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荀子·天論》原文與譯文(二百一十九)

[原文]

  17.15 萬物為道一偏(1),一物為萬物一偏。愚者為一物一偏,而自以為知道,無知也。慎子有見於後,無見於先(2);老子有見於詘,無見於信(3);墨子有見於齊,無見於畸(4);宋子有見於少(5),無見於多。有後而無先,則群眾無門;有詘而無信,則貴賤不分;有齊而無畸,則政令不施;有少而無多,則群眾不化。《書》曰(6):「無有作好,遵王之道;無有作惡,遵王之路。」此之謂也。

  [注釋]

  (1)道:指天地萬物的普遍法則,也就是整個宇宙發展的客觀規律。《韓非子·解老》:「道者,萬物之所以成也。」古人認為道是產生萬物的總根源,所以說「萬物為道一偏」。(2)慎子:見 2.6注(3)。後:指在後服從。先:指在前引導。慎子「蔽於法而不知賢」(21.5),他只知道服從法制,只是「上則取聽於上,下則取從於俗」(6.5),「推而後行,曳而後往」(《莊子·天下》),而不知道任用賢人來立法以引導民俗,所以荀子說他「有見於後,無見於先」。(3)老子:即老聃(d1 n丹),相傳是春秋時的思想家,道家的創始人,姓李,名耳,字伯陽,號老聃,楚國苦縣(今河南鹿邑東)人。著有《老子》。但也有人認為老子是指老萊子,或太史儋。詘:同「屈」,彎曲,指抑退忍讓。信(sh5n 申):通「伸」,伸直,指舒展抱負積極進取。老子主張虛靜無為,「不敢為天下先」,「直而不肆」,以柔勝剛。所以說他「有見於詘,無見於信」。(4)墨子:即墨翟,見 6.4 注(4)。畸(j9 基):不齊,指等級差別。墨子提倡「尚同」、「兼愛」(見《墨子》)而「僈差等」(見本書6.4),主張平等而反對等級差別,所以說他「有見於齊,無見於畸」。(5)宋子:即宋鈃,見 6.4 注(4)。少:指慾望少(見 18.10)。(6)引文見《尚書·洪範》。

  [譯文]

  萬事萬物只體現了自然規律的一部分,某一種事物只是萬事萬物的一部分,愚昧的人只認識了某一種事物的一個方面,就自以為知道了自然規律,實在是無知。慎子對在後服從的一面有所認識,但對在前引導的一面卻毫無認識;老子對委曲忍讓的一面有所認識,但對積極進取的一面卻毫無認識;墨子對齊同平等的一面有所認識,但對等級差別的一面卻毫無認識;宋子對寡慾的一面有所認識,但對多欲的一面卻毫無認識。只在後服從而不在前引導,那麼群眾就沒有繼續前進的門徑;只委曲忍讓而不積極進取,那麼高貴和卑賤就不會有分別;只有齊同平等而沒有等級差別,那麼政策法令就不能貫徹實施;只求寡慾而不見多欲,那麼群眾就不易被感化。《尚書》上說:「不要任憑個人的愛好,要遵循君主確定的正道;不要任憑個人的厭惡,要遵循君主確定的正路。」說的就是這個。

推薦閱讀:

《墨子》卷五 非攻下第十九 譯文
《朱子家訓》譯文5
唐朝稱骨算命男女有別白話譯文終級版:上篇(2.1——4.5)
大般涅槃經【白話譯文】(六)
《法句經》:雙要品第九原文和白話譯文

TAG:譯文 | 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