國的創新力,導致了英國本土的產業空心化,英國由工業強國演變為貿易強國,將美洲的白銀、棉花,印度的香料等在世界流通,看似主人的姿態卻也培養起了強大的對手,以至於在一戰中英國不得不與法國聯手才能和德國掰手腕。

今天的英國,所面對的局面更加兇險。對外,和阿根廷的馬島之爭,讓英國的心始終懸著,幾次中東戰爭,不但沒有讓英國肅清恐怖勢力,反而多地接連遭遇了恐怖主義襲擊。更為嚴重的是,伴隨脫歐公投和蘇格蘭獨立公投等一系列黑天鵝事件,英國社會被生生的割裂,孤立主義和親歐主義彼此慫,讓英國社會早已敏感的高失業率,國度福利制度,國家財稅分配製度等,進一步被放大。

歐洲病人病的不輕,必須得刮骨療毒才可以重新煥發活力。

年輕的女王

老去的女王

(3) 作為平衡手的英國作為歐洲大陸西岸的島國,英吉利海峽幫助英國躲避了拿破崙和希特勒的鐵蹄,擁有相對獨立的發展空間,廣袤的大西洋更是讓英國人在新大陸贏得先機。但另一方面,大洋的阻隔,也讓英國對於歐洲大陸事務很難過多涉足,更不用提佔領。

孤島海洋文化,塑造了英國人的性格,也奠定了英國的國策,作為平衡手,俗稱攪屎棍的英國演繹的很精彩。德國強,扶持法國;法國強,打壓法國;俄國強,英法聯手絞殺。總之,平衡手的英國,的確完成了歐洲大陸均勢,也確保了自身的安全。

樹葉有兩面,作為頂尖平衡手,英國雖然獲取了安全和相對優勢,卻是在戰略上大大失分。國家如同個人,精力有限,將有限的精力大量放在了鬥爭的厚黑學上,自身的內功退化,眼光多被局限在歐洲大陸,從而使得英國失去了第二次和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先機,從科技創新的源頭,變成了倒賣商品的商販,終究不能長久。

(4) 英國為何看向亞太

20世紀屬於大西洋,歐美列強領導了世界潮流,也用兩次世界大戰重新書寫了權利的格局,二戰後美蘇聯手加速摧毀了英法兩國的殖民地體系,也徹底終結了英法再度成為世界一極的可能。

21世紀,必將屬於亞太,美國「重返亞太」政策,一方面固然有針對中國的意味,一方面又何嘗不是亞太區域影響力的加強,經濟權重越來越大,美國需要保衛其在本地區的核心利益。

太平洋東岸是美國,太平洋西岸是中國,日本,俄羅斯,韓國,東盟等強大的國家或組織。縱使不能稱霸全球,老牌帝國主義的英國,也要在亞太增加影響力,以捍衛僅剩的那點兒自豪感。

向東,英國進一步推進英美特殊盟友關係,作為美國在歐洲的橋頭堡,獲取美國先進的武器和技術,保衛國家安全。向西,和中國推動經貿合作,不僅讓倫敦成為了人民幣國際化的最重要的海外中心,也敢為人先的成為了第一個加入亞投行的西方大國,引發了多米諾骨牌效應。

亞投行創始國

曾經的英國可以憑藉自身強大的工業實力和科技實力,打遍天下,而今天的英國,借勢借力才能贏得更大的生存空間,中美便是這個時代英國所依仗的靠山。

路漫漫也需蹣跚前行,年老色衰也得老驥伏櫪,大英帝國落下的餘暉依舊閃耀在每個英國人的記憶中。往事不可追,今生可期待。英國人脫下了紳士的偽裝,開始了務實之路。作為昔日歐陸的平衡手,英國跨越萬里,在亞太埋下了根,利用歐洲橋頭堡的獨特地理位置和倫敦世界金融中心的影響力,將英國的影響力延續下去。

丘吉爾的意氣風發

特蕾莎梅的無奈

不要問我,英國會不會再次崛起,時代留給英國數百年的美好時光,該知足了。面朝大海,日光,海浪,愜意,安安心心地靠著老祖宗的遺產生活下去,守住不多的一點兒基業,這便是這個時代英國人難以逃避的宿命。


推薦閱讀:

地緣政治(22):如果蒙古國有幾千萬人口,會怎樣影響世界格局?│脫苦海
巴基斯坦貧窮混亂的根源何在?
地緣政治(19):如何看待中國開發商租借斯里蘭卡港口,租賃期99年│脫苦海

TAG:人文 | 英國 | 地緣政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