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城市圈格局變化與汕頭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

分享到:

http://www.ydtz.com/news/shownews.asp?id=37863未來城市圈格局變化與汕頭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大潮學刊 第十期導讀:汕頭開埠一百五十年來,城市的發展與交通的建設息息相關,互相依存。在「十二五」重要發展期,發展方式的加快轉變,經濟要素的有效配置,人流物流的高速流動,幸福汕頭的全面構建,都對城市的交通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對機遇和挑戰,汕頭應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構建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強化區域內外交通的連通性和高效性,建設成為海西經濟區重要交通樞紐、聯結珠三角地區和長三角地區的關鍵交通節點,以交通的一體化,為汕頭的科學發展提供支撐,為粵東都市圈的融合成長創造條件。交通運輸在國民經濟發展中具有超前性、基礎性和先導性作用。重大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打造,是城市參與區域發展和競爭的重要砝碼。在新世紀第二個十年,汕頭能否在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上有重大突破,並初步建成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是決定汕頭「十二五」甚至更長一段時期發展質量與速度的重要因素,也是決定汕頭粵東區域中心城市地位是否鞏固與提高的關鍵所在。帶著這一問題,調研組成員收集匯總粵東各市城市發展與交通發展方面大量資料,走訪本市交通、公路、港口、發改、規劃等多個部門,到粵東幾市實地走訪調研,形成了調研報告。調研組試圖通過對汕頭交通發展歷史與現狀的回顧與總結,對未來城市發展與交通體系建設的展望與分析,提出一些意見和建議,為「十二五」汕頭交通發展戰略提供參考。一、區域發展視野下的汕頭交通運輸體系現狀一個城市的交通運輸體系是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是城市綜合競爭力的重要指標,是服務和輻射區域的重要支撐。汕頭的開埠史和發展史,生動地詮釋了從區域綜合交通運輸樞紐到區域中心城市這一發展歷程,印證著交通發展與城市發展互相促進又相互制約這一辯證關係。(一)從歷史上看汕頭經濟社會發展史上每一次的大開放和大發展,都伴隨著交通運輸事業的大建設和大發展,每一次開放和發展受制,均受到交通運輸事業滯後直接或間接的制約。未有汕頭埠,先有汕頭港。汕頭因港而設,因港而興。1858年恩格斯在汕頭未開埠之前,於《俄國在遠東的成功》一文中稱讚汕頭是「五口通商」之後「唯一有一點商業意義的口岸」。1860年汕頭開埠後,隨著國際航線的開通,汕頭海運商貿得到迅速發展,至上世紀30年代達到了鼎盛時期,「各年往來外洋船艘次和噸位數均佔全國的第三位」,「商業之盛居於全國的第七位」,經濟社會呈現蓬勃發展的繁榮景象。1939年汕頭淪陷後,在日軍的破壞下,汕頭港成為死港,汕頭海運商貿蕭條冷落,「汕頭商民星散,人口內遷」,經濟社會發展受到極大的破壞。抗戰勝利後,由於戰爭創傷,汕頭港口設施未能及時修復,汕頭海運商貿遠遠不及19世紀30年代,經濟發展仍受到很大的限制。新中國成立後,汕頭港迅速恢複發展,上世紀50年代,汕頭工業產值僅次於廣州市,居於全省的第二位,汕頭經濟再次得到長足的發展。「文化大革命」十年動亂,汕頭經濟發展同汕頭港一樣遭受了重大劫難。改革開放後30年來,隨著高速公路、廣梅汕鐵路以及空港、海港的加快建設,汕頭市已初步形成以海港、空港為中心,高等級公路、鐵路為骨架的海陸空現代化立體交通網路,交通的大發展為汕頭乃至潮汕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作出應有貢獻。特別是實施「十一五」規劃以來,我市認真貫徹粵東工作會議精神,抓住國家擴大內需的機遇,圍繞建設區域交通航運中心的戰略目標,以交通一體化促進區域一體化、城鄉一體化的要求,全力加快港口、高速公路、鐵路和跨海工程,積極改善國省道,加快農村公路建設步伐,進一步完善交通運輸網路,提高綜合運輸能力,促進了交通事業的全面發展,全市港口生產快速發展,公路水路航空客貨運大幅增長,機場旅客吞吐量大幅攀升,為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注入強勁動力。