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清初六大家?王時敏作品欣賞

清初六大家王時敏作品欣賞作者:風行者

明末清初,畫壇上四位享有盛名的畫家,他們是太倉的王時敏、王鑒、王原祁和常熟的王翚,合稱四王;再加上常州的惲南田,常熟的吳漁山,亦稱「清初六大家」。 王時敏(1592-1680年),字進之,號煙客,西廬老人,歸村老農,太倉人。在「四王」中聲望最高。是明代大學士王錫爵的孫子。從小尤愛書畫,曾得到畫家董其昌和陳繼儒的賞識和指教。明亡後,隱居家鄉,悉心研究和繪畫,臨摹家藏宋、元、明各家名跡,尤其推重黃公望和董其昌,有很高的藝術造詣,尤以淺絳為清代之冠。

清初,以王時敏為首,及王翚,王鑒,王原祁為代表,形成受皇室扶植的「四王」畫派。他們的山水畫風影響著整個清初一代。王時敏的山水畫同時也開創了「婁東派」。 「四王」這一派的山水畫家身體力行,步履古人,於臨仿逼肖上,下了實實在在的功夫。泥古之弊,淋漓盡致。但在摹古之中,也總結了前人在筆墨方面的不少經驗心得,對於繪畫歷史遺產的整理與研究,也是有貢獻的。王時敏正是溶化古人的筆墨技巧,形成自己的面貌,但他最終缺乏對造化的真切感受,因此,作品大多面目相近,較少新意,他曾自白道:「邇來畫道衰,古法漸湮,人多自出新意,謬種流傳,遂至邪詭不可救挽。」可見他竭力主張恢復古法,反對自出新意而不改初終。王時敏早年多臨摹古畫,均按宋元古畫原跡臨寫而成,筆墨精細淡雅,已見臨摹功力。

王時敏早、中期的畫,風格比較工細清秀,如37歲作的《雲壑煙灘圖軸》,現存上海博物館,干筆濕筆互用,兼施以醇厚的墨色,用黃公望而雜以高克恭皴筆,具有蒼渾而秀嫩的味。42歲時的《長白山圖卷》,則用筆細潤,墨色清淡,意境疏簡,更多董其昌筆韻。至晚年,以黃公望為宗,兼取董、巨和王蒙諸家,更多蒼勁渾厚之趣。如72歲的《落木寒泉圖》,75歲的《仙山樓閣軸》,84歲的《山水軸》,均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內,峰巒數疊,樹叢濃郁,勾線空靈,苔點細密,皴筆乾濕濃淡相間,皴擦點染兼用,形成蒼老而又清潤的藝術特色。

王時敏,重視培養年輕人,當時畫壇名家王翚、吳歷都出自他的門下。其孫王原祁更得其親承指教,還擅長詩文及書法。作品有《仿山樵山水圖》、《層巒疊幛圖》、《秋山圖》、《雅宜山齋圖》等。著有《西田集》、《疑年錄彙編》、《西廬詩草》、《王奉常書畫跋》等。

溪山雨意 手卷1656年作 題籤:王煙客溪山雨意圖真跡神品。戊寅冬仲上旬泉唐胡氏重裝於滬上。 引首:溪山雨意。秋葯先生出示王奉常長卷真跡屬署其端,庚午長至段玉裁。 藏印:朱溍印信、安吳朱氏家藏、秋葯珍秘、褚蒼書藏、子涵珍賞、穉臣審定、穉臣所得名人真跡、惟善以為寶 清初「四王」畫派,以摹古為主旨,講究筆墨趣味,功力深厚,成為清代畫壇的正統,影響深遠。其中,王時敏為「四王」之首,精研宋元名跡,尤其刻意追摹黃公望,竭力主張恢復古法。其臨古水平之高,令人生嘆。此卷《擬黃公望溪山雨意圖》便是其極精之摹古作品,用筆含蓄,蒼澗逸秀,格調高雅,為王時敏六十五歲時所作。此卷長達439公分,規模幾乎可與黃公望《富春山居圖》相提並論,恰如王時敏於上款所言「雖渾淪不足,荒率有餘,似具富春圖矩度,欣然成此長卷。」清初四王中,王時敏傳世作品相對較少,如此長卷,更屬難得。有意思的是,時隔二十三年之後,此卷由褚蒼書所得,並出示王時敏重題,「如逢舊面顧戀之情,不能自已」,令人感慨不已,自此之後,作品經段玉裁、趙魏、朱溍等多位名人雅士鑒藏,流傳有序。王時敏平生最喜黃公望,至晚年猶臨之不倦,如此卷,王時敏臨本,傳世不止一本,足見王時敏對黃公望痴好之深。

雲山圖軸 紙本設色 1661年作 上海博物館藏

釋文:辛丑秋日畫於西田之稻香蓭。王時敏。鈐印:起首鈐「歸村」(朱文橢圓),下鈐「王時敏印」(白文正方)、「西廬老人」(朱文正方)。 此圖淺綠設色,構圖為王時敏所作之常見格局,脫胎於黃公望。峰巒間雲霧浩渺,實中有虛,筆墨技巧老練,渾厚秀逸。作者用筆以披麻皴為主,有條不紊,層層疊起山巒坡石。瀑布淙淙,雜樹茂密,屋舍之中有一老翁趺坐靜思,獨享山間之樂。

