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架波音747架著全世界最牛的高空望遠鏡,最新探測了10小時……
來自專欄三體引力波
一提到天文望遠鏡,你馬上就會想到:各種地面望遠鏡,太空望遠鏡。
但聽說過高空望遠鏡嗎?架在三手波音747上的?
這就是全球最大最著名的高空望遠鏡——索菲亞(SOFIA)。
就在昨天,這架特別的高空望遠鏡,執行一個長達10小時的夜間飛行。
觀測目標:射手座一個密集的氣體雲天區,還有超新星爆發後的殘骸物質。
- 問題來了,為啥這架高大上的高空望遠鏡,起個女性化的名字?
其實,索菲亞(SOFIA)全名Stratospheric Observatory for Infrared Astronomy,直譯為「同溫層紅外線天文台」,這就意味著:飛機要飛到同溫層去觀測宇宙。
- 為啥要飛到同溫層?
先說說什麼是「同溫層」,也叫平流層,
是地球大氣層自下而上的第二層,海拔高度從8/16公里~50公里這一區間。
在對流層之上,特點是相對平靜的大氣層,這一層的上半部分就是著名的臭氧層,能夠吸收大量紫外線,是地球生命的保護傘。
讓索菲亞飛到同溫層觀測,關鍵基於兩點:
①平流層下面的對流層,含有地球大氣層幾乎所有的水蒸氣,而這些水蒸氣能夠阻擋來自太空99%的紅外光,所以地面天文望遠鏡大都沒法精確捕捉紅外光。
②儘管像斯皮策、哈勃這類太空望遠鏡,也能夠觀測紅外光波段,但因為任務繁忙、造價昂貴,無法全頻段觀測紅外光波段,而採用索菲亞這種高空望遠鏡,則要靈活、方便、廉價得多。
所以,美國宇航局花了大力氣設計建造出這款索菲亞,從規劃、設計、製造、改裝,歷時13年,造出這架最大最牛的高空望遠鏡——索菲亞。
當然,索菲亞並不是美國第一架高空望遠鏡。
早在1965年,NASA就採用康維爾990改裝飛機,首次進行了高空望遠鏡紅外光波段的觀測。
再說說三手飛機的事兒。
為了降低成本,NASA使用的是二手飛機,1997年從美國聯合航空公司買下這架波音747SP寬體飛機時,已經足足飛了20年,這期間還倒過一手,所以被戲稱為【三手飛機】。不過呢,飛機安全、能用就好。
設計能力必須達到:能夠裝下直徑2.5米的望遠鏡,10人一組的實時觀測團隊和裝備,飛上12公里以上的平流層,每年飛行100個航班。
最關鍵的技術環節,就在高空望遠鏡:第一主鏡必須好,第二穩定性必須好。
①主鏡製造加工,先後在法、德兩國完成。
鏡片採用微晶玻璃特製,幾乎不會膨脹。光是拋光打磨就用了兩年時間,光學鏡面達到8.5納米的精度,1納米有一根頭髮絲的8萬分之一。從1999年開始製造,直到2004進行第一次地面測試,整整用了5年。
②高空望遠鏡另一個關鍵技術,在於穩定性。
就算主鏡研製技術再高精尖,只要飛機一抖,望遠鏡一顫,全都白費。
為此,研發人員專門研製了一個球形軸承,把高精尖的望遠鏡妥妥裝置在這個穩定器上,設計標準需要達到——就像在地面一座10米高的水泥台上,那種天文望遠鏡一樣穩定!
- 這得花費多少刀呢?
直到2007年4月26日,索菲亞實現首次試飛,整個項目預算從原來的1.85億,猛增到3.3億美元。
當然,NASA不是一家買單,另外還有兩家分攤:德國航空航天中心DLR、高校空間研究協會URSA。
- 花掉這麼多經費,索菲亞物有所值?
前面說了,索菲亞作為高空望遠鏡,最大特點就是全頻段觀測紅外光。
它能夠穿透星際氣體和塵埃,觀測恆星與行星的形成,尋找太空生物跡象,探索宇宙有機物的演變,甚至觀測黑洞的運轉機制。
- 從2007年首飛一直到現在,索菲亞干出什麼名堂沒?
當然有啦。
2016年初,索菲亞率先發現火星大氣層里有氧原子。
2017年初,利用中紅外線光譜對穀神星觀測,幫助NASA確定了小行星表面存在行星塵埃。
2017年6月,NASA發布一項研究成果:超大質量黑洞周圍的塵埃環,體積要比科學家預想的少30%,但是更緻密更緊湊。
——這都是索菲亞的功勞。
背後的苦勞,每年要飛100個航班,一個航班10人一組。
要知道作為高空望遠鏡飛了11年,身為波音飛機足足飛了41年(1977~2018)。
還有一項重要功能就是科普教育。
按照我們國產說法,索菲亞可是實實在在的「青少年科普教育示範基地」,每年都會欣然接待——青少年天文愛好者、天文教育工作者、天文館和科學館工作者等人士的實際觀測和體驗。
要知道,索菲亞的身份可是全世界最大最尖端的高空望遠鏡,這要是在某些國,恐怕只能是遠觀、不能近身的供品。
https://www.zhihu.com/video/982975726034878464推薦閱讀:
※讓心靈飛到高空
※兩萬米高空間諜之王從未被擊落*
※雞蛋從高空墜落能砸死人,為什麼貓卻摔不死?科學告訴你答案
※記憶香港:從高空俯瞰香港近20年來的變遷
※貓咪在飛機翅膀上睡覺,醒來身處高空,貓咪:睡了一覺怎麼上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