特別是廣澳港區、廈深鐵路汕頭段建設加快推進,汕潮揭高速公路、南澳大橋開工建設,潮惠高速、汕揭高速、蘇埃通道等項目前期工作順利推進,為「十二五」汕頭交通大發展奠定了基礎。總之,回眸汕頭開放和發展百餘年歷史,可以看出,交通的發展與汕頭城市的命運息息相關,一損俱損,一榮共榮。(二)從現實上看改革開放和特區設立後的汕頭髮展,雖然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成就斐然,但也存在著不少遺憾,與特區跨越式發展的要求不相適應,在不同階段不同層面制約了汕頭經濟社會的發展。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後,由於受制於經濟疲軟和財政緊張,周邊城市交通建設一日千里,而汕頭交通建設進入了停滯期,錯失了加快發展的機遇。在交通規劃發展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一是未能形成科學的城市交通發展戰略。首先是規劃的前瞻性不夠。近年來區域合作整合加速,發展環境發生重大變化,我市交通發展規劃處於相對被動應付局面,難以對事關區域發展大局的重大交通項目進行充分和前瞻性的研究。同時,對城區交通出行總量的發展估計不足,對城市交通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缺乏有效解決手段。如金鳳路一開始是作為過境通道設計的,但從當前情況看,其與城市發展軸線在空間上嚴重重疊,過境交通與城市內部交通交集在一起,導致了城市交通的混亂。其次是規劃的系統性不夠。缺乏對於城市道路優化、公共交通研究和軌道交通等專項規劃的研究,交通基礎設施、服務設施、附屬設施的建設系統性不夠,未能形成綜合網路體系,沒有發揮其綜合效應。另外是規劃的延續性不夠。出現一些長期規劃項目未能有效延續實施,實施規劃的延續性和嚴肅性不足。更為嚴重的是,區域重大交通建設項目布局缺乏統籌安排。近年來我市作為粵東中心城市,在區域重要基礎設施項目的布局上,沒有得到省的支持和傾斜,也很難得到粵東其它城市的支持。廈深鐵路客運中心站落戶潮州,阜鷹汕鐵路廣東段建設無法截彎取直走新線,區域軌道交通尚未拿出初步成果;港口建設各市一哄而上,粵東煤炭中轉基地建設進展緩慢。所有這些問題汕頭市有責任,也和省統籌協調不力有關。二是港口設施建設投入不足,布局不夠合理。汕頭港為交通部確定的我國20個沿海主樞紐港之一,而萬噸級以上深水泊位僅10個,比例僅佔19.5%,缺乏5萬噸以上大型深水泊位、現代化大型集裝箱碼頭和大型專業化碼頭。珠池港區毗鄰城區,其發展面臨土地、水域、岸線資源和城市發展東移制約,發展空間受限;廣澳港區則發展緩慢,錯失良機,影響了主樞紐港地位和作用的發揮。加之粵東四市港口相鄰,經濟腹地重疊,區域間缺乏協調發展機制,港口功能重複性大,互補性不強,造成汕頭港在區域內整體競爭性不強。從現有情況看,汕頭港只有7條外貿航線進出口貨物,因國際直航航線少,使粵東地區相當一部分貨源流到周邊的廈門、深圳等地港口出口;相當部分的進口物資不得不捨近求遠,從深圳、廈門、廣州、寧波、上海等港口進口後運回本地。(表一)

三是鐵路、高速公路、國省道建設相對滯後。隨著城市空間的擴張和現代產業的發展,軌道交通對城市產業發展的作用越來越大。而我市僅有的廣梅汕鐵路近十年來不僅沒有發展,而且越顯萎縮。廣澳港區缺乏鐵路作為集疏運大通道,導致大宗物流過於依靠公路運輸,而海灣大橋沒有納入年票,礐石大橋不堪重負,公路運載能力日趨飽和,弊端逐漸顯現,制約著汕頭港對周邊地區及內地的服務和輻射功能的發揮。「十一五」期間軌道交通沒有列入政府正式議事日程,仍處於前期研究階段。高速公路建設緩慢,路網總量不足。目前汕頭高速公路只有汕汾、深汕高速,尚未形成網路,難以發揮出高速公路安全、快捷、高效的優勢,影響粵東地區交通一體化進程。國省道通行能力較低。國省道和縣道大部分是上世紀八十、九十年代改造建成的,已處於超期限使用狀態,跨區域幹線運輸通道不暢,幹線公路通行能力小。部分國道、省道街道化嚴重,影響行車速度,存在較大安全隱患。四是交通管理職權分散,未能形成統籌發展的交通管理格局。目前,由於交通行政管理體制的分割,汕頭目前的交通管理體系仍然處於多口管理、條塊分割的狀態,各種運輸方式各自規劃、建設和管理,較少從綜合交通運輸體系角度考慮相互配合和互聯互通。