誕生與首次繁榮(1955-1959)1 - 20世紀50年代青少年文化的興起

誕生與首次繁榮(1955-1959)1 - 20世紀50年代青少年文化的興起

來自專欄 History of Rock 搖滾史

搖滾樂作為青少年文化的載體,在1955年開始形成,在給生活帶來新鮮血液的同時,也帶來了相應的問題。

我們已經學習了1955年前的流行樂,主要有三種不同的市場分類——主流流行樂(Mainstream Pop) 、鄉村和西部音樂 (Country and Western) 以及R&B。並把1955年定為搖滾元年。這一章,我們會探討搖滾樂的誕生和首次繁榮,即1950到1959、1960這個時期。這節課,我們來談談這段時期青少年文化(youth culture)的興起。

首先,讓我們重點關注1955年,了解搖滾樂是如何誕生的,以及為什麼將其與之前出現過的音樂風格分開看待。提起搖滾樂起源,有一種普遍說法是,搖滾樂是由主流流行樂、鄉村和西部音樂及R&B融合而成的,其中也融合了一些福音音樂 (Gospel) 和doo-wop。而我說,當這三類音樂都成為了主流流行音樂,即鄉村和西部音樂及R&B都從其各自的獨立市場進入主流流行市場的時候,搖滾樂便形成了。

1955到1959年這段時間,迎來了搖滾的第一波浪潮。基本上可以分為1954、1955年Elvis出道前,1956年Elvis出道,以及Elvis嶄露頭角之後三個時期。Elvis並非是在搖滾時代一開始就出道的,而是其他歌手某種意義上為其開闢了道路後,他才獲得了巨大影響力。需要提醒的一點是,我們這門課是以美國視角看待搖滾樂。在許多方面,與英國視角的搖滾史是截然不同的。在當時,美國市場是全球最大的音樂市場。

現在具體談談50年代崛起的青少年文化,以及對美國青少年的重新定義。我所說的「重新定義」是什麼呢?在搖滾樂誕生之前,美國文化從沒有把青少年分為一個單獨的整體。在當時,人們一直規規矩矩上學,直到高中畢業,然後上大學或者找到工作,褪去稚氣,成為成年人,並不存在一個獨特的過渡期,也沒有針對青少年的服務和商品等東西。但是,在50年代,家長開始更多地關注孩子。也許是二戰的關係,很多父親當時都參戰了。現在戰爭結束了,他們希望儘可能地回歸正常生活,努力為孩子提供最好的東西。所以比起早年的孩子,這一輩可能有點被溺愛了。他們的教育、心理健康等,都得到了更多關注。這一切塑造了這批孩子,他們擁有自己的服裝、自己的語言、自己的車、自己的少年愛情觀,有大把的休閑時間和零花錢。最重要的是,他們擁有自己的音樂——搖滾樂。這突然使得孩子可以做一段時間的青少年,他們不再是小孩,但又不像大人一般成熟。此時,有一系列他們可以融入其中的文化,很多東西是專屬於這一階段的。在50年代,這是十分新潮的。而搖滾樂的重要性在於,它為這種青少年新體驗發聲。

如果你想了解50年代這些孩子們的生活,可以看1973年的電影《American Graffiti》。這是George Lucas早年的一部電影,故事背景設定在1962年,但卻捕捉了很多50年代末的氛圍。還有電視節目《Happy Days》。Michael J. Fox主演的電影《Back to the Future》里也有50年代的情節,其實很多情節是理想化的,50年代是有更多問題的。但那確實是一段單純無知的歲月,屬於青少年的歲月。電影中Potsie和Ralph Mouth在酒吧的點唱機旁跳舞,這就是美國青少年的生活。我有一些同齡的朋友和同事,他們在英國長大時就沒有經歷過那種青少年文化,所以他們將這樣的生活稱之為美國對青少年的重新定義。對於我們來講,重要的是它打開了商品市場。在50年代後半葉,銷售給青少年的音樂,與賣給父母一輩的完全不同了。

我們也應該談談這段時期發展起來的搖滾與青少年犯罪的關係,在當時這十分令人擔憂。因為大家希望孩子能走上正道,家長擔心他們會走歪路或成為少年犯,人們開始更多地關注在那種文化中孩子的成長。你可以在50年代中期的三部電影中看到這種情況,1953年由Marlon Brando主演的《The Wild One》,其中的Brando飾演的Johnny,有個摩托車幫派叫做The Beatles。總之,Johnny是一個叛逆的人。影片中有個情節,有人問他在反對什麼,他反問「我不知道,你覺得呢?」換句話說,是為了叛逆而叛逆,這就是一種對青少年犯罪的看法。

另一部1955年由James Dean主演的電影叫《Rebel Without a Cause》,你懂吧,叛逆是沒有理由的,為了叛逆而叛逆。電影講述了一個不被人理解的少年以悲劇告終的故事,之後這一觀點因演員James Dean在現實生活中悲劇的死亡而加深。從而在某種程度上,深化了叛逆少年早逝的觀點。但是《The Wild One》和《Rebel Without a Cause》中的電影配樂,完全不是搖滾樂。

第三部電影是1955年由Glenn Ford和Sidney Poitier主演的《Blackboard Jungle》,講述了市中心學校里的孩子們叛逆不羈的個性。他們的音樂老師喜歡演奏音樂來拉近感情,電影中,他試圖用爵士樂與孩子拉近關係。但是在開場字幕和電影后續的部分,使用的是Bill Haley and His Comets的《Rock Around the Clock》。這一切,將問題青年與搖滾樂聯繫起來,成為了後來搖滾特徵的一部分。關於這部電影,有趣的是,當大家去到電影院,電影開場出現滾動字幕,提到青少年犯罪在美國已經變成了一個大問題之類的話。然後開始播放《Rock Around the Clock》,孩子們聽到這首歌都興奮起來,開始在電影院里騷亂,有報道說有人在電影院里撕扯了座椅。這些事強化了這樣的觀念:搖滾樂可以煽動孩子讓他們癲狂,我們要在文化領域中做出一些行動,來保證這些孩子們不走向陰暗。無論如何,這些電影、青少年文化等,創造了搖滾開始興盛的環境。《Rock Around the Clock》也成為了1955年的大熱流行單曲之一。

在1955年,我們真正開始看到搖滾歌曲登上流行榜單,不僅僅是超越了風格的限制,而是成為了年度最熱門的單曲。接下來有很多歌曲也緊跟步伐,很多R&B歌曲也登上了流行榜單。有些人問為什麼1955年如此多進入流行榜單的R&B歌曲,被我們稱之為搖滾,真的比叫做白人R&B好嗎?之後我將為你解決這個問題,搖滾就是R&B某種程度上的變種,並且值得被分為新的類別。下節課,我們會學習白人青少年是如何接觸到R&B的。


推薦閱讀:

作為青少年,該如何看待同性戀?
怎樣評價文學創作類APP湯圓創作?
青少年法制教育講座(一)
性早熟的孩子長不高?5大指標判斷孩子性早熟!
如何拯救一個極度逃避現實的青少年?

TAG:搖滾樂 | 搖滾史 | 青少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