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最不受歡迎的亞裔的逆襲中,我們能學到什麼?
我們說著口音搞笑的英語,穿著奇怪的服裝,吃味道很重的咖喱,經常穿拖鞋……
然而,儘管印度人在美國所佔的人口比例不到1%,現如今——
你會在美國知名公司里看到許許多多的印度裔管理者;
你會在美國最富盛名的大學看到大量印度裔教授和院長;
你會在技術、科技、醫療、運輸和房地產業的各個領域看到他們;
他們甚至在政府機構也獲得了巨大的成功!美國一些州的州長是印度人,美國白宮高級顧問是印度人,美國衛生部長也是印度人。
「最不受歡迎的亞裔」華麗轉身美國知名調研機構皮尤中心的數據告訴我們:
如今,在美國,印度人運營著超過一半的賓館、酒店、Subway以及知名快捷連鎖超市7-Eleven;
印度人擁有超過50%美國的獨立藥房;
超過10%的美國醫生是印度裔……
印度裔移民的家庭年收入中位數是10萬多美金,幾乎是美國本土家庭收入中位數(53000美元)的兩倍。與此同時,美國全體移民的家庭收入中值僅有4萬多美元。
別看印度裔如今在美國如此光鮮,但其實他們的早期移民過得相當凄慘——
在20世紀初期,每年只有幾百個印度人移民到美國。和其他少數族裔一樣,印度裔遭到了許多歧視和不公正的待遇。
1910年,美國甚至有個政府委員會專門做了個報告,說印度人是「最不受歡迎的亞洲族群」,還說「美國西海岸公民對印度人有一致的排斥慾望」。
如今,印度裔美國人的數量已經達到了2百萬,其中四分之三都是在最近的25年之間移民赴美的。
在許多美籍華人還在哀嘆「玻璃天花板」、「竹子天花板」阻擋了向上發展的道路的時候,印度人已經一路高歌猛進,登上了美國政治、經濟領域管理者的位置。
那麼,究竟是什麼,讓起點壓根兒不比我們高的印度人,成為了美國最成功的族裔之一呢?
印度人的成功秘訣1對教育的執念
美國各個族裔,若論誰對教育懷有執念,那一定非華人和印度人莫屬。
和中國一樣,美國好的學區房也比一般房子要貴出一大截。比如,在矽谷,同樣的房子,10分學區的房價動輒在一兩百萬美金。而哪怕評分稍低一些的學區,比如9分學區,房價就可能低個幾十萬。
對於學校一分兩分的差距,白人一般是不太在意的。我有一個白人朋友,甚至因為嫌棄好學校「學業壓力太大」,把自己的孩子從本學區排名第一的小學給「反向」轉學到了排名靠後的學校。
然而印度人一定是衝力所能及的最好學區努力的。
前不久我去給孩子看學區房,遇到一個白人地產經紀。他對我抱怨說:
現在來買貴學區的人,只有你們華人和印度人了……就說我吧,已經好幾個月沒見過白人客戶了,也不知道是因為我們白人比較窮還是都不關心教育。」
然而,據我所知,白人也並不一定真窮,他們只是消費理念不一樣。同樣擁有一萬塊錢,中國人和印度人更願意花在孩子的教育上,而老白呢,沒準就拿來給自己買小遊艇度假去了。
不光是砸鍋賣鐵供孩子上好公立,印度人還會砸鍋賣鐵供孩子上好私立。
我的一個印度朋友,最近每次見到她,都是一臉疲憊不堪的樣子。我問怎麼回事?她說:「我現在每天要5點鐘起床,準備早飯,再分別開車送兩個孩子去不同的學校上學。」
我們共同的白人朋友聽到了,就很不理解,說:「你家老大都高中了,你們給她搞輛二手車,讓她自己開車上學不就得了?」
印度媽媽說:「再弄一輛車,家裡就三輛車了,保險費太高,負擔不起。」
哪怕為了省保費把自己累成狗,印度媽媽也沒把孩子送去免費的公立,而是堅持送她們到知名私立學校去上學,就我所知,她家孩子每個月學費就高達五六千美金。
在對教育的重視上,印度人絕對和華人有的一拼。記得不久前一位在知名科技公司供職的華裔「移二代」朋友告訴我,當初為了讓她進入頂級私立學校,她家甚至不惜用全家收入的四分之三去支付昂貴的學費。
如此「瘋狂」的舉動,除了華人和印度人,我估計沒有任何一個其他族裔能夠做得出來。
正因為不計代價地重視教育,印度裔美國人受教育程度非常之高。根據美國統計局的數據,76%的25歲以上的印度移民擁有學士以上學位,其中絕大多數會說流利的英語。
2高情商的印度人
印度人情商之高,舉幾個我親身經歷的例子,大家就能窺知一二。
有一次,我沿美國一號公路自駕,沿途預定賓館,都是參考預定網站的評分進行選擇。