在汕頭城市交通運輸規劃、投資、立項、建設、運營、執法管理等方面,存在交通部門與發改、規劃、建設、公路、港口、公安等其他主管部門多頭管理現象,而且相互之間溝通協調不足,具體表現交通規劃、交通設施建設和運輸管理等諸多方面不協調,導致交通建設規劃滯後、信息不能共享,交通設施建設進度緩慢以及交通運輸系統效能低下等問題,對汕頭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快速發展形成體制壁壘。五是綜合交通網路水平低,城區交通狀況惡劣。鐵路、公路站場、城市交通與港口布局之間合理銜接的基礎設施,包括聯絡線、專用線、起聯運功能的客、貨運中心站、場等工程的建設長期未得到解決,貨物換裝環節多,增加運輸時間和費用,且由於綜合運輸市場的培育緩慢,運輸管理落後,呈現出各運輸方式間客、貨運輸無序競爭的狀態,同時也增加了城市交通壓力。加之現有城市道路服務設施及管理水平落後,部分道路設計不規範,道路斷面不盡合理,道路設施不全,渠化交叉口較少,道路通行能力和安全性較低,中心城區南濱路、泰山路、金泰立交等項目的交通流量遠未達到設計要求,相反其他道路的交通卻相當擁擠,高等級道路兩側商業開發過度,車輛出入頻繁。某些路段存在的「斷頭路」降低了路網的整體效能;城市道路公交停靠站、港灣式停靠站缺乏,改造難度較大,市民出行以摩托車、小汽車等個體出行為主等等,汕頭城區交通狀況呈現日漸惡劣趨勢。(三)從深層次分析交通發展不盡人意的內在因素主要是四個不適應。一是交通運輸體系建設和區域協調發展要求不適應,區域重要交通基礎設施布局混亂、缺乏協調,嚴重弱化了區域中心城市的集聚輻射和服務功能。交通運輸是經濟發展的載體和先導,交通基礎設施的狀況對於區域間的要素流動具有重要的影響。一個區域的交通運輸體系越完善、越高效,該區域的經濟發展就越快,對外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就越強。汕頭要最終發展成為粵東區域性中心城市,必須成為粵東人流、物流中心,進而成為產業、商貿、金融、信息等中心,而這離不開粵東交通樞紐地位的有效確立。但從現有交通基礎設施布局情況看,地區間整合與銜接不夠,無法實現交通一體化布局和建設,汕頭作為區域中心城市的集聚輻射和服務功能嚴重被弱化,影響了粵東區域整體設施水平的提升,從而嚴重削弱了粵東區域的對外競爭力。二是交通運輸體系建設和產業協調發展要求不適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未能超前規劃提前建設,制約了現代產業體系的建設。汕頭市委市政府從更高層次謀劃汕頭的大發展,規劃發展一灣兩城、打造「四個基地」、實施「五個戰略」,對我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從目前汕頭運輸體系的建設情況看,系統規劃尚未出台,相關銜接工作不理想,國土規劃、城鎮規劃、房屋拆遷、建設資金等問題,嚴重阻礙著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工作,從而制約著汕頭現代產業的發展。三是交通運輸體系建設和城鄉協調發展不適應,市域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欠帳較多,制約了城鄉一體化發展。汕頭城市密度高於一般地級市,可用於道路建設的人均交通建設用地面積遠小於其它城市,城市中心建成區的面積介於特大城市與大城市之間,居民出行距離因素和其它歷史原因,使摩托車替代單車和公交車,成為市民出行的首選工具,嚴重影響了公共交通的發展。城鄉統籌發展,首要的是城鄉之間的交通連接,人便於行,貨暢其流。但從目前汕頭現有交通運輸體系建設情況看,交通區域發展不平衡,潮陽和潮南公路設施仍然比較落後,缺乏對外公路運輸大通道。城鄉客運發展不平衡。農村客運發展未能跟上形勢發展需要,農民群眾由於交通問題,進城難的問題仍然顯著,城鄉二元化的狀況仍然沒有得到有效改變。四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跨越式發展和單一建設資金來源不適應,交通建設融資平台未能建立,建設資金嚴重缺乏。由於交通基礎設施具有投資量大、周期長、回報率低等特點,按現行的交通建設機制,地方配套資金占投資的大部分,而且需長期養護。汕頭屬經濟欠發達地區,經濟基礎薄弱,地方配套資金和養護資金嚴重不足,僅靠單一政府財政性資金的投入和交通規費遠遠不能滿足建設需求。同時,汕頭並沒有充分利用資本市場向好的機遇打造多渠道的交通建設融資平台,使資金短缺在相當長時期內成為制約交通發展的主要因素。而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不足,也必然影響汕頭經濟的發展,造成惡性循環。