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唐僧肉能長生不老」是誰走漏的風聲?丨壹起讀書

選自:你想不到的《西遊記》

本文已取得授權

作者丨周岩壁

在《西遊記》中,唐僧肉具有神奇的功能,就是能夠使吃此肉者 (即使是那麼一小塊兒)長生不老。其實,這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謠言,而不少覬覦者,為此殫精竭慮,費盡心血,在所不惜,無怨無悔,甚至最終把性命都搭上了!就局外人看來,可憐可嘆,引人深思。

起初,妖精們是不知情的

唐僧肉並不是一開始就能使人長生不老,此處《西遊記》中的 「人」是一個寬泛的概念,包括各種妖魔精怪,這些妖魔精怪也往往自 稱為人,我們人鄉隨俗,尊重他們的意願,也以人來稱呼他們。離開 長安沒多久,在大唐邊界上取經僧三人全部落人白虎精寅將軍設置的 陷阱(第十三回)。寅將軍決定拿唐僧的兩名隨從設宴招待特處士、熊 山君,並沒有動唐僧一根毫毛。這有點奇怪:唐僧的體貌特徵非常明 顯,是個蜘蛛精所謂的白胖和尚(第七十三回),站在寅將軍們的立場 上看,唐僧肉比兩個隨從的應該肥嫩鮮美一些。但他為何不先從唐僧下 口?也許他有著《圍城》里所謂的吃東西老是先吃不太好的而把好的留 在後面的生活習慣。僅此而已。就是說,寅將軍們並不認為唐僧肉和兩 個隨從的肉有什麼本質區別;他們並不認為唐僧肉具有使人長生不老的 功能。否則,舍唐僧而不取的做法就沒法解釋。

在黃風嶺,唐僧被巡山的虎先鋒擒人黃風洞,獻給黃風怪,聊表一餐之敬。黃風怪說:「我聞得前者有人傳說:三藏法師乃大唐奉旨意取經 的神僧」;後來,因為孫悟空找上門來,黃風怪又抱怨虎先鋒:我教你去巡山,只該拿些山牛、野麁、肥鹿、胡羊,怎麼拿那唐僧來,卻惹他 那徒弟來此鬧吵,怎生區處(第二十回)?可見,大王和先鋒也只是把 唐僧當做尋常的獵物看待,唐僧肉並沒有長生不老的功能。要知道,黃 風怪對此是比較有發言權的。他本是靈山腳下的得道老鼠,因為偷了琉 璃盞內的清油,燈火昏暗,恐怕金剛拿他,故此走了,沒想到卻在此處 成精作怪(第二十一回)。而唐僧本是如來佛的二徒弟,這個得道老鼠 整天在靈山腳下混,是西漂一族的,對西天上層人事,如唐僧的底細應 該有所了解。所以,我們可以說,唐僧肉一開始根本沒有使人長生不老 的功能,而且也沒有任何人相信。

但到五庄觀之後,情況就變得複雜了。因為唐僧在這裡參加人蔘果會,吃了一顆人蔘果,這果子,吃一個活四萬七千年。書中說得很明 白:與會者「自今會服人蔘果,儘是長生不老仙」;唐僧則「有緣吃得 草還丹,長壽苦捱妖怪難」(第二十六回)。就是說,唐僧此後就長生不老了,精確地說,應該能活四萬七千歲!

但這不是說唐僧肉具有長生不老的功效。因為,參加這次人蔘果會的,除唐僧外,還有觀音菩薩、福壽祿三星、悟空、八戒、沙僧和主人鎮元大仙,他們都各吃了一個人蔘果,而且悟空、八戒、沙僧以前還各偷吃過一個。五庄觀里的眾弟子則分吃了一個人蔘果;清風、明月兩個道童曾一家吃過一個。如果說,唐僧肉因此具有長生功效,那麼,所有吃過人蔘果的人都應該具有這個功效。其實不然,所以,唐僧吃了人蔘果後,自己雖長生不老,但唐僧肉 並無使別人長生不老的功效。