仿王蒙山水圖 立軸 設色紙本 1626年作 款識:丙寅春三月,仿黃鶴山樵筆法於清暉書屋,為宸安年詞兄,王時敏。印鑒:王時敏印(朱) 信天好古(朱) 跋文:西廬翁喜為墨筆畫,淺絳者已少見,至青綠則尤妙。此法黃鶴山樵,設色腴潤,濕翠欲飛,使叔明復起亦當卻步,真不可多得也。顧麟士觀於滬上因題。 《仿黃鶴山樵筆意圖》,縱99厘米,橫50厘米。丙寅即明天啟六年(1626),時年王時敏35歲,尚在禮部太常寺任職。此時禮部尚書是董其昌,王時敏時有機會向董其昌當面請益,也經常隨董其昌出行,董其昌為其作品所作題跋,多在此一時期。宸安何人,一時無查,年詞兄即同年文友的尊稱。「同年」在明清兩代是常用稱謂,通常三類人可稱同年,即同齡人、鄉試、會試同榜張名的人。王時敏乃名宦之後,不用舉試就可以直接借蔭入仕,故其24歲入禮部太常寺任尚寶丞,掌管皇家印信。顯然,「宸安年詞兄」應該是王時敏的一位同齡文友。《仿黃鶴山樵筆意圖》先後經戴培芝、顧麟士收藏,並經張大千鑒賞題跋。戴培芝就是倍萬樓主人、清道光年間江蘇丹徒著名收藏家戴植,他收藏此畫後,在畫心左下角鈐「潤州戴氏培之舊藏」、「培之清賞」印。顧麟士是清道光年間收藏書畫富甲一方的大收藏家、過雲樓主人顧文彬之後,他本人也是晚清至民國時期的著名鑒賞家,字諤一,號鶴逸,別署西津漁父,人稱顧西津。他也曾經藏玩此畫,並題有邊跋。至於張大千何時賞閱此畫,不得而知,估計是在上世紀四十年代。其跋云:「此煙客變派也,雖仿叔明,乃似趙文敏,所謂溯其源也。西津老人當代鑒賞第一,讚賞備至,其聲價可知,況為戴培之舊藏流傳有自之品,尤堪寶玩。」寥寥數語,因緣分明,是大家法言。

山水 立軸 設色絹本 甲子(1624年)作

武夷接筍峰 立軸 水墨紙本 1627年作 松壑飛泉 立軸 水墨紙本 1627年作

仿北苑山水 立軸 1629年作

此幅山水是王時敏仿董源筆意的作品,描繪崇嶺溪澗旁的山居村落。構圖疏密相間,遠處山峰高聳,峰嶺多留白,使實中有透眼處。近處溪水迂迴,地勢漸趨開闊平緩,傍岸村舍依稀。山石以中鋒皴擦、水墨渲染兼施,表現出鬱鬱蔥蔥的氣象;樹木也用濕潤的筆墨表現,顯得生機勃發;多用董源的落茄墨點來描繪樹葉,更見華滋朴茂,墨韻渾厚酣暢。右上有董其昌題跋,讚賞王時敏此作堪與宋四大家相媲美。左上自署:「己巳六月朔日仿北苑筆意。王時敏」,下鈐「王時敏印」白文印、「煙客」朱文印。 「己巳」為崇禎二年。時王時敏三十八歲,董其昌七十五歲。