「十一五」期間,全市綜合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完成投資約75億元,僅為「十一五」期間全市1200多億固定資產投資的5 %左右,而深圳和廈門僅2009年用於交通基礎設施固定資產投資就達120億和140億元,其投入差距之大由此可見。二、汕頭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的定位與思路「十二五」期間汕頭的交通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重大形勢變化。汕頭的交通發展必須進一步增強危機意識,深刻分析和積極順應新變化新挑戰,把握髮展的方向與重點。一是區域經濟發展格局調整帶來的新變化。「十二五」規劃期的五年,在區域經濟發展層面,將是國家東南沿海發展戰略全面鋪開、海西經濟區縱深發展、粵東經濟一體化融合發展的關鍵五年。隨著珠三角一體化進程加速和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推進,東西兩發展極對粵東北和贛東南地區的經濟輻射和資源吸納將進一步增強,周邊城市追趕步伐進一步加快,粵東區域發展格局將發生深刻變革,汕頭區域中心城市的地位將受到更強挑戰,由此造成的重大生產性項目和交通能源基礎設施項目布局競爭將更加激烈。

(粵東區域交通基礎設施圖資料來源《粵東城鎮群體系規劃》)二是特大交通項目布局引起的新變化。特大交通基礎設施項目的落戶,在一定程度上對區域發展格局演變和中心城市首位度造成影響。在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十二五」規劃期的五年將是空港建設實現重大突破、海港建設跨越式發展、高速公路全面開花、高鐵建設初見成效、輕軌建設開始破題、粵東交通一體化初見雛型的關鍵五年。「十一五」期間,空港落戶揭陽、高鐵中心站落戶潮州,兩大區域特大交通項目的旁落雖然削弱了汕頭區域交通樞紐的位置,但尚未真正動搖汕頭作為區域交通樞紐中心的核心競爭力。但在「十二五」期間,如果汕頭在特大和重大交通設施的規劃建設上再錯過機會,現有區域交通布局極有可能從中心城市放射狀加快轉向多點連接互通的環網狀轉變,汕頭區域交通中心位置將不復存在。同時,隨著廣澳港口的加快建設,以及潮汕機場和高鐵中心站的落成,城市主要對外門戶從原來的城市中心向城市北部轉移,城市交通與區域重大交通基礎設施的對接組織必須重新審視和安排。三是城市空間發展形態上的新變化。在城市空間發展上,「十二五」規劃期的五年,將是汕頭從「單中心」向「多中心」發展模式戰略轉型,構築中心城市、城市組團、中心城鎮有機結合的海灣型大汕頭城市新格局的關鍵五年。特區範圍擴大到全市,環繞汕頭灣的珠港新城、濠江新城、東海岸新城、西部生態新城「一灣兩岸四新城」交相輝映的雛形初顯,潮陽、潮南、澄海城市化進程加速,南澳高端旅遊島的打造初見成效。隨著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範圍擴大,城市出行總量急劇增長,出行距離明顯增長,機動交通大幅增加,如果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和交通管理水平沒能跟上城市發展步伐,提前預留髮展空間並做出及時應對,必將對城市交通組織和管理帶來嚴峻考驗。另一方面,未來五年,我市用於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用地指標有限,城市交通必須採取集約化發展的模式,既要保障重大交通基礎設施項目的用地需求,也要最大限度的發揮好有限土地的最大效益,這對交通設施的規劃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四是交通結構構成的新變化。在交通結構上,「十二五」規劃期的五年,將是汕頭從「個人交通(小汽車、摩托車)優先」向「公共交通優先」轉型,由平面交通向立體交通轉型的關鍵五年。從國內特大城市交通發展經驗看,特大城市公共交通開始向以軌道交通為骨幹的交通組織轉變,形成為軌道交通為主體的城市客運交通模式。而「十一五」期間,汕頭市民的出行方式以個人交通為主,據有關部門測算,截至2010年上半年,汕頭僅有公交車約800輛,但中心城區約有摩托車近40萬輛,共有小汽車18.47萬輛,其中中心城區小汽車12.6萬輛,2006年以來平均增長率為19.74%和13.89%。按目前增長速度,2012年中心城區的小汽車保有量將突破20萬輛大關,行路難、停車難等問題將進一步凸顯。按國際交通發展的基本經驗,當私人小汽車進入大規模發展期,人均年國民收入約在2500美元以上,也是輕軌和地鐵建設大幅度提速的時期,目前我市已經基本符合國家建設輕軌建設的基本條件。