唐僧雖得長生,卻並未超凡脫俗。悟空說他師父未超三界外,現在五行中,一身都是父母濁骨(第七十七回)!所以在鎮海寺投宿,唐僧半夜起來解手,不曾戴得帽子,次日就不免頭懸眼脹,渾身皮骨皆疼,身上有些發熱,病了三天;大領導自說是傷風重疾,今日出了汗,才略好些(第八十一、八十二回)。真是身體虛弱。唐僧最後歷盡艱難,踏 上靈山,坐著無底船,從凌雲渡過去,只見上溜頭泱下一具死屍。長老 見了大驚,行者笑道:「師父莫怕,那個原來是你!」那撐船的佛祖打著號子也說:「那是你!可賀可賀!」至此,唐僧才蛻卻胎胞骨肉身,脫了凡胎。這樣一個漂去的死屍、骨肉身、凡胎,豈有長生功效(第九十八回)?!明人黃星周在唐僧吃人蔘果一回,批云:「唐僧長生從此始,然西方妖魔想吃唐僧亦從此始。」他這個說法還是準確的。

第一個想吃唐僧肉的妖精

第一個認為唐僧肉具有長生不老功效,千方百計要吃唐僧肉的是白骨精。她自言自語:「幾年家人都講東土的唐和尚取大乘,他本是金蟬子 化身,十世修行的原體。有人吃他一塊肉,長壽長生」(第二十七回)。唐僧是金蟬子化身,觀音菩薩在往長安選取取經人時曾說過(第十二回)。鎮元大仙也對徒弟們說,那和尚乃金蟬子轉生,西方聖老如來佛第二個徒弟(第二十四回)。觀音菩薩是佛家系統內的重要人物,知道唐僧是金蟬子化身,自然應該;鎮元大仙是道家重鎮,和佛家上層有密 切交往,了解唐僧身世,也不奇怪。

由此,唐僧是金蟬子化身的說法傳布人間,白骨精知道了,也很正常;奇怪的是,她知道唐僧是十世修行的原體!個體生命從生到死這一過程,謂之一世;十世修行,就是一個生靈或精神,在人世間一準確說是六道,即天道、阿修羅道、人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經歷了十次生死。唐僧不但是十世修行,而且是原體。所謂原體,就是金角大王說的一點元陽未泄(第三十二 回)!說白了就是從來未遺精。關於唐僧的個人檔案方面的情報,可謂細如髮絲,精密入微!

這個情報是白骨精聽說的。先不管她是聽誰說的。我們先來分析,這樣精微的情報有誰知道?西方極樂世界的領導層知道,就是如來佛知道,觀音菩薩也知道。在《西遊記》中,唐僧是如來佛的二弟子,大弟 子是誰,書中沒有明說,但應該就是觀音菩薩。唐僧被貶下凡,正是觀 音菩薩親自引送投胎的(第十二回)。所以我認為,唐僧肉具有使人 長生不老效能的說法,實際上是觀音菩薩那裡流傳出來的。因為,白骨 精所住的白骨嶺和唐僧吃人蔘果的五庄觀毗連——唐僧離開五庄觀西 行,當日中午就遇見白骨精——而觀音菩薩是人蔘果會上的貴賓之一, 所以白骨精才能率先得到這一情報。

把這樣一個說法,實際上是一個謠言,歸咎於觀音菩薩,是否無中生有,過於魯莽滅裂?並不!還有更多更有力的證據:唐僧到平頂山, 住在這裡的金角大王、銀角大王一心要吃唐僧肉,最終被孫悟空打敗, 他們原來是太上老君的兩個童兒。太上老君適時地來找悟空要人,悟空 指責他縱容家奴為邪,老君說出真相:「此乃海上菩薩問我借了三次,送他在此托化妖魔,看你師徒可有真心往西去也」(第三十五回)。而金角大王自己說:「我當年出天界,嘗聞得人言:唐僧乃金蟬長老臨凡,十世修行的好人,一點元陽未泄,有人吃他肉,延壽長生哩。」可見,金角大王當年在天界所聞的人言,就是觀音菩薩在太上老君那裡借人下界設置魔難時,故意泄露給後來的金角大王的。