擬燕文貴春山行旅 壬申(1632年)作

長白山圖卷 紙本墨筆 31.5cmx201cm 1633年作 故宮博物院藏

仿倪雲林法辛未(1631年)作 仿黃子久筆 甲戌(1634年)作

江山秋霽 通景六屏 設色絹本 丙子(1636年)作

仿黃子久筆 戊寅(1638年)作

山水 立軸 壬午(1642年)作 仿梅道人筆 立軸 水墨紙本 壬午(1642年)作

南山積翠圖 立軸 設色紙本 1642年作 款識:空山寂寂罨遙青,石作屏風樹作扃。晝永幽人無個事,餐芝飲澗讀黃庭。壬午九秋仿子久南山積翠圖,奉祝匯翁年先生七十大壽並題請正。婁東王時敏。印鑒:時敏之印(白文)、煙客(朱文)、真寄(朱文) 《南山積翠圖》是王時敏給人賀壽的作品。王氏此幅作品融會了黃公望、王蒙的筆法,用筆蒼渾厚重,水墨酣暢淋漓,一改其早期含蓄秀潤、筆墨清淡的畫風。他借松柏來暗示生命之樹常青。此圖取「南山積翠圖」之名,有祝願受畫者「壽比南山」之意。該作品按遠、中、近三景均採用大量的筆墨描繪。畫作尺幅雖大,用筆卻毫不鬆懈。尤其是中景,刻畫得更為精謹。草木繁茂、山勢蜿蜒,卻絲毫沒有迫塞感。山體曲折、盤桓,觀者置身畫中,沿山間小路彷彿可以直達無人之境。畫作近景刻畫了松樹,松枝翠綠,枝幹姿態各異,暗含「賀壽」這一主題。畫家刻意將松葉所用的墨色加以區分,墨色濃淡不同、虛實相生,使松樹充滿生機。而對近景山石的處理,他主要師法黃公望--用筆蒼勁,多礬頭,隨意的長披麻皴疏鬆、秀雅。不過,他並不滿足於師法一家。從對畫中山石的點苔來看,他亦受王蒙畫法的影響--用濃墨表現。可見,他在吸收古人之法時並不是一味地照搬,而是融會貫通,有自己的特點。與近景相比,中景的山體更險要,重巒疊嶂。為烘托山石奇險之勢,畫家有意將瀑布、霧靄穿插於山間。瀑布順流而下,隱於山林之間;霧靄從遠處飄來,勢若蛟龍。作品雖未畫人物,但中景的房屋卻暗示了人物的存在。整幅畫面雖氣勢磅礴、山勢險峻,卻並不冷清。山中的樓閣似山林主人居住之所,又似遊人休息之處;似畫家憑欄獨賞之所,又似文人品茗、暢談之閣,具有濃郁的文人畫意味。遠景中間,山峰如柱,是整個畫面的氣魄所在。山脈隨景之推深而愈加陡峭,以濃墨繪就的蒼松亦愈加繁茂。作品構圖繁複、行筆縝密、墨色沉靜,毫無躁氣,給人一種清新、溫潤的感覺。難怪秦祖永《桐陰論畫》評王時敏:「運腕虛靈,布墨神逸,隨意點刷,丘壑渾成。」  王時敏的《南山積翠圖》雖在一定程度上沿襲了前人「三段式」的構圖,但細看,不難發現其創新之處。畫面雖分為遠、中、近三景,但呈現出一層坡、二層樹、三層山的格局。而且,畫家還有意識地在構圖中加入了起伏、開合之勢,為後來王原祁「積石為山」的「龍脈」構圖理論打下了基礎。此幅作品為王時敏晚年所作。他晚年生活穩定,創作日臻佳境,由此畫不難看出他獨特的繪畫面貌。

瓶菊圖 立軸 1653年作 仿黃隺山樵筆意 1637年作

五瑞圖 立軸 甲午(1654年)作

午瑞圖 立軸 水墨紙本 作為以山水著稱的王時敏,其花卉作品是極為罕見的。此圖以水墨作蜀葵、菖蒲、菊花、百合等花卉一束,雖是水墨寫意之作,但圖中所呈的各種花卉的姿態和形象,足見作者對描寫對象觀察的精細和狀物寫生的一絲不苟,他根據不同對象的形象特徵,運用不同的筆法,信手點染,創作了這幅充滿生機的畫作。菖蒲以水墨拉出,爽利勁健,如出鞘之劍,百合和菊花則為雙勾,蜀葵用側鋒淡墨為葉面,濃墨細筆拉筋脈,抑揚顧盼,分外有情,雖寥寥數筆,極為精彩,且神韻俱足,筆情墨趣,分外精彩。圖左作者自識:「西廬老人筆」。鈐「王時敏印」白文、「孫心作」朱文印記。雖未署年月,當為西時敏晚年之筆。裱邊有翁方綱、劉石庵及黃戊和錢楷等人跋。

山水 立軸金箋 1668年作山水 立軸1655年作山居圖 設色絹本 1657年作

秋山晚暮 立軸 設色紙本 癸未(1643年)作清泉挹翠 立軸 水墨紙本 1643年作

仿黃鶴山樵筆意 設色紙本 戊子(1648年)作 仿大痴筆 己丑(1649年)作

秋山白雲圖 紙本設色 己丑(1649年)作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取全景式布局,遠山以一尖頂緩坡的山峰為主體,其右下方以一平頂直壁孤峰相扶助,形成對比,簡潔大方。中景作以密布的山石林木,數座房屋掩映其間。屋旁山泉急流從林中衝出。此幅畫中山石勾出輪廓後以大小披麻皴畫出陰陽,並以密點作苔,樹木除近景叢樹勾點葉形外,其餘基本以橫豎點法寫出大意,後樹石均施以赫石、花青等色。其筆法文秀沉實,墨彩溫雅清淡,體現出了董其昌所謂的南宋畫的基本風格。

山水 立軸 庚寅(1650年)作

叢林曲澗圖庚寅(1650年)作 天津市藝術博物館藏 王時敏文筆淹雅秀潤,布境端嚴,進一步完善了中國山水畫的經典樣式,與王鑒、王翚、王原祁在畫史中並稱「四王」,為清代正統畫派的代表人物。此作以一高山大嶺為主體,周圍群山環護,林木密植,屋舍掩映。山澗之中,一條河流從深遠之處曲轉流來。近岸山腳,古亭獨立,雜樹蔽蔭。畫中筆法文秀,寫物具體而不拘執,造景豐富端莊,境界虛和,為四王作品的典型風格。