因此,未來五年,如何改善城市道路網的等級結構和布局結構,及早預留建造公交換乘樞紐和停車場的用地,如何實現公交事業快速發展,如何規劃和加快推進軌道交通,如何調控私人交通工具發展等等政策的制訂和實施,都是對城市交通管理部門的巨大考驗。面對以上的形勢和挑戰,「十二五」時期的汕頭交通發展任重道遠、任務艱巨,必須重新發揚特區敢闖敢幹敢為天下先的氣魄,拿出破釜沉舟、壯士斷臂的勇氣,以大手筆高標準硬措施來強勢推進特大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和現代綜合交通體系的建設。總的思路是:圍繞高標準規劃建設特區城市和東南沿海門戶城市的總體定位,以建設東南沿海交通航運中心為目標,以規劃引領為龍頭,以重大項目為抓手,以區域合作為依託,以綜合管理為手段,以融資平台為支撐,全力推進粵東交通一體化,主動對接珠三角和長三角,加快打通向粵閩贛的內陸連接通道,構建粵東1小時經濟生活圈,並與珠三角、廈漳泉構建3小時經濟生活圈;增強中心城市的集聚和輻射能力,實現對外交通和城市交通順暢對接,公路、鐵路、航空、水運各種運輸方式有效銜接相互促進。加大市域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儘快提升城區交通設施水平,優化城市道路系統布局,形成和經濟社會發展要求和區域中心城市地位相匹配、協調發展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到「十二五」期末建成以現代化深水大港為依託,以國家級公路運輸中心為支撐,鐵路與高速公路網路銜接配套,客運快速化、貨運物流化、智能型的區域交通航運中心。

(粵東綜合交通體系布局圖 資料來源《粵東城鎮群體系規劃》)主要目標是:加快建設主樞紐港。汕頭交通基礎設施的核心優勢在港口,港口的核心優勢在集裝箱運輸,與珠三角港口群的比較優勢在於對台直航。集中力量建設汕頭港廣澳港區、潮陽海門港區,置換盤活珠池港等現有北岸港口資源,發展梅州、贛州等無水港。到2015年,港口年吞吐能力達到8000萬噸左右、集裝箱年吞吐能力達到280萬標箱以上,與港口連接的鐵路、高速公路、疏港通道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初步建成。推進區域交通主樞紐建設。順應空港、高鐵等區域重大基礎設施布局對城市空間和城市功能的影響,加快構建汕潮揭都市區1小時交通圈和全市半小時交通圈。著力於以高速公路網、幹線公路網、鐵路網、快速通道網、縣鎮路網為主體的路網建設,在中心城區、3區1縣與外圍汕潮揭都市區之間,形成由高速公路、高速鐵路、城市快速路及幹線道路共同組成、向外放射狀的五條快速度、大容量、多方式交通走廊。

(以汕頭為中心的對外交通放射圖 資料來源《粵東城鎮群體系規劃》)

(粵東鐵路網路規劃資料來源《粵東城鎮群體系規劃》)

(粵東城際軌道交通圖資料 來源《粵東城鎮群體系規劃》)加快完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網路體系。以發展現代服務業的理念大力發展現代交通運輸業。按照 「無縫銜接」和「零換乘」交通運輸方式新理念,積極做好航運、陸運、空運和管道運輸等運輸方式相互銜接;加快建設疏港快速幹道、疏港鐵路,連接深汕、汕普高速公路和廈深、廣梅汕鐵路,形成功能配套、設施先進、運作高效的交通運輸網路。整合港口資源,預留充分的岸線和後方陸域,加快廣澳、海門等港區貨物集疏運設施與陸域路網的銜接,建設與之相適應的港口貨物運輸組織中心。大力扶持港口企業發展壯大,加強站場樞紐、倉儲、貨物裝卸、運輸裝備等設施建設,完善港口集疏運體系和物流支持系統,滿足港口發展需要。積極培育和引進大型物流航運企業,開闢和發展國內外航運線路,國內開通至沿海、長江主要港口航線,國際開通以東南亞主要港口為主,直達五大洲各大港口航運網路,千方百計吸引國內外物資通過集散。三、著眼強化區域中心功能,加快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一)加快汕頭現代綜合交通體系規劃編製,形成建設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總體思路,以交通運輸一體化為切入點,加速粵東經濟一體化。規劃是龍頭,綱舉目張。一方面。隨著國家幹線鐵路網規劃、高速公路網規划出台,珠三角改革開放進程和海峽西南經濟區建設的加快推進,以及粵東一體化發展的加速,構建完善的綜合交通系統極為迫切。另一方面,現有相關規劃交通部分在內容深度上不足,交通系統複雜性考慮不全面,難以有效指導城市交通系統建設。目前,我市正在開展「十二五」規劃編製工作,進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鄉發展規劃的修編,為開展綜合交通體系規劃提供了較好規劃支撐。