得分高的旅館,條件、服務一般都不錯。可是有一家,印度老闆開辦的賓館,分數奇高,條件卻特別一般。
當晚在這家賓館裡過夜的時候,我還想不明白,為什麼他家能得那麼高的分數呢,結果第二天一早結賬的時候,總算解開了心裡的疑團。
印度老闆太和氣了——親自給每個結賬的客人泡咖啡、遞糖果,聊天講述自己的創業史,談論做生意的艱難……最後遞上賓館預定網站的鏈接,直接請求客人們給自己點「好評」。
反觀其他幾家賓館的老闆,雖然都把房間布置得乾乾淨淨,在「硬體」上下足了功夫,卻從來沒想到過要在現場「公關」客人,簡單直白地向客人要求好評。
美國有句俗語叫「吱扭響的輪子能吃到油」,中國有句俗語叫「會哭的孩子有奶喝」,用來形容印度人真是最貼切不過。
另一個故事是我的工程師朋友講給我聽的。
說有一次開會之前,他的印度同事跑過來,問他最近工作進程怎麼樣,都遇到了哪些困難,要不要把問題拿出來大家一起探討探討。
我朋友聽了,就把最近工作的進度、問題,一股腦都說給印度同事聽了。
結果,在開會的時候,印度同事旁徵博引,不光談了自己的工作內容,還把整個部門的工作情況分析得頭頭是道。
「一聽就知道他在開會之前做了充分的準備,已經找不少同事聊過,」我的朋友說,「我一邊佩服印度同事的精明,一邊懊惱,為什麼自己就缺乏他那樣的溝通、表達和概括的能力。」
3會抱團的印度人「我覺得,我們印度教育最大的優勢是——孩子們是在一個聯繫得很緊密的群體里長大的。」我的印度朋友曾經這樣告訴我。
我們不光是把自己家裡的好幾個孩子放在一起養,社區幾戶鄰居也會把孩子放在一起養,讓大孩子幫忙照顧小孩子。」
「在印度的很多地方,如果誰家的孩子犯了什麼錯誤,周圍的鄰居看到了,是有權去批評管教的,而孩子的家長,也會感謝鄰居的幫忙。」
正因為從小生活在「群體」之中,印度孩子從小就深諳與人相處之道。
而在所有印度人中,為什麼印度移民又發展得特別好呢?
Vivek Wadhwa教授解釋說,這是因為:
在印度本土,存在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就是種姓制度,人們被按照地域、信仰分成各種等級。這種制度制約了印度的發展。
但是當印度移民到了美國、英國、澳洲、歐洲,他們就都是印度人,同樣也是南亞人。
「對於美國人和歐洲人來說,我們都是一樣的。」
因此,印度人很快就意識到,他們需要把分歧放在一邊——個人的成功,需要社區的成功來支撐。
我們需要結成人際網路,互相幫助。」
現在,南亞人組織遍地開花,比如「印度企業家協會」,「南亞記者協會」,「南亞裔美國人領袖」,「南亞律師協會」……
印度企業家不僅自己創業,還會手把手教其他印度人如何創業,更是紛紛慷慨解囊,給「自己人」創辦的公司投資。
斯坦福和杜克大學的研究表明,在2014年,矽谷有差不多16%的初創公司擁有印度裔創始人。
印度企業家的成功秘訣和矽谷的運作規律是一致的,那就是:
溝通、交換想法和互相指導。
4歧視讓他們更強大印度移民和其他任何移民一樣,在剛去到一個全新的國家時,也面臨著各種歧視。
Vivek Wadhwa教授認為,印度人受歧視的歷史其實是一種無法言表的激勵,讓印度人能夠想盡辦法實現成功。
「當我60年代剛來美國的時候,我的同學都問我會不會『訓練蛇』;同學的爸媽對我指指點點,教育他們的孩子『在浪費食物之前,要想想那些被餓死的印度孩子』。」
「這些經歷很傷人,但它們激勵我努力,我要告訴別人,我可以和所有人一樣出色。」
Vivek Wadhwa長大以後,也經歷過來自風投的歧視。
「一個人告訴我,他不能給我投資的原因,是『你們印度人里出不了好的CEO』。」
「每次我想到這句話,都覺得血液沸騰,但這讓我更加強大。」
如今,印度裔擔任大公司高階主管的人數僅次於白人。印度正在成為一個盛產企業首席執行官(CEO)的神奇國家。
推薦閱讀:
※[轉載]《周易》告訴了我們哪些人生哲理?
※為什麼我們再不主動發掘帝王陵?
※正月初三,最美祝福送朋友,讓我們2018幸福久久!
※12星座的致命弱點,原來我們都如此脆弱
※政府是家長,我們都是「未成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