雲崗靜林 立軸 水墨絹本 1656年作仿黃子久筆意 立軸 水墨紙本 1656年作

春日山水圖 立軸 水墨紙本 1656年作 此幅《春日山水圖》,創作於清順治十三年(丙申,1656年)春日,摹寫的黃公望畫法,是其晚年的重要作品。作品以干淡之筆皴山擦石,蒼老重墨點染礬頭,不乏蘊藉之態,使之山巒的平淡,氣氛的安然,躍然紙上,顯示出自然界天真、親切的和諧性,而其構圖在平穩中求變化,筆墨端秀文雅,設色明凈光潔,情調是平和、沖淡、安閑自在的,沒有了黃公望那麼超邁,卻多了幾分親和。單以筆墨而論,王時敏的筆法組織更加有序而規整,圓厚而少跌宕的感覺,用墨也沒有松江派常見的那種凄迷的氛圍。和他的老師董其昌相比,王時敏去掉了董其昌筆下過於生拙的地方,和其不守法度的肆意而為筆墨風格,加強了筆法的統一感,又隱約可見董、巨的氣息。這些與前人的別樣風情,正是王時敏的獨到之處,這也是王時敏對於山水畫發展所作的重要貢獻。

松溪卜居 立軸 設色絹本 1656年作 此圖寫峰巒層疊,雲深林密,崖間嶺下,有村舍相望,一溪從峽谷中蜿蜒而出,益見山勢之巍峨,境界之幽僻。西廬畫最尚黃公望,然公望長於減筆,於疏秀中寓蒼鬱;西廬則稍茸,雖繁密而不失靈逸,可稱善學。此幀即擬大痴,一種蒼翠欲滴的靈動之趣蕩漾於畫面,展對之,你絕不會因構境的繁複而有塞實之感。王氏七十以後,眼疾嚴重,每有「年老目眵,久疏筆硯」之嘆,徐邦達先生考其暮年頗多石谷、麓台代筆,所見甚確。此為其六十五歲時作,目疾未劇,故工秀乃爾。

仿黃公望山水 立軸 水墨紙本 1657年作

千岩萬壑圖 手卷設色紙本

秋山溪徑圖 立軸 庚子(1660年)作 高山流水圖 立軸絹本 夏木垂陰 設色紙本 1661年作

秋山清瀑 鏡框 設色絹本 庚子(1660年)作 仿江貫道茅亭消夏圖 設色紙本 1662年作

擬李營丘積雪圖 1661年作西雅園集 春山曉霽仿巨然筆

秋山圖 立軸 壬寅(1662年)作 (358.4萬元,2009年11月中國嘉德) 題識:壬寅新秋,畫似仙翁老親台政。王時敏。鈐印:偶諧、王時敏印、西廬老人 王時敏為清初畫苑領袖,王石谷、王原祁、吳歷等一時名傢俱出其門。他一生崇尚大痴,對其所作《秋山圖》尤頃倒渴念之至。此圖即寫秋山,筆墨松靈清潤,有一種安祥寧靜氣氛。他的畫水墨為多而設色者少,此作用淺絳,明麗透亮,色墨融和,是其佳構。時敏畫傳世不多,畫於綾絹者尤少見。

山水 手卷 設色紙本 1662年作

山 水 設色紙本 夏山煙雨 水墨紙本 壬辰(1652年)作

仿黃公望山水 立軸 水墨紙本 1663年作 款識:癸卯長夏仿子久筆,王時敏。印鑒:偶諧(朱文)、王時敏印(白文)、煙客(朱文) 王時敏擅山水,對宋元諸家頗有研究,「每得一秘軸,閉閣沉思。」於黃公望山水,尤其刻意追摹。其繪畫用筆圓潤,墨法醇厚,作品氣韻神逸,意境精深。王時敏兼工隸書,楷書亦負盛名。清朝王時敏的出現,為「婁東畫派」的崛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並成功開創了「婁東畫派」。此件作品是王時敏七十一歲時所畫,正是他的黃公望畫風達到登峰造極的時候所畫的。王時敏的作品在立意、布局、運筆、色彩、線條等方面都達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同時以他為首的婁東畫派聲勢浩大、左右藝林,在整個清朝畫壇佔有統治地位,影響深遠,為後人宗仰。此軸曾經清安儀周、唐淮鑒藏。安氏為清代藏家翹楚。唐淮字睛川,秀水人。少貧苦學,乾隆庚辰進士,內翰林轉御史,後出典雲南試。以疾歸家,有綠溪山莊,喜藏書畫 「綠溪山莊收藏之印」。

落木寒泉圖 紙本墨筆 1663年作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為仿元代倪雲林筆意所寫的太湖岸邊景緻。近景畫一水邊坡地,碎石重疊;中景為置於畫面右側的較高山峰;山後遠景為一空曠的水面,中有一帶遠山橫向伸展。整個氣象顯得寂靜瀟疏,頗有清爽的秋涼之意。畫中運用折帶與披麻相結合的筆法,清勁寬和,溫雅平淡,多用干筆淡墨。這件仿倪雲林而作的山水,不僅擬其筆法筆意,更在其中透現出了倪雲林之畫中瀟疏清涼而略帶荒寒的意境,同時又具有四王畫中那種平和溫雅的氣質。