另外,我市近年來機動車增長迅速,城市交通管理面臨嚴峻挑戰,需要從多層面多角度對交通系統進行梳理,保障城市交通有序運行。因此,要圍繞省委、省政府關於粵東地區經濟社會「三年打基礎、五年大變化、十年大發展」的總體部署,按照把汕頭建設成為國家重要港口、現代化港口城市以及區域性中心城市的要求以及「突出港口,強化通道,整體提高、適度超前」的思路,主動加快融入泛珠區域和海西區域經濟交通一體化進程,在廣東省、汕頭市「十二五」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汕頭市城市總體規劃的框架內,編製汕頭市現代綜合交通體系規劃,提出汕頭市現代綜合交通發展的總體戰略。在編製規劃中,一是要站在戰略和全局的高度,體現前瞻性、實踐性和操作性的統一,實現各種交通運輸方式一體化、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以及粵東交通一體化等目標。要對城市與城市交通發展趨勢進行深入研究和把握,根據城市發展目標和城市空間演變等,預測城市綜合交通體系發展趨勢與需求,確定綜合交通體系發展目標及預期的交通方式結構,提出交通發展戰略。要做好規劃與汕頭市「十二五」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城鄉發展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海洋功能區劃等其他規劃以及「十一五」交通規劃相互銜接,確保規劃目標、建設計劃、投資安排和政策措施有機對接,以便形成規劃合力,促成規劃目標的實現。二是要著眼於區域發展的方向和趨勢,合理安排沿海鐵路聯絡線、阜鷹汕鐵路、疏港鐵路、汕揭梅高速公路、潮汕機場快速通道以及深水港口等對外交通設施;同時規劃要通過提升市域路網等級,理順過境交通和城市交通的關係,完善和強化城鎮間及其對外交通關係等交通網路結構建設,在規劃期內實現市域一小時城市經濟圈的規劃目標。三是要著眼於滿足市民出行需要,重點研究城市道路網路系統規劃、城市公共交通系統規劃、軌道交通線網規劃、停車系統規劃、慢行交通系統規劃、物流系統規劃,從多角度多層次分析交通需求,提出交通解決方案,以此初步形成適合汕頭城市交通特徵轉變、城市空間結構高速擴張的汕頭交通規劃編製體系框架。同時,要在總體規劃的指引下,制定近期交通發展策略,提出近期建設計劃安排。在編製好我市現代綜合交通體系規劃的同時,要提請省牽頭編製《粵東地區交通基礎設施一體化規劃》,按照統籌規劃、合理布局、適度超前、安全可靠的原則,統籌規劃建設區域交通基礎設施,著重強化汕頭市作為區域綜合交通樞紐的功能,配合粵東城鎮和產業布局,以樞紐型、功能性、網路化的重大跨市交通建設為重點,構建適應區域經濟一體化要求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同時建議委託省有關研究機構開展《粵東各市道路系統銜接規劃》,主動將粵東北、贛東南、閩西南作為服務範圍來考慮交通組織,打通區域內的「斷頭路段」和「瓶頸路」,進一步優化粵東各市道路系統的有效對接。(二)成立統籌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的市一級戰略委員會,建立集統籌、協調、建設、運營、執法為一體的現代綜合交通體系管理體制機制。建議根據國家、省關於地方交通運輸大部門體制改革的精神,借鑒北京、成都、深圳等地的做法,由市政府整合現有發改、規劃、交通、建設、公路、港口、公安等管理職能,組建成立汕頭市交通運輸委員會,全面履行市域內的交通運輸管理職能,統籌綜合運輸體系的構建和協調發展。通過行政資源的集中整合,逐步消除不利於城市交通的各種行政管理障礙,建立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統籌、協調、建設、運營一體化的體制機制,從而為汕頭未來城市交通運輸的大建設、大發展提供強有力的體制保證。汕頭市交通運輸委員會主要職能包括貫徹執行國家有關交通運輸的方針、政策和法規,擬訂有關地方性法規、行政規章和實施細則,並監督實施,制訂與調整城市綜合交通運輸發展的戰略和規劃,組織實施城市重大交通基礎設施投資、建設、維護、經營和管理;負責城市交通的公共交通基礎設施、公共運輸服務產品、公共信息、公共安全等公共服務產品的供給和管理;對交通運輸市場和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市場實施監督、管理和調控,維護公路、水路交通行業的平等競爭秩序;負責各種交通運輸方式的綜合協調和可持續發展,交通運輸財政、融資和票制票價的協調和管理,交通安全以及交通環保的協調,交通建設和運輸企業國有資產管理的協調,突發交通事件應急處理的協調等工作。