真相只有一個

既然唐僧肉能夠使人長生這個謠言是觀音菩薩精心炮製出來的,那其目的何在?要知道唐僧師徒往西天取經,是如來佛交給觀音菩薩的一項政治任務,由觀音菩薩在幕後具體負責,全程操控。唐僧取到真經,由西天返回東土,觀音菩薩察看取經的受難簿子,說:「佛門中九九歸真,聖僧受過八十難,還少一難,不得完成此數。」即令揭諦,趕上 金剛,還生一難者(第九十九回)。可見取經路上千辛萬苦的八十一難 都是觀音菩薩導演的。而由要吃唐僧肉求長生引起的有二十一難,占 八十一難的25%強。就是說,這一謠言是觀音菩薩為完成那項艱巨的政 治任務推出的一個舉措。

由它在八十一難中所佔的比例,可以看出,其效果非常好。而且觀音菩薩從這一謠言中直接獲益,公私兩利。住在六百里鑽頭號山,煉成三昧真火,神通廣大的聖嬰大王,即紅孩兒,就是一心要吃唐僧肉而被觀音菩薩收服,做了菩薩的善財童子(第四十回)。通天河裡的靈感大 王,當地百姓每年用一雙童男女向之獻祭,可謂作威作福,一手遮天, 他本是觀音菩薩蓮花池裡養大的金魚。因為要吃唐僧肉,這金魚才重 新被觀音菩薩用魚籃盛了回去,失而復得,繼續做菩薩豢養的寵物(第 四十九回)。

這個謠言所以能成效顯著,因為它成功地利用了人性的弱點,那種投機取巧的心理。銀角大王知道唐僧肉可以長生後,說得痛快,一語破 的:「若是吃了他肉就可以延壽長生,我們打什麼坐,立什麼功,煉什 么龍與虎,配什麼雌與雄?只該吃他去了。等我去拿他來」(第三十二 回)!銀角大王雷厲風行;其效果可謂立竿見影!

而這些一心要吃唐僧肉的妖怪,還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輕信。像紅孩兒、金角大王、銀角大王之類,是些未成年人,心智發育尚不完 全,需要有監護人!自然無法識破這個精心編織的謠言。像黑水河裡的 鼉龍(第四十三回),金兜山的獨角兕大王——本是太上老君西出關時 騎的青牛(五十回),盤絲洞里的蜘蛛精(第七十二回),黃花觀里的 蜈蚣精(第七十三回),獅駝嶺的青毛獅子——文殊菩薩坐騎、黃牙白 象——普賢菩薩坐騎、大鵬金翅鵲(第七十七回),比丘國的國丈一 壽星的坐騎白鹿(第七十九回),南山大王——艾葉花皮豹子精(第 八十五回),這些都是修得人身的禽獸,按照進修等級,雖然能力超 人,甚至能翻江倒海,偷天換日,呼風喚雨,但智能低下,理性極度缺 乏,恐怕比未成年人高出不了多少。所以,他們也無從識破謠言!或者 說,他們都沒有啟蒙思想家康德所提倡的自覺地運用理性的習慣。

這些謠言的輕信者,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失去了自由,開始成為或重新淪為奴隸,甚至失去了生命,從人生的地平線上給抹掉,永遠地消失了。

由此,我們可以說:由觀音菩薩所主導的取經事業,就性質上看,是一項偉大正義的事業;但在實現這一鴻圖的過程中,卻採取了一些不 那麼光明正大的策略,手段有點說不出口的卑劣。那些具有人性弱點、 缺少智識或理性者有意無意地成為取經事業的犧牲品。觀音菩薩這些行 為和救苦救難的形象顯得很不協調。正因為這樣,《西遊記》中才沒有 任何地方對此予以明白地揭示。唐僧肉的謠言對於菩薩而言,就好比是 玫瑰下的刺,是大慈大悲者永遠的心痛,是盡量繞開的暗礁,是有意躲 閃、避免碰觸的軟肋!

推薦閱讀:

讀書|健康又防病,走對姿勢就能瘦!
讀書論瑣語(二十三)
評張愛玲:早年享受愛情 晚年清心寡欲-美文共賞-讀書頻道-中工網
漂亮至極!趙孟頫楷書《四時讀書樂》放大本!
林黛玉的讀書單

TAG:長生不老 | 長生 | 讀書 | 唐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