蒼山幽居 立軸甲辰(1664年)作 林泉幽居清話圖

答贈菊作山水圖 立軸 甲辰(1664年)作 這件作品是王時敏為答贈含素以佳菊相贈而作的山水畫,畫中描繪了一個眾嶺重疊的深山景色。山上林木密布,遠山之腰,雲騰霧繞,有似游龍,一直向縱深之處延伸而去。左側山谷之中,庭院深深,樓閣掩映,一條小道拾級而上,在山谷中蜿蜒。周圍林木茂盛,濃蔭蔽日,真一個清靜的好去處。作品構景繁複而集中,但因布置有序,因而層次井然,顯現出溫厚而博大的氣象之美。

山水 立軸 1665年作

仙山樓閣圖 紙本墨筆1665年作 故宮博物院藏

款識:乙巳冬日寫《仙山樓閣圖》為靜孚道兄尊堂方太夫人袞壽,王時敏。鈐印:王時敏印(白文)、西廬老人(朱文)、玄賞(朱文)。

此圖是王時敏74歲時的作品,係為友人陳靜孚之母方太君70壽辰而作。王時敏以元黃公望畫法寫此圖,畫面上峰巒疊嶂,林木蔥鬱,流泉曲繞,長松挺立。山谷中點綴著茅亭草舍,環境清幽。圖中煙嵐起伏,雲霧環山,增加了畫面的高遠感與深遠感,同時產生虛實對比,使全圖籠罩在朦朧飄逸的氛圍之中,宛若仙境。其筆墨畫法尤見精絕超逸,是畫家晚年精品之一。

茅堂待友圖 立軸 水墨紙本 1666年作 夏日山居 立軸 水墨紙本 1666年作

浮嵐暖翠 立軸 設色絹本 1666年作 款識:浮嵐暖翠。仿黃子久。丙午秋日畫似升老道長,王時敏。鈐印:王時敏印(白) 西蘆老人(朱) 《浮嵐暖翠圖》軸,絹本青綠,作於清康熙五年(1666)丙午秋日,時敏年七十五。上款「升老道長」不知何許人。《浮嵐暖翠圖》作為黃子久生平得意之筆,在清初畫家的仿古作品中經常被提及。王時敏、王鑒、吳歷等人皆不止一次從這一經典母題獲得靈感,進行藝術創作。甚至王時敏的兒子王撰,晚年也有一件同名作品傳世(今藏武漢文物商店),畫中且有「余少時曾見黃子久浮嵐暖翠圖」的題識。婁東王氏本富收藏子久原作或許就是其家藏品。該作取法子久,筆墨蒼潤,構圖深遠,勾染皴擦、意象經營尤得大痴神韻。畫中青山疊嶂,綠樹含煙,漁浦迂迴,樓觀隱然。山色朗潤,坡陀起伏,林巒深秀,一派蒼茫簡遠之韻致。煙客生平收藏名跡甚伙,凡布置設施,夠了斫拂,水墨暈染,悉有根底。此圖運筆遒美,設色華滋,即董思翁見之,亦須讓一頭地。視世俗丹青傢具文秀之質而渾厚未足、得遒勁之力而神韻未全者,奚啻霄壤,非後學者所能彷彿萬一也。

花溪漁隱 立軸 設色絹本 1666年作 款識:花溪漁隱,仿松雪居士。丙午春日畫,王時敏。鈐印:王時敏印(二次)、西廬老人 王時敏的此幅青綠山水精品,背臨古人,工細規矩,布局由近及遠,水天一色,綠山紅樹,釣翁泛舟,躍然紙上,獨現美意。王時敏的作品在立意、布局、運筆、色彩、線條等方面都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在中國畫海中是一朵瑰麗的奇葩,永不凋謝。同時以他為首的婁東畫派聲勢浩大、左右藝林。清初,以王時敏為首,及王屢、王鑒、王原祁為代表,形成受皇室扶植的「四王」畫派。他們的山水畫風影響著整個清初一代。王時敏的山水畫同時也開創了 「婁東派」。王時敏字遜之,號煙客,晚號西廬老人,江蘇太倉人。少年時為董其昌、陳繼儒所深賞。祖父王錫爵為明朝萬曆年間相國,家本富於收藏,對宋、元名跡,無不精研。崇禎初以蔭出仕太常寺卿,故亦稱「王奉常」。王時敏少年時學畫,「每得一秘軸,閉閣沉思。」對黃公望山水,刻意追摹。入清後隱居不仕,工詩文、書、畫。擅長山水,富於收藏。精研宋元名跡,又受董其昌影響,摹古不遺餘力,深究傳統畫法,表示「唯此為是」。王時敏正是溶化古人的筆墨技巧,形成自己的面貌,他說「古法漸湮,人多自出新意,謬種流傳,遂至邪詭不可救挽。」

仿王蒙山水 手卷 紙本設色丙午(1666年)作 款識:叔明畫九峰讀書長卷乃其生平傑作。為虞山錢宗伯所藏,後同絳雲樓歸之天上不可復見矣。雨窗無事漫師其法,愧不能彷彿萬一也。時丙午重陽前二日,王時敏。印鑒:畫禪、時敏遜之煙客西廬老人西田主人