(三)建設交通建設融資平台,形成多元化的交通基礎設施投融資機制,以大投入、大建設推動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大發展,為建設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提供支撐。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是城市建設的先行者,具有一定的超前性,由於其投資量大、周期長、回報率低等特點,傳統的融資模式根本無法滿足新時期重大交通基礎建設的資金需求。建議我市應儘快組建交通建設融資平台,按照「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原則,負責城市港口、鐵路、公路、站場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投、融資工作,負責交通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部分項目的實施和項目開發,對交通、城建等國有資產進行管理、經營、運作,通過經營交通和城市資產以及自身經營利潤償還相應的項目負債,形成「借、用、管、還」一體化機制。一是利用資本市場募集建設資金。對港務集團或城建總等資產較為優質的企業改制上市,或是通過發行市政債形式,多渠道募集建設資金。二是構築多層次銀行貸款體系,疏通建設資金貸款渠道。重點建立並保持與國家開發銀行等政策性銀行的戰略合作關係。及時把握國家政策走向,保證資金貸款渠道暢通,為城市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提供長期資金支持。同時,利用商業銀行相互競爭的現實條件,將與各大商業銀行的業務合作領域拓展到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當中。另外,利用政府融資平台這種具備穩定回報率和低風險率的特點,嘗試與急需挖掘優質國內客戶的外資銀行、地方銀行進行合作。通過構築上述多層次的銀行貸款體系,確保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資金需求的通暢。三是加強交通設施社會化經營,吸納社會資金投入城市交通建設。放開交通設施建設和營運市場,對經營性交通建設項目採取合資合作以及BOT、TOT、BT、PPP等方式,或者以土地一級開發捆綁項目開發的形式,吸引大型企業、外資、民企和其他投資機構進行投資。四是強化土地經營,增加融資功能。作為基礎設施的交通建設,將使沿線的地價上升,從而給沿線帶來更多的商業機會。政府在規劃和開展交通建設項目前期工作時,由市土地儲備中心提前對沿線有價值的土地,通過統一徵用、協議回購和依法收回等方式進行統一規劃儲備,以多元化的方式對土地資產進行經營,確保土地資產的保值增值為政府所得,為城市交通建設提供資金保障。五是整合和統一經營政府公共資產。要加快政府公共資源的整合利用和市場化經營,積極探索城市基礎設施開發權、使用權、冠名權、廣告權、特許經營權等無形資產有效管理方式,籌措資金加大城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另外,還要積極探索其他多種渠道多方位獲得城市交通建設所需要的資金。包括爭取中央專項基金和財政債券資金等國家財政資金,使用企業債券、資產證券化、股權募集等融資工具等多種途徑模式實現融資。(四)構築完善的城市綜合交通體系布局,強化區域交通樞紐地位,實施重點突破戰略,全面提升綜合交通服務水平。一是加快打造億噸大港,充分發揮汕頭港國家沿海主樞紐港的作用,做強做大港口經濟,構築面向國際、溝通省內外的區域性航運中心。要以大氣魄全力加快廣澳港區建設,突破廣澳港區深水航道、防波堤以及口岸查驗配套設施等港口基礎設施的建設,加快推進潮陽海門港區粵東煤炭轉運基地的建設。同時要運用經營城市的理念,整合盤活包括珠池港區在內的汕頭內海灣資源,適時啟動珠池港區及北岸小碼頭的功能調整和城市化改造,提升老港區濱水區域生態、景觀和基礎設施水平,優化人居及營商環境,並以此推動產業升級和空間功能換,實現珠池港區土地增值,為廣澳港區建設籌措資金。二是加大鐵路建設力度。重點建設廈深鐵路汕頭聯絡線、汕頭疏港鐵路和阜鷹汕鐵路梅州至汕頭段項目,把汕頭建成「北京-龍川-汕頭」、 「阜陽-梅州-汕頭」鐵路出海口和國家東南沿海鐵路通道的重要節點。