右丞江山雪霽圖 設色絹本 仙山積翠圖 立軸 設色絹本 1663年作

仿王維江山雪霽圖設色紙本 戊申(1668年)作

《仿王維江山雪霽圖》作於戊申(1668)畫家時年七十七歲。圖上山岩有著傾斜的走向,構成奇特宏偉的山形,充滿動勢。全畫多勾染少皴紋,畫樹以細筆勾勒,設色以石綠、赭石、白粉為主,正是畫雪景之古法表現。此幅畫筆墨清潤,設色皴擦秀雅,有追法唐代青綠沒骨山水畫的抒情特質。

仿一峰道人筆 丁未(1667年)作 溪山春曉 設色絹本戊申(1668年)作

仿古山水 立軸 戊申(1668年)作

溪山深秀 立軸 紙本 戊申(1668年)作

煙浮遠岫圖 立軸 紙本 戊申(1668年)作 富春山居 立軸 1668年作

山水 手卷

聽泉換琴圖 立軸 紙本 1669年作

仿大痴道人筆 立軸 1669年作 秋高氣爽圖 立軸 水墨紙本 1669年作

雲巒高隱 立軸 設色紙本 1669年作

幽谷深居圖 立軸 水墨紙本 1670年作 款識:庚戌冬日仿子久筆似啟雲詞兄,王時敏。印鑒:王時敏印(白文)、煙客(朱文) 王時敏(1592-1680),出身明代官宦之家,崇楨初曾任太常寺卿,人稱「王奉常」。入清不仕,寄情詩文書畫,曾得到董其昌指授。擅山水,專師黃公望,筆墨含蓄,蒼潤松秀,渾厚清逸。其畫在清代影響極大,開創清初畫壇「婁東派」,居「四王」之首。此作為畫家79歲所作,仿子久筆意而能自出機杼。畫面繁密,山勢逶迤,由近及遠,雲水彎繞,林木盤旋,峰巒渾厚,草木華滋。構圖疏密相間,筆迷蓊鬱蒼潤,似有一股氤氳之氣鬱勃其間,為畫家晚年仿古山水的代表性作品。

仿子久秋山圖 設色紙本 庚戌(1670年)作 雪景 立軸1670年作

煙嶺雲林 立軸 庚戌(1670年)作 款識:高文簡煙嶺雲林圖為希世之珍,其得力全從二米,有出藍之妙,不徒以濃厚見長耳。庚戌首夏戲筆於燕京官舍。西廬王時敏。鈐印:王時敏印(白文)、煙客(朱文)。 王時敏位列清初「四王」之首,被尊位南宗「真源嫡派、畫苑領袖」,對清代的山水畫創作產生了十分深遠的影響。王時敏的作品在生前即已獲得很高的聲譽,王時敏雖享高壽,但晚年眼疾而影響作畫,故傳世作品不是很多,且其傳世之作多以水墨為主,設色尤為少見。此幅《煙嶺雲林圖》為紙本小青綠山水,作於庚戌年(1670年),時年七十九歲,是他晚年之作。此圖雖為仿高克恭之作,但此時仿古與其早年的摹古已大不一樣,作者經過反覆揣摩而悟到各家的筆墨意趣特徵,以求其意,而不拘泥於形。作者有意突出畫面主峰的表現技法,吸取米氏筆墨特點,根據山體的輪廓,以橫點代皴、層層疊加來表現明暗空間,傳達出變幻無窮的自然奇觀。畫中的山峰雲霧基本不施勾勒而用沒骨或留白,通過水墨層層漬染,顯現山石渾厚起伏的體態,這也是高克恭技法的精髓所在。而畫面近景及堤岸、沙渚等卻是作者本家面目。 畫面結構疏密相間,層次分明,開合有致,近岸綠樹成蔭,茅屋草閣散布其間,一老翁倚門觀望,神情悠然自得,似在等候遠方訪友的到來。隔溪石磯磊磊,林木蔥蘢,山道彎曲,直達山頂。山間煙霧迷濛,山麓溪水縈繞遙接碧空,描繪出一派清靜宏遠的自然景象。全圖筆墨多用干筆渴墨,顯得逾加蒼茫,筆法秀勁圓轉,設色清妍,這些都是王時敏晚年的筆法風格。

南山叢翠 立軸 設色紙本 1670年作 青山幽居 立軸 設色紙本 庚戌(1670年)作

蒼嚴遇雨圖 立軸 設色紙本 1670年作 王時敏的此幅《蒼嚴遇雨圖》作於庚戌年(1670年),時年七十九歲,是他晚年的畫筆。畫的右上角王時敏自題詩:「蒼派過雨擁千鬟,幽鳴風玉一灣,綠綺未來心已至,耳中流水眼中山」。畫幅正上方鈐有「太上皇帝之寶」的大印。當時,晚年的王時敏正推崇以黃公望為宗,兼取董、巨和王蒙諸家,畫風已顯蒼勁渾厚之風。《蒼嚴遇雨圖》以全景式構圖,重巒迭嶂,苔點細密,樹木層蔭,其間點綴茅舍村屋,畫面間虛間實,雲霧繚繞,表現了茂密山林鬱鬱蔥蔥的情景。整幅畫面赭色傅以青綠,畫筆蒼潤凝重,清麗溫潤,神明迥出,光彩奪目,與他同年所作的《仿黃公望山水圖》(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以及前一年己酉(1669)所作的《夏山飛瀑圖》(現藏於南京博物院)的畫風相一致。從此幅作品中,明顯可見元代著名畫家黃公望的筆意。王時敏運用了黃公望所創的「淺絳法」,所作之山或濃或淡,均以干筆焦墨勾皴,疏朗簡秀,清爽瀟洒,遠山以淡墨抹出,略見筆痕。樹稦或兩筆寫出,或沒骨寫出,樹葉或橫點,或豎點,或斜點,勾寫松針,或干墨,或濕墨。山和樹木融洽地合為一景,顯得山淡樹濃。遠處的樹有以濃墨點再點以淡墨,皆隨意而柔和,墨青墨綠合染,色調簡淡恬雅。用筆沉著穩重,功力雄厚已達極致,深得黃公望之筆意精髓,在畫風上實出一路。綜觀王時敏此時的筆墨,皴染之空靈,用筆之深厚,運墨之淋漓,工整穩健,明凈清脫,較早年更趨圓潤。整幅畫面峰巒起伏,煙嵐飄緲,氣格清雅。線條的勾勒、皴擦亦具有深厚的功底,蒼老而又不失清潤。《蒼嚴遇雨圖》在用筆上刻意追摹黃公望,已達到精美而酷似的程度,實屬王時敏晚年不可多得的精品。

仿江貫道山水 水墨綾本1671年作 仿子久筆意 辛亥(1671年)作

山水 立軸 絹本 1671年作

山水人物 長捲紙本

山水 立軸 1672年作 仿趙承旨

夏山曉霽 立軸 設色紙本 1672年作 款識:夏山曉霽。壬子清和仿大痴筆意,西廬老人王時敏年八十有一。印鑒:煙客(白文)、王時敏印(白文) 煙客一生醉心元代黃公望,家富收藏,於子久真跡,手追心摹。自言「自壯歲以迄白首,日夕臨摹」,以致有「世之論一峰老人正法眼藏者,必歸於公」之論。晚年所作,既能與黃氏山水血脈貫通,更能在此之上「使之重開生面」。此軸作於八十一歲,為晚歲仿古精心之作。構圖為王時敏作品的常見格局,淺青綠設色。圖中峰巒蒼翠,雲蒸霞蔚,林木繁茂,渾厚華滋。在筆墨表現上宗法黃公望,干筆皴擦,濕筆點染,作品松秀清潤,明潔蒼潤,顯示了王時敏深厚的傳統功力。

仿黃子久浮嵐暖翠 立軸 設色紙本 壬子(1672年)作

本幅畫高山縱谷中,溪水潺潺、林木茂密、山腰煙雲浮動之景。透過樹叢、平台與岡阜形成左右扣合的兩股山勢。用筆沉穩,敷色大膽,用青綠對比赭色罩染的岩塊與峰巒,以山腳樹石,山頂平台,圓弧形山巒及高低起伏的遠樹等黃公望畫的母題呈現夏季山間景趣。作於王時敏八十一歲。

南山積翠圖 絹本設色 立軸 1672年作

此作題「壬子長夏寫南山積翠圖,奉祝蓉翁太老親台七襄大壽並祈粲正。弟王時敏時年八十有一」。由此題款可知,這是畫家為人賀壽之作。畫家繪高山逶迤、蒼松秀健,以此祝壽,有「壽比南山」之意。畫面重巒疊嶂,主峰高聳,煙嵐浮繞,林木蔥蘢,瀑布飛流;在各山嶺之間,房屋、宅院若隱若現,可游可居。近景山坡上,蒼松挺立,大概也隱喻「高壽」之意。整幅作品構圖繁複,行筆縝密,水墨淋漓酣暢,雲氣升浮,生動地描繪了清潤自然的山間林野景象。王時敏的山水畫主要學元代黃公望,講究用筆的含蓄和松秀。王時敏在此圖中的筆法、山石結構,頗近黃公望;但繁密的樹木、層層疊疊的山巒,又近於王蒙。王時敏一生注重師法宋元諸家,並將各家融會貫通,形成了自己的繪畫面貌。其作品構圖完整,筆墨渾厚蒼潤,層次豐富,墨色濃淡相宜,效果清新、優雅、自然。秦祖永《桐陰論畫》評王時敏:「運腕虛靈,布墨神逸,隨意點刷,丘壑渾成。」

仿北苑山水 立軸 設色絹本 1672年作 山居杳冥圖 立軸絹本

南山圖 立軸 立軸 設色紙本 壬子(1672年)作 題識:壬子清和寫南山圖,為謙翁老祖台岡陵之祝,治下八十一叟王時敏。鈐印:真寄、王時敏印、西廬老人 此圖淺絳設色,畫家為人祝壽而作,畫面高山逶迤,蒼松秀健,以此作祝壽,含「壽比南山」之意,恭謹而情深,是畫家山水畫中的佳構。主峰高踞畫幅正中,眾峰烘托,密樹濃蔭,雲氣浮生。峰巒間煙雲浩渺,實中有虛,筆墨技巧老練,以中鋒作皴,渾厚秀逸。