要以阜鷹汕鐵路建設為契機,對廣梅汕既有鐵路線進行擴能改造,與廣梅汕貨運樞紐站(汕頭北站)相連接,並與汕頭港疏港鐵路形成網路,促進海鐵聯運,加強汕頭與贛東南及華東地區廣闊腹地的聯繫。疏港鐵路建設是汕頭打造億噸大港的基本條件和重要支撐,決不能再從其它城市引入聯絡線,將發展和運營主動權交到別人手中,要充分估計周邊城市對線路走向的不利影響,盡最大的努力爭取線路從海灣大橋外側過海連接廣梅汕鐵路,同時要做好自己出資建設疏港鐵路的最壞打算。按照粵東輕軌規劃,儘快啟動汕頭市域輕軌鐵路建設,推動汕潮揭都市區城際輕軌網路建設。三是進一步完善幹線公路主骨架布局,拓展對外聯繫大通道,同時促進市域內外公路建設協調發展。強化高速公路建設,以建設區域性中心城市為出發點,以高速、快速公路為骨架,構建外連粵東主要城市的高速公路網;加強對國省道的建設改造以及部分改線,進一步完善公路網路,提高路網整體水平。近期要重點推進汕揭梅高速公路汕頭段、汕頭-普寧高速公路、潮普高速公路的建設,加快南澳大橋、陳沙公路等區域重要公路基礎設施的建設,抓緊做好惠來-揭東以及漳州至玉林高速公路揭東至揭陽西段高速公路的前期工作,儘快提升市域範圍內公路網路的整體效能。四是進一步完善中心城區道路網路結構,著力提升通達性和通暢性,建設與經濟發展相適應的中心城區道路網路系統。構建中心城區環城快速通道和東西向、南北向快速通道,理順過境交通和市內交通的關係,緩解中心城區內部路網的壓力。儘快啟動北快速環線(汕汾高速公路-泰山路-汕揭梅高速公路)、西快速環線(汕揭梅高速公路-牛田洋大橋-河浦-深汕高速公路)等城市西北側環城快速通道的建設籌劃工作,加快東西向快速通道中鳳東路段的建設和黃河路段的改造,加快南北向快速通道中朝陽路段的建設和泰山路的改造,使中心城區的交通網路呈現出放射狀與環狀相結合的布局形態,將較為完善的解決過境交通嚴重影響市內交通的矛盾,提升中心城區路網的整體效能。近期要重點打通城市主幹交通要道的斷頭路,增強市內道路路網通達性;加快推進蘇埃通道建設和泰山路與潮安對接,進一步優化汕頭內海灣南北兩岸的交通網路結構;重點推進疏港大道、機場快速通道的籌劃和建設工作,打通中心城區與深水港區、潮汕機場的聯繫通道。五是要大力實施中心城區「公交優先」戰略,大力發展城市公共交通設施,提高公共交通線網覆蓋面積和公共交通線網密度,限制甚至禁止摩托車、三輪車等進入中心城區。要儘快通過制定「公交優先」政策、建立合理公交網線和信息化系統、改善公交行駛條件和公交服務狀況等多種措施實現「公交優先」戰略,提高車輛與道路的利用率,消減交通總量從而緩解城市交通擁擠。要適時將城市輕軌系統納入政府議事日程,利用軌道交通運量大、速度快、佔地少、耗能少、效益高等優點,最大限度的緩解未來城市交通壓力。六是推進區域交通主樞紐建設,增強區域中心城市的交通運輸服務功能。加強市域樞紐港口、公路客運總站、鐵路樞紐站以及軌道交通樞紐站等重大交通樞紐建設,加強各種運輸方式之間、城市間及城市內交通線路的銜接,優化交通樞紐換乘能力,提升樞紐功能。重點建設汕頭廣澳港區、汕頭主城區鐵路樞紐(包括汕頭火車站、汕頭北站)等一級交通主樞紐,另外還要考慮國家沿海快速客運專線谷饒站、汕頭軌道交通(主城區、澄海、潮陽)、珠池港區以及外砂機場等次級交通樞紐。通過交通樞紐建設和功能提升,增強市域交通運輸能力,保障城市生產生活動輸需求得到較充分滿足。結語:從區域發展的歷史和現實分析,一個區域的經濟社會發展往往發端於交通事業的發展,並反作用於交通事業的發展。汕頭在新的發展時期,在打造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戰略實施上,要實現港口建設的大提速,統籌推進軌道交通、高速公路等重大項目建設,完善汕頭與粵東、贛南、閩南等地區交通網對接以及不同交通方式銜接,優化市域內部交通結構、提高市域各種交通基礎設施的運作效能,大力推進城市「公交優先」戰略,全力提升交通運輸服務質量,形成一體化的綜合交通基礎設施網路,交通運輸與城市發展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局面,引導城鄉建設、產業布局、生產要素高效流動,實現汕頭都市圈內外協調發展,強化粵東地區城市群之間的社會、經濟聯繫,推動汕頭的重新崛起和粵東經濟圈的融合振興。指導老師:鄭良澤成員:尤朝東鄭良澤陳春生許鋒 謝敘淦陸文勝相關欄目:交通信息來源:本網收集整理加入時間:2011-5-19 22:24:00

到新浪微博發表意見!
推薦閱讀:

貝佐斯:未來只有這一種模式的公司能生存(深度)
目前財運差,未來財運好的人
台綠找「矮」,催兩岸漸增未來清晰度確定感
為您讀書之《未來簡史》每天一萬字第21集
西門子未來工廠,德國工業再次讓我們目瞪口呆!

TAG:城市 | 交通 | 未來 | 現代 | 格局 | 汕頭 | 變化 | 綜合 | 運輸 | 建設 |