仿大痴道人筆意 立軸 甲寅(1674年)作

題識:甲寅三月仿大痴道人筆意為漁山同學兄政。西廬老人王時敏。鈐印:王時敏印(白文)、煙客(朱文) 題跋:是幀為奉常師八十三歲所作,色墨交融,氣韻沈鬱,深入大痴道人堂奧,兼追董巨遺法,非淺學所能夢見。藏之篋衍三十餘載,上游陸生見而酷愛,因以相貽。爰識數語,藉資景仰云爾。丙戌七月既望,墨井道人歷。鈐印:吳歷私印(白文)、墨井道人(白文) 此軸作於康熙十三年(1674),取法大痴,是奉常於耄耋之年,為弟子吳歷繪製的一件力作。布景用筆,渾厚中仍饒逋峭,蒼莽中轉見娟妍。色墨交融,氣韻沉鬱,峰巒渾厚,草木華滋。吳氏在題識中盛讚此作「深入大痴堂奧,兼追董、巨遺法」,可謂知言。書法豐腴渾樸,甚得東坡天真爛漫之趣。

山水 立軸 乙卯(1675年)作 山水 立軸

擬黃公望溪山雨意圖

仿黃鶴山樵山水卷乙卯(1675年)作 款識:乙卯中秋後三日,小憩西廬,仿黃鶴山樵筆意,八十四老人王時敏。印鑒:王時敏印(白)、紙窗竹屋(朱)

題籤:王煙客仿黃鶴山樵山水卷。柯青館藏。石雪居士書。

仿北苑筆意 水墨紙本 丙辰(1676年)作

仿大痴山水 手卷 設色紙本 1676年作

題識:丙辰暮春仿大痴筆,西廬老人王時敏。鈐印:紙窗竹屋、王時敏印、西田遺老 題跋:西廬師法大痴,大痴又追蹤董巨。此幅淺絳色,山多礬頭,筆勢雄偉,真能寫大痴閫奧,嘗見石谷摹富春山圖,用筆正同淵源相證,堪資探索,己丑除日取舊藏畫卷供養先名宦公男黃彭年謹記。鈐印:彭年。 王時敏承董其昌衣缽,其畫宗「南宗」一派,主要是繼承元四家,尤其是黃公望。他對黃公望的摹習,用心之專,用功之勤,用力之深,臨仿之多,達到了痴迷的地步,人謂之「專師黃痴,通體得氣韻沖夷之妙」。是作雖為仿古作品,實出己意。前景水流坡岸,中景山巒綿延,林木與屋舍穿插其中,錯落有致;通幅山體以赭石著色,淡墨點綴其間;在筆法上以披麻皴為主,另施以橫點。王時敏在此作中還融入米氏雲山畫法,煙霧瀰漫在山腰處,形成縹緲之感。全作筆墨豐富,設色清麗,布局開朗疏闊。

青綠山水 立軸丁巳(1677年)作 春山薀藉圖 絹本設色 丁巳(1677年)作

仿高尚書 丁巳(1677年)作 款識:丁巳仲夏,仿高尚書畫似靜公老年台正,王時敏年八十有六。印文:王時敏印、江遜之煙客西廬老人西田主人

仿黃公望山水 立軸 紙本 1680年作

富春大嶺圖 手卷 水墨紙本

山水 冊頁 水墨絹本

青綠山水 設色絹本

仿黃鶴山樵

仿黃鶴山樵

夏木垂陰 立軸 水墨紙本

秋山蕭寺 立軸

杜甫詩意圖 紙本設色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共12頁,每幅隸書杜詩二句,後幅頁又自跋云:「少陵詩體宏眾妙,意匠經營高出萬層,其奧博沉雄,有掣鯨魚探鳳髓之力,故宜標準百代,冠古絕今,余每讀七律,見其所寫景物,瑰麗高寒,歷歷在眼,恍若身游其間,輒思寄興盤礴。適旭咸甥以巨冊屬畫,寒窗偶暇,遂拈景聯佳句,點染成圖,顧以肺腸枯涸,俗賴填塞,於作者意愜飛動之致,略未得其毫末。詩中字字有畫,而畫中筆筆無詩,漫借強題,鈍置浣花翁不少,慚愧!西廬老人王時敏。」上冊頁畫巫峽弈棋,松雲絕壁,山村春色,藤月荻花。用筆頗為瀟逸,滿紙墨韻,非常生動。

幽谷歸雲 鏡片 設色紙本

仿古山水 立軸 金箋 1673年作

臨曹雲西本層巒秋霽 鏡心 水墨紙本

野翁庄圖 手卷 水墨絹本
推薦閱讀:

馬麟繪畫作品彙總
明 沈周作品《支硎遇友圖》
畫家王田應邀參加「江山如畫」——李可染師生作品展
【吳哥浮光魅影】Lexus作品
Alisher Kushakov 藝術作品

TAG:大家 | 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